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楠
“非體育院校”武術課程教學與開展現(xiàn)狀研究
王曉楠
運用文獻資料和統(tǒng)計法對“高校武術課教學現(xiàn)狀”有關的 37篇文獻進行分析,旨在對非體育類高校武術教學活動在教學主體、課程、教學主導、和教學環(huán)境等方面所面臨的問題和現(xiàn)狀進行歸納和揭示,為問題的解決和教學的改革提供理論依據(jù)。
非體育院校;武術課程;教學
武術作為高校教學項目和內(nèi)容開展的時間已經(jīng)很長了,這對武術的繼承和發(fā)展起到了巨大地推進作用。本文通過對前人的研究成果進行分析和研究,從總體上了解各地部分高校武術開展情況,將所有涉及到的問題分為四大類,即:教學主體、課程、教學環(huán)境和教學主體,并按照文章研究涉及的次數(shù)進行排序,以體現(xiàn)不同教學問題在各高校中的嚴重性。這對深入了解“非武術院校”武術課程中所存在的問題起著更為清晰和準確的揭示作用。
1.1 研究對象
本文對全國部分非體育類高校武術課程開展現(xiàn)狀的文獻進行在分析和研究,歸納和分析并且已教育學原理為基準將研究內(nèi)容分為教育主體、教育主導、教學環(huán)境和課程四大類,予以更加清晰的表現(xiàn)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對CNKI“知網(wǎng)”進行查詢有關“高校武術課程開展”、“武術課程”、“武術教學”等文獻,年限范圍為 1981-2010年;并對每篇文獻進行分析和歸納[1]。
2.1 學生方面現(xiàn)狀
2.1.1 開課前對武術運動的興趣現(xiàn)狀
在作者所查詢到的有關高校武術課程教學現(xiàn)狀研究的37篇文章中,有 4篇對“學生在開課前對武術的興趣”這個問題進行了研究,占總數(shù)的 11%。換句話說,既是在開課前了解學生對武術的印象,武術在學生心中是什么樣的概念。結果有 3篇文獻反映學生對武術是感興趣的,并愿意學習武術課。另有 1篇文獻顯示學生并不喜歡武術。由此可知,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喜歡武術課,并期待從中得到快樂的體驗。大學生對于武術還是喜歡的,對于武術課還是期待的。
2.1.2 習武動機現(xiàn)狀
把習武動機作為研究的文獻共有 12篇,占文獻綜述的32%。在進行歸納后我們得知,習武動機大致分為 14種。分別是:考試、興趣、嘗試、防身、追求美感、學習中國文化、社交、強身健體、緩解壓力、娛樂休閑、修身養(yǎng)性、豐富生活、弘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對其多項選擇進行統(tǒng)計后,而按照高校學生選擇頻率排在前三位的動機分別是:防身 (11篇,占相關文獻總數(shù)的 92%)、強身健體 (8篇,占相關文章總數(shù)的 67%)、考試 (6篇,占相關文獻總數(shù)的 50%)。由此可知,高校大學生把學習武術作為一種防身健身的手段和途徑。還有,有一部分的學生是因為“獲得學分,順利通過考試”的緣故而進行武術學習[2]。
2.1.3 對武術教材的興趣現(xiàn)狀
通過對文獻的研究和歸類我們得知,共有 17篇文章及其研究者對該問題進行了研究,占總文獻的 46%,足以證明各個研究者對該問題的重視。在調查問卷中,研究者羅列出9個學生在平時教學中所感興趣,并且是大綱所規(guī)定的、常用的武術教材,供他們進行多項選擇。它們分別是:防身術、散打、傳統(tǒng)武術、養(yǎng)生功法、國家規(guī)定套路、武術健身術、長拳類套路、太極類套路、其它類。而調查結果顯示:想學散打的學生最多 (16篇,占總數(shù) 94%);想學防身術的學生次之 (8次,占總數(shù)的 47%);而想學傳統(tǒng)武術的人數(shù)位列第三位 (7篇文章,占總數(shù)的 44%);想學“國家規(guī)定套路”的學生占總數(shù)的38%。從這個調查結果我們不難得知,令學生最感興趣、最想學習的是與武術格斗、武術技擊相關的武術教材。學生認為,無論是從影視、文藝作品還是從中國武術家在歷來的對抗外敵事件中的英勇事跡中所得知,武術的技擊功能就應該是其大特點,也是首要功能;因此想通過武術的學習,得到一定的格斗水平和防身能力。
2.1.4 對武術課及教師滿意程度的評價現(xiàn)狀
