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棟
(湛江師范學院人文學院,廣東 湛江 524048)
《越絕書》曰:“軒轅、神農、赫胥之時以石為兵。”原始人類用石作為獵獸的武器,已經得到了史前考古學的證實。在舊石器和新石器時代,石器又是人們使用最為普遍的工具。正是因為人們與石有著這樣的親密接觸,再加上石本身固有的自然特質,石被賦予了許多不同的符號象征意義,于是產生了關于石頭的神話傳說或神圣儀典?!坝砩谑边@一神話敘事正是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下孕育而生的,其綿延不絕的文化生命不斷地重復和再現著潛藏在人類歷史中的“原始意象”。
文獻中有禹生于石、啟母化為石而生啟或啟生而母化為石等記載。因為夏族與石有關系,所以出現了石圖騰說。
《淮南子·修務篇》云:“禹生于石?!备哒T注:“禹母修己,感石而生禹,坼胸而出。”《藝文類聚》卷六引《隨巢子》云:“禹產于石,啟生于石。”(《太平御覽》卷五十一引同)?!稘h書·武帝紀》顏師古注引《淮南子》云:“啟母,涂山氏女也。禹治鴻水,通轘轅山,化為熊。謂涂山氏曰:‘欲餉,鼓聲乃來!’禹跳石,誤中鼓,涂山氏往見禹方作熊,慚而去。至嵩高山下,化為石,方生啟。禹曰:‘歸我子!’石破北方而生啟?!雹佟稘h書·武帝紀》載漢武帝至于中岳,“見夏后啟母石”。應劭注:“啟生而母化為石?!薄渡胶=洝ぶ猩浇洝氛f:“又東三十里曰泰室之山?!隙嗝朗??!惫弊?“啟母化為石而生啟,在此山。”《穆天子傳》卷五云:“天子南游于黃室之山,以觀夏后啟之所居?!惫弊?“疑此言太室之丘嵩高山,啟母在此山化為石,而子啟亦登仙,故其上有啟石也。”
另外,在中岳太室山下的啟母闕上有一幅啟母化石的漢畫像,為兩侍者拱手立在一圓形巨石旁。啟母闕北一百九十米處還有一高約十米的橢圓形大石塊,傳為漢武帝登中岳所見的“啟母石”。
類似于禹生于石這種感生神話,在上古圣王那里并不鮮見。[1]《詩經·商頌·玄鳥》云:“天命玄鳥,降而生商。”鄭玄箋:“降,下也。天使鳦下而生商者,謂鳦遺卵,娀氏之女簡狄吞之而生契?!敝v的是簡狄吞鳥卵而生契?!对娊洝ご笱拧ど瘛吩?“厥初生民,時維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無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載震載夙,載生載育,時維后稷?!睌⑹隽私獘惵牡畚涠箴⒌纳裨捁适?。這些神圣敘事其實是對王權神圣來源的追溯。在以王權獨尊為特質的政治社會中,圣王神話不斷地被重新建構。比如漢高祖劉邦的降生,《史記·高祖本紀》這樣敘述到:“劉媼嘗息大澤之陂,夢與神遇,是時雷電晦冥,太公往視,則見蛟龍于其上,已而有身,遂產高祖。”帶有濃厚的神異色彩,與禹生于石、契生于卵、后稷感帝武沒有實質的區(qū)別。所以,有學者指出:“感生神話的意義在于將現實因素和神話的結構互相結合,通過這種方式,新的神話與集體性的記憶膠合在一起,從而使這種記憶成為無可置疑的公共資源,并且在傳播中不斷得到強化?!保?]了解了感生神話的意義,我們還要知道為什么要選擇“石”這樣的感生物。
“古史辨”派學者多認為石是社的代表物,禹是社神,所以有禹生于石的傳說。顧頡剛、童書業(yè)在《鯀禹的傳說》中說:“禹啟父子之生都與石發(fā)生關系,這是一件奇巧的事:這大約本是社神的傳說吧?!保?]《禮記·月令》曰:“后妃帥九嬪御,乃禮天子所御,帶以弓韣,授以弓矢,于高禖之前?!编嵭?“天子所御,謂今有娠者。于祠,大祝酌酒,飲于高媒之庭,以神惠顯之也。帶以弓韣,授以弓矢,求男之祥也?!锻蹙用魈枚Y》曰:‘帶以弓韣,禮之禖下,其子必得天材?!?/p>
孫作云在《中國古代的靈石崇拜》中認為,古之高禖,以石為主,高禖石是男性生殖器的象征。[4]楊寬亦言:“禹之傳說,最怪者莫若生于石之說……此等怪說之來,疑亦出于社神之神話?!辈⒏鶕簟夺屪驽泛蛯O作云《中國古代的靈石崇拜》進一步指出:“禹為社神兼高禖神,古皆用石,則禹生于石之說出于社神高禖神之神話明甚?!保?]于省吾先生認為薏苡與石都是夏族的圖騰,他說:“禹母吞薏苡,啟母化石,已經有了悠久的傳說與記載,可見夏后氏以薏苡與石為圖騰是沒有疑問的?!保?]
