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麗茹 劉青蕊 張捧娃 王嬌蘭 米小昆 崔鵬
Vitalstim吞咽障礙治療儀治療腦梗死后假性延髓麻痹的療效研究
國麗茹 劉青蕊 張捧娃 王嬌蘭 米小昆 崔鵬
目的研究Vitalstim吞咽障礙治療儀治療腦梗死后假性延髓麻痹的療效。方法 選取122例腦梗死伴假性延髓麻痹的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藥物治療及康復訓練,治療組在此基礎上給予Vitalstim吞咽障礙治療儀治療,觀察2組的治療效果及吸入性肺炎的發(fā)病情況。結果
治療組有效率93.75%,治愈率39.06%,對照組有效率60.34%,治愈率20.69%,治療組療效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1)。治療組吸入性肺炎發(fā)病率9.38%,對照組27.59%,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結論 Vitalstim吞咽障礙治療儀治療腦梗死后假性延髓麻痹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假性延髓麻痹;腦梗死;Vitalstim吞咽障礙治療儀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腦梗死的發(fā)病率逐年增加,其中約30%~50%腦梗死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延髓麻痹。延髓麻痹也稱球麻痹,是常見的咽喉肌和舌肌麻痹綜合征,分為真性延髓麻痹和假性延髓麻痹,其中假性延髓麻痹在臨床更為常見,為雙側大腦皮質上運動神經元或皮質延髓束損害所致,主要表現(xiàn)為飲水嗆咳、吞咽困難、構音障礙,從而可導致預后不良,如吸入性肺炎、脫水、營養(yǎng)不良、各種并發(fā)癥甚至死亡,對腦梗死的治療效果及預后造成很大的影響。延髓麻痹患者為維持營養(yǎng),保證治療,減少并發(fā)癥,常需置胃管并鼻飼飲食及藥物,但長時間留置鼻飼管會使患者感到不適和痛苦,吞咽功能也會廢用性退化,我們采用Vitalstim吞咽障礙治療儀輔助藥物治療方法,對腦梗死患者進行延髓麻痹的治療,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7年2月1日至2011年2月1日于我院神經內科住院的腦梗死伴假性延髓麻痹的患者122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會議的診斷標準[1],且經頭顱CT或MRI檢查確診為腦梗死。所有患者均無意識障礙,治療前后均以洼田氏飲水試驗[2]對吞咽功能進行評價。將122例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64例,男38例,女26例;年齡42~75歲,平均年齡(56±17)歲;對照組58例,男34例,女24例;年齡43~77歲,平均年齡(58±16)歲。2組患者在年齡、性別比、梗死危險因素、吞咽困難分級及病情嚴重程度等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實驗儀器采用美國chattanooga集團公司生產的Vitalstim治療儀,配用專用電極。2組患者均給予腦梗塞死常規(guī)藥物治療及直接、間接等方法康復訓練。治療組在接受藥物和康復訓練同時給予Vitalstim吞咽障礙治療儀治療。
采用美國chattanooga集團公司生產的Vitalstim治療儀,雙向方波,波寬700 ms,1 000 Ω 電荷,波幅0~25 mA,強度 2~10 Ω,使用成人電極,連續(xù)性刺激收縮。(1)電極放置:口腔期:通道Ⅰ電極1、2放置于舌骨上方,通道Ⅱ電極3、4放置于癱瘓側面頰部。咽喉期:道Ⅰ電極1、2放置于舌骨上方,通道Ⅱ電極3、4沿頸部正中線垂直放于甲狀軟骨處。(2)操作:打開電源,同時增加兩個通道的振幅,要求患者反饋刺激的感覺,以其能忍受的最大刺激量為宜,保持該水平刺激60 min,治療同時,指導患者做吞咽動作。1次/d,10次為1個療程。
1.3 吞咽功能評價標準 患者端坐位,喝下30 ml溫開水,觀察所需時間和嗆咳情況。1級:能順利地1次將水咽下;2級:分2次以上,能不嗆咳咽下;3級:能1次咽下,但有嗆咳;4級:分2次以上咽下,但有嗆咳;5級:頻繁嗆咳,不能全部咽下。正常:1級,5 s以內;可疑:1級,5 s以上或2級;異常:3~5級。
1.4 吸入性肺炎的判定方法 于患者入院時行胸片檢查,除外肺炎,在治療過程中,如果有肺部感染癥狀體征,則復查胸片,已有肺炎診斷者除外,于治療過程結束時復查胸片,計算2組患者吸入性肺炎的發(fā)病率。
