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邦堯:網(wǎng)名石玉子,福建南安人。讀書以靜氣,寫字以寄情。猶愛自然、草木,故常滿紙草木、山川。
一、梔子
我懷抱著一棵半人高的梔子樹,迤迤然穿街而過,引來無數(shù)路人注目。路上遇了兩三熟人,都紛紛停問,這是什么啊,答曰梔子,他們一臉茫然,但也歡喜。另一個熟人見著我便說,這花香著呢,好啊。一陌生男子騎著摩托路過,停車暫借問:此花什么花?我一時驚詫,終于知道自己這番過市的招搖。但我以為是梔子花的緣故,濃綠清新,肥厚粗壯,欣欣向榮,不由人不心愛。
關(guān)于梔子,韓愈《山石》里面的句子說得好,“芭蕉葉大梔子肥”,可見梔子有肥厚非潤的美。樓下花圃里間種各類花木,有梔子一株,枝干雖小但葉子寬大干凈,濃綠清新,一眼便可知非尋常草木,如同一溫潤君子美顏如玉,立于人群中,玉樹臨風(fēng),瀟灑脫俗。梔子五六月開白花,得將開未開時,或開到濃憨時好看,過一兩日,花開得過盛了,幾近失控,反倒頹唐。且梔子花得隱隱藏于葉間,影影綽綽,欲遮還休了才好,不可全顯,太露則失了婉約,韻味便差了些。梔子是明白這點(diǎn)的,花是盡力隱著,藏于濃綠的葉間,要間雜著綠蠟來看,清新又純凈,說不出的美與喜。且不說還有一段香。梔子香綿密而濃烈,是粉厚如觸摸著一團(tuán)白面粉,或如睡著一床天鵝絨,溫暖而沉溺,又意識里可見一道溫和的白光。月夜散步于閑庭,隨風(fēng)而來一陣梔子香,有令人細(xì)思往事的沉醉。臥房里水插一枝梔子花,夜深人寂靜,梔子花仍醒著,暗香浮動如音符,絲絲裊裊,移情動恨,又如風(fēng)拂楊柳端,依依來入水。我常想著可邀花香同來入夢,必定有一番旖旎。《詩經(jīng)》里說,蟲聲薨薨,甘與子同夢,此時可改為花香醇濃,甘與子同夢。
我喜歡梔子花的市井,在人家庭院里閑閑地長,不管不顧,兀自青蔥?!氨M日不歸處,一庭梔子香”,夏日的時光緩慢而沉靜,有梔子花熱烈地長,時光因此不那么長。又喜歡看街邊婦女小孩提著籮筐叫賣,一把數(shù)枝花,一塊錢一把。可惜閩地這樣的場景卻幾乎不見。去年在四川小鎮(zhèn),夜間有人賣梔子花,扎成束插在籃上,青白悅目。我買了一束,又招搖地過市,歡喜現(xiàn)于神色。晨間一大早逛集市,又見處處有賣梔子花,如同一街的時蔬,似乎是生活的必需,讓我感受到一個城市的親切與浪漫。遺憾這樣的城市太少,如同溫情與浪漫的稀少。一個城市,越有秩序,便越缺乏生活的溫情,缺乏閑散與自由呼吸的空間。
梔子花,白花瓣,何炅的歌里有青春與懷舊的味道,梔子花開,暗示著一段純凈的青春,有純潔的愛戀,是校園里單純的感情,而我與梔子花有關(guān)的青春,是讀書時午后獨(dú)自沿山間散步,回來時采一大束梔子花,插在瓶子里,香氣濃霧般地籠罩,滿宿舍皆香。單瓣的冠狀的花,有如棒槌一樣的嫩黃花心,嬌怯地探出頭顱,如我當(dāng)年小心翼翼的模樣。山間遍地有梔子花,白白的,閃映在綠草叢中,在風(fēng)里輕輕地招搖,風(fēng)起時有一段迷人的香。閩南語里它叫“水橫枝”,有疏影橫斜、顧影自憐的形象,真的適合來描述一段青春。而我的青春,還喜歡獨(dú)自漫步在遠(yuǎn)郊的山間小路,感傷地吟哦席慕容的詩句:“如果,能在開滿梔子花的路上,與你相愛,再別離,那么再長的一生,也只是短短的一瞬”——滿是少年的閑愁與憂傷,然而為什么是梔子花?多年以后的如今才知道答案,原來?xiàng)d子花暗喻著同心?!案鸹M把能消酒,梔子同心好贈人”,“不如山梔子,卻解結(jié)同心”,名花與嘉木,緋聞總是多,離不了人類的愛怨。如今雖已過了那極其純凈的青春,不是梔子的含苞,而如梔子花將開未開,愛情的詩句早已不念,在俗事倥傯、艱難苦恨的紅塵里,唯愿有梔子花常開在畔,花香里有人同夢,看一朵花鮮妍美好,便是清歡了。想想一庭梔子香的人生境況真是好。
二、桃花
桃花難以描說是因?yàn)槠浣橛谒着c不俗間。正月里,春風(fēng)來,最早開的是桃花。先一朵一朵開,接著一樹千花萬花齊放,密密麻麻地覆了一樹,遠(yuǎn)望如落一朵粉紗云。村頭那兩株大桃樹,花事爛漫到難收難管,仿佛欲崩潰,真竟是一塌糊涂,可遠(yuǎn)望仍然贊嘆,這一樹嬌紅云,如輕煙浮動,輕逸如仙境??商一ó吘谷允撬孜?,家家戶戶屋前屋后皆是。桃花俗氣,需放在民間的屋前屋后看,才不寂寞,才仿佛有了根,一樹桃花才歡欣起來。