這些論述有其合理的成分,但我們認為要想真正解讀“禹生于石”的傳說,還應該從“石”這一意象挖掘其蘊含的深層文化意義。
首先要明確的是,文獻中關于禹生于石的記載肯定是來源于民間。既然來源于民間,我們就應該從民間信仰的宗教意義上去解釋它,從民俗文化的角度來闡釋它所蘊藏的內在象征意義。
在原始人的宗教意識中,堅硬、粗礪、持久的物體本身就是一種神圣的象征,而石頭就代表了這種象征,“它超越于人類不確定性,它是一種絕對的存在模式。它的偉力、它的靜止、它的體積以及它奇特的外形與人類絕無共性;它們同時表明存在著某種炫目的、可怕的、富有吸引力的以及頗具威脅的事物。它以其崇高、堅硬、外形狀和色彩,使人類直面某種與他所屬的世俗世界判然有別的實在和力量”。[7]206正因如此,人們才對它產生了崇敬。所以,人們會用石頭保護墓室,用巨石鑄造紀念碑,讓死者的靈魂永遠存在,就像石頭一樣堅固地存在。而墓場的堅石以后又成了男根的象征,因為二者都是存在、權力和延續(xù)的象征。只是這種自遠古以來而形成的知識系統(tǒng)由于神話的失傳而變得難以理解罷了。
據泰勒《原始文化》所述,世界上很多國家和民族都有著對石頭崇拜的現象。原始美洲部落的達科他人,從地上撿起一塊圓石,涂上彩色,呼之“爺爺”,便開始給它奉獻供品,并祈禱擺脫危險。在西印度群島,人們認為崇拜石頭可以帶來豐收,可以減輕婦女分娩時的痛苦,把石頭投向太陽則可以下雨。秘魯人不僅崇拜奇形怪狀的特殊石頭,還將它們放在家中作為灶神和村鎮(zhèn)保護神的代表。在桑巴瓦島上,奧朗頓戈人將一切超自然的或不理解的影響都歸因于太陽、月亮、樹木等,特別是石頭,在不幸或生病的時候,他們給石頭奉獻供品。印度也有崇拜石頭的習俗。在南印度,田地里到處可見每塊地都放置著一排四塊或五塊涂著紅顏料的石頭,被看作是田地的守護者;在印度的鄉(xiāng)村,人們把紅顏料涂在石頭上,用它充當兒童的保護神,放在圣樹的根部接受婦女的崇拜、宴饗和禮品,這種習俗是原始的性的宗教儀式的遺留。在《以賽亞書》中還記載著閃米特人石頭崇拜的格言:“在光滑的石頭中間,有你的命運,你給它們奉獻飲料,奉獻肉作為供品,它們就向你表明你的命運?!痹谥惺兰o初的英國和法國,還在形式上禁止基督教徒崇拜石頭。[8]可見,石頭崇拜是很普遍的民俗現象。
產生石頭崇拜的原因不同民族各不相同,但最關鍵的因素是它標志著某種精神力量。有些民族認為神靈或者死者的靈魂居住在石頭里面,所以石頭可以起到保護神的作用。又如上文敘述到西印度群島的人們認為石頭可以帶來豐收,即石頭具有豐產的作用,所以印度的年輕夫婦會向磐石祈禱早生貴子。在印度北部的撒冷地區(qū),不育的女子相信那些能夠使她們生育的祖先就居住在石圈里面,因此她們在獻上祭品之后就摩挲這些石頭。在北加利福尼亞的邁度部落,沒有孩子的女子就摸一塊長得像孕婦的石頭。在幾內亞西南的凱伊島,想要生孩子的女人需要用油脂涂抹一塊石頭。還有關于“蹭石”的習俗,年輕的女子想要生孩子就到圣石上蹭一下,而不育的婦女就要摩挲巨石,在這里,石頭更像是男根的象征,和女子的身體接觸,女子便能受孕。還有一些石頭,叫“愛情石”或“婚姻石”,人們認為它們有增強性欲的力量。[7]209-213
我國也有關于乞子石的記載?!短接[·郡國志》載四川南部涼州:“乞子石在馬湖南岸,東石腹中出一小石,西石腹中懷一小石,故僰人乞子于此,有驗,因號乞子石?!彼螛肥贰短藉居钣洝芬嘣?“在州(四川敘州府宜賓縣)南五里,兩石夾青衣江對立,如夫婦相向。故老相傳,東石從西乞子將歸。故風俗云無子者祈禱有應?!庇衷?“石乳水在縣(四川簡州)北二十一里玉女靈山,東北有泉,西北兩岸各有懸崖,腹有石乳房一十七眼,狀如人乳流下,土人呼為玉華池。每年三月上巳日有乞子者,漉得石即是男,瓦即是女,自古有驗。”《錦里新編》卷十四亦云:“刳兒坪在石泉縣南石紐山下,山絕壁,上有‘禹穴’二字,大徑八尺,系太白書。坪下近江處,白石累累,俱有血點浸入,刮之不去。相傳鯀納有莘氏,胸臆坼而生禹,石上皆有血濺之跡。土人云:取石煎水,可治難產?!边@些都說明石頭具有豐產、助產的作用普遍存在于民間信仰中。
