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川李素華楊悅
(1沈陽藥科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遼寧 沈陽 110016;2沈陽軍區(qū)總醫(yī)院藥劑科;3大連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藥劑科,遼寧 大連 116001)
WHO醫(yī)療機構合理用藥評價方法研究
李川1,2李素華3楊悅1
(1沈陽藥科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遼寧 沈陽 110016;2沈陽軍區(qū)總醫(yī)院藥劑科;3大連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藥劑科,遼寧 大連 116001)
通過查閱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合理用藥相關文獻,對WHO制定的評估醫(yī)療機構合理用藥情況的指標及其干預措施進行研究,為我國醫(yī)療機構合理用藥提供借鑒和參考。
世界衛(wèi)生組織;合理用藥;評價指標;干預措施
合理用藥關系到醫(yī)療機構的整體服務水平,日益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切實加強醫(yī)療機構合理用藥管理可規(guī)范醫(yī)療行為,確保醫(yī)療安全。本文通過介紹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的合理用藥指標,以期為我國醫(yī)療機構的合理用藥提供借鑒和參考。
WHO將“合理用藥”定義為:患者所接受的藥物治療方案符合其臨床需求,藥物劑量滿足其個體化需求,在足夠長的時間內具有最低的成本[1]。
不合理用藥是指不符合上述定義的其他藥物使用行為。在世界范圍內,多于50%的藥品被不合理的處方、調劑和銷售,同時50%的患者不能正確使用藥品。更重要的是,大約1/3的世界人口不能獲得基本藥物[2]。常見的不合理用藥行為包括:用藥過多;不適當的使用抗菌藥物;注射劑濫用;不按照臨床指南進行處方;不適當的自我藥療,尤其是處方藥。
為改善醫(yī)療機構的不合理用藥問題,WHO于1993年制定了《醫(yī)療機構用藥調查指南》,提出了國際合理用藥指標。制定該指標的目的就是監(jiān)測醫(yī)療機構醫(yī)療衛(wèi)生工作者的行為,并且管理者也可以比較不同地區(qū)或不同時間段的醫(yī)療機構合理用藥的情形。該指標能夠快速有效地應用于很多不同的情況,來評估潛在的藥物使用問題,并采取相應的措施加以解決。該指標主要包括:處方評價指標、患者關懷指標、管理指標[3]。
2.1 處方評價指標
很多臨床問題都是由醫(yī)療衛(wèi)生工作者是否采用了合適的診斷程序及是否根據特定問題選擇合適的藥物和劑量等引起的。處方評價指標從若干關鍵方面監(jiān)測醫(yī)療衛(wèi)生工作者的藥物使用行為。該指標考察在給定的情形下的普遍給藥趨勢(特異性診斷除外)。
2.1.1 平均每張?zhí)幏接盟幤贩N數 該項指標的目的是限制大處方,考察醫(yī)療機構門診藥物基本使用情況及聯用情況,受疾病譜和疾病模式的影響。使用該指標應注意,聯合使用的藥物作一種藥物計算。計算方法:用整體的處方藥品數量除以被調查的患者數量,不考慮患者實際上有沒有用藥。WHO規(guī)定的發(fā)展中國家醫(yī)療機構門診藥品的合理使用標準是平均每張?zhí)幏接盟幤贩N數為1.6~2.8種[4]。如果患者使用的藥物品種數過多,會增加各種不恰當的聯合用藥的可能性,若必須聯合用藥則應控制在5種以下。
2.1.2 藥品通用名使用率 該項指標的目的是考察醫(yī)療機構以通用名進行處方的趨勢。使用該指標應注意,患者在處方中應明確的看到藥品的通用名,而不是僅僅能夠獲得該藥品的商品名。計算方法:用以藥品通用名進行處方的藥品數量除以處方藥品的總數量。該指標是WHO評價處方合理性的重要指標之一,2006年 WHO平均值為72.3%[5]。
2.1.3 抗菌藥物使用百分率和注射劑使用百分率 這兩項指標的目的是考察這兩類重要,但又經常被濫用并且價格較高的藥品的使用水平。計算方法:處方中有注射劑或抗菌藥物的患者數量除以被調查患者的總數量。對于抗菌藥物在數量上的使用程度,WHO制定的標準為20%~26.8%[3],對于注射劑有無過度使用的情況,WHO對發(fā)展中國家醫(yī)療機構門診藥品的合理利用制定的標準為13.4% ~ 24.1%[4]。
