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彥波
(北京國道通公路設計研究院,北京 100053)
預應力砼曲線梁橋設計
張彥波
(北京國道通公路設計研究院,北京 100053)
文章簡要介紹了曲線梁橋的結構受力特性,并通過對某互通式立交C匝道橋的計算分析,明確了調(diào)整邊界條件可以改善曲線梁橋的支點反力和扭矩的分布。
曲線梁橋;受力特性;支點反力;扭矩;設計
目前,曲線梁橋在公路及城市道路中的數(shù)量逐年增加,尤其在互通式立交的匝道橋設計中應用更為廣泛。由于受地形、地物、占地面積,以及實現(xiàn)道路的轉向功能等因素的影響,匝道橋上部結構多為小半徑的曲線梁橋,并且設置較大超高值;對于下部結構,為了減少占地、增加視野以及考慮橋梁的美觀等因素,中墩往往采用獨柱形式。由于匝道橋具有彎、坡、斜、異形等特點,給橋梁的構造處理和結構分析帶來很大困難。
曲線梁最主要的力學特性是“彎—扭”耦合作用,即曲線梁在承受豎向彎曲時,由于曲率的影響,必然會產(chǎn)生扭轉;而在這種扭轉作用下又將產(chǎn)生撓曲變形。
為彎曲和扭轉兩者的迭加,曲線梁中曲線外側的撓度大于內(nèi)側的擾度。在曲線梁的梁端可能出現(xiàn)“翹曲”。當曲線梁的梁端處橫橋向約束較小時,梁體有向曲線外側滑移的趨勢。
在曲線梁橋中,無論荷載是否偏心都會產(chǎn)生彎矩和扭矩。由于扭矩的作用,會出現(xiàn)曲線梁的外梁超載、內(nèi)梁卸載的現(xiàn)象。
砼曲線梁橋的支點反力,有曲線外側梁變大、內(nèi)側梁變小的傾向,當活載偏置或曲率半徑、靜荷載比較小時,內(nèi)側支座甚至會出現(xiàn)負反力。
某互通式立交C匝道橋橋梁全長215 m,寬10.5 m。上部結構為(2×45+30)m預應力砼箱梁+(27+33+35)m預應力砼箱梁;下部結構為柱式橋墩,鉆孔灌注樁基礎。
圖1 箱梁外形圖
這里主要介紹第二聯(lián)27+33+35 m預應力砼連續(xù)箱梁,第二聯(lián)位于圓曲線上,R=122 m,箱梁梁高1.8 m,頂面寬10.22 m,底面寬6.22 m,懸臂板寬度為2.0 m,采用C50砼現(xiàn)澆。箱梁外形圖見圖1(尺寸單位以cm計)。
曲線梁主要靠調(diào)整跨徑和邊界條件等方式來使結構變形和結構受力更為合理。預應力鋼束引起的扭矩隨彎曲半徑的減小而增大,總的扭矩隨跨長而增大。通過調(diào)整預應力鋼束的徑向偏心距來消除曲線梁內(nèi)過大的扭矩,改善主梁的受力狀態(tài)也是一種有效的辦法,可在曲線梁軸線兩側采用不同的預應力鋼束及錨下控制應力,構成預應力鋼束應力的偏心,形成內(nèi)扭矩來調(diào)整曲線梁扭矩分布。
在此橋設計中,主要采用不同的約束方式來使整個結構體系更加合理。此橋采用MIDAS CIVIL進行空間結構分析,平面與實際線形一致,預應力鋼束完全按空間體系考慮,計算按實際施工順序分階段進行。采用不同的邊界條件進行計算,對比在不同約束下,結構的受力狀態(tài)。
(1)邊墩(3#墩、6#墩)設雙點約束,支撐點距橋中心線各2.51 m;中墩設單點鉸結約束,支撐點位于橋中心線上。通過計算,得出曲線梁梁端各支點反力,見表1。
表1 梁端支點反力表
由表1可以看出:主梁在恒載、基本組合、短期效應組合及長期效應組合的情況下,支點反力均為正值,支座均受壓。但3#墩在基本組合的情況下,曲線梁內(nèi)側最小支點反力僅為39.5kN,支座壓力儲備太小,可能會出現(xiàn)支座“脫空”的現(xiàn)象。在恒載作用下,曲線梁內(nèi)外側支點反力相差較大。另外,在恒載和移動荷載作用下,3#墩處主梁內(nèi)扭矩的最大值與最小值分別為1469.3kN·m和-8 002.2 kN·m;6#墩處主梁內(nèi)扭矩的最大值與最小值分別為9 099.7 kN·m和-567.8 kN·m,分布起伏較大,會對主梁產(chǎn)生不利影響。根據(jù)支點反力及扭矩的分布情況,應調(diào)整約束方式。
(2)邊墩(3#墩、6#墩)設雙點約束,支撐點距橋中心線各2.51 m;中墩設單點固結約束,支撐點位于橋中心線上。通過計算,得出曲線梁梁端各支點反力,見表2。
表2 梁端支點反力表
由表2可以看出,主梁在恒載、基本組合、短期效應組合以及長期效應組合的情況下,支點反力均為正值,支座均受壓,曲線梁內(nèi)側支點反力增大,不會出現(xiàn)支座“脫空”的現(xiàn)象。在恒載作用下,曲線梁內(nèi)、外兩側支點反力差值減小。另外,在恒載和移動荷載作用下,3#墩處主梁內(nèi)扭矩的最大值與最小值分別為1 760.8 kN·m和-5 818.8 kN·m;6#墩處主梁內(nèi)扭矩的最大值與最小值分別為7 284.1 kN·m和-831.7 kN·m,與第一種情況相比,分布范圍減小。比較以上兩種情況,可知,中墩采用墩梁固結,可以大大減小曲線梁梁端內(nèi)、外兩側支點反力的差值,梁內(nèi)扭矩峰值也減小,改善了曲線梁的受力狀況。