宋代杜綰《云林石譜》序謂:“天地至精之氣,結而為石,負土而出,狀為奇怪?!闭怯捎谄洹爸辆薄捌婀帧钡淖匀槐举|,石頭成了中國文化傳統(tǒng)中不可或缺的一種情節(jié),賞石、玩石、頌石成了文人雅士的愛好,石也成為中國文學史上不斷被歌唱的對象。傳說中的女媧煉五彩石以補天,足顯五彩石的神異力量?!渡袝び碡暋窋⑹鼍胖葚暺?,青州有“岱畎絲、枲、鉛、松、怪石”,孔傳:“怪,異;好石似玉者。岱山之谷,出此五物,皆貢之?!毙熘萦小般魹I浮磐”,孔傳:“水中見石,可以為磬?!笨资?“泗水旁山而過,石為泗水之涯,石在水旁,水中見石,似若水中浮然,此石可以為磬,故謂之‘浮磬’也。貢石而言磬者,此石宜為磬,猶如‘砥礪’然也?!焙玫氖^可以作磬。所以,《皋陶謨》有“擊石拊石,百獸率舞”??磥?,青州之怪石、泗濱之石皆是珍奇之物。
《詩經·齊風·著》:“尚之以瓊華乎而……尚之以瓊瑩乎而?!杯側A、瓊瑩都是指美石,以美石為愛情的信物?!缎l(wèi)風·木瓜》:“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杯偓?、瓊玖都是美石?!囤L·柏舟》:“我心匪石,不可轉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币允形锩髦??!渡胶=洝分懈怯浭隽舜罅康钠娈愔?,有美石、奇石、采石、文石、泰山玉石、樂石、蚨石、冷石等各種石種,同時還記述了大量各地山神??脊胖邪l(fā)掘的出土石器則更多。二里頭遺址出土了鑲嵌綠松石的銅牌,制作精美,鑲嵌技術熟練,是件藝術精品;還有用綠松石制作的龍,亦是栩栩如生。安陽的婦好墓出土了銅器、石器、玉器、骨器、陶器等多達兩千件,其中玉器種類繁多,制造精美?!吨芤住ぴァ坟侈o云:“介于石,不終日,貞吉?!薄断蟆吩?“不終日,貞吉,以中正也?!薄痘茨献印ふf林篇》云:“石生而堅,蘭生而芳,少自其質,長而愈明?!币虼?,石頭還被賦予了中正不移、超凡脫俗的人格精神。正是由于這種人格精神的魅力,使石成為眾多詩人歌唱的意象,如白居易的《太湖石》等。[9]321
石是人們常見之物,而各種奇異之石更是受到了人們的喜歡,作為一種意象,它被先民們賦予了不同的價值及意義。榮格說:“每一個意象中都凝聚著一些人類心理和人類命運的因素,滲透著我們祖先歷史中大致按照同樣的方式無數次重復產生的歡樂與悲傷的殘留物。它們就像心理中一條深深的河床,起先生活之水在其中流淌得既寬且淺,突然間漲起成為一股巨流?!保?0]100“原始意象”潛藏在每個人的心底深處,不斷地重復,無限地再現,使這種集體無意識悄無聲息地隱含在綿延不絕的文化生命中。
現在我們再來看禹生于石的傳說就不會覺得奇怪了。卡西爾在《人論》中說:“神話仿佛具有一副雙重面目。一方面它向我們展示一個概念的結構,另一方面則又展示一個感性的結構。它并不只是一大團無組織的混亂觀念,而是依賴于一定的感知方式。如果神話不以一種不同的方式感知世界,那它就不可能以其獨特的方式對之作出判斷或解釋。我們必須追溯到這種更深的感知層,以便理解神話思想的特性。”[11]人類原始時代信仰“萬物有靈論”,石頭被賦予了生殖能力。隨著對石頭的崇拜,進而將石頭人格化。石頭又有豐產的作用,所以才有禹生于石、啟母石的傳說。石頭還是力量和神圣的象征,把大禹這樣一個能治水通山的神奇?zhèn)髡f人物和石頭這一神圣物聯系在一起,從而產生“禹生于石”的神話敘事就顯得順理成章了,在這里,“更深的感知層”得以清晰地再現。
“禹生于石”是以豐富的民俗文化和宗教意義為基礎的傳說,是原生態(tài)的神話,具有原型意義,為后世的長短篇小說提供了豐富的神話故事素材。
