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志遠
(山西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山西 太原 030006)
番茄是一年生蔬菜,具有營養(yǎng)豐富、產(chǎn)量高、適應性強等特點,在我國各地大面積種植,成為人們膳食中的主要蔬菜之一,深受人們的喜愛。然而,受外界環(huán)境制約,番茄栽培主要集中在夏冬季,深秋及早春季節(jié)由于栽培措施不當,番茄市場供應不上的現(xiàn)象常有發(fā)生。為此,筆者提出一套周年栽培技術,即冬季溫室栽培—冬春提早栽培—夏秋露地栽培模式。此模式可形成一年四季向市場提供貨源的生產(chǎn)態(tài)勢,從而滿足人們的生活所需。
番茄屬喜溫植物,但不耐高溫,生長最適氣溫為:白天24~25℃,夜間15~17℃,高于35℃或低于5℃,植株會停止生長。植株生長最適地溫為20~23℃,低于13℃時根系生長發(fā)育遲緩。種子發(fā)芽地溫為11~14℃,適宜氣溫25~30℃。幼苗期生長適溫為:白天20~25℃,夜間12~15℃。幼苗的溫度適應性很強,既可耐長時間6~7℃的低溫,又可耐短時間0~3℃的低溫,還可耐35℃的高溫。開花期對溫度反應最敏感,白天適溫為20~30℃,夜間為15~20℃;低于15℃或高于35℃時,會引起花器發(fā)育畸形,不能正常授粉,易落花落果。結果期適溫為白天25~28℃,夜間16~20℃;低于20℃,果實生長緩慢,成熟延遲;高于35℃,則不利于物質積累,果實發(fā)育不良[1-2]。
番茄屬短日照植物,經(jīng)人類改良,目前品種多具中光性特性,每天16 h的光照下生長最好、產(chǎn)量最高。
番茄對土壤條件要求不嚴,土壤pH值適應范圍在6.2~7.2之間,土壤水分范圍pF值為1.5~2.5[2]。番茄是深根性植物,要求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通氣良好的壤性土壤。
晉中市平川位于山西的中部,南鄰晉南平原,北接晉北高原,東靠太行,西毗呂梁,是光熱資源充足、雨量貧乏的丘陵地區(qū),農(nóng)業(yè)技術較先進。晉中市轄11個縣區(qū),其中,5個山區(qū)縣,6個平川縣。晉中市平川常年有效積溫為3200~3990℃,無霜期達150~180 d,常年出現(xiàn)早霜約在10月末,晚霜約在4月末。雨量集中在7—9月,降雨量為400 mm。全年最冷時期在1月份,平均溫度為-15~20℃;最熱時期在7月份,平均溫度為25~28℃。屬暖溫帶地區(qū)。
筆者提出了冬季溫室栽培—冬春提早栽培—夏秋露地栽培相嵌套的番茄栽培模式。冬季溫室栽培的播種時間為7月上中旬,8月下旬定植,從當年10月上旬開始果實采收,一直維持到第2年2月份。在掛果期尚未結束時就準備下一茬的播種育苗。如冬春提早栽培的播種時間11月上旬開始,12月下旬定植,第2年2月上旬即可進入果實采收期,掛果期可維持到6月末。夏秋露地栽培于3月上旬播種,4月下旬定植,6月上旬進入果實采收期,掛果期可維持到10月末。這樣,3個茬口相配套的栽培模式使番茄果實采收連續(xù)不斷,形成周年供應的生產(chǎn)態(tài)勢,從而滿足市場的需求(圖1)。
依據(jù)番茄的生長習性和當?shù)匚锖蚱冢_定晉中市平川番茄周年生產(chǎn)分為3個時期:冬季溫室栽培(8月下旬至第2年2月末)、冬春提早栽培(12月下旬至第2年6月末)、夏秋露地栽培(4月下旬至10月末)。
4.1.1 品種選擇 選用無限生長型、掛果期長的品種較適宜,如中晚熟品種毛粉802。
