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搏
(沈陽師范大學 體育科學學院,沈陽 110034)
直拍近臺快攻打法是我國的傳統(tǒng)打法,也是世界乒壇的一朵奇葩,在世界乒壇上稱雄二十余年。但近年來,隨著技術的不斷提高,在速度結合旋轉的強烈弧圈的沖擊下,直拍近臺快攻的成績下降很明顯。其主要原因就是反手正面攻打技術很難適應弧圈球的強烈旋轉,特別是中遠臺的相持球更是暴露出反手位的明顯漏洞。
雖然反手正面攻在很大程度上加強了反手位的進攻能力,但受動作運行軌跡及持拍手臂解剖條件的限制,在處理快速來球時,出手慢,中遠臺反手攻時,腕關節(jié)的動作幅度相對較小,發(fā)力不充分,對付強烈弧圈球時球拍前傾角度有限,不易蓋住旋轉較強的上旋球,使球極易出界[2]。而用推擋回擊弧圈,只能達到變線控制的水平,攻擊力不足,且缺少變化,對付反手位的大角度加轉發(fā)(搓)球,用反手正面打拉又太難掌握。為了能夠繼續(xù)發(fā)揚我國這一傳統(tǒng)技術打法,我們做了一個大膽嘗試,那就是采用直拍反面擊球。這一創(chuàng)新,又使得直拍快攻獲得了生命力。它可以充分發(fā)揮直拍快攻打法的優(yōu)勢,使直拍快攻打法更加靈活多變,同時加強了直拍選手回接弧圈球后被動變主動的能力;提高了直拍快攻打法中前三板的威力;并且較容易掌握[5]。目前持此種技術的直拍快攻選手逐漸增多,代表性的有我國優(yōu)秀選手,曾多次獲得世界冠軍的劉國梁、馬琳、王皓以及閆森、馮哲等。其中,王皓對此技術運用尤為明顯。本文對第四十八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王皓對陣梅茲、吳尚垠、費杰克納斯、薩姆索諾夫四場比賽中運用反手橫拉技術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結合各項數(shù)據(jù)分析說明了王皓反手橫拉技術在比賽中的作用。
四十八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男子單打王皓對梅茲及男子團體王皓對吳尚垠、費杰克納斯、薩姆索諾夫的四場比賽。
(1)文獻資料法:查閱相關的體育期刊、學報、學術論文。
(2)觀察法:觀察第四十八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王皓的比賽錄像。
(3)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法:采用表格對王皓對陣梅茲、吳尚垠、費杰克納斯、薩姆索諾夫比賽中的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
表1為四十八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男子單打王皓對梅茲、男子團體王皓對吳尚垠、費杰克納斯、格雷爾四場比賽王皓反手橫拉不出臺球的得分統(tǒng)計情況。
表1 四場比賽王皓反手橫拉不出臺球得失分統(tǒng)計表
2.1.1 處理臺內(nèi)短球得心應手并具有很強的攻擊力
在高水平競技比賽中,臺內(nèi)短球、擺短是一個很重要的技術。在當今的乒乓球比賽中,拉弧圈球是一個很重要的得分手段,能否成功控制對手起手,將成比賽勝負的關鍵,因此,臺內(nèi)短球、擺短對控制弧圈球的起手起到重要作用。比賽中,很多運動員運用擺短來控制對手,抓對方擺短失誤來進攻,或在擺短基礎上采用其他技術來制約對手,在適當?shù)臋C會中進攻臺內(nèi)短球將會成為很好的得分手段。從表1可以看出,四場比賽中,王皓使用反手橫拉技術打、拉不出臺球的成功數(shù)為12次,失敗數(shù)為5次。從數(shù)據(jù)上看,反手橫拉不出臺的球的成功率明顯高于失敗率,這在處理臺內(nèi)短球時,已占據(jù)了先機。從成功的12次中,打、拉不出臺球直接得分為8次,成功后得分為1次,從數(shù)據(jù)上分析,反手橫拉不出臺球,具有很強的直接得分能力,這能在很大程度上給對手造成心理壓力,正常來說反手位是直拍選手的弱點,很多選手在對直拍選手時,都采用壓制反手的戰(zhàn)術,而擺短更是一種很多好的控制方式?,F(xiàn)在直拍反手橫拉能夠很好地擺脫這一點,并且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直接得分的能力,這就使得對手只有改變戰(zhàn)術。雖然從數(shù)據(jù)看在使用橫拉的17次中,最終轉變的得分只有9次,得失分比為9∶8,但失分的8分中有3次成功后,在其他技術上失分,這就可以說明反手橫拉在處理短球上已占有明顯主動,并具有明顯優(yōu)勢。