《西游記》中孫悟空的出生,正是“禹生于石”神話敘事原型的演繹。我們來看吳承恩對石猴出世的描述:
那座山(花果山)正當頂上,有一塊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圍圓。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圍圓,按政歷二十四氣。上有九竅八孔,按九宮八卦。四面更無樹木遮陰,左右倒有芝蘭相襯。蓋自開辟以來,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華,感之既久,遂有靈通之意。內育仙胞,一日迸裂,產一石卵,似圓球樣大。因見風,化作一個石猴,五官俱備,四肢皆全。便就學爬學走,拜了四方。目運兩道金光,射沖斗府。
這塊仙石的高度和圓圍都被作者賦予了深層的象征意義,預示著這塊石頭自冬至夏每天都沐浴著自然的精華,便有了靈氣。一旦崩裂,在風的作用下,仙胞圓球便孕育出一個石猴,且“五官俱備,四肢皆全”,更重要的是他具有超凡的神異性,“目運兩道金光,射沖斗府”,乃至以后學成一身本領,斬妖除魔,修成正果。而大禹亦是歷經磨難,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勞身焦思,殫精竭慮,終成治水之功?!盾髯印ご舐浴匪d“禹學于西王國”的傳說,與孫悟空助唐僧“西天取經”的敘事也有相合之處,都與西方有關。由此可見,上古神話傳說的敘事模式對后世文學產生的深遠影響。
《紅樓夢》中的賈寶玉為玉石之化身,源于女媧補天之棄石。曹雪芹開篇即云:
卻說那女媧氏煉石補天之時,于大荒山無稽崖煉成高十二丈見方二十四丈大的頑石三萬六千五百零一塊。那媧皇只用了三萬六千五百塊,單單剩下一塊未用,棄在青埂峰下。誰知此石自經鍛煉之后,靈性已通,自去自來,可大可小。因見眾石俱得補天,獨自己無才,不得入選,遂自怨自艾,日夜悲哀。
賈寶玉之“石”與孫悟空之“石”有一共同的特點,即具有非凡的奇異能力,前者“目運兩道金光,射沖斗府”,后者“靈性已通,自去自來,可大可小”。此皆源于石頭的原始象征意義——力量和神圣。所不同的是,賈寶玉之“石”擁有人的喜怒哀樂,成了人神之間溝通的媒介。
傅道彬先生曾對賈寶玉這一“玉石”作過詳盡的闡釋:“賈寶玉也是由一塊頑石演變而來的,其中滲透著石能生人的觀念。而這一形象負陰抱陽秉天地之靈氣……賈寶玉是石性的,他不諳世故,但氣韻非凡,通脫瀟灑,在經濟仕途上他愚呆笨拙,而在天真燦漫的女兒間,他則英氣逼人,超邁群倫。這一形象傾注了曹雪芹對石頭的摯愛之情,他把天地之靈氣集于石,又把石之靈氣集于寶玉一身,寶玉是人格化的石頭,在賈寶玉這一形象上,似乎聽到了中國古典文化對石頭的禮贊和歌唱?!保?]334石頭是一種象征,也是一種傳統(tǒng);曹雪芹將石頭賦予新的生命,承載著人類的精神寄托。
有關啟母化為石的神話傳說,后世亦有不少類似的故事。《太平御覽》引揚雄《蜀王本紀》云:
秦王知蜀王好色,乃獻美女五人于蜀王。蜀王愛之,遣五丁迎女。還至梓潼,見一大蛇入山穴中。一丁引其尾,不出。五丁共引蛇,山乃崩,壓五丁。五丁踏地大呼,秦王五女及迎送者皆上山,化為石。
《搜神后記》卷一曰:
中宿縣有貞女峽,峽西岸水際有石,如人形,狀似女子。是曰貞女。父老相傳秦世有女數人,取螺于此,遇風雨晝昏,而一女化為此石。
《大明一通志》卷十七有:
石婦山在州城(廣德州)東南五十里,群山環(huán)繞,中一峰獨高,峰之巔有石,高二丈許,如婦人狀。舊傳謝氏女介潔有守,登山化為石。