有 12篇文章 (占文章總數(shù)的 32%)對武術課的教師的整體印象 (水平、能力、態(tài)度和人格等)滿意度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有 9篇文章的學生對其教師是滿意的,占總數(shù)的 75%。說明學生對教師的整體印象還是認可的。學生對武術課的滿意度調查可以客觀的反應教師教學水平、能力、方法,教學環(huán)境,教材等方面的綜合現(xiàn)狀。對我們改進以后的教學總體狀況有重要作用。在作者所查到的所有相關文獻中,共有 13篇文章對該問題進行了研究,占總數(shù)的 35%。在這些研究中,研究者對該問題提出 3個相對的選項,即:同意、一般和不同意,學生對該問題進行了單項選擇,共得出 36項。結果顯示:學生的做出的回答共有 14個有效項,有 7項為并不滿意,占總反饋項目的 50%;有 6項為滿意,占總數(shù)的 43%;有1項為一般,占總項目數(shù)的 7%。有一半左右的高校學生對武術課是負評價,由此可看出,武術課本身存在著問題,需要改進[3]。
2.2 課程設置、內(nèi)容方面現(xiàn)狀
2.2.1 高校武術技術課教材的使用現(xiàn)狀
共有 20篇文章對高校武術技術課教材的使用現(xiàn)狀進行研究。研究表明:長拳 (20篇,占總數(shù)的 100%)、二十四式太極拳 (18篇,占 90%)和初級器械 (11篇,占 55%)是高校多年來使用的主要技術課教材。有 13篇文獻報道 (占文獻總數(shù)的 35%),高校的學生認為多年來使用同樣的教材說明教材已經(jīng)嚴重滯后,感覺教材內(nèi)容陳舊從而嚴重影響了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興趣。此外,有 3篇文獻報道學生認為教材的內(nèi)容太過單一,學生所選擇的范圍少。
2.2.2 學生對高校武術課教材難易程度的認知和內(nèi)容實用性的調查現(xiàn)狀
有 12篇文獻及其作者對教材難易程度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被調查的學生 (12篇,占總數(shù) 100%)全部認為高校武術課大綱所編寫的教材、套路內(nèi)容“太難”,結合自身武術基礎差,很難將所有教材內(nèi)容學會。這也是影響學生興趣的又一大原因。有 6篇文獻 (占總數(shù)的 16%)對武術課教材內(nèi)容的實用性進行了調查和論述。結果顯示:被調查的學生都認為武術教材的套路內(nèi)容缺乏實用性。學生表示,所學的套路只是用于動作記憶,對格斗和防身沒有作用,嚴重影響了學習的積極性和樂趣[4]。
2.2.3 高校武術課課時量的設置與考核現(xiàn)狀
有 10篇文獻對武術課課時量進行了調查 (占總數(shù)的27%),結果被調查的高校學生均認為,和大綱的要求和教材的教學內(nèi)容相比,武術課的課時是明顯不夠的。另有 6篇文獻對高校武術課的考核情況進行了調查 (占總數(shù) 16%)。有5篇文獻報道,高校武術課程考核只是單一的重視技術考核,以技術考試的成績來評判學生的整體水平。說明目前高校武術考試評價標準比較單一,還是以技術作為主要考核指標。
2.3 教學環(huán)境及教師方面
2.3.1 高校武術課教學投入現(xiàn)狀
共有 18篇文獻 (占總數(shù)的 49%)及其研究者從教學器材、教學場地和師資等 3個方面對高校武術課教學投入現(xiàn)狀進行了多項選擇的調查研究。結果顯示:有 17篇文獻報道高校武術課教學場地遠遠不能滿足正常教學的需要 (占文獻總數(shù)的 94%);有 11篇文獻 (占總數(shù)的 61%)反應器材緊缺,不能滿足師生日常教學的使用;有 8篇文獻 (占總數(shù)的 44%)寫道高校的師資緊缺,無法滿足正常教學的要求。由此可以看出,高校普遍出現(xiàn)武術課教學投入不夠的現(xiàn)象。這無疑會嚴重影響高校武術課的正常教學。
2.3.2 高校教師教法應用現(xiàn)狀