2.1.2 反拉技術加強了接弧圈球后被動變主動的能力
表2 四場比賽王皓反手反拉得失分統(tǒng)計表
當今,弧圈球已經(jīng)成為一項風靡世界乒壇的技術。目前我國直拍選手在對橫拍選手,尤其是與歐洲弧圈球選手比賽時,最吃虧的就是反手。往往直拍選手在對付反手位接發(fā)球、搓球、反手弧圈球時,多以搓和推擋為主。偶爾會采用側身攻,但具有很大的冒險性,易被對方控制。因此,只有采用反拉,并且提高質量,才能避免反手位被動的局面。從表2中得出,王皓在四場比賽中,共有23次反拉,而只有在對梅茲的比賽中有2次反拉失敗,直接失分,其余21次成功。單從這一數(shù)據(jù)上看,已經(jīng)擺脫了反手被動的局面,并可以主動地在反手位與對手抗衡。而在成功的21次中,最終16次轉化為得分,得分率竟驚人地高達76%,這在傳統(tǒng)的直拍選手中是很難實現(xiàn)的。不但這樣,就在直拍選手最不擅長的反手位反拉相持上同樣明顯處于上風。數(shù)據(jù)顯示,在反拉相持中,四場比賽共得8分,失分有3分,得失分比例為8∶3。從這些數(shù)據(jù)不難看出,王皓的直拍反手橫拉技術既彌補了直拍選手反手不足的弱點,同時還加強了回弧圈球后被動變主動的能力,從而大大增強了反手的得分能力。
2.1.3 直拍橫拉技術具有很強的直接得分能力
王皓的反手沒有推擋,只有橫拉,在對比賽的節(jié)奏處理上,稍顯遜色,但王皓經(jīng)過調整,采取兇狠的主動進攻,進而提高了反手的得分能力。從表3中得出,王皓在主動采取直拍反手橫拉時,直接得分高達31分,被動直接得分有5分,雖然被動不如主動的得分能力強,但直接得分已經(jīng)高達36分,占總得分的1/4還要多。很明顯,這已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得分手段,能夠在直拍選手傳統(tǒng)的薄弱環(huán)節(jié)上得分,并且還是直接得分,必將對勢氣和心理有一個很大的鼓舞,進而贏下比賽。
表3 四場比賽中王皓在主、被動情況下直接得失分及結合反手打、拉回合得失分統(tǒng)計表
任何選手在對直拍選手時,基本上都是采用壓制反手,調動正手的戰(zhàn)術,迫使直拍選手側身單面拉和側身攻補救反手弱點。直拍選手因步伐吃力(尤其是側身后再撲,后再回反手時)常常被動,從而導致正反手結合的相持能力差,影響得分。從表3的數(shù)據(jù)得出,王皓的四場比賽中,在正手反手相結合的過程中,得到18分,失分也是18分。單從數(shù)據(jù)看,得失分相同,還沒有擺脫被動局面(因為從前面的數(shù)據(jù)分析中,直拍反手橫拉技術是有很強的攻擊力)。但在失分的18分中,有1個擦邊,3個殺高球失分,這些都是在正手結合反手橫拉創(chuàng)造出的機會球,沒有把握住,是丟在了運氣和正手殺高球的失誤上。假若這4分能夠把握,那就是得到22分,失掉14分,這樣的話,就可以說正手結合反手不再被動了。從錄像中還可以看出,直拍橫拉與正手攻結合時,動作幅度明顯減小。正手攻后,只須很小地使前臂外旋,可以調節(jié)拍形適合的擊球角度,故能明顯地提高兩面攻打的速度。
表4 四場比賽王皓反手橫拉的總得失分率及使用得失分率統(tǒng)計表
