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 征
架起通向課外閱讀的橋梁
——《湯姆叔叔的小屋》教學例談
武 征
在語文教學中,注重對學生課外閱讀的培養(yǎng)和引導,可以讓學生開闊視野,增強閱讀理解能力,從而促進課內語文水平的提高,從整體上提升其語文素養(yǎng)和聽說讀寫能力。
語文 課內閱讀 課外閱讀
語文課歷來重視課內閱讀,廣大語文教師往往又熱衷于將一篇課文肢解為段、層、句、詞、字后再一一加以分析。事實證明這樣的閱讀教學不僅無助于學生視野的開始,更無助于學生能力的提高,盡管這樣訓練出來的學生在應試教育中往往能得高分,但也只是高分低能,將來適應不了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
其實,語文教師若能架起通向課外閱讀的橋梁,指導學生讀些課本外的美文和優(yōu)秀時文,對學生絕對是一種享受。通過賞心悅目的課外閱讀,學生就會不知不覺提高課內語文水平,增強正確理解和準確把握課內語文的能力,寫出的作文也就會更有文采。
有一次,我將美國著名的女作家赫·比徹斯托夫人的小說《湯姆叔叔的小屋》縮寫成了2000多字的文章,由班上一位朗讀較好的同學讀給同學們聽,以此來訓練學生的聽課能力,并要求學生聽讀完文章后,回答相關的問題。針對縮寫的文章,我設計了以下幾個問題:
1.請寫出文中出現的幾個人物的名字;
2.用圖示表示出這幾個人物之間的關系;
3.舉例說明湯姆是怎樣一個人;
4.伊麗莎抱著小哈里為什么敢跳上冰塊,飛身越過俄亥俄河的滾滾洪流?
課堂上,我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思想自由的論壇,我與學生在平等的基礎上交流各自的理解,但我并不把自己的見解強加給學生。因為在我看來,學生的眼光往往更明亮,沒有太多的世故的、功利的色彩,對文章有著比老師更深刻的理解。比如,第4個問題我設計的答案是“母愛力量的偉大”,但有的同學認為“對求生的渴望”也應是答案,對此我及時予以肯定,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見解,這對他們今后的學習將是大有裨益的。在課堂上我還注意語文學科和其它學科之間知識的整合。如講由于圣克萊爾被誤殺,湯姆失去了唯一獲得自由機會時,我說到,1865年底,美國正式廢除了黑人奴隸制度,這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但我們不能不遺憾地看到,在美國社會上對黑人和其他有色人種的種族歧視,至今仍然存在,并未完全解決,但美國國內的一些人卻屢次利用人權問題大肆攻擊我國,這是一種賊喊捉賊的強盜行徑,對此我們進行了不懈反擊,在國際人權會議上連連挫敗了美國關于人權問題的反華提案。這樣不僅將語文與歷史有機地結合起來,而且還給學生上了一堂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課。這遠比單純的說教要好得多,更重要的是能由此引發(fā)學生對社會熱點及國際、國內大事的關注,這對于他們形成敏銳的觀察力,適應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是不可或缺的。
總之,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學得愉快,教師教得輕松,師生關系融洽,即開拓了學生視野,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審美情趣、愛國主義精神,又使學生的知識獲得增長,智力獲得發(fā)展。學生閱讀課外讀物的興趣更濃厚了,達到了“教是為了不教”的效果,因而得到了全國創(chuàng)新學習研討會會長滕健教授的好評。
由此可見,在傳授學生課內語文知識的基礎上,架起通向課外閱讀的橋梁,重視課外閱讀的教學,定能引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
★作者單位:黑龍江省農墾建三江分局局直子弟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