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佩賢 高翠南 許卓衛(wèi) 鐘球
(1.廣州市胸科醫(yī)院初診室 廣州 510095;2.廣東省結核病防治研究所 廣州 510630)
流動人口與戶籍人口初治涂陽肺結核病患者生活質量調查
何佩賢1高翠南1許卓衛(wèi)1鐘球2
(1.廣州市胸科醫(yī)院初診室 廣州 510095;2.廣東省結核病防治研究所 廣州 510630)
目的了解廣州市流動人口與戶籍人口初治涂陽肺結核患者的生活質量及其影響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設計的問卷調查表,分別對廣州市流動人口與戶籍人口初治涂陽肺結核患者各100例進行調查,對兩者的生活質量進行比較和分析。調查共收回有效問卷200份,男性回收119份,女性回收81份,問卷有效率為97.5%>。結果流動人口、戶籍人口初治涂陽肺結核患者各100例與治療前2個月相比,流動人口現(xiàn)在的健康狀況好多了、好一些、差不多、差一些、差得多的問卷應答構成比分別為 16.0%、47.0%、24.0%、8.0%、5.0%;其中戶籍人口分別為 11.0%、68.0%、11.0%、8.0%、2.0%?,F(xiàn)在的健康狀況與治療前2個月相比,流動人口與戶籍人口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5.78,P<0.05),戶籍人口比流動人口健康改善更明顯。情緒對工作和生活的影響流動人口和戶籍人口得分分別為(1.61±0.49)分、(1.38±0.58)分,流動人口與戶籍人口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3.33,P<0.05)>。結論流動人口患者比戶籍人口患者生活質量低。
結核,肺/治療;生活質量
肺結核病是一種常見的呼吸道傳染病,不僅對患者的身體造成危害,還影響其生活質量。在中國城市化和現(xiàn)代化進程中,流動人口對中國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產(chǎn)生重要而深遠的影響,對于流動人口健康及生活狀況的研究工作也顯得尤為重要。隨著醫(yī)學模式的發(fā)展,人們對健康的評價不只是局限于軀體的健康,心理健康也顯得十分重要,生活質量也正是順應這種變化應運而生的新的評估健康指標[1-2]。筆者通過對流動人口與戶籍人口初治涂陽肺結核患者的生活質量狀況進行研究,了解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因素,并將兩者進行橫向比較,為提高流動人口臨床治療效果,有效控制肺結核疫情提供參考依據(jù)。
1.1 對象 搜集2008年8月—2009年6月廣州市流動人口與戶籍人口初治涂陽肺結核患者各100例。流動人口男性64例,女性36例,年齡在15~77歲,平均年齡(33.24±1.33)歲;戶籍人口男性55例,女性45例,年齡在13~89歲,平均年齡(38.15±1.46)歲。
1.2 方法 本量表參照SF-36量表進行問卷設計,自行設計的問卷已進行信度、效度和敏感度檢驗,檢驗表明具有較高的信度、效度和敏感度。問卷內容包括社會人口學內容、患者的社會功能及日?;顒?。收回有效問卷200份,其中男性回收119份,女性回收81份。調查由工作人員向患者解釋,并由工作人員代為填寫。本調查肺結核對軀體功能的影響有:限制很大、有些限制、毫無限制3個選項,每項指標的依次得分為2、1、0分,將單項得分值相加即為軀體功能維度的得分,總分20分;結核對工作和生活的影響情況回答:沒有、有,回答沒有的為0分,有的為1分,總分4分。情緒對工作和生活的影響回答:沒有、有,回答沒有的為 0分,有的為 1分,總分3分。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對數(shù)據(jù)進行正態(tài)性分析,本研究的數(shù)據(jù)均服從正態(tài)分布,故率的比較用 χ2檢驗,均數(shù)比較用t檢驗進行分析。P<0.05說明2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流動人口與戶籍人口初治涂陽肺結核患者的總體健康狀況 見表1。
表1 2組各100例的總體健康狀況比較(構成比,%)
表2 2組各100例與治療前2個月相比現(xiàn)在的健康狀況(構成比,%)
表3 2組各100例初治涂陽結核病患者生活質量測量值比較(分,x±s)
2.2 流動人口與戶籍人口初治涂陽肺結核患者現(xiàn)在的健康狀況與治療前2個月相比 見表2。
2.3 流動人口與戶籍人口初治涂陽肺結核患者生活質量測量結果 見表3。
3.1 流動人口與戶籍人口初治涂陽肺結核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因素 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流動人口涌向珠三角等發(fā)達地區(qū),以謀求更好的發(fā)展,全國流動人口數(shù)字不斷攀升。由于流動人口經(jīng)濟收入低、工作和生活條件差、文化程度低、健康觀念差,他們面臨著比常住人口更多、更復雜的健康風險,故流動人口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逐漸得到重視[3]。肺結核患者病程長,病人軀體功能下降,加之化療中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和持續(xù)治療引起的經(jīng)濟上的壓力,使患者有明顯的心理變化影響其生活質量。本研究對初治涂陽患者的軀體功能及肺結核對工作和生活的影響顯示:流動人口與戶籍人口差異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但因情緒(如抑郁或者焦慮)的原因影響工作和日?;顒?兩者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肺結核患者中流動人口比戶籍人口受情緒的影響更大。可能由于流動人口對結核病的認知程度比戶籍人口淺,精神緊張度往往比戶籍人口大,所以流動人口比戶籍人口更容易產(chǎn)生恐懼和焦慮的情緒。另肺結核患者擔心結核病的傳染性、部分的家庭成員或者朋友對肺結核患者產(chǎn)生的恐懼和歧視的心理,使患者常產(chǎn)生消極的情緒。調查顯示:流動人口和戶籍人口分別有51%和32%患者因情緒問題減少工作或者活動時間;流動人口與戶籍人口中分別有34%和18%的患者受情緒的影響,本來想要做的事情只能完成一部分;分別有36%和32%的患者做事不如平時仔細。