在乒乓球比賽中,直拍選手都會被對手在反手上壓制,而直拍選手的反手得分能力往往又很差,進而在比賽中處于被動的局面,以至會輸?shù)舯荣悾绻诜词稚夏軌蚪o對手帶來威脅,并具有一定的得分能力,同時再發(fā)揮直拍選手正手的快、狠、靈活多變等特點,在比賽中就不會處于被動狀態(tài),很容易贏得比賽。從表4看出,王皓對梅茲、吳尚垠、費杰科納斯、薩姆索諾夫的四場比賽反手橫拉的總得分率分別達到60.53%、39.39%、39.39%、38.24%,對于反手來說,尤其是直拍選手,這樣的反手得分率已經(jīng)很高了。在比賽中,這樣的反手得分比率會給對手帶來很大的壓力。王皓在對陣梅茲的比賽中,反手得分率更是高達60.53%,最終沒能贏下比賽,主要是輸在了殺高球上,輸在了氣勢上。而其他三場比賽,對手在采取壓制反手沒有收到應有的效果,并且在此環(huán)節(jié)失分過多時,心理處于慌亂狀態(tài),一時沒有應對的辦法,勢氣明顯處于了下風,這在乒乓球比賽中是最致命的。
從表3中得出,直拍橫拉在主動的情況下都共有13次的直接失分,而在被動采取橫拉時直接失分更是高達14分??偣菜銇砉灿兄苯邮Х诌_27分,達到了總失分的1/4。從表4又能看出,直拍反手橫拉的使用得分率分別只有47.92%、56.52%、59.09%、54.17%,得分率只稍高出失分率一點,沒有占有明顯的得分優(yōu)勢,并且51.02%、55.56%、60.00%、45.83%的反手失分率(反手失分占總失分的比例),還是使得反手成為比賽的主要失分環(huán)節(jié)。從這一點看,是非??膳碌摹T谇懊?,我們已經(jīng)分析得出,直拍反手橫拉技術有較強的攻擊力,并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直拍選手反手位的不足,但為什么還有高達總失分1/4的直接失分和失分的主要環(huán)節(jié)呢?原因很簡單,直拍反手橫拉技術是一項新技術,尚處于發(fā)展銜接階段,技術的不成熟、不穩(wěn)定必將給比賽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從比賽錄像我們能夠看出,王皓無論在什么情況下,只要是反手位的球,均采用直拍反手橫拉。對于我國的直拍傳統(tǒng)打法,反手主要是以推擋為主,并有過輝煌的歷史,說明推擋是有自己的優(yōu)點和特點。推擋作為防守,它的落點調動和節(jié)奏變化都要強于橫打。如果比賽中,非要用不最優(yōu)秀的技術來對付來球,必將影響技戰(zhàn)術,最終導致失分。因此,在比賽中最好是將橫拉與推擋等技術相結合,這樣才能減少反手位的失分。
(1)直拍反手橫拉技術動作獨特,出手快,落點、旋轉變化多,增加了對手的判斷和回球的難度,很大程度上解決了直拍反手拉下旋球弱的被動局面,有利于在相持中掌握主動權。
(2)擊球時容易調整拍形角度,能蓋住強烈的上旋球,近網(wǎng)球能拉、撥,一般球能打,反手位的大角度下旋球也能上手反拉,中遠臺相持可對拉,明顯增強了反手進攻能力。
(3)在反手位的進攻與防手中,應采用多種技術,如加推擋,有利于反手位的節(jié)奏變化,落點調整等,進而提高反手靈活多變等特點。
(1)為了發(fā)展直拍技術,使我國乒乓球運動在世界乒壇繼續(xù)保持霸主地位,需要對此技術引起更進一步的重視,廣泛推廣,大力普及。
(2)從小培養(yǎng),從小兒抓起,建立科研體制,總結先進的訓練方法和成功經(jīng)驗,使此項技術不斷創(chuàng)新提高。
(3)在訓練中,增加其他反手技術的訓練,如加推擋,并與直拍反手橫打、拉技術有機結合,使得反手技術更加具有攻擊力。
[1]李克非.采訪整理方法無定式——尹霄回首直拍橫打[J].乒乓世界,2006,(7).
[2]李淑梅.直拍兩面攻(反手反面攻)打法的探討[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1992,(2).
[3]張奉先,楊艷華,劉艷敏.淺談如何訓練直拍反手擊球[J].河北體育,1992,(6).
[4]程存德.我國近臺快攻直拍橫打、拉技術動作的淺析[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1997,(2).
[5]王書明.論直拍反打[J].中國體育科技,1998,(7).
[6]林魯軍.試論乒乓球“直拍橫打”技術的運用及其發(fā)展前景[J].山東體育科技,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