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運動服飾市場,彪馬是僅次于耐克和阿迪達斯的第三品牌,其產品設計前衛(wèi),色彩大膽明麗,擁有一大批粉絲。2010年,彪馬的銷售額達到36億美元,實力不容小覷。彪馬的品牌之路甚為特殊,有值得借鑒之處。
1.顯赫的身世。彪馬的誕生頗具傳奇性。彪馬和阿迪達斯出自同一個鞋匠家庭的兩兄弟之手。哥哥魯道夫·達斯勒精于商業(yè),弟弟阿道夫·達斯勒長于技藝。早在1924年,兄弟倆就注冊了一家運動鞋廠,聯(lián)手開創(chuàng)事業(yè)。但到了1948年,達斯勒兄弟分道揚鑣。隨后,哥哥創(chuàng)立了彪馬公司,弟弟則創(chuàng)立了阿迪達斯公司。
彪馬是體育用品市場上的老牌企業(yè),長期和阿迪達斯爭雄。歷史上,彪馬曾有“獵豹”尤西比奧、“球王”貝利和馬拉多納、“荷蘭飛人”克魯伊夫、網壇“女金剛”納芙拉蒂洛娃等偉大球星做代言人。足球領域是彪馬的傳統(tǒng)勢力范圍,彪馬贊助了眾多的世界杯決賽圈球隊,包括冠軍球隊巴西和意大利。在上世紀70、80年代,彪馬的鞋和服飾受到嘻哈一族的熱烈追捧,PUMA品牌成為嘻哈文化的代表物之一。
2.涅槃的鳳凰。進入1980年代后,彪馬逐漸變得因循守舊:運營視野固守于德國本土,過于專注單一的運動鞋品類,不注重產品外形設計,品牌形象保守而過時。彪馬從1980年代中期開始虧損,到1993年,已經連續(xù)8年虧損,負債高達2.5億美元,瀕臨破產。
1993 年,當時年僅 30 歲的約亨﹒蔡茨(Jochen Zeitz)臨危受命。他大力精簡機構,轉變運營模式,減縮成本,重建品牌和銷售網絡,扭轉了局勢。1993年,彪馬重組全球業(yè)務,加大生產轉移,以降低成本和改善財務狀況。從1997年秋季開始,彪馬加強了銷售推廣和產品研發(fā)力度,將產品研發(fā)費用由銷售額的2%提高到4%,銷售推廣費用由10%提高到15%。1998年,彪馬進軍好萊塢,運用低成本的植入式營銷將彪馬的品牌形象推廣到世界各地。約亨﹒蔡茨成功地改變了彪馬的形象,他大力推動彪馬從體育走向時尚,使彪馬走上了設計創(chuàng)新之路,彪馬品牌變得時尚而前衛(wèi)。彪馬的產品和品牌重新煥發(fā)生機,企業(yè)也迎來了新一輪快速成長。從1994年到2000年,彪馬的銷售額從2億歐元增長到4.6億歐元,增幅達到130%。
3.精彩的六年。彪馬從運動走向時尚的努力結出了豐碩的成果。彪馬的專業(yè)運動產品繼續(xù)在足球、賽車等領域保持強勢地位,同時,其時尚系列產品也開始獲得時尚人士的青睞。2001年,麥當娜在世界巡回演出前夕買了16雙彪馬運動鞋,成為時尚界一大新聞。2001年,彪馬收購了瑞典的Tretorn,增加了高檔休閑鞋、橡膠靴、網球等產品類別。從2002年開始,彪馬進一步強化其獨特的品牌定位和產品設計,力圖將品牌打造成“運動生活方式”的領導者。彪馬與亞歷山大﹒麥昆(Alexander McQueen)、三原康裕(Mihara Yasuhiro)、塞喬·羅西(Sergio Rossi)等多位時裝設計大師合作,在體育服飾中注入高檔時裝的設計元素。此外,彪馬還全面引入高檔時裝的銷售推廣方式。例如,彪馬在巴黎、東京、洛杉磯等時尚之都開設專賣店,店鋪位于商業(yè)旺地,外部風格前衛(wèi),內部裝潢考究,處處透露著品牌地位崇高的氣息。
從2000年到2006年,彪馬狂飆突進,令耐克和阿迪達斯倍感壓力。6年中,彪馬銷售額的年均增速為69.2%。銷售額從4.6億歐元增長到23.7億歐元,增幅415%,遠遠高于耐克66%和阿迪達斯73%的增幅。如果保持這種發(fā)展態(tài)勢,市場版圖就會改寫。
