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王玉梅
洪湖市第一小學校長劉長玉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具有鄰居阿姨的親切。在學校大門口熙熙攘攘的大馬路上見面后,劉長玉挽住記者的胳膊 說 :“ 走 ,進學??纯?。”一如母親介紹自己成績出眾的孩子,臉上寫滿驕傲與自信。
劉長玉是洪湖一小土生土長的資深校長,自1984年從洪湖師范分配到洪湖一小后,從教師、年級組長、政教主任、分管教學的副校長到校長,拾級而上,悄然已將27年的青春韶華奉獻給了洪湖一小。9年副校長、6年校長,身處學校管理崗位后,劉長玉致力于做一個本色校長。劉長玉動情地說:“校長不是官,校長的角色是服務者,服務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服務學生終身發(fā)展,服務學校未來發(fā)展?!?/p>
記者來到一間會議室,會議室一側(cè)的墻壁上拉著“煉真功,亮課堂,展示教師新風采”的橫幅,十幾位教師圍坐在一起,原來,這是語文教研組在對剛剛結(jié)束的學校第一輪“課內(nèi)比教學”活動進行總結(jié)??偨Y(jié)會開成了研討會,教師們各抒己見,紛紛發(fā)表自己對參賽課例的評價,分享自己對詩意課堂的探索經(jīng)驗。會議由分管教學的副校長范同華主持,他在對每個教師的發(fā)言做精要點評后,多次提醒教師控制發(fā)言時間。
從會議室出來,劉長玉感慨萬千:“八年前,學校管理中的一道難題讓我寢食難安,如今看來,此題已解?!眲㈤L玉所說的難題是什么?是洪湖一小的教師隊伍。八年前,洪湖一小有94位教師,大專以上學歷教師占總數(shù)的80%之多。然而,面對這樣一支高學歷的教師隊伍,劉長玉卻陷入教師管理的困境:學校每年組織一次教師文化業(yè)務考試,每年居然都有教師逃考,還有一些教師考試成績不及格;學校要求教師每學期寫一篇教學工作總結(jié),有的教師干脆從網(wǎng)上下載;學校要求教師寫教學反思,有些教師把反思寫成建議;學校曾收到家長的投訴,教師的教學方法不恰當,與家長溝通時用語不當;每次開研討會,教師們總是集體沉默。
教師們?yōu)槭裁磁驴荚?、怕寫作、怕發(fā)言呢?根源是教學基本功不扎實。教學基本功欠缺,何談專業(yè)成長?沒有專業(yè)成長,何談職業(yè)幸福?教師不幸福,學校如何發(fā)展?劉長玉決定從教師培訓破題。她為教師專業(yè)成長定下“四會”目標,即會備課、會上課、會說課、會寫作。
學校規(guī)定單周的星期一為集體備課時間,每到這天,劉長玉帶著學校領(lǐng)導班子成員深入各學科教研組參與并指導集體備課。學校分學科一周培訓一個年級,從教材的分析處理、教學過程的設計到教學理念的形成、課堂生成狀態(tài)的建立等多個維度與教師交流,對教師進行培訓。劉長玉規(guī)定,學校領(lǐng)導每周至少兩次隨堂聽課,教導處人員每學期聽課不少于30節(jié)。聽課時發(fā)現(xiàn)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一對一、面對面地評課,提高教師教學技能。教學校長、教務處主任、教科室主任不定時深入教師辦公室,查看教師的備課與作業(yè)批改情況,夯實教師教育功底。
劉長玉推崇通過科研來提高教師的說課能力和寫作能力。學校把每學期的第八周定為校本教研周,每個教研周都確定一個研討主題,如“教材處理與設計”“嘗嘗指導合作學習的甜頭”“預設與生成”“給學生一把體驗、感悟的金鑰匙”等等。學校先讓每一位教師圍繞主題思考,再由每個教研組推薦一名教師為主題研討提供一個課堂教學課例,然后,在第八周的某兩天組織全體教師聽課、評課,寫教學反思。八年、十六個校本教研周、十六次研討會,開研討會時教師們由開始的“怕說”逐步變成“愛說”“善說”。
劉長玉是位數(shù)學老師,寫作不是她的強項,為了幫教師克服怕寫的心理,她主動拿起筆桿,大量寫稿,踴躍投稿,幾年來,她有七篇作品被刊登在國家級、省級專業(yè)雜志上并獲獎。在劉長玉的以身示范下,全校教師有五十多篇論文在各級各類報刊上發(fā)表。
