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宏輝 趙振卿 盛小光 虞慧芳 王建升 張曉輝
花球松散類型花椰菜(松花菜)集花梗青而松散、烹煮易入味,口感甜脆,適宜脫水加工等眾多優(yōu)點,近年來種植面積迅速擴大?;ㄇ蚱焚|(zhì)分析顯示,松花菜花球中含有比緊實花球類型花椰菜較高的可溶性糖和VC。福建及浙江沿海山區(qū)是重要的松花菜栽培地區(qū),年栽培面積達5 000 hm2以上。利用海拔500~1 000 m的生態(tài)優(yōu)勢,在6~9月松花菜上市淡季供應市場,經(jīng)濟效益十分顯著。但是,山地松花菜栽培因立地條件差,常受到高溫干旱、臺風暴雨、連作障礙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易發(fā)生病害、缺素癥狀等,導致產(chǎn)量與品質(zhì)受到極大影響。筆者從2007年開始進行山地松花菜新品種推廣與栽培技術(shù)研究,針對近年來浙閩山地松花菜栽培中的主要問題包括種植模式、穴盤育苗、根腫病、缺鎂癥狀等進行探討總結(jié),并提出解決問題的關(guān)鍵技術(shù)。
山地松花菜的種植要避開平原和高原夏菜大量上市的季節(jié),保證在松花菜上市淡季的6~9月供應市場,以獲得顯著的經(jīng)濟效益。同時,種植海拔越高,上市期就能推遲到7~8月,則經(jīng)濟效益越高。山地松花菜可一年兩熟,但要取得較好的經(jīng)濟收益,又兼顧養(yǎng)地或輪作,提倡一年一季種植。松花菜生長期應盡量避開臺風季節(jié),并與其他經(jīng)濟作物實行輪作,輪作茬口安排如下。
1.1 松花菜—豆類(菜豆、菜用大豆) 松花菜安排在5~6月收獲完畢,收獲后馬上播種具有養(yǎng)地功效的豆類作物,菜豆在8~9月上市經(jīng)濟效益較好,菜用大豆在10月上市則可兼收大豆。松花菜在6月前收獲完畢,能減少高溫造成的花球異常頻率和軟腐病的發(fā)生,提高松花菜產(chǎn)量,同時可避開7~8月的臺風影響,每667 m2種植收益達到5 000元。
1.2 松花菜—甘薯 松花菜安排在6月收獲完畢,收獲后馬上扦插適宜干制的甘薯品種,甘薯在10月收獲并進行加工。因高山地區(qū)溫差大,種植的甘薯糖度高,適宜干制加工,甘薯干因品質(zhì)好具有較好的經(jīng)濟效益,使每667 m2種植及加工收益達到6 000元。
1.3 松花菜—西瓜 松花菜安排在6月收獲完畢,收獲后馬上移栽高山西瓜品種,西瓜在8~9月收獲。因高山西瓜能補充平原西瓜上市淡季,具有較好的經(jīng)濟收益,每667 m2種植收益逾5 300元。
山地松花菜第一茬播種一般在2~3月,第二茬一般在5~6月,移栽時氣溫較高,并且常遇到高溫干旱的天氣,因此山地種植松花菜提倡利用穴盤育苗技術(shù)。山地土壤砂化較重,育苗時易缺水,造成長勢不齊,而穴盤育苗的基質(zhì)保水、透水性能好,適宜幼苗生長,并且能使幼苗盤根好,定植無損傷,緩苗快,可提高幼苗成活率及整齊度。
2.1 加強苗期管理 松花菜早春播種約1周后出苗,夏季播種后3~4 d(天)出苗,出苗后注意加強育苗棚內(nèi)通風、透光及溫度調(diào)控。尤其是早春播種要防范倒春寒,應覆蓋多層薄膜,控制溫度不低于5℃。夏季一般要選擇早晨或傍晚澆水,避免中午高溫時澆水傷苗,每次澆水均應保證所有穴格都澆勻、澆透。因穴盤四周的穴格更容易干旱缺水,所以澆水時穴盤角落和四周的穴格一定要澆透。
