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勇,向 琳,胡玉華,武萬娜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一種復雜的臨床證候群,是各種心臟病的嚴重階段。CHF患者心律失常(VA)發(fā)生率達70%以上,心臟猝死約占CHF總病死的30%~70%,主要與CHF快速VA有關(guān)[1]。應用藥物治療仍然是目前最主要和最有效的手段。室性心律失常通常選用Ⅰ類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但其療效不夠滿意,或因其負性肌力作用抑制心功能,甚至出現(xiàn)嚴重的致心律失常作用,限制了在心力衰竭時的應用。胺碘酮是一苯呋喃衍生物,它具有擴張血管,減慢心率,改善心肌缺血作用。20世紀70年代應用于各種快速心律失常的治療,尤其可以控制一般抗心律失常藥物無效的惡性室性心律失常[2]。本研究旨在觀察參松養(yǎng)心膠囊治療CHF室性心律失常的療效及其不良反應,以了解是否參松養(yǎng)心膠囊能夠取代胺碘酮在CHF合并VA中的應用地位。
1.1 研究對象 選擇2006年6月—2009年4月住院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入選標準:有明確的基礎(chǔ)心臟病史及癥狀、體征;有或無呼吸困難、乏力、液體潴留等癥狀;胸部X線檢查:心影增大,肺門陰影增大,右下肺動脈增寬;超聲心動圖示左室射血分數(shù)(LVEF)≤40%,和/或二尖瓣早期血流峰速度/晚期血流峰速度(E/A)≤1.0;排除了Ⅱ度以及Ⅱ度以上房室傳導阻滯及竇性心動過緩、病態(tài)竇房結(jié)綜合征未安裝起搏器者,先天性心臟病及心包疾病,心源性休克,校正的QT間期(QTc)>0.50s、嚴重肺部疾病、嚴重肝臟疾病、甲狀腺功能異常、嚴重電解質(zhì)紊亂,合并持續(xù)性室性心動過速,持久性心房顫動等。共入選患者168例,隨機分為A組(52例)、B組(56例)及C組(60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最近4周內(nèi)未接受過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在常規(guī)抗心衰治療(強心、利尿、擴血管、心肌細胞營養(yǎng)劑應用)同時,A組口服參松養(yǎng)心膠囊(石家莊以嶺制藥公司)4粒,3次/日;B組給予鹽酸胺碘酮片(賽諾菲民生制藥公司)0.2 g,3次/日(5d~7d),然后逐漸減量至0.1g,1次/日;C組給予參松養(yǎng)心膠囊4粒,3次/日,鹽酸胺碘酮片0.2g,3次/日(5d~7 d),然后逐漸減量至0.1g,1次/日。用藥期間根據(jù)患者心率和心律調(diào)整胺碘酮劑量。若出現(xiàn)Ⅱ度以及Ⅱ度以上房室傳導阻滯,或嚴重的竇性心動過緩<40/min,或新出現(xiàn)的、加重的惡性室性心律失常者停藥。總共觀察4周。
1.3 療效評定 根據(jù)治療前后24h動態(tài)心電圖檢查結(jié)果及NYHA心功能分級標準。顯效:頻發(fā)室性早搏(VPC)數(shù)量平均減少≥70%;成對室性早搏數(shù)量減少≥80%;短陣室性心動過速消失≥90%;連續(xù)心搏在15次以上室性心動過速及運動時心搏≥5次的室性心動過速完全消失;心功能改善2級以上或達到心功能Ⅰ級,癥狀、體征基本消失。有效:VPC平均減少≥70%或連發(fā)減少≥90%;心功能改善1級或未達到心功能Ⅰ級,癥狀、體征有所改善。無效:達不到上述標準。
1.4 檢查項目 治療前、治療4周后詢問病史及體檢,血壓監(jiān)測、靜息心率測定,12導聯(lián)同步心電圖記錄并測量QT間期、計算出QT離散度(QTd),24h動態(tài)心電圖、超聲心動圖檢查,肝腎功能、電解質(zhì),甲狀腺功能檢查。
2.1 治療結(jié)果 治療4周后,A組52例中心功能改善2級以上11例;達到心功能Ⅰ級,癥狀、體征基本消失17例;心功能改善1級或未達到心功能Ⅰ級,癥狀、體征有所改善23例;1例心功能無改善。VPC平均減少≥70%有37例(37/44);成對室性早搏數(shù)量減少≥80%有17例(17/18);短陣室性心動過速消失≥90%有18例(18/19),連續(xù)心搏在15次以上室性心動過速及運動時心搏≥5次的室性心動過速完全消失5例(5/6);有1例成對室性早搏數(shù)量未見減少??傆行?6%。竇性心律者HR由(97.42±13.35)/min減至(61.38±6.37)/min(P<0.01),QTc由(415±42)ms增至(514±70)ms(P<0.01),QTd由(65.45±11.34)ms減至(31.76±6.45)ms(P<0.01)。
B組56例心功能改善2級以上12例;達到心功能Ⅰ級,癥狀、體征基本消失18例;心功能改善1級或未達到心功能Ⅰ級,癥狀、體征有所改善2 4例;2例心功能無改善。VPC平均減少≥70%有38例(38/45);成對室性早搏數(shù)量減少≥80%有16例(16/17);短陣室性心動過速消失≥90%有21例(21/22),連續(xù)心搏在15次以上室性心動過速及運動時心搏≥5次的室性心動過速完全消失6例(6/7)??傆行?8%。竇性心律者HR由(97.38±13.32)/min減至(61.35±6.36)/min(P<0.01),QTc由(413±40)ms增至(516±71)ms(P<0.01),QTd由(65.42±11.36)ms減至(31.18±6.25)ms(P<0.01)。
C組60例中心功能改善2級以上13例;達到心功能Ⅰ級,癥狀、體征基本消失20例;心功能改善1級或未達到心功能Ⅰ級,癥狀、體征有所改善26例;1例心功能無改善。VPC平均減少≥70%有40例(40/47);成對室性早搏數(shù)量減少≥80%有18例(18/20);短陣室性心動過速消失≥90%23例(23/23),連續(xù)心搏在15次以上室性心動過速及運動時心搏≥5次的室性心動過速完全消失8例(8/9);有1例成對室性早搏數(shù)量未見減少。治療總有效率86%。竇性心律者HR由(97.39±13.34)/min減至(61.34±6.32)/min(P<0.01),QTc由(414±41)ms增至(520±74)ms(P<0.01),QTd由(65.55±11.32)ms減至(30.65±6.28)ms(P<0.01)。