3.2 提高流動人口與戶籍人口初治涂陽肺結核患者生活質量的干預措施 生活質量作為患者軀體功能、心理狀態(tài)、社會適應等指標的一種反映,能全面體現(xiàn)患者的健康水平[4]。研究表明:影響肺結核病人生活質量的最主要因素是心理因素,相當一部分的病人對肺結核缺乏正確的認識或受傳統(tǒng)觀念影響認為“十癆九死”而在心理上非常懼怕[5],以致產(chǎn)生焦慮和抑郁的情緒。調查顯示:與治療前2個月相比,流動人口與戶籍人口肺結核患者比較軀體健康狀況改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戶籍人口比流動人口健康改善更明顯。所以,醫(yī)務人員要更多地關注流動人口的特點,在治療肺結核、改善其癥狀的同時做好其心理疏導工作,減輕其心理負擔,使患者在軀體癥狀得以緩解的同時整體健康水平也得到明顯的改善,以進一步提高肺結核患者的生活質量。為此,結核病防治機構及其工作者要加強相關的干預措施。首先,要加強結核病防治知識的宣傳和教育,加大對結核病控制、預防的投入。其次,在病情允許的前提下,盡可能讓患者早日回歸社會,在減輕患者經(jīng)濟負擔的同時,也減少患者抑郁和焦慮的情緒。鼓勵患者適當參加社會和文體活動,增進人際關系的親密度,增強患者被理解和被接納感,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最后,醫(yī)生應做好患者家屬和朋友的溝通工作,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增強患者的自我管理感,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1]Tada A,Matsumoto H,Soda R,Endo S,Kawai H,Kimura G,Yamashita M,Okada C,Takahashi K.Effects of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in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tuberculosis sequelae[J].Nihon Kokyuki Gakkai Zasshi,2002,40(4):275-281.
[2]王云南,呂家春,盧烽,馮蝶儀.肺結核患者生存質量測量與評價[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1998,21(12):720-723.
[3]姜世聞,王嘉,劉小秋,周貴常.中國流動人口結核病控制現(xiàn)狀及進展[J].中國防癆雜志,2008,9(30):7-10.
[4]羅素霞,劉仁蓮,張秀淋.社會支持與老年肺結核患者生活質量的相關性研究[J].現(xiàn)代醫(yī)院,2006,6(5):126-127.
[5]翟玉勝,張禮曉,李若蕊.肺結核病人的生活質量的調查研究[J].社區(qū)醫(yī)學雜志,2005,3(9):54-55.
A survey of quality of life of new smear positive pulmonary tuberculosis patients in floating and household population in Guangzhou city
He Peixian1,Gao Cuinan1,Xu Zhuowei1,Zhong Qiu2
(1.Guangzhou Chest Hospital,Guangzhou5100952,China;2.Institute of Tuberculosis Control Guangdong Province,Guangzhou510630,China)
ObjectiveTo understand the qualities of life of new smear positive pulmonary tuberculosis(PTB)patients in floating and household population and the risk factors affecting the quality in Guangzhou city.MethodsA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was administered to 200 cases of new smear positive PTB patients,100 in floating and in household population each.The quality of life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205 pieces of questionnaires were sent out,200 pieces were collected for analysis,among which 119 from male and 81 from female patients.The valid response rate of questionnaires was 97.5%.ResultsIn comparison with 2 months before the treatment,16.0%,47.0%,24.0%,8.0%and 5.0%of floating patients felt much better,better,similar,worse,and much worse respectively.This was compared with 11.0%,68.0%,11.0%,8.0%and 2.0%in household population.The difference is statistically different between floating and household population(χ2=15.78,P <0.05).The patients in household population had a more obvi-ous improvement in health status than patients in floating population.The score for the impact of emotion on quality of life is(1.61±0.49),and(1.38±0.58)respectively for floating population and household population,and they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t=3.33,P<0.05).ConclusionsThe quality of life of floating population is low.
tuberculosis,pulmonary/therapy;quality of life
Zhong Qiu(gdtb@vip.163.com)
鐘球(gdtb@vip.163.com)
1.國家“十一五”科技重大傳染病專項(2008ZX10003-007);2.中國全球基金結核病項目實施性研究課題(T B08-003);3.2008年廣東省社會發(fā)展領域科技計劃項目(83095)
2011-03-11)
(本文編輯:薛愛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