4.1.2 育苗 利用陽畦進行育苗,播種期在7月上中旬。床土選用6份園土、4份腐熟的有機肥配合而成,并用五代合劑(五氯硝基苯和代森鋅的等量混合物)藥土進行消毒處理。每平米床土用五代合劑8~10 g,與15 kg床土混合即可,種子用1%~2%的高錳酸鉀溶液浸種0.5 h,然后用清水將種子洗凈,消毒后用30℃的溫水浸泡4~6 h,撈出晾至種皮無水膜后置于25~30℃下催芽,約有70%的種子露白時待播。播種采用露地平畦稀播育苗方法,苗床為南北長3 m、東西寬2 m的平畦,將催芽好的種子拌適當?shù)募毶郴靹蛉霾ビ诿绱?,將?/3的五代合劑藥土均勻撒在床面,再覆蓋厚度1.0~1.5 cm的過篩細土,然后噴50%多菌靈600倍液,再噴菊酯類殺蟲劑防蟲,噴藥后用地膜蓋好保濕。上午撤膜,傍晚再蓋上,直至出苗后不再覆膜。幼苗出土前如果土壤缺墑,可在傍晚適量噴水,以保持土層的濕潤,待苗子長出后,每隔3~5 d澆1水,水量宜小不宜大,畦內不能積水,澆水時間在傍晚。
4.1.3 苗期管理 出苗后地上部分要搭防蟲網(wǎng),發(fā)現(xiàn)蚜蟲后可以用50%的辟蚜威可濕性粉劑2000~5000倍液噴灑,并使用植病靈600~1000倍液預防病毒病。待苗子出齊后,往苗床上撒0.3~0.5 cm的細潮土,有利幼苗形成不定根,防止幼苗的徒長,并間除弱小、子葉不全的苗和雜草。結合噴水可進行葉面施肥,選用0.5%的磷酸二氫鉀進行噴施。在定植前1 d將苗澆1次透水,澆水后用長形薄刀順分苗行縱橫切下,以保證每株定植苗帶8~10 cm2的土。
4.1.4 定植 定植時間為8月下旬,定植前半月進行翻土、曬土。每公頃施優(yōu)質農(nóng)家肥60000 kg,過磷酸鈣 750 kg,尿素 150 kg,氯化鉀 300 kg,耕翻耙耱待用,并扣膜關門窗進行高溫悶棚2~3 d,然后開窗降溫至常溫準備定植。采用南北向開溝,深10~15 cm,按公頃留苗52500株將苗坨擺于溝中,覆土培壟至壟高20 cm,整平畦面,立即澆水至壟頂,并覆地膜。
4.1.5 定植后的管理
4.1.5.1 肥水管理 定植緩苗后要及時中耕,當?shù)?果坐住后,采用膜下澆催果水,隨水施有機肥15000 kg/hm2;第1果穗即將采收、第2果穗膨大至乒乓球大小時,進行第2次追肥。每采收1次果穗就進行同樣的水肥管理。
番茄生長期長,進入結果期對營養(yǎng)需求量急劇增大,若隨水沖肥的方法使用受限,還可采用葉面噴施的方法進行補給,如噴0.02%的尿素、0.5%的磷酸二氫鉀、50~100 mg/kg的硼酸或硫酸鋅。重點噴施葉背面,以葉片不滴水為宜。
4.1.5.2 溫濕度、光照和通風管理 9月上旬白天室內氣溫很高,要加大通風量,前幅薄膜白天卷起,天窗暢開使空氣通暢對流,12:00—14:00放遮陽網(wǎng),室內氣溫控制在白天20~30℃,夜間15~20℃。隨著氣溫下降,逐漸控制通風量。10月份,白天溫度保持在24~28℃,夜溫13~17℃;進入11月中旬,應適當提高溫度,白天保持30~32℃,夜間15~20℃,土溫20~22℃。12月中旬至1月份是一年中溫度最低月份,重點是氣溫不能低于6℃,土溫不能低于8℃。一般當室內溫度低于10℃時,要采取溫室內夜間保溫或加溫措施。2月份,白天氣溫保持20~27℃,夜間12~15℃。此外,還應加強特殊年份的異常天氣管理,如嚴寒季節(jié)里,連續(xù)數(shù)日刮西北風,外界氣溫很低,可采用室內多層膜覆蓋、室外浮膜等保溫技術。日溫度管理應掌握午前溫度25~28℃;午后充分換氣,溫度保持20~25℃;傍晚時早點停止換氣,以蓄積熱能。
為了增強光照,必須使用無滴膜,并經(jīng)常擦凈,保持透光率在85%~90%之間;室內利用反光膜反射自然光線,增強室內北邊光線。
溫室的通風可依靠天窗、地窗、后窗等的自然通風,必要時室內可安裝排風扇。掌握住霜凍前,打開地窗加大通風;霜凍后,注意夜間保溫防凍。嚴冬季節(jié),夜間停止通風,白天依情況決定通風大小與時間。春節(jié)后,氣溫回升,通風量視情況而定,每次澆水后要加強通風排濕。
溫室內空氣濕度應保持45%~50%,土壤持水量為60%。為了維持溫室濕度指標,溫室內澆水要使用滴灌、滲灌、膜下暗灌等技術。
