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家灣煤礦是陜北礦業(yè)的重點企業(yè),2010年以來通過礦技改整體驗收工作的結束,已成為公司立足陜北,長遠發(fā)展的根本。但如何加快建立現代企業(yè)制度,如何加強企業(yè)各項管理,是公司每個人都必須認真思考、急需解決的問題。
一、原煤生產前期成本的控制及管理
(一)礦井接續(xù)時期成本的控制及管理
1.提高礦井設計的先進性和合理性。礦井接續(xù)對原煤成本的高低、經濟效益的好壞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而且也具有先天性的決定作用。按照技術上先進與經濟上合理的原則設計方案并付諸實際,這樣能避免因設計不合理,而導致的原煤生產工料消耗大、成本高的不良后果。
2.提高投資效益,加大投入、產出核算,盡量做到少花錢,多辦事。礦井的開拓延伸工程等形成的資產是礦井計提折舊的基礎,關系到礦井固定費用水平,直接影響原煤生產成本的高低,因此在開拓工程的施工過程中,不僅要堅持按基建程序辦事,加快施工進度,縮短建設工期,而且要盡量降低工程造價,千方百計節(jié)省投資,公司要本著盡量用較少的投入達到預期的生產能力,投資效益的提高,是原煤生產成本降低的最直接辦法。
(二)采區(qū)接續(xù)時期成本的控制及管理
對采區(qū)設計方案要進行認真的經濟技術對比和分析,盡量降低噸煤掘進率,減少掘進費用對成本影響。要定期召開技術分析會,討論地質構造、采煤、掘進方案等,降低無效進尺,制定切合實際的開采措施,提高資源回收率。
二、原煤生產過程中成本控制
生產過程中原煤成本的控制,主要從影響和構成成本項目的因素出發(fā)進行控制。
(一)材料費用的控制
1.物料采購環(huán)節(jié)的成本控制。加強物料購進管理是抓好降本增效的第一道環(huán)節(jié)。產品要在市場上保持競爭力,就必須抓好產品質量、價格、服務三要素,而這三要素中的質量、價格,實際上從原材料購進時就已經定型,只有先進的設備,質優(yōu)價廉的原材料,才能生產出合格、低成本的產品。降低采購成本要實施以下主要措施:
第一、礦部要建立嚴格的材料請購、審批、領用制度,完善不相容職務的分離。必須做到請購與審批、尋價與確定供應商、采購合同的訂立與審批、采購與驗收、采購、驗收與相關會計記錄、付款審批與付款執(zhí)行業(yè)務的分離。
第二、在具體的采購過程中,物資采購部門應做到“合理計劃、比質比價、公開招標、就近采購、庫存合理”的原則。做到緊俏物資采購有一定限度,不是越多越好;對一般物資的采購量適當,不易過多或過少;把好進貨質量、數量檢驗關,做到物資采購先急后緩,先近后遠。實施貨比三家,以做到質優(yōu)價廉,并盡可能做到就近采購,以減少原材料的運輸費用。
第三、在資金允許的情況下,采用現款采購,嚴禁賒賬購進物資。因為通過賒賬得來的物資,一般比在市場上用現款采購的價格高20%左右,這必然會增加企業(yè)成本。
第四、要重視供應合同的簽訂。與供應商簽訂供貨合同必須填清貨物的名稱、規(guī)格、型號、質量技術標準及要求、數量、價格、供貨日期、運輸方式和違約責任等,并加蓋合同專用章,以防止無效合同的出現。
第五、合理確定物料儲備,不同的物料要有不同的標準,特別是大宗物料要根據實際消耗量制定不同的合理庫存,以減少資金的浪費。對庫存管理采用ABC分類法,把品種繁多的物資按其重要程度、消耗數量、價值大小、資金占用等情況進行分類排隊,然后分別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做到抓住重點、照顧一般。物資采購部門按廠部下達的消耗定額和庫存計劃指標,制定物資采購計劃和限額,實際采購量和進價必須控制在限額之內。
第六、落實采購成本執(zhí)行情況,加強計量和質量管理。物資供應部門對廠部下達的任務進行分解落實,做到資金到庫、成本到人;定期檢查考核,并與經濟責任掛鉤;加大進廠物資的質量驗收和計量力度,防止質次價高,短斤缺兩的貨物進廠,造成不應有的損失。
2.物料的領用存環(huán)節(jié)的成本控制。物料的領用存過程也即產品的生產過程,實施生產過程控制,主要是降低原材料及動力消耗的成本,這部分成本在產品成本中占主體地位,因此,必須高度重視,加強生產環(huán)節(jié)物料管理是降低成本必經之路。
第一、嚴格手續(xù)傳遞,建立健全物料領用審批制度,根據領用材料種類、數量制定審批權限,嚴格執(zhí)行。領用的材料必須先由領用部門負責人審批蓋章,并寫明材料的數量和用途,然后管理部門審批,主管礦長簽字同意后方可領用。
第二、加強定額管理,實行費用和實物的雙向控制。礦根據計劃生產量合理確定各類材料庫存量,由礦總工程師負責,組織有關部門認真分析編制“采掘接續(xù)明細表”,同時,合理準確地確定工作面的搬家時間以確定工作面設備能否及時到面使用;對巷道維修情況嚴格編排。供應部門按照接續(xù)表再編排各項成本費用定額,材料消耗定額要分專業(yè)、分材料性質,編制采煤區(qū)隊綜合定額;對掘進要分煤巖、分斷面、分支護方式編制掘進綜合費用定額;對機電、運輸、通風專業(yè)的大型大宗材料全部包到區(qū)隊;做到材料消耗宏觀有控制,微觀有管理,礦還根據定額實行獎金與消耗掛鉤,制定合理的考核辦法,將物資消化分別落實到采煤、掘進、運輸、機電、通風等單位和各職能部門,強化全體職工的節(jié)約意識,對材料實行費用和實物的雙向控制。
