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發(fā)展的眼光進行教材的立體開發(fā),針對用戶推出不同的產品,提供個性化教學配套服務,以適合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發(fā)展的需要,并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這里就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已開發(fā)并推出的本科教材以及一些配套的產品,作一個比較和展示。
上世紀80年代末,交大社曾出版過《核心英語》,如此取名即表明交大社重振英語教材出版雄風的決心。該套教材首次提出大學生科學素質教育,鮮明地推出以內容為依托的外語教學原則;提出大學英語不僅肩負培養(yǎng)我國大學生的人文素質,也同樣肩負著提高我國大學生科學素質的責任。為此《新核心大學英語》通過24個主題,全方位反映當代科學技術在各個領域的新發(fā)展,尤其介紹科技發(fā)展背后的人文性,即科學概念、科學方法和科學態(tài)度;基于糅合中外多種教學法之長的折衷主義教學法,即基于主題(theme-based),依托內容(contentbased),突出技能(skill-based),基于研究(researchbased)和強調自主(autonomouslearning)等多種教學和教材編寫理念。全國大學英語考試委員會副主任、復旦大學外文學院教授兼博士生導師、本套教材主編蔡基剛指出:如果說這個理念在十幾年前由于受各種因素的制約還勉為其難,那么現(xiàn)在隨著大學新生英語水平逐漸提高,四、六級考試逐漸淡化,學生對結合專業(yè)內容學習英語的要求呼聲漸高,實踐這一理念進行教材編寫的條件已經(jīng)成熟?!缎潞诵拇髮W英語》是在新的形勢下為探索大學英語再上一個新臺階而進行的新嘗試,是為大學生達到《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中的一般要求、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而編寫的一套大學英語教材。
考慮到大學英語學分的普遍壓縮和大學新生水平的不斷提高,教材共分三級,每級有《讀寫教程》、《泛讀教程》、《視聽說教程》和《詞匯手冊》,供三個學期使用,學完三冊相當于《大學英語教學課程要求》中的較高要求。對仍然開設四個學期大學英語的學校,將提供后續(xù)選修課教材。
三本教程和一本手冊在同一主題下緊密結合在一起?!蹲x寫教程》通過相同的主題,在內容補充和練習安排方面統(tǒng)轄其他兩個教程和一個手冊,真正做到渾然一體,呈現(xiàn)互動性。
《新核心大學英語》充分利用現(xiàn)代化技術,推出多模態(tài)性理念,即通過課本、光盤、課件、教學平臺把教材分成紙質教材、電子教材和演示課件三種形式。該套教材適合理工科一本院校學生及英語教學水平要求較高的二本及部分獨立院校的某些專業(yè)學生。
教材的生命力在于滿足使用者的需要,而不同使用者的需求必定是不相同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沒有一本教材可以滿足所有學生的需要。根據(jù)教育部2009年10月底統(tǒng)計的數(shù)據(jù),二、三本學生占高校學生近80%.這一群體與一本院校學生選用相同的大學英語教材,顯然有悖于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則,不利于人才的培養(yǎng)。由張春柏、俞理明教授主編的“十一五規(guī)劃教材”《應用型大學英語》在這些方面做了一些可貴的探索與努力,編寫中更多地考慮到使用對象的英語水平、心智發(fā)展以及就業(yè)前景等。鮮明的特色和面向二本及獨立院校學生的清晰目標對教材編寫模式是積極的補充。文秋芳教授對該書的評語為:該教材的編寫恰當?shù)丶骖櫿Z言知識、語言技能和語言應用,讓學生“以言行事”,學用結合,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體驗學習英語的快樂與收獲,感受運用英語的真實與可能。
該套教材突出應用型、基于計算機和網(wǎng)絡平臺的教學模式,具有選材貼近學生需求、教學與考試相輔相成、課堂教學與網(wǎng)絡資源結合的特點。調查發(fā)現(xiàn)約占三分之二的在校大學生學習英語的目的是為了通過考試;迫于就業(yè)時可能會面臨的更大的壓力和用人單位的要求,學生對社會認可度相對較高的證書考試非??释0褜W生的目的與教學結合起來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通過精心選擇的職場典型場景與任務,滿足了當下學生對知識、特別是來自網(wǎng)絡知識的需求。
教材包括綜合教程、《快速閱讀》、《練習冊》、《視聽說教程》、《泛讀教程》、《網(wǎng)絡教程》各4冊,另配相應電子教案、試題庫、語料庫等。其中視聽說教程可作為獨立的教材單獨使用,對以強調聽說語言功能培養(yǎng)為目標的院校可選擇使用。
《大學實用英語》體現(xiàn)了大學英語教學的指導思想,以建構主義為理論,以動機為先導、興趣為動力、學生為中心、任務為基礎,強調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以及讀寫譯等英語綜合應用能力,適應主體化、個性化、自主化英語教學和學習的需要,提出了“三主一體化”的教學理念,即主線、主體、主導為一體的教學機制,尤其要體現(xiàn)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和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
教育部大學外語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全國四六級考委會委員、北京市大學英語研究會副會長陳仲利教授總主編的《大學實用英語》既包括主要基于數(shù)字技術的視聽說教程,又含有基于課堂教學的綜合教程,其內容充分體現(xiàn)個性化。整套教材采用“以學生為中心的主題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中心”旨在理解和體現(xiàn)學生在知識、智力、情感、個性等方面的需求?!爸黝}教學”指以主題為依據(jù),選取與校園和社會生活息息相關的有關話題,使英語教學朝著個性化、主動式學習方向發(fā)展,體現(xiàn)了英語教學實用性、文化性和趣味性的融合,確立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
針對非重點大學和獨立學院及網(wǎng)絡學院的教學實際,本系列教材由《視聽說教程》及教師用書;《綜合教程》及教師用書、教學課件;《快速閱讀教程》;《口語教程》及教師用書各4冊組成。系列教材各單品自成體系,又同時圍繞同一主題從不同方位展開,相輔相成。
從上面的幾套教材可以看到,交大社的高校英語教材建設已經(jīng)形成了定位明晰的出版模塊,各套教材有側重定位,覆蓋了不同高等院校的教學需求,特別要提到的是,在《新核心大學英語》教材中,對教學及教材編寫理念進行了突破性的嘗試和推廣,目的是為當前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提供一個出版的平臺;而在這樣一個提倡個性化的時代,多種教材版本的共存對外語教學的發(fā)展和改革客觀上起到了推進的作用。在理念下求實踐;在實踐中找出路。教學改革勢必會帶來教材出版的變革與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