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素平,張成海
(伊犁職業(yè)技術學院動物科學系,新疆 伊寧 835000)
每年夏季的6~8月份是新疆天山馬鹿的鋸茸季節(jié),也是天山馬鹿破傷風的高發(fā)時期。據新疆察布查爾錫伯族自治縣林業(yè)局養(yǎng)鹿服務中心的統(tǒng)計,2006年6月至8月,共有3760余頭馬鹿使用化學保定或人工保定的方法鋸茸,期間因感染破傷風而發(fā)病死亡的馬鹿數量達28頭之多,造成了較大的經濟損失。據筆者調查,天山馬鹿破傷風的發(fā)生原因主要與茸鹿鋸茸時的消毒不嚴或者消毒方法不當有直接關系,天山馬鹿在家養(yǎng)條件下因其他原因發(fā)生破傷風的比例很小。筆者曾于2006年6月份,參加過新疆天山馬鹿破傷風的診療工作,其中有一些經驗和教訓,值得廣大養(yǎng)鹿戶重視。報告如下。
2006年6月27日,新疆察布查爾錫伯族自治縣扎庫齊牛錄鄉(xiāng)某養(yǎng)鹿戶飼養(yǎng)的馬鹿在鋸茸后9 d左右時間出現了采食、咀嚼困難,步態(tài)不穩(wěn)、運步困難等癥狀,畜主請求該縣養(yǎng)鹿服務中心獸醫(yī)診治,筆者隨同該服務中心獸醫(yī)到病畜畜主家參加診療工作。
據畜主介紹,他家共飼養(yǎng)天山馬鹿3頭,均為成年公鹿。6月初開始,先后對3頭馬鹿用化學保定方法麻醉后鋸茸。在鋸茸過程中,消毒工作較差,特別是筆者看到當時鋸茸用的手鋸已經生銹,鋸茸前未對手鋸進行嚴格消毒,只是用45度左右的白酒浸泡過的棉布擦洗手鋸,鋸茸后的茸盤創(chuàng)面用未消過毒的面粉加上適量三七粉壓迫止血,然后用未消過毒的棉布多層包扎,茸盤創(chuàng)面處透氣性差。鋸茸前后,未對馬鹿注射破傷風類毒素和抗毒素。其中1頭馬鹿在鋸茸9 d左右時間出現了異常癥狀,開始時采食和咀嚼緩慢,飲水時水從口角流出,繼而步態(tài)不穩(wěn),運步困難,驅趕時易跌倒后不易自行起立,近日采食、飲水更加困難,病鹿日漸消瘦、衰弱。
該病鹿精神沉郁,被毛粗亂,兩眼呆滯,站立姿勢強硬不自然,四肢開張,頸部伸直?;顒訒r緩慢、謹慎。觸診顏面部肌肉緊縮,用徒手開口法開口困難,頸、腰背部肌肉僵硬,不易轉身后望,四肢關節(jié)彎曲困難。對外界刺激過度敏感,對外人的突然驅趕動作表現強烈恐慌反應,如第三眼瞼外翻,瞳孔散大,鼻孔開張如喇叭狀,呼吸促迫,兩耳豎立,體溫保持在38.5℃。
解開病鹿包扎茸盤創(chuàng)面的紗布時,一股惡臭味撲面而來,創(chuàng)面上由凝血和面粉混合而成的痂皮柔軟而潮濕,內含血液成分。病鹿茸盤較粗,直徑大約9 cm左右,茸盤創(chuàng)面離頭骨只有2 cm左右,茸盤創(chuàng)面骨化情況不良,創(chuàng)面有輕微感染情況。
根據該病鹿的臨床表現,結合10 d前鋸茸引起的創(chuàng)傷史,特別是鋸茸時消毒不嚴,未注射破傷風類毒素或抗毒素,鋸茸10 d后茸盤創(chuàng)面感染,茸盤骨化不良等情況,初步診斷為破傷風。
3.1 換鹿舍及病鹿的吊帶保定 該病鹿原來鹿舍距離街面較近,噪聲較大,沒有天棚,白日光線較強,在病鹿的診療過程中,多次受到外人圍觀,這些因素都容易引起病鹿情緒緊張或過度恐慌反應,加重病情,不利于治療與康復。為此,接受獸醫(yī)建議,將病鹿轉移到院內一間20 m2左右的地下室內。該地下室環(huán)境黑暗,避免受到外界強光線刺激,外界噪聲也不容易傳倒地下室內,每次治療時,只有畜主和獸醫(yī)進入地下室,避免無關閑雜人員圍觀或接近病鹿,使其在安靜環(huán)境中接受治療和康復。
