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責編 岳晉閩 Tel:010-68345891 E-mail:hrdyjm@sina.cn
目前,學術界關于人才的基礎性研究還較為薄弱,對“人才”的概念尚缺乏統(tǒng)一的表述,這給人才管理工作帶來了極大的困擾,需要我們對“人才”這一概念作出科學的界定。
目前,對“人才”概念的理解具有代表性的觀點有:
英國人力資源管理協(xié)會認為,人才是那些能夠為組織績效帶來特殊貢獻或具有特殊價值的人。
葉忠海教授(1983)認為,“人才”是指那些在各種社會實踐活動中“具有一定的專門知識、較高的技術和能力,能夠以自己創(chuàng)造性勞動認識、改造自然和社會,對人類進步做出了某種較大貢獻的人”;李新生教授(1988)認為,“人才”按照一般的理解是指那些才能高于一般人,對社會的貢獻大于一般人的人。
2003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人才工作的決定》中提出,只要具有一定的知識或技能,能夠進行創(chuàng)造性勞動,為推動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中做出積極貢獻,都是黨和國家需要的人才?!秶抑虚L期人才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中給出的定義是:“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專業(yè)知識或專門技能,進行創(chuàng)造性勞動并對社會作出貢獻的人,是人力資源中能力和素質較高的勞動者。”
董克用教授(2010)在研究宏觀人才戰(zhàn)略規(guī)劃時曾對人口、人力資源、人才資源和人才等概念進行了區(qū)分,指出“人才資源是指一個社會中已參加社會經濟活動的人力資源中那些具備了特殊人力資本者”,“人才是人才資源中的佼佼者,是人才資源中做出了同行公認成就的人?!比丝?、人力資源、人才資源和人才這四個概念之間的關系可以用一個金字塔型來表示(見圖1)。
圖1 人力資本示意圖
人口是一定范圍內出生的人口,在金字塔的底層,往上依次是人力資源、人才資源和人才。通過人力資本投資,人口可以變?yōu)槿肆Y源;通過特殊人力資本投資,人力資源可以轉化為人才資源;通過相應的機制讓特殊人力資本發(fā)揮作用,人才資源可以變?yōu)槿瞬拧?/p>
在許多文獻中,“人才資源”這一概念的使用較為頻繁,大多數(shù)學者認為人才資源作為高質量的人力資源,是人力資源中精英和核心的部分。然而,在談到“人才資源”與“人才”時,卻難以進行明確區(qū)分,甚至直接將“人才資源”等同于“人才”。
從現(xiàn)有研究成果來看,學者們對“人才”概念的認識具有這樣的特點:一是對人才概念所包括范圍的界定上存在寬窄不一的情況。二是普遍認識到人才的特殊性,普遍認為人才應該是有“較大貢獻”或特殊貢獻的人。三是對人才概念的理論研究還不能很好地指導實踐,如在人才統(tǒng)計工作中很難根據(jù)人才的理論定義來制定科學的人才衡量標準。
1.特殊人力資本的概念界定及特點
按照舒爾茨的觀點,人力資本是蘊涵于人身上的各種知識、技能和體能的總和,是通過教育、培訓、醫(yī)療保健、遷移等人力資本投資所形成的。一些學者對此概念進行了劃分,如初級人力資本和高級人力資本、專有性人力資本和非專有性人力資本、異質型人力資本和同質型人力資本等。明塞爾從人力資本的稀缺性出發(fā),將人力資本分為一般人力資本和特殊人力資本。其中,一般性人力資本是指基礎性的知識和技能,對本單位和其他單位都適用;特殊人力資本是指通過學習和培訓得到的特殊知識和技能,只對本單位有用,對其他單位毫無價值。國內還有學者在明塞爾研究的基礎上將人力資本劃分為一般人力資本、行業(yè)人力資本和特殊人力資本。
從特殊人力資本視角來看,特殊人力資本具有以下一些特點:
(1)相對性。特殊人力資本是相對于一般人力資本而言的,只有同類人力資本之間才能進行比較,不同類型的人力資本不具有可比性。
(2)稀缺性。特殊人力資本是一種稀缺的人力資本,具有相對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一方面它需要通過特殊人力資本投資才能形成;另一方面它較一般人力資本具有更大的價值,在知識、技能和體能等方面的存量也更大。
(3)時代性。特殊人力資本會隨著生產方式的變化,呈現(xiàn)出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特殊人力資本的判斷標準具有時代性,不同時期的衡量標準亦有不同。例如在農耕社會,特殊人力資本主要體現(xiàn)在農業(yè)技術方面,而在信息社會,計算機技能成為特殊人力資本的表現(xiàn)形式。
(4)空間性。特殊人力資本有其適用范圍,是指在某一組織、地區(qū)、國家內具有特殊人力資本的人。在不同的區(qū)域范圍內,同一類型的特殊人力資本水平和程度不同,其判斷標準也不同。如某些地區(qū)人力資本的整體水平較高,其特殊人力資本的水平和評價標準也較高。因此,在研究特殊人力資本時須對研究范圍加以明確規(guī)定。
2.特殊人力資本的形成
特殊人力資本在投資形式與一般人力資本基本相同,但在投資的目的、對象、難度、內容等方面卻存在很大的不同。從投資目的上看,一般人力資本的投資目的在于形成一般性的人力資本,是將人口轉變?yōu)槿肆Y源的過程,而特殊人力資本投資的目的是將一般性人力資源培育成人才資源。從投資對象上看,一般人力資本投資的對象是普通人,而特殊人力資本投資的對象是已具有一般人力資本的人力資源。從投資難度來看,特殊人力資本投資需要投入很大的經濟成本,且有較大的難度。從投資內容來看,一般人力資本在專業(yè)性、深度、難度方面的要求相對較低,而特殊人力資本在專業(yè)性方面的質量要求更高,且投資難度也更大。