八年如一日的校本培訓,使教師們浴火重生,也實現(xiàn)了劉長玉“科研興?!钡膲粝搿=迥陙恚瑢W校有一人被評為國家級骨干教師,一人被評為湖北省骨干教師,一人被評為湖北省小學語文優(yōu)秀教師,一人被評為荊州市明星教師,二十五人被評為荊州市骨干教師;三人獲省電教比武一等獎,八人獲荊州市教學比武一、二等獎。學校先后被中華詩詞學會評為“詩文教育先進單位”,被荊州市教育局評為“教育科研實驗基地”“校本培訓示范學?!?,被荊州市教育科學研究院評為“教育科學研究示范學校”。
“劉校長,我的孩子今年送到你們學校讀書?!?011年暑期的一天,洪湖市教育局一位領(lǐng)導向劉長玉招呼道。劉長玉心里高興,嘴巴上卻說:“我們學校太小了?!本诸I(lǐng)導說出初衷,“看中的是你們學校的詩文教育?!?/p>
洪湖一小位于洪湖市老城區(qū)城中村,離洪湖市實驗小學只有兩三站路之遙。七八年前,每到招生季節(jié),劉長玉都會為生源外流而苦惱。一年一年的苦惱,堅定了劉長玉打造校園特色的決心。然而,諳熟洪湖一小家底的劉長玉深知,硬件、師資、生源,洪湖一小沒有一樣“拳頭產(chǎn)品”。洪湖一小的特色從何做起?21世紀初,山東省海陽市區(qū)域范圍內(nèi)推進詩文教育的典型轟動全國,也引起了劉長玉的關(guān)注。洪湖市還沒有一所學校打造詩文教育特色,劉長玉興奮不已。
搶占先機,說干就干。劉長玉立即動員骨干教師編教材。2003年6月,學校出資一萬五千余元,組織教師集體攻關(guān),從浩如煙海的古詩文作品中精選出適合小學生誦讀的篇目編印成《中華詩文精讀500篇》。精讀本分漢唐、宋代、元明清和近代四個部分,全部注有拼音。每個篇目都做了簡要清晰的注釋、說明,既便于學生誦讀、理解,又便于教師、家長輔導。隨后,劉長玉將古詩文教育作為學校的校本課程,規(guī)定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每周每班設置一節(jié)詩文課,并且列入課表。學校作息表上明確規(guī)定,每天朝讀前10分鐘為全校古詩文誦讀時間。導讀教師淺析詩意,范讀領(lǐng)讀,帶班教師積極配合,督促背誦。同時,劉長玉給予經(jīng)費保障,學校每年年初對古詩文教育經(jīng)費進行預算,單獨列支,對古詩文教育成績突出的教師和班級進行表彰與獎勵。
機遇總是青睞有準備的人。2003年底,素有“魚米之鄉(xiāng)”美譽的洪湖市被中華詩詞學會授予“詩詞之鄉(xiāng)”的稱號,全市教育系統(tǒng)開展三大詩教活動,促進詩歌進校園?;顒又痪褪牵楹薪逃致?lián)合市詩詞協(xié)會,組織全市各鄉(xiāng)鎮(zhèn)中心學校校長觀摩洪湖一小學生詩詞背誦擂臺賽,洪湖一小一賽成名。2004年5月,洪湖市教育局組織了全市中小學生“金蘋果杯”詩教有獎征文活動,當年10月份,洪湖市開展全市中小學生背誦、朗誦詩詞大比武,所有活動的金銀大獎幾乎被洪湖一小的學生盡收囊中。
在各類活動中嘗盡甜頭的劉長玉推動學校詩文教育的勁頭更足了。學校讓詩教依托主題,讓活動形成序列,讓常態(tài)彰顯特色。每學年期中、期末舉辦兩次大型古詩文擂臺賽,每月組織一次古詩文書畫展及手抄報展評,每年元旦組織“童心·詩韻”聯(lián)歡會等校級活動。班級活動更是精彩紛呈,常賽常新。一是設計詩化的主題班會。2004年4月,學校開發(fā)詩文活動課——“以詩育德”主題班會。在活動中,學校將《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和中華詩文融合在一起,對學生的思想道德和日常行為進行影響,實施教育。如孝敬父母與《游子吟》、愛惜糧食與《憫農(nóng)》、愛國與《示兒》等,將這些內(nèi)容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用必答、搶答、辯論等形式,引導學生辨別、思考,讓學生認識對與錯、是與非、美與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2007年,全國詩詞學會的領(lǐng)導來學校參觀,觀摩了《童心揚國粹,詩文進守則》主題班會,給予高度評價。二是創(chuàng)編充滿詩意的禮儀操。學校創(chuàng)編了一套《詩情飛揚》禮儀操。禮儀操以三字經(jīng)的形式構(gòu)成,分“儀表篇”“交際篇”“理想篇”三個部分。每天大課間,操場上近兩千人表演的禮儀操,成為洪湖一小一道獨特的風景。
