岑丹潔
(巴馬縣人民醫(yī)院婦產科,廣西 巴馬 547500)
人工流產術是終止早期妊娠的一種常用方法,是非意愿妊娠的一種補救措施,該方法簡便、有效,但也存在一定的危險和并發(fā)癥,易發(fā)生人工流產綜合反應。人工流產綜合反應是指在術中或術畢時,部分患者出現心動過緩、心率不齊、血壓下降、面色蒼白、頭昏、胸悶、大汗淋漓,嚴重者甚至出現昏厥、抽搐等迷走神經虛脫的癥狀[1],對青春期少女的身心傷害大。本文通過收集我院婦科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間的875例人工流產術患者的臨床資料,對其中85例發(fā)生人流綜合反應的人工流產術進行回顧性分析,探討降低青春期少女及未婚婦女發(fā)生人流綜合反應的對策。
1.1 一般資料 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婦科門診要求行人工流產術終止妊娠875例,年齡16~39歲。已婚639例(占73.03%),年齡以29~39歲最多,共422例(占66.04%);未婚194例(占22.17%),年齡以20~25歲最多,共153例(占78.87%);青春期少女42例(4.80%),年齡為16~19歲。2008-2010年人工流產總數分別為369例、213例、293例。
1.2 方法 術前常規(guī)做尿妊娠試驗、B超、白帶及血常規(guī)、凝血四項檢查,手術均在門診完成,手術操作按常規(guī)人工流產術進行[1],觀察發(fā)生人流綜合反應情況。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所得數據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875 例人工流產術中出現人流綜合反應85例,發(fā)生率為9.71%,其中已婚婦女人流綜合反應發(fā)生率為8.61%(55/639),未婚婦女人流綜合反應發(fā)生率為11.34%(22/194),青春期少女人流綜合反應發(fā)生率為19.04%(8/42),青春期少女人流綜合反應發(fā)生率高于已婚婦女(χ2=3.949,P<0.05)。
表1 各年度人工流產情況[例(%)]
3.1 人工流產綜合反應對青春期、未婚女性的危害 女性青春期是指從月經來潮到生殖器官逐漸發(fā)育成熟的時期,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規(guī)定青春期為10~19歲[2]。處于青春期的少女生理變化大,思想情緒不穩(wěn)定,有本能的性欲望和性沖動。在我國由于健康和營養(yǎng)狀況的改善,性成熟的年齡提前,首次性行為年齡也提前,少男少女中性行為的發(fā)生率也呈上升趨勢[3],許多國際組織認為,人工流產是損害青少年生殖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已成為一個全球關注的衛(wèi)生問題[4]。本組資料顯示青春期少女人流綜合反應的發(fā)生率明顯高于已婚婦女,其原因可能為:妊娠后害怕被人知曉,要面對社會輿論和家庭的反對以及對流產過程的恐懼等心理負擔引起人流綜合反應、子宮收縮不良等[5];對青春期少女、未婚婦女及其家屬帶來危害及心理創(chuàng)傷。
3.2 降低青春期、未婚女性人工流產綜合反應對策 首先作為家長要主動適時、適當、適度地與子女交流溝通,讓其在不知不覺中獲得有關的生殖健康知識;學校、社區(qū)和醫(yī)院定期開設包括性知識及性道德規(guī)范的性教育課程,可采取知識講座、同伴教育等方式,以防止或減少其非意愿的懷孕。其次對其進行“避孕和緊急避孕”知識的宣教,讓她們獲得相關的避孕知識“有備無患”,以此降低青春期、未婚女性人工流產率,從而降低綜合反應的發(fā)生。
青春期、未婚女性人工流產者的心理反應直接影響人工流產綜合反應的發(fā)生率,因此醫(yī)護人員在行人工流產術過程中,一是要人性化的與受術者進行心理疏導,通過規(guī)范的輕柔操作、通俗的語言講解人流過程及術中、術后注意事項,使患者對手術有正確認識,誠懇自信地告知手術中可能出現的不適及采取的處理措施,消除患者焦慮、恐懼及抑郁自卑心理[7];二是進行撫觸治療及術后護理,有利于受術者緩解緊張、焦慮情緒,從而有效降低人流綜合反應的發(fā)生率;三是開展宮頸旁神經阻滯麻醉下人流是減少人流綜合反應極有效的方法[8];四是開展術前心理干預用于門診無痛人流術,有效地緩解患者對人流手術的懼怕心理,減少了人工流產綜合征的發(fā)生率[9],既達到治療目的又減輕了就診者的焦慮與痛苦。從醫(yī)學倫理上來說更加人道,既體現了對受術者生命質量的尊重又降低青春期、未婚女性人工流產綜合反應的發(fā)生。
[1] 樂 杰,謝 幸,豐有吉.婦產科學[M].6版.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05:398-400.
[2] 豐有吉,沈 鏗.婦產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17.
[3] 張帝開.羅 燕.青春期妊娠與避孕[J].實用婦產科雜志,2005,21(12):716-718.
[4] 張秀娟,張曉云,呂俊麗.未婚人工流產女性的心理狀況分析與護理對策探討[J].中國臨床研究,2010,23(12):1153-1154.
[5] 楊冬梓,石一復.小兒和青春期婦科學[M].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03:11-12.
[6] 李 偉,陳 穎,周瑞年.人工流產對子宮的影響[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0,5(8):11-12.
[7] 趙秀英.對人工流產者實施放松療法的效果觀察[J].護理研究,2003,17(7B):837-838.
[8] 黃荔娟.宮旁神經阻滯麻醉在人流術中的應用價值[J].海南醫(yī)學,2007,18(1):92-93.
[9] 李秀珍,康美花,王定清.無痛人流術術前心理干預的護理效果觀察[J].海南醫(yī)學,2011,22(4):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