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 程 吳吉成
2011年高考成績揭曉,黃梅縣過600分422人,大文大理過重點線1134人,過二本線3044人,過本科線6031人,連續(xù)13年獲得黃岡市高中教學質量特別優(yōu)秀獎。黃梅縣的高考質量為什么一直處在高位?從教研的角度講,這得益于“四有”教研模式,即有“的”研究,有“效”指導,有“序”管理,有“情”服務。
有“的”研究,就是有目的、有目標地開展研究??h教研室面對的是教學中最實際的問題,因此,教研要切合學校實際、教學實際和師生實際。研課改,更新教育教學觀念;研課題,提升教師綜合素質;研課堂,提高教學效益;研高考,實施科學備考;研評價,形成激勵機制。針對課堂效益低下,教研室開展“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研究;針對新課程高考,教研室開展“新課程高考試題”研究。研究使教研員形成了學習與反思的常態(tài),自覺反思教學問題,發(fā)表研究文章;形成了有特色的課堂教學評價和質量目標評價標準,使教學有章可循,有規(guī)可依;形成了新課程高考分析報告,讓教師對新課程高考心中有數。
有“效”指導,就是有效度、有效益地進行指導。教學指導不唱高調,遵循規(guī)律,直面需要。黃梅縣高考備考不跟風逐流,不追求時髦,堅持正確的方向,摒棄“高標準、高起點、高難度”的要求,落實“重基礎、重應用、重能力”的策略。教學視導有聽課評課,有學科講座,有學生座談,有問卷調查,有集體備課,有集中交流,有視導報告,使之成為教情、學情的一次大會診。教研會有展示課,突出層次性、邏輯性和基礎性,注重學習效果。教研員有主題報告,且見諸于文字,落實于行動。黃梅縣高考備考的基本做法:突出考綱的“統(tǒng)領”作用,狠抓考題的“核心”作用,發(fā)揮評價的“杠桿”作用,多練“實、活、新”試題,少做“偏、深、難”試題,抓綱務本,夯基培能。
有“序”管理,就是有秩序、有程序地實施管理。管理讓全縣學校形成一個和諧共享、競爭有序的內部環(huán)境。教研室出臺重大決定之前,都及時調研,召開會議,聽取意見和建議;決定一旦付諸實施,就會全縣“一盤棋”,教學實現“五統(tǒng)一”:教學內容統(tǒng)一、考試要求統(tǒng)一、試卷評析統(tǒng)一、反饋交流統(tǒng)一、教學評價統(tǒng)一;教研做到“三協(xié)調”:計劃協(xié)調、活動協(xié)調、關系協(xié)調。為了科學管理,縣教研室出臺了《有效課堂實施意見》《“四優(yōu)”評比實施辦法》《教學質量評價方案》等,使管理制度化和規(guī)范化;定期舉辦教管干部培訓班,轉變管理觀念,提升管理水平。開展“手拉手”教研同行,通過高中教育質量的提高帶動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的健康發(fā)展,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的科學協(xié)調發(fā)展又進一步促進高中的持續(xù)發(fā)展,形成黃梅教育發(fā)展的良性循環(huán)。
有“情”服務,就是有熱情、有真情地搞好服務。優(yōu)質的教研服務才能贏得學校的支持和教師的認同。教研室鼓勵教研員利用雙休日、節(jié)假日或晚上,幫助教師磨課,到學校集體備課、舉行講座等,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高中教研員學科齊、專業(yè)精,對教學的指導不拘泥于形式,重在落到實處,有效服務教師。教研員全程參與校本教研,促進校本研究上檔次、上品位;利用每年幾次的調考閱卷,實現全縣學科大備課、大交流、大討論;及時為學校提供高考和教學資源信息,服務教師和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