2.2 不良反應 治療期間,A組出現(xiàn)上腹部燒灼痛等胃腸道癥狀6例,堅持服用或加壓保護胃黏膜藥物,癥狀有所減輕能繼續(xù)堅持用藥治療。B組出現(xiàn)5例竇性心動過緩<50/min,能耐受。C組出現(xiàn)7例竇性心動過緩<50/min,4例上腹部燒灼痛等胃腸道癥狀,能耐受。各組無嚴重竇性心動過緩,心功能惡化、室性心律失常加重或猝死。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臨床常見危重癥之一,尤其同時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常使心功能進一步惡化,病死率明顯增加,應用藥物治療仍然是目前最主要和最有效的手段。胺碘酮的電生理作用說明[3],胺碘酮是一種廣譜抗心律失常藥物。它具有Ⅰ、Ⅱ、Ⅲ、Ⅳ類抗心律失常藥作用。對于有癥狀的非持續(xù)性室性心動過速,血流動力學穩(wěn)定的持續(xù)性室性心動過速均使用胺碘酮、β-受體阻滯劑治療[4]。對降低心力衰竭猝死,改善生存有益對心臟功能的抑制及促心律失常作用小,如無禁忌證是治療嚴重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首選藥物[5]。胺碘酮用于慢性心衰合并心律失?;蜮赖闹委熂邦A防,安全性高于其他抗心律失常藥物[6]。
參松養(yǎng)心膠囊具有顯著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同時也有改善心臟自主神經(jīng)受損或迷走神經(jīng)功能受損的作用。吳以嶺教授運用絡病學理論,探討心律失常的中醫(yī)病理機制及其治療[7],認為其主要病理機制是氣陰兩虛而致絡虛不榮、絡脈瘀阻,提出絡虛不榮與心臟傳導系統(tǒng)和自主神經(jīng)功能異常的內(nèi)在相關(guān)性,確定益氣養(yǎng)陰、活血通絡、清心安神的治療法則,并結(jié)合其臨床經(jīng)驗組成了參松養(yǎng)心膠囊處方。
本研究顯示,參松養(yǎng)心膠囊與胺碘酮在減低QTd效果相似,在治療后顯著縮短(P<0.01)。參松養(yǎng)心膠囊在治療CHF合并VA時QTd在治療后顯著縮短(P<0.01),且對患者的心功能沒有影響,這與其他的抗心律失常藥物截然不同。故尤其適用于心功能Ⅲ級、Ⅳ級的患者,且在治療時毒副反應小,患者順應性好。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參松養(yǎng)心膠囊具有較好的抗VA作用,其效果與胺碘酮相仿,但不良反應明顯低于胺碘酮,且均能耐受。并且參松養(yǎng)心膠囊與胺碘酮聯(lián)用治療CHF室性心律失常的療效優(yōu)于單用胺碘酮或單用參松養(yǎng)心膠囊的療效,并可明顯減少胺碘酮的用量。采用小劑量負荷方法給藥,根據(jù)不同個體給予最小有效量長時期治療,未見產(chǎn)生尖端扭轉(zhuǎn)型室速,即使QT間期延長至0.5s也未見致心律失常作用。由于胺碘酮引起的QT間期延長是均勻延長,故引起尖端扭轉(zhuǎn)型室速較少,所以QT間期延長可不作為停藥的依據(jù),但臨床上應嚴密觀察[8]。同時應注意維持血清鉀、鎂在正常較高水平。由于本研究樣本數(shù)較少,觀察時間短,對CHF合并VA患者遠期預后影響尚需大規(guī)模臨床試驗進一步研究。
[1] Cleland JG,Clark A.Has the survival of the heart failure population challd lessons fromtrials[J].Am J Cardiol,1999,83(5):112-119.
[2] 鄭昕.胺碘酮的臨床應用回顧[J].中國心臟起搏與心電生理雜志,2001,15(5增刊):1-4.
[3] 黃進宇.胺碘酮與心肌缺血的相關(guān)研究[J].國外醫(yī)學:心血管病分冊,1999,26(5):283.
[4] 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專題組.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建議[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1,29(6):323.
[5] Amiodarone Trials Meta-analysis Investigators.Effect of prophylactic amiodarone on mortality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in congesitive heart failure:Meta-analysis of individual data form 6500patients in randomised trials[J].Lancet,1997,350:1417-1424.
[6] 中國生物醫(yī)學工程學會心臟起搏與心電生理分會,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等.胺碘酮抗心律失常治療應用指南[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4,32(12):1065-1071.
[7] 吳以嶺.絡病學[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2004:281-282.
[8] 郭林妮,程康安,鄧華.全國心律失常治療專題學術(shù)研討會紀要[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2,30(4):195-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