4.蟄伏的歲月。2007年下半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fā),彪馬遭受沉重打擊。相對耐克和阿迪達斯,彪馬處于更加不利的地位。首先,金融風暴對彪馬的沖擊更大,由于其時尚服飾的定位高,彪馬產品的整體定位高于耐克和阿迪達斯。在金融危機沖擊下,彪馬的需求減少得更厲害。其次,隨著規(guī)模的擴張,彪馬本來就要拓展產品類別,增加中等價位產品。金融危機促使彪馬加速轉向“更低價,更大量”的運營方式。這種運營方式會削弱其特立獨行的形象,還使之加速卷入與耐克和阿迪達斯的直接競爭。此外,彪馬正借著前些年的上升勢頭行高速擴張之事,經濟形勢突變,令擴張中的矛盾集中爆發(fā),企業(yè)幾近焦頭爛額。
2007年,彪馬的銷售額僅僅增長0.2%,增長額幾乎可以忽略不計。2008年,彪馬被法國巴黎春天百貨集團(PPR)善意收購。外界估計,收購價格高達53億歐元,遠遠高于阿迪達斯收購銳步的38億美元。值得慶幸的是,彪馬仍然獨立運營,繼續(xù)走時尚運動之路。并購之后,彪馬調整了經營策略,放緩投資,進行精簡,確保利潤。彪馬暫時停止了出擊,在耐克和阿迪達斯巨大的陰影下蟄伏起來。2008年,彪馬的銷售額增長6.3%,2009年負增長3%,2010年增長10.6%。從2006年到2010年,彪馬的銷售額從23.7億歐元增長到27億歐元(36億美元),增幅僅為9.7%。低于耐克的27.1%,也低于阿迪達斯的19%,在金融危機的打擊下,彪馬銳氣盡失。
5.野性的呼喚。彪馬的英文原意是美洲獅,身手敏捷、彈跳力驚人、嗜殺成性。隨著金融危機的陰霾逐漸淡去,彪馬又開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在最新的中期戰(zhàn)略中,彪馬提出了“重返進攻態(tài)勢”的口號,擬從2013年開始新一輪擴張,爭取在2015年實現40億歐元的銷售額。在最近一年中,彪馬實施了一些具體措施,為未來的市場攻掠做準備。2010年,彪馬收購知名的高爾夫設備品牌Cobra Golf,增強了在高端體育用品市場上的地位。2010年年底,彪馬收購Liberty China 49%的股權,以促進其在中國大陸市場的擴張。在這個5年戰(zhàn)略中,彪馬毫不諱言要挑戰(zhàn)兩大巨頭,毫不掩飾其覬覦更大市場份額的野心。
6.彪馬啟示錄。當年,彪馬面臨困境,不得不變革。為了避開最強的競爭對手(當時的耐克、阿迪達斯、銳步等),彪馬果斷拋開原先擅長的專業(yè)運動路線,走上了時尚運動之路。這一大膽的品牌重塑使得企業(yè)獲得新生,令彪馬在此后的多年間保持著對耐克和阿迪達斯的主動進攻態(tài)勢??梢姡町惢偁幉呗允呛筮M者的首要選擇?,F在,國內的運動服飾品牌初具規(guī)模,但仍和國際巨頭們有不小差距。要想繼續(xù)壯大和發(fā)展,中國品牌仍應在今后一段時間內采取差異化競爭策略。
彪馬的差異化策略主要依靠強大的設計師資源來實現,也就是以產品的設計創(chuàng)新來營造差異。在被PPR集團收購之后,由于可分享GUCCI等高端奢侈品牌的資源,彪馬的這一優(yōu)勢不但沒有被削弱,反而有所加強。反觀國內的運動服飾品牌,不是在大打廣告戰(zhàn),就是在拼命鋪設銷售渠道??傊?,還沒有上升到以創(chuàng)新制勝的層次。當中國的消費者日漸成熟,當渠道的粗放增長方式走到盡頭,中國品牌再來考慮核心競爭力問題就會很被動了。
最后,彪馬在轉型之后形成了張揚、前衛(wèi)的品牌個性和積極進取的品牌文化,使得彪馬品牌更具魅力。可以說,現在的彪馬深得攻心之術。這又不免使人聯(lián)想到中國品牌。前兩年,晉江系某知名運動服飾品牌舉辦NBA巨星中國行活動,主持人在臺上高喊為巨星歡呼,臺下立刻歡呼聲一片,當主持人高喊為該品牌歡呼,臺下則靜默以對。顯然,在品牌建構和管理上,中國企業(yè)必須好好地向彪馬學習。
(作者單位:廣東技術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