2.1.4 基本藥物使用百分率 基本藥物使用率反映著醫(yī)療機構在醫(yī)療實踐上遵從國家藥物政策的程度。計算方法:處方中位于基本藥物目錄中的藥品數量除以處方藥品總數。WHO制定的發(fā)展中國家基本藥物使用率應為86%~88%[3]。
2.2 患者關懷指標為了理解藥物的使用情況,需要從醫(yī)療衛(wèi)生工作者和患者兩個角度來考慮。患者都是帶著癥狀來就診的,對其所獲得的治療抱有期望?;颊哧P懷指標調查了患者在就醫(yī)經歷中關鍵的方面,以及他們將準備如何使用醫(yī)師處方的藥物。
2.2.1 平均就診時間 該項指標考察醫(yī)療衛(wèi)生工作者在進行患者咨詢和處方時花費的時間。使用該指標應注意,該時間段指的是進就診室和出就診室之間的時間段,等待時間不計算在內。計算方法:系列就診總時間除以就診的次數。該指標客觀的反映了醫(yī)療機構的服務質量。
2.2.2 平均發(fā)藥時間 該項指標目的是考察醫(yī)療衛(wèi)生工作者進行患者發(fā)藥所花費的時間。計算方法:系列發(fā)藥總時間除以發(fā)藥次數。該項指標主要考察患者與藥師或醫(yī)師交流程度。
2.2.3 藥物調配百分率 該項指標用于監(jiān)測醫(yī)療機構能夠提供處方藥物調配的水平,需要獲得在所處方的藥品中,實際在醫(yī)療機構進行調配的藥物數量。計算方法:實際在醫(yī)療機構進行調配的數量除以處方藥物總數。
2.2.4 藥物標示完整率 該項指標考察醫(yī)療衛(wèi)生工作者在調配藥品時,藥品包裝上是否有相應的重要信息,是客觀評價醫(yī)療機構人員工作作風以及藥品質量把關等問題的指標。計算方法:藥品包裝上至少含有患者姓名、藥物名稱和服用時間信息的藥品包裝數量,除以調配的藥品包裝總數量。
2.2.5 了解全部處方藥用法的患者的百分率 該項指標考察患者獲得信息的有效率,患者是否能夠理解自己所服用藥物的使用信息。計算方法:能夠充分說出藥物使用信息的患者數量除以被調查患者的總數量?;颊呤欠窳私庹_用藥信息直接關系到患者治療的結果,同時該指標也體現了患者和醫(yī)師或藥師交流的程度。
2.3 管理指標
2.3.1 醫(yī)院有無處方手冊和基本藥物目錄 該項指標考察醫(yī)療機構基本藥物目錄或處方手冊的可獲得程度。醫(yī)療機構必須要有自己的基本藥物目錄和處方手冊,否則該指標結果為“無”。
2.3.2 關鍵藥品使用的百分率 該項指標考察那些推薦用于治療常見健康疾病的關鍵藥品的可獲得程度。計算方法:所存儲的關鍵藥品總數除以藥品清單上的藥品總數。
WHO對合理用藥的干預始于1977年,WHO制定第一版基本藥物目錄,并協(xié)助其他國家制定自己的基本藥物目錄。1989年,WHO又成立了國際合理用藥監(jiān)測網絡(International Network for Ratiorlal Use of Drugs,INRUD),進行合理用藥多學科的干預研究,以促進藥物的合理使用。WHO目前提倡的合理用藥干預措施[1]包括:
①要有相應的臨床指南。臨床指南(標準治療指南)中有系統(tǒng)的治療陳述,以幫助臨床醫(yī)師針對特定的臨床問題采取合適的治療手段?;趯嵶C的臨床指南對于提高合理用藥的水平是至關重要的。
②根據治療的情況首選基本藥物。使用基本藥物目錄可從很多方面方便藥物的管理,包括藥物的購買、存儲和運輸等。同時也能提高醫(yī)療衛(wèi)生工作者處方和調配藥物的工作效率。
③組建具有代表性的藥學與治療學委員會。委員會應由各個領域的專家和管理者組成。主要職責是制訂與修改醫(yī)院的標準治療指南(通常參照國家指南進行改編),此外還要對藥品不良反應和用藥錯誤進行監(jiān)控并采取措施、評估藥品的使用及與相關委員會溝通(如抗菌藥和感染控制委員會)、開展同行評議及醫(yī)學繼續(xù)教育等,以此提高醫(yī)療機構用藥質量、同時減低醫(yī)療費用。
④加強公眾用藥教育。如果不能充分了解藥物使用的風險和收益,以及何時、如何使用藥物,公眾將不會獲得期望的治療結果,并且可能會導致不良反應。政府在此方面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不僅應確保藥品的質量,還應確?;颊攉@得藥物信息的有效性。對藥品廣告進行監(jiān)管,并開展一些公眾教育活動等。
⑤政府補助應充分,確保藥物的可獲得性。缺乏基本藥物,將會導致使用非基本藥物;缺乏醫(yī)療衛(wèi)生專業(yè)的人員將會導致非專業(yè)人員的不合理處方行為。更嚴重的是,缺乏充足的財政保障,就不能實現合理用藥的目標。政府應確保投入必要的資金,確保所有的醫(yī)療器械都有合適的醫(yī)療衛(wèi)生專業(yè)人員使用,基本藥物具有充足的數量、可負擔的價格。
