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把公司搞好,讓員工幸福,先決條件是最高經營者必須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
人們一般并不認為哲學以及人生觀有多么重要,但正是哲學決定了經營和事業(yè)的成敗。想把公司搞好,讓員工幸福,先決條件是最高經營者必須提高自己的思維方法和精神境界。我把迄今為止在京瓷和KDDI的經營實踐中切身體悟到的經營原理原則歸納為十二條,稱之為“經營十二條”。本文僅提出三條加以詳解。
首先,設立具體的目標
所設目標應隨時與員工共有。而且這種目標在空間和時間上都必須明確。所謂空間上明確,即目標不是全公司的一個抽象數字,而是要分解到各個部門的詳細資料?,F在在現場最小的組織單位也必須有明確的數字目標,再進一步,每一個基層員工都要有明確的指針和具體的目標。所謂時間上明確,即不僅設定年度目標,而且要設定月度目標,月度目標明確了,每個人就能看出每一天的目標,員工們明白自己每一天的任務,每位員工努力完成任務,各個部門就能達成目標,公司整體目標也自然達成。每天的目標達成,積累起來,月度、年度的經營目標也自然達成了。另外,目標明確,目標就可以與員工共有,如果目標不明確,即經營者不能指明公司的前進方向,員工就會無所適從,各行其是,行動、方向混亂,結果力量分散,組織的合力就無從發(fā)揮。
但是,我并不主張設立長期的經營目標,在經營這個領域,不少人主張必須依據企業(yè)經營戰(zhàn)略設立5年計劃,甚至10年的中長期計劃,而我卻從不設立長期計劃,因為長期計劃即使設立,要達成目標幾乎不可能。期間,必有超出預想的市場變動,甚至發(fā)生不測事情,計劃本身就失去了意義,或者需要向下修正,或者不得不放棄,這類事情司空見慣。
其次,銷售最大化,經費最小化
利潤無需強求,量入為出,利潤隨之而來。京瓷開始運行時,我沒有經驗及知識,對企業(yè)會計一竅不通,請外援公司派來的財務科長協助會計事務,一到月底我就抓住他問:“這個月怎么樣?”夾雜著許多會計術語的解答令技術出身的我十分頭痛,我忍不住說,如果銷售減去經費剩余就是利潤的話,那么只要把銷售額增加到最大,把經費壓縮到最小不就行了嗎?估計那位會計當時吃了一驚,從那時起我就把銷售最大、經費最小作為經營的大原則,雖然是一條非常單純的原則,但只要忠實貫徹這一原則,京瓷就可以成為高收益體制的優(yōu)秀企業(yè),
作為經營常識,大家都認為銷售額增加經費隨之增加,但是不對。超越銷售增消費也增這一錯誤常識,為做到銷售最大化、經費最小化,開動腦筋、千方百計才會產生高效益。舉例來說,假定現在的銷售為100,為此需要現有的人員及設備,那么訂單增至150,按常理說人員、設備也要增加50%才能應付生產,但是做這樣簡單的加法絕對不行。訂單增至150,通過提高效率,本來要增加5成的人員,壓縮到只增加2~3成,通過這樣的方法來實現高收益。訂單增加、銷售擴大,公司處于發(fā)展期正是搞合理化建設、提高效率,變成高收益企業(yè)千載難逢的機會。但是,大多數經營者卻在公司景氣時放松管理,錯失良機。訂單倍增,人員設備也倍增的方法在經濟不景氣時很危險,一旦訂單減少,銷售降低,經費負擔加重,立即一落而成為虧本企業(yè)。實施銷售最大、經費最小的原則,必須建立一個系統(tǒng),使每個部門,每月的經費、明細一目了然。因此京瓷開張不久,就進入阿米巴經營系統(tǒng),同一般財務會計不同,這是企業(yè)經營者經營的一種管理手法。阿米巴是由幾個人甚至十幾個人組成的小集團,京瓷現有1000多個這樣的小集團、經營體系、經營系統(tǒng)。所謂阿米巴經營就是計算出每個阿米巴每小時生產多少附加值,簡單講就是從每個阿米巴月銷售額中減去所有月經費,京瓷依據每小時核算制度月末結算,次月初各部門實際業(yè)績由每小時核算表詳細反映出來,只要細看每小時核算表,哪個部門收益如何,有關情況一目了然。
再次,定價即經營
定價是領導的職責,價格應定在客戶樂意接受公司又盈利的交會點上。定價就是定死活,定價就是經營,給產品定價有各種見解。
應該薄利多銷還是高價厚利少銷?價格設定有無數種選擇,它也體現經營者的經營思想。價格決定以后,究竟能賣出多少量,獲得多少利,預測極難。定價太高,產品賣不出去:定價太低,雖然暢銷也沒有利潤,總之定價失誤企業(yè)會遭受很大損失。在正確判斷產品價值的基礎上,尋求單個產品的利潤與銷售數量乘積為最大值的桌一點,據此來定價,我認為這一點應該是顧客樂意付錢購買的最高價格。真能看清看透這一價格點的,不是銷售部長,也不是營業(yè)擔當,而非經營者莫屬,可以說是定價的普遍原則。但是以該價格賣出了,也未必意味著經營一定順當。即使以顧客樂意的最高價格出售了卻仍沒獲利,這種情況屢見不鮮。問題在于,在已定的價格下,怎樣才能擠出利潤?以生產廠家為例,如果跑銷售的只知以低價獲取定單,那么制造部門再辛苦也無法獲利,因此必須以盡可能高的價格進行推銷,但是價格確定后,能否獲利就是制造方面的責任了。然而,一般的廠家都采用成本主義的定價方式,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賣價往往先由市場決定,成本加利潤所定的價格,因為偏高而賣不動,不得已而降價,預想的利潤泡湯,極易陷入虧損狀態(tài)。
因此,我給技術開發(fā)人員這樣定位,你們或許認為技術員的本職工作就是開發(fā)新產品、新技術,但我認為這還不夠,只有在開發(fā)的同時,認真考慮降低成本才有可能成為一個稱職優(yōu)秀的技術員。必須在深思熟慮后定下的價格之內,努力獲取最大利潤。為此,材料費、人工費各類經費必須花多少,這一類固定觀念或常識統(tǒng)統(tǒng)拋開,在滿足質量、規(guī)格等一切客戶要求的前提下,必須千方百計徹底降低制造成本。定價、采購、壓縮生產成本,這三者必須聯動,定價不可孤立進行,就是說定價意味著對采購成本及生產成本負責。價格之所以要由經營者親自決定,理由就在于此。就是說在決定價格的瞬間必須考慮降低制造成本,反過來正因為對降低成本心中有數才能正確定價。與供應商領導人交涉,價格要降到哪種程度,如果讓缺乏采購戰(zhàn)略意識的營業(yè)擔當來決定價格必出亂子。定價是經營者的事,進一步講定價是否合理還體現出經營者的人格,希望大家能夠理解這一點,把企業(yè)經營得更出色。
《周易》有云:“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無論人生還是經營,其成敗取決于經營者如何想,如何行動。
(編輯: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