2.2 注重病蟲害防治 苗期最易發(fā)生猝倒病和黃曲條跳甲為害。猝倒病主要進行苗床預防,在發(fā)病初期可選用霜霉威(普力克)或烯酰嗎啉(安克)噴霧。立枯病發(fā)病初期用惡霉靈或多菌靈噴霧防治。黃曲條跳甲幼蟲因取食根系比成蟲為害更大,更難防治,可用10%啶蟲脒乳油1 000倍液噴霧或灌根。菜粉蝶、甜菜夜蛾、斜紋夜蛾、小菜蛾等可交替使用20%氟蟲雙酰胺水分散粒劑或20%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3 000倍液,或1%甲維鹽乳油和1%阿維菌素乳油2 000倍液。防治小地老虎采取人工捕捉,或噴灑48%毒死蜱(樂斯本)乳油、40%毒死蜱(新農(nóng)寶)乳油2 000倍液。
山地松花菜病害較多,常見的有軟腐病、黑腐病、霜霉病、黑斑病等,近幾年來特別是連作松花菜產(chǎn)區(qū),根腫病和軟腐病對松花菜的影響最大,也最難防治,特提出以下防治措施。
3.1 根腫病防治 根腫病是土傳病害,山地松花菜根腫病主要通過連作及灌溉傳播,特別是水稻與松花菜輪作的地塊根腫病發(fā)生更為嚴重,原因是病原菌隨水源由高地勢向低地勢地塊傳播。防治上,一是及時拔除植株病殘體并攜出地塊外燒毀,并在病株四周撒生石灰,防止病菌蔓延;二是防止雨水及灌溉水傳播病菌,在發(fā)病地塊周圍禁止種松花菜;三是在發(fā)病較重的地塊上撒生石灰,以提高土壤的pH值,同時在苗床及地塊用土壤處理劑如50%氟啶胺(福帥得)懸浮劑或10%氰霜唑(科佳)懸浮劑(日本石原產(chǎn)業(yè)株式會社生產(chǎn)),防治根腫病的發(fā)生。
3.2 軟腐病防治 山地松花菜軟腐病主要由高溫及雨水引起,特別是夏季的雷暴雨及臺風季節(jié)是軟腐病的高發(fā)季節(jié)。防治軟腐病主要采取的措施有:一是高畦深溝栽培,保持田間排水通暢,雨后及時排水;二是及時防治跳甲、甜菜夜蛾等蟲害;三是及時拔除病株,在發(fā)病初期用農(nóng)用鏈霉素噴霧,重點噴施腐株及周圍植株,同時噴施含多種營養(yǎng)劑或營養(yǎng)元素的葉面肥,如含多種大量及微量元素的葉面寶(湖南省邵陽市金華化工廠生產(chǎn))。
浙閩山區(qū)的土壤多以黃泥或黃泥砂土為主,具有酸、貧瘠及保肥能力差的特點,而且一般松花菜種植地塊是由水稻田改造而來,曾大量施用氮肥與鉀肥,易造成缺素癥。對山地的土壤檢測表明,土壤中有機質(zhì)、速效氮磷鉀、硼、鈣、鎂、鐵、鉬、鋅等含量均在正常范圍內(nèi),未達到缺素標準,但在松花菜連作后的生育后期缺鎂癥狀十分明顯。表現(xiàn)為新葉葉脈間失綠,葉片變厚變小,不能正常伸張,對花球產(chǎn)量影響極大。在施用鈣鎂磷肥或含鎂葉面肥后,葉片生長恢復正常,此為典型缺鎂癥狀。
4.1 改良土壤,調(diào)節(jié)土壤酸性 隨整體施肥,每667 m2撒施生石灰50 kg,連續(xù)3 a(年)以上,同時撒施硼砂與鉬酸銨,調(diào)節(jié)土壤pH值達6.5以上。提倡多施草木灰和農(nóng)家肥,減少氮肥施用量。針對山地土壤的缺鎂癥狀,在施用石灰提高pH值的同時,每667 m2施用鈣鎂磷肥或硫酸鎂25 kg作基肥,可以有效克服缺鎂癥狀。
4.2 根外追肥 在蓮座后期、現(xiàn)球期等重要發(fā)育階段,葉面噴施含有多種大量及微量營養(yǎng)元素的葉面肥,促使植株健康生長。特別是在葉片或植株出現(xiàn)缺鎂癥狀時,對葉面噴施含微量元素的專用或多用葉面肥,如綠葉寶(陜西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研制),能起到促進葉片正常生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