我國在藥物使用方面存在著較為嚴重的不合理現象,如過度醫(yī)療造成藥品的浪費,或藥品供應不足而致延誤病情;藥品的用法不當、用量過大、使用時間過長或無指征用藥,尤以抗生素及注射劑的使用最為突出。藥品誤用或者濫用導致了藥品不良反應及藥源性疾病的逐年增多。不合理用藥不僅危及人類的健康與生命安全,而且濫用藥物增加了社會資金的支出,導致了自然資源和醫(yī)療資源的浪費,對當代人及子孫后代的身體素質、生存質量影響巨大,應該引起廣泛的關注和重視。
從上述介紹可知,合理用藥是提高基礎醫(yī)療質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醫(yī)藥工作者關注的重點。WHO已建立完善的合理用藥指標及相應的干預措施,由于我國目前在此方面缺乏實踐經驗,可借鑒WHO的標準,并結合自身的國情,來對醫(yī)療機構的合理用藥行為進行干預,以充分利用我國目前醫(yī)療資源,減少患者資金浪費,維護患者健康。
[1] WHO.Promoting rational use of medicines:core components-WHO Policy Perspectives on Medicines[R].Geneva:WHO Publications,2002.
[2] 全國合理用藥監(jiān)測辦公室.國外合理用藥概述[J].中國執(zhí)業(yè)藥師,2011,8(2):14-16.
[3] WHO.How to investigate drug use in health facilities.Selected drug use indicators[R].Geneva:WHO Publications,1993:12-24.
[4] 李洋,顏紅.處方信息的分析和利用[J].中國醫(yī)院統(tǒng)計,2005,12(1):79.
[5] P Ravi Shankar.Medicines use in primary care in developing and transitional countries.Fact Book summarizing results from studies reported between 1990 and 2006[R].Geneva:WHO Publications,2009.
Study on the WHO Evaluation Method of Rational Use of Drugs in Medical Institutions
Li Chuan1,2,Li Suhua3,Yang Yue1(1 College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of Shenya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Liaoning Shenyang 110016,China;2 Pharmacy Dept.of Shenyang Military Hospital;3 Pharmacy Dept.of Zhongshan Hospital Attached to Dalian University,Liaoning Dalian 116001)
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 of WHO relevant documentations,a study was conducted on the indicators and intervention measures made by WHO to evaluate the rational use of drugs in medical institutions so as to provide suggestions and reference for rational use of drugs in medical institutions of our country.
WHO;Rational Use of Drugs;Evaluation Index;Intervention Measure
2011-10-14)
李川,女,碩士。研究方向:醫(yī)療機構合理用藥。E-mail:jk_lc1977@sina.com
楊悅,女,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藥事法規(guī)與藥品政策。通訊作者E-mail:yyue315@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