當然,啟母化石的神話又可以從女神文化的角度去解讀。美國考古學家馬麗加·金芭塔絲的著作《活著的女神》是一個很好的研究范例。該書結合考古材料,生動闡釋了古歐洲文化中的女神崇拜在歐洲民族精神生活中的重要意義和在實際社會生活中的文化功能。[12]二十世紀后期西方思想和學術中的女神復興運動,也可以看成是女神文化的繼續(xù)。中國古代文化中的女神形象同樣有著鮮明的社會文化功能,特別是作為一種敘事原型,深深地影響著后世文學。一個神話故事的背后總是蘊含著某種感性的“經驗”或抽象的“理念”。就“禹生于石”和“啟母化石”的神話敘事對后世文學的影響來看,“中國敘事文學的原型生成過程有自己的路徑,負載著中華民族的集體無意識和精神實踐歷程,其世俗性和實踐理性因素十分突出”。[13]作為敘事文學原型的一個系統(tǒng),神話對敘事文學的影響,神話的原型意義,都還有待于進一步地挖掘。
“禹生于石”的神話敘事隱藏著上古歷史與藝術的原始意味。榮格說:“誰講到了原始意象,誰就道出了一千個人的聲音,可以使人心醉神迷,為之傾倒。與此同時,他把他正在尋求表達的思想從偶然和短暫提升到永恒的王國之中。他把個人的命運納入人類的命運,并在我們身上喚起那些時時激勵著人類擺脫危險、熬過漫漫長夜的親切的力量?!保?0]101找到了原型,也就縮短了我們和遠古社會的距離,就能準確地破譯象征的意義。“禹生于石”的神話傳說植根于石的象征意義,作為一個敘事原型,《西游記》中孫悟空的誕生及《紅樓夢》中賈寶玉的玉石奇緣,可以說無不源于此。
注釋:
①《繹史》卷十二引《隨巢子》與此段文句相近:“治鴻水,通轘轅山,化為熊。涂山氏見之,慚而去,至嵩高山下,化為石。禹曰‘歸我子!’石破北方而生啟?!?/p>
[1]劉書惠.從《子羔》篇看三代始祖感生神話[J].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10(3):102-108.
[2]黃悅.神話敘事與集體記憶——《淮南子》的文化闡釋[M].廣州:南方日報出版社,2010:125.
[3]顧頡剛,童書業(yè).鯀禹的傳說[M]//古史辨:第7冊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152-153.
[4]孫作云.中國古代神話傳說研究:下[M].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03:667-669.
[5]楊寬.中國上古史導論[M]//古史辨:第7冊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306.
[6]于省吾.略論圖騰與宗教起源和夏商圖騰[J].歷史研究,1959(11):64.
[7]伊利亞德.神圣的存在——比較宗教的范型[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8]愛德華·泰勒.原始文化[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533-537.
[9]傅道彬.晚唐鐘聲——中國文學的原型批評:修訂本[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10]榮格.試論心理學與詩的關系[M]//葉舒憲.神話——原型批評.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87.
[11]恩斯特·卡西爾.人論[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4:106.
[12]馬麗加·金芭塔絲.活著的女神[M].葉舒憲,等,譯.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中譯本序.
[13]程金城.中國文學原型論[M].蘭州:甘肅人民美術出版社,200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