1.5 療效判斷標準 治愈:吞咽障礙消失,飲水試驗評價1級;有效:吞咽障礙明顯改善,飲水試驗評定2級;無效:吞咽障礙改善不顯著,飲水試驗評定3級以上。
1.6 觀察指標 2組患者在治療前后均按洼田氏飲水試驗進行吞咽功能評價,并記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吸入性肺炎的發(fā)病率和療效。
1.7 統(tǒng)計學分析 應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組患者治療后吞咽功能均有所改善,其中,治療組總有效率93.75%,治愈率39.06%,對照組總有效率60.34%,治愈率20.69%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治療過程中吸入性肺炎的發(fā)病率,治療組9.38%(6/64),對照組27.59%(16/58),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1)。見表1、2。
表1 2組治療前后吞咽困難分級情況 例
表2 2組療效比較 例(%)
吞咽是在肌肉和關節(jié)的協(xié)調作用下將食物和液體由口腔運輸至胃的過程。吞咽的控制是由腦干整合感覺反饋和咽喉、食管的局部反射機制與大腦皮質運動區(qū)啟動和節(jié)制的吞咽中樞實現(xiàn)的。吞咽過程根據(jù)食團位置,可分為先行期、準備期、口腔期、咽喉期、食管期。其中,口腔期主要由口輪匝肌、咬肌參與完成;咽喉期主要由舌肌、咽喉肌參與完成。腦梗死患者的吞咽困難主要出現(xiàn)在口腔期和咽喉期主要表現(xiàn)為這些肌肉的隨意性運動障礙,吞咽動作開始延遲,及這些肌肉運動協(xié)調性功能低下[3]。腦梗死造成腦組織的缺血、缺氧、充血和水腫等,使雙側皮質延髓束、雙側皮質腦干束受到損害,導致吞咽、迷走、舌下神經的神經功能障礙,從而出現(xiàn)咽喉肌和舌肌麻痹綜合征,目前臨床上針對此類患者的治療措施主要是吞咽功能的康復鍛煉。
Vitalstim吞咽障礙治療儀通過低頻電刺激實現(xiàn)其功能,低頻電刺激可興奮被刺激肌肉,防止廢用性萎縮,通過刺激受損部位顱神經,使其活性增加、功能恢復,同時通過反復刺激和興奮大腦高級中樞,幫助恢復和重建新的吞咽反射弧,從而促進新的中樞至咽喉運動傳導通路的形成。由于大腦有很強的可塑性,持續(xù)的電刺激可使中樞突觸功能增強和重建,實現(xiàn)神經系統(tǒng)功能的重新組合,同時,反復的電刺激可使處于休眠狀態(tài)的突觸被代償使用[4,5]。吞咽障礙治療儀通過一定強度的電流,按照預設的程序刺激咽喉部肌肉,同時對喉返神經、舌下神經、舌咽神經等與吞咽功能有關的神經進行刺激,從而誘發(fā)肌肉運動或者模擬正常的自主運動,減少肌肉的廢用性萎縮,促進麻痹神經的功能恢復及神經的復蘇,以達到改善或恢復舌咽部肌肉或肌群功能,加強吞咽肌群的運動,改善咽喉部血流供應,達到吞咽反射弧恢復和重建的目的。該治療儀通過電刺激增加中樞神經系統(tǒng)感受器的傳入沖動,在患者早期無主動吞咽動作時,使患者在低頻電流的刺激作用下進行空吞咽動作,如果配合水或食物效果會更佳。
Vitalstim吞咽障礙治療儀是唯一獲得FDA認可的對咽喉肌肉進行電刺激治療的臨床便攜式設備,操作簡單方便,只需將專用電極貼于指定位置上,給予低頻電刺激,患者無痛苦、無創(chuàng)傷、無風險,樂于接受。通過康復訓練和Vitalstim吞咽障礙治療儀綜合治療加快了患者的康復過程,增加了治愈率,縮短了患者留置胃管時間,減少了誤吸、吸入性肺炎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取得了很好的臨床效果,值得臨床廣泛推廣應用。
1 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中國實用內科雜志,1997,17:312.
2 王擁軍主編.神經病學臨床評定量表.北京:中國友誼出版公司,2005.217.
3 張臻年.腦卒中后吞咽障礙的研究進展.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04,19:869.
4 方麗波,王擁軍.腦卒中后吞咽困難的康復及治療.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5,11:404-405.
5 王瑞華.神經性吞咽困難的評定與治療.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2,8:110.
R 743.33
A
1002-7386(2011)09-1356-02
10.3969/j.issn.1002-7386.2011.09.040
050011 石家莊市,河北醫(yī)科大學第四醫(yī)院神經內科
2011-01-17)
·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