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鴻燕
(河北省林業(yè)技術推廣總站,河北 石家莊 050061)
蘋果樹缺素癥又稱生理性危害或非侵染性危害,是由生長環(huán)境中缺乏某種營養(yǎng)元素、或營養(yǎng)物質因某種原因不能被根系吸收利用而引起的。缺素癥通??赏ㄟ^施用相應的大量或微量元素肥料進行矯正。為盡早發(fā)現蘋果樹缺素癥,并及時對癥下藥,及早消除或減輕缺素對果樹及蘋果產量和品質的影響,現介紹8種蘋果樹常見的缺素癥及防治方法。
在土壤瘠薄,管理粗放,缺肥和雜草多的果園,蘋果樹較易發(fā)生缺氮癥。
蘋果樹缺氮時,新梢短而細,葉小直立,新梢下部的葉片逐漸失綠轉黃,并不斷向頂端發(fā)展,花芽形成少,果小早熟易落,須根多,大根少,新根發(fā)黃。嚴重缺氮時,嫩梢木質化后呈淡紅褐色,葉柄、葉脈變紅,嚴重者甚至造成生理落果。
對于蘋果樹缺氮癥,生產上通常施用銨鹽和硝酸鹽氮肥加以補充。特殊時期,如雨季和秋梢迅速生長期,樹體需要大量氮素,而此時土壤中氮素很容易流失,可用0.5%~0.8%尿素溶液噴施樹冠。
果園缺磷包括土壤中含磷量少和土壤中缺乏有效磷2種情況。在土壤含鈣量多或酸度較高時,土中磷素被固定,不能被果樹吸收,同樣會造成缺磷。另外,疏松的沙土和有機質多的土壤,常易發(fā)生缺磷現象。
蘋果樹缺磷時,新梢和根系生長減弱,枝條細弱而分枝少,葉片小而薄,老葉呈古銅色,葉脈間出現淡綠色斑,幼葉呈暗綠色,葉柄、葉背呈紫色或紫紅色。嚴重缺磷時,老葉會出現黃綠和深綠相間的花葉,甚至出現紫色、紅色的斑塊,葉緣出現半月形壞死,枝條莖部葉片早落,而頂端則長期保留一簇簇葉片。枝條下部芽不充實,春天不萌發(fā),展葉開花遲緩,花芽少,果實著色面小,色澤差。樹體抗逆性差,常引起早期落葉,產量下降。蘋果樹上早春或夏季生長較快的枝葉,幾乎都呈紫紅色,新梢末端的枝葉特別明顯,這種現象是缺磷的重要特征,是因新梢生長過快,磷素一時供應不上而非土壤中缺磷所致。
對缺磷果樹,應多施顆粒磷肥或與堆肥、廄肥混施,也可于展葉后葉面噴肥3%~5%的過磷酸鈣浸出液。
在細沙土、酸性土以及有機質少的土壤中,蘋果樹易表現缺鉀癥。
果樹缺鉀時,根和新梢加粗生長減弱,新梢細弱,葉尖和葉緣常發(fā)生褐紅色枯斑,易受真菌危害,降低果實產量和品質。嚴重缺鉀時,葉片從邊緣向內焦枯,向下卷曲枯死而不易脫落,花芽小而多,果實色澤差,著色面小。
為避免缺鉀,應增施有機肥,如廄肥和農家肥。缺鉀果樹于6~7月追施鉀肥(如草木灰、硝酸鉀、磷酸二氫鉀、氯化鉀、硫酸鉀等)后,葉片和果實都能逐漸恢復正常;生長期發(fā)現果樹缺鉀,及時用3%~10%草木灰浸出液以葉面噴施,會有良好的效果。
在沙地、瘠薄山地或土壤沖刷較重的果園中,土壤含鋅鹽少且易流失,而在堿性土壤中鋅鹽常轉化為難溶狀態(tài),不易被植物吸收,也易導致生理性缺鋅。此外,土壤過濕,通氣不好等也會降低根吸收鋅的能力而引發(fā)果樹缺鋅癥。
蘋果樹缺鋅時,早春發(fā)芽晚,新梢節(jié)間極短,從基部向頂端逐漸落葉,葉片狹小、質脆、小葉簇生,俗稱“小葉病”,數月后可出現枯梢或病枝枯死現象。病枝以下可再發(fā)新梢,新梢葉片初期正常,以后又變得窄長,產生花斑,花芽形成減少,且病枝上的花顯著變小,不易坐果,果實小而畸形。幼樹缺鋅,根系發(fā)育不良,老樹則有根系腐爛現象。
對缺鋅果樹,可在發(fā)芽前3~5周,結合施基肥施入一定量的鋅肥。在樹下挖放射狀溝,每株成年結果樹施50%硫酸鋅1~1.5kg或鋅鐵混合肥0.5~1kg。第2年即可見效,且持效期較長,但在堿性土壤上無效。在萌芽前噴2%~3%、展葉期噴0.1%~0.2%、秋季落葉前噴0.3%~0.5%的硫酸鋅溶液,重病樹連續(xù)噴2~3a可使缺素癥得以大幅度緩解甚至治愈。
在山地果園、河灘砂地或砂礫地果園,土壤中的硼和鹽類易流失,易發(fā)生缺硼癥。另外,土壤過干、過鹽堿或過酸,或化學氮肥過多時也易造成缺硼。
蘋果樹缺硼可使花器官發(fā)育不良,受精不良,落花落果加重發(fā)生,坐果率明顯降低。葉片變黃并卷縮,葉柄和葉脈質脆易折斷。嚴重缺硼時,根和新梢生長點枯死,根系生長變弱,還能導致蘋果、梨、桃等果實畸形(即縮果?。?。病果味淡而苦,果面凹凸不平,果皮下的部分果肉木栓化,致使果實扭曲、變形,嚴重時,木栓化的一邊果皮開裂,形成品相差的所謂“猴頭果”。