在有關高校武術教學現(xiàn)狀的研究文獻中,有 24篇 (占總數(shù)的 49%)有關教師教法多項選擇的調查內(nèi)容。其調查結果和所存在的問題歸納為以下 9種,即:教學單調乏味、方法單一、手段單一、不懂得循序漸進、不懂因材施教、不能及時糾正錯誤動作、沒有對動作的技擊性進行講解、沒有設置對抗內(nèi)容和缺乏基本功的過渡練習。其中有 13篇調查反映高校教師教學單調乏味 (占總數(shù) 54%);各有 11篇調查表明高校教師的教學方法、手段單一和缺乏對動作技法的講解 (各占總數(shù)的 46%);有 6篇文獻表明教師在課上沒有安排對抗內(nèi)容 (占總數(shù)的 25%);有 2篇文獻認為高校教師不懂得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 (占總數(shù)的 8%);各有 1篇文獻認為高校教師不懂得因材施教并且不能馬上對錯誤動作進行糾正 (各占總數(shù)的 4%)。由此看來,課堂氣氛乏味、教師上課單調,教學方法、手段單一,沒有對動作的技法進行講解是高校武術教師在教學方法上面最主要的問題。
1)對教學主體與主體反饋的調查與研究是所有文獻的研究重點,說明研究者充分重視對教學中“主要矛盾”的重視與把握;學生是懷著期待的心情走進了武術課堂,但是由于教學環(huán)境、課程、教師等教學因素的影響,最終影響了他們對武術課的熱情。教材內(nèi)容落后、過難、不實用,是影響學生不選武術課的重要因素之一;非體育類高校的武術教師多數(shù)都沒有專業(yè)運動經(jīng)歷,技能水平相對較低,教學過程顯得單調乏味。
2)在教材篩選和制定過程中,應考慮教材內(nèi)容的時代性、實用性、文化性和簡易性等特性;盡量多吸收武術專項和高水平武術運動員作為武術教師,以便提高學生在課堂上對武術動作的感性認識度,縮短教學進度,提高教學效果;加大改善武術教學環(huán)境的力度,以便為教學提供更好的服務支持。
[1]孟 濤,梁 蕾,薛 紅.大學生對武術的認知現(xiàn)狀及發(fā)展對策[J].體育學刊,2010(5).
[2]張水蓮.高師武術選項課教學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J].湖北體育科技,2007(4).
[3]呂艷玲.普通高校增強武術教學魅力的對策研究[D].中國優(yōu)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2008(1).
[4]侯艷清.體育美學學科體系現(xiàn)狀考察及建構初探[D].中國優(yōu)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2008(1).
On the Teaching of Wushu and Its Current Situations in“Non-PE Higher-education Institutions”
WANG Xiaonan
(Wushu Department,Tianjin University of Sport,Tianjin,300381)
This thesis attempts to analyze the37articles related to"current situations of wushu teaching in higher-education"with documents and statistics as the methods.The aim of this thesis is to summarize and reveal the problems and current situations of the main teaching components,curriculum,teaching orientation and teaching environment in non-PE higher-education wushu teaching activities,providing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solutions of the problems and the reform of teaching.
non-PE Higher-education Institutions;Wushu curriculum;teaching
G852
A
1003-983X(2011)02-0240-02
2010-11-26
王曉楠 (1984-),女,河北滄州人,助教,研究方向:武術理論與方法.
天津體育學院武術系,天津 300381
1.2.2 統(tǒng)計法
應用 Excel統(tǒng)計軟件對分類后的研究內(nèi)容和問題進行一般性統(tǒng)計,主要涉及:百分比、均數(shù)、眾數(sh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