第三、實行材料單耗和目標管理雙向控制。在單耗管理上,根據經營計劃中規(guī)定的單耗限額,對區(qū)隊實行月度考核、結算,按超降額的金額數對等獎罰;在材料目標管理上,根據全礦目標成本分解的明細項目,責任到礦的分管領導、分管部門領導、分管部門責任人,實行月度考核、兌現、獎罰分明。
第四、挖掘內部潛力,抓好修舊利廢,回收復用工作,做到物盡其用。由于煤炭生產消耗的材料不構成其實體,許多材料可以多次使用,如將舊風筒、破損電纜、排水管路等維修后重新投入使用,礦對這些材料的回收和修復,要制定責任制度、領發(fā)制度。定期開展大規(guī)模的清倉查庫工作,包括礦全庫和區(qū)隊工具房,對多余積壓物資進行分類排隊,調節(jié)使用。
(二)工資費用的控制
1.制定科學合理高效的人員配置制度是企業(yè)降低成本在量上的根本保障。按照現代企業(yè)制度管理理念配置人員,用最少的人員配置建立一支高效精干的職工隊伍。實行一線滿員、二線、三線精干的原則對礦內各機構人員進行合理配置。
2.建立合理的職工工資報酬制度。按照當地同行業(yè)職工工資水平制訂我礦工資制度,實行薪隨崗走、一崗一資辦法,力求做到干部能上能下,建立機智靈活的用人管理制度。
3.實行嚴格的定崗制度和定額考核。礦管理人員實行一崗一資工資制;對各區(qū)隊實行定額計件工資制,根據生產、業(yè)務量、勞動強度,風險責任等確定計件單價,制定合理的工資分配辦法,力求做到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勞不得。如對于采掘區(qū)隊按勞動定額實行工資包干,依據產量(掘進進尺)、消耗、質量、安全情況上下浮動,管理人員和服務人員,按崗位責任制及服務數量與質量確定基數,然后與全礦經濟效益掛鉤等,做到獎罰分明,這樣一方面可控制工資費用盲目開支,另一方面也可以調動職工積極性從而提高勞動生產效益,降低工資成本費用。
(三)電費的控制
1.加強計劃用電管理,嚴肅計劃用電。對用電指標與材料、工資指標一樣于每月初下達各部門,各部門要根據計劃指標制定相應的措施,嚴格控制用電,礦對各部門的用電指標完成情況逐月進行考核,制定相應的獎罰措施。
2.加強用電及消耗定額的計量管理,科學地核定單耗,并完善電能計量裝置。礦采取有力措施,對地面供電系統(tǒng)進行更新改造,井下分區(qū)域、分區(qū)隊安裝電表計量,加大用電管理力度。
3.加強科學用電,努力做到降耗增效。如井下的皮帶運輸系統(tǒng)盡量減少空負荷運行;掘進工作面根據通風距離的變化隨時調整局扇風量大小,全礦根據生產布局情況合理計算礦井所需風量,及時調整主扇風量,既保證礦井的通風量,又節(jié)約電耗。
4.加強日常生活用電的管理。各地面用電部門要加強日常的用電管理工作,各辦公室、宿舍要養(yǎng)成人走電停、人不工作電器停的習慣,節(jié)約每一度電。
(四)固定資產的投資控制
制定合理的固定資產投資計劃與生產規(guī)模相適應是降低日后折舊費用提取額的最直接手段,企業(yè)固定資產投資過大,將增大噸煤折舊承擔額度,提高了產品成本,加重了企業(yè)負擔,所以建立合理有效的資產投資規(guī)模也是降低成本的方法。
(五)加強產品質量管理,提高煤炭質量
由于本地區(qū)塊煤、沫煤銷售價格相差較大,增大了塊煤在煤炭中的出成比例就是提高了企業(yè)經濟效益,如何提高塊煤出成比例成為每個煤礦管理者都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我礦應努力改進煤炭生產環(huán)節(jié)制約塊煤出成比例的瓶頸,在煤炭篩選上下功夫,改進篩選設備,堅決杜絕塊煤進入沫煤作為沫煤出售,制定塊煤出成獎罰制度,與每個職工的收入直接掛鉤。
(六)加強與政府溝通,減少地方、省級政府收費的重復,降低成本
現今我礦在購買煤管票時繳納的煤管費中,地方收取安全費、維簡費、價格調節(jié)基金等我礦按照集團公司規(guī)定應繳公司的費用項目,造成費用的重復計征,增大了原煤成本,消弱了我礦的市場競爭力。我們要加大協調力度,解決該部分費用的重復征收事宜。
(七)其它費用的控制
礦對于組織和管理生產中發(fā)生的其它費用,堅持先算后用,總額控制和單項控制相結合的原則,對于容易造成浪費和舞弊的一些費用要制定嚴格控制標準,如部門的經費、辦公費、車輛費用等應設專人負責,有些費用則可實行包干、超支不予報銷等措施。
三、原煤成本的后期控制
原煤成本的后期控制,是對原煤成本定期進行分析與考核,找出存在的問題,以便對癥下藥。定期進行成本分析與相關指標的考核,可為下期更好地進行生產決策和更有效的控制成本提供依據。分析要找出本期實際與上期實際、生產經營計劃的可比因素,求得正確的對比和評價。找出成本高低、升降的實質和關鍵,尋求降低成本的途徑。在指標的考核方面,要對與成本相關的指標進行嚴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