對于缺硼果樹,可于秋季或春季開花前結合施基肥,施入硼砂或硼酸。施肥量因樹體大小而異,每株大樹施硼砂 150~200g,小樹施硼砂 50~100g,用量不可過多。施肥后應及時灌水,防止產生肥害。根施效果可維持2~3a。也可采用葉面噴施的方式,在開花前,開花期和落花后各噴1次0.3%~0.5%的硼砂溶液,溶液濃度發(fā)芽前為1%~2%,萌芽至花期為0.3%~0.5%。堿性強的土壤硼砂易被鈣固定,采用此法效果好。
果樹缺鐵的原因比較復雜,一般土壤中并不缺鐵,只是由于土壤堿性過大,有機質過少土壤不通透或土壤鹽漬化等原因,使表土含鹽量增加,土中可以吸收的鐵元素(易溶于水的二價鐵離子)變成了不能吸收的鐵元素(難溶于水易形成沉淀的三價鐵離子)。另外,缺鐵與砧木的耐堿性及根系分泌物中的生化成分有關,用東北山定子作砧木,易表現缺鐵癥,而用海棠作砧木的蘋果樹則很少發(fā)現此病。
蘋果樹缺鐵時,首先產生于新梢嫩葉,葉片變黃,俗稱黃葉病。其表現是葉肉發(fā)黃,葉脈為綠色,呈典型的網狀失綠。缺鐵嚴重時,除葉片主脈靠近葉柄部分保持綠色外,其余部分均呈黃色或白色,甚至干枯死亡。隨著病葉葉齡的增長和病情的發(fā)展,葉片失去光澤,葉片皺縮,葉緣變褐、破裂。
防治缺鐵癥,首先應注意改良土壤,如排澇、通氣和降低鹽堿。春季干旱時,注意灌水壓堿,低洼地要及時排除鹽水;增施有機肥料,樹下間作豆科綠肥,以增加土中腐殖質,改良土壤。發(fā)病嚴重的樹發(fā)芽前可噴0.3%~0.5%硫酸亞鐵(黑礬)溶液,或在果樹中、短枝頂部1~3片葉失綠時,噴0.5%尿素+0.3%硫酸亞鐵,每隔10~15d噴1次,連噴2~3次,效果顯著。對缺鐵果樹,也可結合深翻施入有機肥,適量加入硫酸亞鐵,但切忌在生長期施用,以免產生肥害。
在酸性土壤或砂質土壤中鎂容易流失,常會引起蘋果樹的缺鎂癥。
幼樹缺鎂,新梢下部葉片先開始褪綠,并逐漸脫落,僅先端殘留幾片軟而薄的淡綠色葉片。成齡樹缺鎂,枝條老葉葉緣或葉脈間先失綠或壞死,后漸變黃褐色,新梢、嫩枝細長,抗寒力明顯降低,并導致開花受抑,果小味差。
輕度缺鎂果園,可在6、7月葉面噴施1%~2%硫酸鎂溶液2~3次。缺鎂較重果園可把硫酸鎂混入有機肥中根施,每公頃施鎂肥15~22.5kg。在酸性土壤中,為了中和土壤中酸度可施鎂石灰或碳酸鎂。
蘋果樹缺錳癥與土壤的理化性質關系密切,一般果園土壤并不缺錳,當果園土壤偏堿,春季干旱時,錳常呈不溶狀態(tài),樹體難以吸收,易發(fā)生缺錳失綠癥。
果樹缺錳,常出現缺錳性失綠。從老葉葉緣開始,逐漸擴大到主脈間失綠,在中脈和主脈處出現寬度不等的綠邊,嚴重時全葉黃化,而頂端葉仍為綠色。
缺錳果園可在土壤中施入氧化錳、氯化錳和硫酸錳等,最好結合施有機肥分期施入,一般每公頃施氧化錳7.5~22.5kg,氯化錳或硫酸錳30~45kg。也可葉面噴施0.2%~0.3%硫酸錳,噴施時可加入半量或等量石灰,以免發(fā)生肥害,也可結合噴布波爾多液或石硫合劑等一起進行。
果樹缺素癥雖時有發(fā)生,但只要防治得法,亦可避免危害。
[1]邢新平.果樹缺素癥的鑒別[J].北京農業(yè),1998,(6).
[2]解玉選.果樹缺素癥的診斷[J].中國林業(yè),1997,(5).
[3]柴全喜.果樹缺素癥與防治[J].河北農業(yè)科技,1995,(6).
[4]汪海龍,楊俊榮.秋冬防治果樹缺素癥好[J].湖北林業(yè)科技,2000,(3).
[5]卜麗芳.果樹缺素癥及防治[J].江蘇綠化,1997,(2).
[6]邢新平.果樹缺素癥的鑒別[J].煙臺果樹,1997,(2).
[7]劉太國,張秀娟,師燕.果樹缺素癥速補四法[J].河北果樹,2004,(3).
[8]董秀榮.果樹常見缺素癥的診斷與防治[J].河北農業(yè)科技,2005,(5).
[9]張列梅,介崗牛,張學成.果樹常見缺素癥的表現及防治[J].山西農業(yè),2004,(9).
[10]蔣洛生.果樹缺素癥及其防治[J].農家參謀,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