特殊人力資本投資是形成特殊人力資本的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特殊人力資本的形成需要進行特殊人力資本投資,但是特殊人力資本投資并不一定能產生特殊人力資本。這是因為:
(1)特殊人力資本的形成對人有著一定的自然稟賦要求。具有某一自然稟賦的人更有可能形成某種特殊的人力資本,如具有身高優(yōu)勢的人更有可能通過培訓而擁有較強的籃球技能。
(2)特殊人力資本的形成取決于人的主觀意愿。人的主觀意愿可能受到各種外部因素的影響,如一些人雖有意愿但卻因生活環(huán)境的影響而無法專心投入而難以形成特殊的人力資本。還有,由于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差異,有些人本身雖具有某種自然稟賦和后天條件,但是缺乏主觀意愿,可能不愿意接受該種投資或者進行投資后卻無法形成特殊的人力資本。因此,為提高特殊人力資源的投資針對性,我們應該更多地關注非自愿性原因而未形成特殊人力資本的情況,為有能力和意愿卻無條件形成特殊人力資本的人提供機會和條件。
特殊人力資本投資是個人、組織、國家和社會多方投入的結果。特殊人力資本的投資能夠給個人、組織、國家和社會帶來多重回報,因此各方均有責任和意愿進行特殊人力資本的投資。個人既是特殊人力資本投資的主體,又是特殊人力資本的載體,其主觀意愿是特殊人力資本能否形成的關鍵和前提。個人要承擔特殊人力資本形成的責任,這一責任既包括個人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又包括個人在時間和資金方面的投入程度。組織是特殊人力資本實現(xiàn)價值的平臺,用人單位可以根據(jù)自身的發(fā)展和需求進行特殊人力資本的投資
特殊人力資本具有更高的投資收益率和貢獻率。特殊人力資本的稀缺性和相對性表明,特殊人力資本具有一般人力資本所不具有的特點,能實現(xiàn)一般人力資本所不能實現(xiàn)的任務和目標,并能產生其所不能產生的收益。
基于以上對特殊人力資本的分析,可以將“人才資源”和“人才”進行如下概括。人才資源是指一定時期和范圍內具有特殊人力資本的杰出人力資源,特殊人力資本是人才資源的本質特征。人才是人才資源中的佼佼者,是在一定時期和范圍內,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做出了公認成就的人。
1.兩者的本質區(qū)別
(1)特殊人力資本是人才資源的重要特征。人力資源中的一部分人通過相應的投資形成了特殊的人力資本,從而成為人才資源。如果說具有人力資本是人力資源的重要特征,那么具有特殊人力資本則是人才資源的重要特征,是否具有特殊人力資本是區(qū)分人才資源與人力資源的根本標準。
(2)特殊人力資本體現(xiàn)了各類人才資源之間的差別。以往對“人力資本”的理解,只是將之作為一個抽象的存量概念而使用,而“特殊人力資本”既是一個抽象概念,又是一個具體的概念。當我們說“人才資源是具有特殊人力資本的人”時,“特殊人力資本”就是一個抽象的概念;而當我們說“籃球明星具有的特殊人力資本是精湛的籃球技術”時,“特殊人力資本”是具體的。當“特殊人力資本”具體化時,不同的特殊人力資本就對應不同類型的人才資源。
2.人才資源轉變?yōu)槿瞬诺倪^程
特殊人力資本只有發(fā)揮出其作用時,人才資源才能轉變?yōu)槿瞬?。“人才資源”強調的是其具有的特殊人力資本;而“人才”強調的是特殊人力資本所發(fā)揮的作用和價值。從這個意義上說,人才資源成為人才是一種動態(tài)的過程,只有在一定時期內使用特殊人力資本做出了公認成就才可以稱為人才,否則只能算是人才資源。人才資源要成長為人才,不但需要個人的主觀努力,而且需要外界環(huán)境條件的支持,以促使特殊人力資本發(fā)揮作用。
1.葉忠海主編:《人才學概論》,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2.李新生主編:《群體人才學》,紅旗出版社,1988年版。
3.CIPD, “Reflections on talent Management Change Agenda”,CIPD,London,2006.
4.梁???、袁兆億:《人才資源管理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5.董克用:《關于宏觀人才戰(zhàn)略規(guī)劃的思考》,載《中國人力資源開發(fā)》,2010年第5期。
6.西奧多.舒爾茨:《論人力資本投資》,北京經濟學院出版社,1992年版。
7.周坤:《論人力資本的特征及其價值實現(xiàn)》,載《中國科技論壇》,1997年第3期。
8.劉偉東、尹軻:《經營本質論》,載《經濟學家》,2002 年第3期。
9.吳能全,馮巨章:《企業(yè)人力資本治理》,載《上海財經研究》,2003年第6期。
10.丁棟虹:《從人力資本到異質型人力資本與同質型人力資本—論人力資本性質分異》,載《理論前沿》,2001年第5期。
11.雅各布.明塞爾著(張鳳林譯):《人力資本研究》,中國經濟出版社,2001年版。
12.夏光、張勝波、黃穎:《人力資本內涵與分類的再研究》,載《人口學刊》,2008 年第 1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