4.1.5.3 植株整理 番茄的莖具有匍匐性,側枝生長能力很強,掛果量大,掛果期長,在其生長期內需進行搭架、整枝、摘心、抹葉等植株整理。晉中市平川區(qū)采用單干整枝吊繩法。
植株生長過程中只留1個主干,當?shù)?側枝長到6~7 cm時打掉,以后出現(xiàn)的側枝及時去掉。第2穗果坐住后對病、殘、黃葉隨見隨摘。當?shù)?花序有3~5朵花開放時,噴1次番茄靈。果實成熟及時采收,當下部果實采收完后,就將吊繩解松使植株下部莖盤曲于根部,讓植株頂部始終有生長的空間,如此反復多次,直到最后。
上年度11月份就開始下一茬的栽培工作,11月上旬進行播種,12月下旬定植,2月上旬就進入采收期,而此時段溫室栽培的番茄采收接近尾聲,冬春提早栽培的果實供應就會銜接上。
冬春提早栽培是在溫室內育苗,然后定植于大棚內,從品種選擇、育苗、定植到田間管理基本相同,但育苗和定植時間有所差異。植株定植后,由于氣溫回升快,晴天時大棚要放風,刮風天和夜晚要及時放膜以利保溫,到5月下旬才可揭去塑膜,對其進行普通的田間管理。
夏秋露地栽培中幼苗從定植到收獲均處于自然環(huán)境中,因此,較省工省時,銜接于冬春提早栽培之后,栽培技術與其類同,但播種時間有所差異。其播種時間為3月上旬,定植時間為4月下旬,6月上旬即可進入果實采收期,掛果期可維持到10月份,其他管理同冬春提早栽培。
病蟲為害對番茄產(chǎn)量和品質影響很大,因此,番茄病蟲害的防治顯得十分重要。其病蟲害分為生理性病害、侵染性病害和蟲害。
番茄的生理性病害是由于其發(fā)育階段中外界條件不適所引起,主要有空洞果、豆果、筋腐果、頂腐果、裂果等[3]。防治其病害,主要應加強栽培管理。如調節(jié)土壤養(yǎng)分供給,使用激素的劑量要適宜,栽培密度不宜過大,加強通風透光,增施硼、鉀肥,防止土壤干燥后驟濕等。
番茄的侵染性病害是外來病原菌對番茄的侵染,只要環(huán)境適宜其生存,它就會大量繁殖并侵染寄主。其主要有疫病、枯萎病、炭疽病、病毒病、灰霉病、臍腐病等[4-5]。防治侵染性病害的途徑就是要切斷傳播途徑、控制傳染源。
加強管理、培育壯苗的同時使用藥劑進行防治。如防治角斑病用77%可殺得600倍液噴霧,晚疫病可用52%抑快凈1500倍液噴霧,灰霉病可用10%百菌清粉劑或10%的速克靈煙劑或農(nóng)利靈1500倍液噴霧,葉霉病可用47%加瑞農(nóng)或77%冠菌銅800倍液噴霧,每隔5 d噴1次,連噴2次;或5%的多菌靈800倍液、75%的百菌清800倍液、60%的代森錳鋅700倍液、50%的甲基托布津600倍液等抗病毒藥,每5 d噴1次,連噴 2 次[3-5]。
番茄的蟲害是指害蟲蠶食果實??梢試姙饭?、氧化樂果、功夫、敵殺死、菊酯類農(nóng)藥、50%的辛硫磷乳油800~1000倍液等進行防治。
[1]李慶典.蔬菜栽培 [M].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1:125-144.
[2]韓世棟.蔬菜生產(chǎn)技術 [M].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出版社,2006:247-258.
[3]藺本.北方農(nóng)業(yè)設施番茄周年生產(chǎn)技術 [J].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科技,2007(3):19-20.
[4]陸幗一,程智慧.茄果類蔬菜周年生產(chǎn)技術[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3:17.
[5]焦自高,徐坤.蔬菜生產(chǎn)技術[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