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個人放在一起,有些風馬牛不相及。但我之所以把他們放在一起,是因為他們都是超級炒作大師。
畢加索剛出道的時候只是一個名不見經(jīng)傳的青年畫家,從西班牙來到巴黎闖蕩,但他的畫作卻一張都賣不出去,因為巴黎畫店里的老板只賣名家的作品。于是,畢加索就想了個辦法,他花錢雇了幾個大學生,讓他們每天去巴黎的大小畫店轉,每次去的時候都要問老板有沒有畢加索的畫。這樣不到一個月的時間,畢加索的名字就傳遍了整個巴黎,許多畫店老板及買家都紛紛打聽,焦急地等待著畢加索的畫作。就在這個時候,畢加索出現(xiàn)了,把他的畫作推向了市場,人們爭相購買,畢加索因此一夜成名,成為蜚聲世界畫壇的巨匠。
陳子昂少時有建功立業(yè)的鴻鵠大志,就來到繁華的都市長安,成了“京漂”。但折騰了十年,他還是沒什么名氣。有一天,他在市場上閑逛,看見有一個人拿著一把胡琴賣,要價千金,眾人爭相圍觀,很多有錢人想買,但因無法鑒別胡琴質(zhì)地的好壞而不敢輕易出手。陳子昂眉頭一皺,計上心來,立即出錢買下了胡琴。眾人十分驚訝,請求他彈奏一曲。陳子昂笑著說:“這么好的琴,哪能在鬧市彈呢,想聽的話明天到我家里,我好好地給大家彈奏幾曲……”
長安城眾多名士聽說了此事,第二天紛紛來到陳子昂的住處,準備聽他彈琴。哪知陳子昂卻當場發(fā)表了激情洋溢的演講,他說:“我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詩文沒人賞識,在京城待了這么久沒人理睬,而各位卻對這把胡琴格外看重,但在我眼里這件樂器只是個劣質(zhì)品!”說完,舉起胡琴把它摔碎了。在大家驚愕的目光中,他將自己的文章拿給大家看,結果,“會既散,一日之內(nèi),聲華溢都”。尤其詩作《登幽州臺歌》迅速走紅天下,成了千古流傳的曠世佳作,而他本人,也一下子成了名滿京城的大詩人。
許多人之所以沒有成功,是因為他一直在被動地坐等機遇的到來,而從來沒想過要主動出擊去尋找機遇。善于成功的人,不是被動地等待機會來敲門,機遇不是等來的,也不是別人送來的,機遇從來都是自己創(chuàng)造的。
(選自《渤海早報》2010年7月29日)
點燃思維
畢加索和陳子昂成功的實例再次說明了“機遇不是等來的,而是靠自己創(chuàng)造(爭?。┏鰜淼摹钡牡览?。誰不渴望成功?誰不想成就一番事業(yè)?那就去自信地、積極主動地爭取機會,大膽地創(chuàng)造機會吧!
【孫秀啟/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