學校推行詩文教育改善了家校關(guān)系,這對劉長玉來說是意外的收獲。一天,一位學生家長來到劉長玉的辦公室,感激地說,學校的詩文教育讓孩子變得有禮貌,寫作能力大幅提高,學習自信心隨之增強,孩子的轉(zhuǎn)變讓父母看到了希望,家庭也隨著溫馨很多。據(jù)活動統(tǒng)計,學校80%的學生人均背詩103首,42個學生會背300多首詩。學生課上課下以詩為友,參加各級各類習作競賽有300余人次獲獎。
課題研究是學校特色縱深發(fā)展的必經(jīng)之路。2005年,洪湖一小申報了省級“十一五”規(guī)劃重點課題《借助古詩文教育活動,提高小學生人文素養(yǎng)研究》,期望通過課題研究提升校園文化建設的品位。2006年,學校的詩文課題被列為湖北省“十一五”重點科研項目。2010年春季,《借助詩文教育活動,提高小學生人文素養(yǎng)研究》順利結(jié)題,在結(jié)題儀式上,湖北省教科所的專家充分肯定了洪湖一小關(guān)于“超越詩教”的思考。
專家的認可和鼓勵,猶如一支火炬,點燃了劉長玉的詩意教育之夢,“如果說詩文教育是學校特色教育的底色,那么,詩意教育便是學校特色教育的支柱,詩意教育涵蓋學校各個層面。”
理想是詩意的,也是抽象的,如何將理想變成現(xiàn)實?劉長玉首先從思想上武裝師生頭腦,提高師生認識。學校辦學理念確定為“讓師生在校園里詩意地棲居”,特色內(nèi)容確定為“以詩育德、以詩啟智、以詩怡情、以詩塑美”。同時,劉長玉為學校的詩意教育繪制了發(fā)展藍圖。
校園文化建設詩意化:對現(xiàn)有文化建設進一步升級,從內(nèi)容上精選精編,力求新穎別致,在形式上匠心獨運,力爭賞心悅目;潛心辦好少先隊隊報、校園文學雜志《新葉》、紅領(lǐng)巾廣播站,創(chuàng)造校園流動的詩意文化。
學校管理詩意化:從生命的高度俯瞰教育管理,從人性的培植與發(fā)展研究教育管理,用多種形式,如生活寄語展讀、教師美文賞析、師生心靈對對碰、教師才藝現(xiàn)場展演、寄給校長的心語等,對教師詩意地賞識,詩意地啟迪,為教師撐起詩意發(fā)展的空間。
校本培訓、校本教研詩意化:用說說我的成長經(jīng)歷、年組競賽和講課堂上發(fā)生的教育故事等形式,把培訓、教研生活化,讓教師經(jīng)歷有效而又有詩意的旅程。
課堂教學詩意化:突出人與人情感共振,自主與互動相融,生活與課堂互通,個性與靈性輝映,創(chuàng)造“物我兩相忘”的詩意境界,讓課堂流淌人文美、情感美,真正弘揚學生靈性,點亮生命發(fā)展。
環(huán)境教育詩意化:指導學生從詩文中提煉生態(tài)文化,感悟生態(tài)文化之美,體味作者詩意的眼睛,詩意的心靈;和學生一起走進濕地,作畫、吟詩、寫詩,用詩畫的形式去物化學生愛濕地、保護濕地的真實情感,讓學生的作品中閃爍生命的色彩,涌動保護環(huán)境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班級管理詩意化:以美的文字、圖畫、聲音裝扮學習環(huán)境,釋放詩意情懷,讓教室成為美的樂園,給學生美的熏陶和享受;開辟開放的圖書長廊,讓生命在其間獲得凈化和成長;搭建日記交流和說一說、演一演、評一評平臺,指導學生詩意地生活,讓禮儀、守則自然地走進學生的心靈,讓學生饒有興致地記錄自己的詩意人生。
師生日常行為詩意化:以師生日常語言、行為、穿著和系列生動有趣的活動為載體,描述師生日常行為的詩意化。
漫步在洪湖一小校園里,如同沐浴在詩境中,紅領(lǐng)巾雕塑、文化長廊、詩畫墻,詩配畫,畫作詩,處處細節(jié)彰顯詩意。課堂上,教師儒雅陽光,甜甜的微笑、贊賞的語言、生命的對話,課堂詩意般流淌;課間,學生或吟哦作對,或悅讀經(jīng)典,或詩詞游戲,處處蕩漾著詩情畫意。
“詩意教育是一個過程,注重積淀;詩意教育是一種態(tài)度,需要激情;詩意教育是一種行走方式,鼓勵創(chuàng)新。踏著詩意教育的節(jié)拍慢舞,洪湖一小必定芬芳四溢、詩意滿園?!眲㈤L玉的教育理想浪漫而瑰麗,令人神往。那是一個指日可待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