另外,為了每次治療方便,也為了避免病鹿在治療過程中因為過度恐慌、掙扎而跌倒發(fā)生骨折或內臟破裂等意外,特別將病鹿在地下室內吊帶保定。具體方法是:在病鹿自然站立的狀態(tài)下,在其胸腹部用柔軟毛毯包裹,然后用4根粗毛繩,從下穿過病鹿胸腹部下面包裹的毛毯,兩側經病鹿肋骨處,四根毛繩固定于地下室之房頂。平時4根毛繩松緊度調整到病鹿四肢著地,使其自然站立,在進行診療操作時,拉緊4根毛繩,使病鹿重心上移,四肢勉強著地,無法激烈掙扎,可以較順利完成每次診療工作。此法不但方便了每次對病鹿的診療工作,防止病鹿跌倒發(fā)生意外,也可避免病鹿長期臥倒地下發(fā)生褥瘡等病情。
3.2 茸盤創(chuàng)面處理 解開病鹿包扎茸盤的棉布后,首先用2%高錳酸鉀溶液將茸盤創(chuàng)面的血凝塊和面粉凝成的痂皮全部清除干凈,對創(chuàng)面未發(fā)生骨化,有感染狀況處用手術刀柄進行擴創(chuàng)手術,徹底清除創(chuàng)面內異物、膿汁、壞死組織,然后用3%過氧化氫溶液反復沖洗創(chuàng)面至露出骨化的茸盤為止,并在創(chuàng)面涂一層5%碘酊溶液,最后用6層無菌紗布包扎茸盤創(chuàng)面。
3.3 注射破傷風抗毒素血清 第1次靜脈注射30萬IU,第3天和第6天各再次肌肉注射10萬IU。
3.4 其他對癥治療措施
3.4.1 針對病鹿對外界刺激敏感性增高、興奮不安、恐懼等癥狀,用25%硫酸鎂靜脈注射,每次100 m L,每天2次。2 d后改用氯丙嗪肌肉注射,每次300 mg,每天2次。
3.4.2 針對病鹿采食飲水困難的情況,采取補液補糖等輸液措施。每次靜脈注射生理鹽水和5%葡萄糖各500 m L或1000 m L不等,2次/d。為了預防和治療病鹿酸中毒,每次輸液時,加入5%碳酸氫鈉液500 mL。
3.4.3 前4 d每次輸液時加入青霉素160萬IU,鏈霉素200萬μg以防止茸盤創(chuàng)面再感染。
3.4.4 為了維持病鹿胃腸道正常生理功能,每天1次用胃管投以玉米面糊糊、豆?jié){、蔬菜汁等流汁飼料。
3.5 護理原則及措施
3.5.1 保持病鹿安靜 除獸醫(yī)和畜主每天進入地下室治療活動外,避免其他外人及光、聲對病畜的干擾。
3.5.2 防止病鹿因無法采食和飲水而發(fā)生過度饑餓和脫水。除輸液、胃管投流體飼料外,在病鹿病情開始好轉后,就投以柔軟可口、營養(yǎng)豐富的苜蓿草飼料和溫熱飲水,逐漸恢復病鹿的自然采食和飲水功能。
3.5.3 病鹿在吊帶固定3 d后,隨著病情的好轉,固定病鹿吊帶的毛繩逐漸放松,使病鹿在安靜自然狀態(tài)下可以躺臥休息,地下墊以柔軟干草和麻袋等,并做到經常地翻身及站立等,防止發(fā)生褥瘡等病情。
3.5.4 1周左右時間后,隨著病情逐漸好轉,畜主開始牽引病鹿走出地下室,到院內緩慢走動,每次10~20 min,后隨著病情的好轉,逐漸延長時間,直至完全痊愈。
4.1 根據該病鹿的臨床癥狀,鋸茸引起的創(chuàng)傷史,鋸茸時消毒不嚴等流行病學特征,以及治療經過和逐漸痊愈的結果分析,可確診該病鹿為破傷風梭菌感染。
4.2 鋸茸時消毒不嚴,是本地天山馬鹿發(fā)生破傷風的主要原因。不少養(yǎng)鹿戶為節(jié)省開支,自己操作鋸茸或請親戚朋友幫忙鋸茸,沒有嚴格消毒的常識,常常使用沒有消毒的手鋸鋸茸。同時,鋸茸后對創(chuàng)面沒有進行嚴格消毒,有的畜主用面粉等按壓止血,用未消毒的棉布等包扎,創(chuàng)面內透氣性很差,容易引起破傷風梭菌等厭氧菌感染。因此建議廣大養(yǎng)鹿戶在鋸茸季節(jié),最好請專職獸醫(yī)鋸茸,如要自己鋸茸,則要求畜主認真學習消毒技術,在保證萬無一失的前提下才可以自己操作鋸茸。
4.3 天山馬鹿發(fā)生破傷風確診后,必須抓緊時間早期治療。為了多次的診療方便,對其進行吊帶保定是很好的措施。另外,除了做好病鹿的破傷風的正規(guī)治療程序外,對病鹿茸盤創(chuàng)面的擴創(chuàng)處理,對病鹿的耐心護理等都對本病的治愈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