(3)邊墩(3#墩、6#墩)設雙點約束,支撐點距橋中心線各2.51 m;中墩設單點固結約束,支撐點沿主梁徑向向曲線外側移20 cm。通過計算,得出曲線梁梁端各支點反力,見表3。
表3 梁端支點反力表
由表3可以看出,主梁在恒載、基本組合、短期效應組合以及長期效應組合的情況下,支點反力均為正值,支座均受壓,曲線梁內(nèi)側支點反力進一步增大,不會出現(xiàn)支座“脫空”的現(xiàn)象。在恒載作用下,曲線梁內(nèi)、外兩側支點反力差值進一步減小。另外,在恒載和移動荷載作用下,3#墩處主梁內(nèi)扭矩的最大值與最小值分別為2 836.2 kN·m和-4 775.7 kN·m;6#墩處主梁內(nèi)扭矩的最大值與最小值分別為6 334.8 kN·m和-1 799.6 kN·m,與第二種情況相比,分布范圍進一步減小。
(4)邊墩(3#墩、6#墩)設雙點約束,支撐點距橋中心線各2.51 m;中墩設單點固結約束,4#、5#墩支撐點分別沿主梁徑向向曲線外側移30 cm和35 cm。通過計算,得出曲線梁梁端各支點反力,見表4。
表4 梁端支點反力表
由表4可以看出,主梁在恒載、基本組合、短期效應組合以及長期效應組合的情況下,支點反力均為正值,支座均受壓,且曲線梁內(nèi)側支點反力進一步增大,不會出現(xiàn)支座“脫空”的現(xiàn)象。在恒載作用下,曲線梁梁端內(nèi)、外兩側支點反力已基本接近。另外,在恒載和移動荷載作用下,3#墩處主梁內(nèi)扭矩的最大值與最小值分別為3 451.3 kN·m和-4 188.1 kN·m;6#墩處主梁內(nèi)扭矩的最大值與最小值分別為5 687.7 kN·m和-2 459.0 kN·m,與第3種情況相比,分布范圍進一步減小。
比較上述幾種情況,可知,設置支座預偏心,對梁端的支點反力及扭矩影響很大,可以大大減小曲線梁梁端內(nèi)、外兩側支點反力的差值,可以避免支座“脫空”的現(xiàn)象,增加了橋梁的側向穩(wěn)定性。而且,設置支座預偏心,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主梁的內(nèi)扭矩分布,使最大扭矩和最小扭矩同時增大或同時減小,最終可使兩者的絕對值趨于相等。
本聯(lián)第一跨、第三跨跨徑分別為27 m和35 m,對應梁端分別為3#墩和6#墩,由以上4個表可以看出,不論在哪種約束條件下,6#墩處支點反力總大于3#墩處支點反力。說明邊跨跨徑越大,支點反力越大,梁端越不易產(chǎn)生支座“脫空”的現(xiàn)象。
曲線梁橋上部結構主要受力特性就是“彎—扭”耦合。曲線梁橋常會出現(xiàn)梁端內(nèi)側支座“脫空”,梁端部橫橋向“爬移”等現(xiàn)象。扭矩過大對于曲線梁截面的受力也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在曲線梁橋的設計中,要采取有效措施,對不利因素加以控制,以便提高橋梁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The Curved Girder Bridge Design of Prestressed Concrete
Zhang Yanbo
This paper brieflyintroduces the force characteristics ofcurved girder bridge structure,analyzes by an interchange C ramp bridge's calculation,and defines that the boundary conditions can be adjusted to improve the fulcrum reaction force of curved girder bridge and torque distribution.
curved girder bridge;force characteristics;fulcrumreaction forces;torque;design
U449.1
A
1000-8136(2011)05-0061-02
張彥波,男,1972年6月出生,畢業(yè)于西安公路交通大學(現(xiàn)長安大學),高級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