桃花大開的春日,春陽瀲滟得如冰鏡,隨手一扣,似有脆聲。屋宇的黑瓦顯得分外分明,桃花也更加灼灼,閃著光華。站在高處或遠(yuǎn)處看,家家屋畔落一朵紅霞,使得這些房屋有了仙氣,如一幅水墨,意境悠遠(yuǎn)。桃花也因此有了生活氣,使那嬌弱的紅粉有了寄托,不一味地要自憐了去。我極喜歡這樣看桃花,亦覺得只有這樣黑瓦白墻配一樹紅粉,才是最美。又喜歡看桃花浴人間煙火。有一次在田間看人家春耕起田火,用火燒肥的那一縷青煙逶逶迤迤地洇開,至眼前的一樹桃花前,倒仿佛聊齋里的世外仙境——仙境才有這樣的淡煙與繁花,有這樣清淡朦朧的美。在人間亦好,人間煙火里仍有繁花可看,便有無限的希望。
此處人家家家種桃,花開來處處有煙霞。然而這樣欣喜的花開,卻不待它如一樹花,不珍重,只淡淡一笑,心想桃花開了,春暖了,該春耕了。家里養(yǎng)花,會說有玫瑰,有茉莉,有梔子,卻不說養(yǎng)了一棵桃花,亦甚至不說養(yǎng)了一棵桃樹。桃樹是無心扔了一枚桃核,無心地長了。就這樣讓它長著,天地給人生活,亦讓植物有所安。桃花與人相漠然,卻正是這樣,人與花皆有自在的好。
唯我們不漠然,不看桃花俗氣,分外珍重,如一件大事,專程擇了日去看。近看一枝桃花如看一枝梅,一樣的清麗不俗,秀雅嬌嫩??匆粯涮一ㄔ谌思遗越k麗地開,或襯著藍(lán)天一片清麗,或細(xì)看一朵桃花里的鮮嫩與嬌美,如畫,亦如夢,令人恍惚,令人忘世。但終究桃花是酒色之神,細(xì)看有一股媚氣,易讓人想起人面來,仍是俗世的精神。桃花真是配得“灼灼”二字,也唯有桃花配得上此二字,灼灼的光華里是一個旖旎的夢。你的夢,我的夢,他的夢,都在里面,倒不免使人要輕薄起來,說什么“輕薄桃花逐水流”、“人面桃花相映紅”,到底是人心抵不住一樹花浮麗的繁盛。
如我抵不住桃花的誘惑。我站在一株桃花面前,忍不住拈一瓣放入口中,清香,微澀,略苦,如桃處青澀時的味道。畢竟是同根生,氣味、品行、質(zhì)地是同源的相近。又不免要說桃花俗氣,因?yàn)樗墒秤?。其他花諸如梅讓人雅,蘭讓人逸,牡丹令人富貴,桃花卻讓人起食欲?!侗静荨防镉休d,桃花可食,“悅澤人面”,“消食順氣”。那日取一絹袋,在桃花林里捉了半袋桃花,不為人面好,只為使一碗湯圓顏色好,捉了小把放在湯里,不想不久后,眾人皆腹內(nèi)轟鳴,大泄不止。后查《本草》,說,“桃花,性走泄下降,和面作餛飩,食之,至日午后,腹中如雷鳴,當(dāng)下惡物?!毕雭碚侨绱?。雖然遭受其苦,仍然不悔,畢竟人世有這樣的鮮活與有趣,有一樹煙霞緋云開,總是美好。
三、苦楝
在廊上看得見對面樓的燈火,黃橙或瑩白,靜寂而安詳。卻看不到樓旁的那棵苦楝樹,它隱于夜色,燈火照不到,然而我知道它在,每天每時都在,安然地立著,自花開花落,枯榮盛敗。我甚至能想象出它的樣子,微微傾斜,老枝橫逸,細(xì)密的樹葉早已不知散落在哪陣秋風(fēng)里,光禿禿的只剩珠粒般的果子,一串一串,掛于枝頭,黃褐,有麻點(diǎn),如美人臉上散落的幾粒雀斑。余光中說:“如果有兩個小情人一樣美一樣可憐/讓我選有雀斑的一個/迷人全在那么一點(diǎn)點(diǎn)”。我也偏愛苦楝果上的小點(diǎn)點(diǎn),單一里顯出點(diǎn)俏皮,與生動(將有人要說我在自我安慰了,呵呵)。過不久,將有一大群的麻雀,灰喜鵲,還有不知名的、頭上長翎毛的鳥,鬧哄哄、嘰喳喳地停于樹上,啄食這些果子,它們或倒掛于樹梢,或立于枝頭的最末端,顫巍巍地叫人擔(dān)驚受怕,真想去扶它一把?;蛘哔康匾幌轮备Z上云霄,敏捷而優(yōu)美。飛翔是人類的夢,卻無法實(shí)現(xiàn),只好找鳥來寄托。鳥的身形真美,飛翔的姿態(tài)真美,為這美妙的夢境,冬天的屋畔有棵苦楝真好!
其實(shí),每一個季節(jié)屋旁都該有一棵苦楝。春天看它單薄的枝上綴上點(diǎn)點(diǎn)的綠芽,如綠瑪瑙,如一玉人,星眸燦爛,盈盈淺笑??嚅媸菑娜莶黄?,春天幾乎所有的植物都蘇醒了,它才慢慢地睜開眼,打一個呵欠,不緊不慢地抽芽,這姿態(tài),如魏晉名士,清高而疏放。待葉子長齊整了,春天的花事基本已了,苦楝開始來給春天收場,精心地開一樹細(xì)密的紫花送春歸去。詩說“開到荼蘼花事了”,一年的花事在荼蘼,荼蘼花沒有見過,只成一副華貴清悵的意象;而苦楝花切實(shí)可見,一春花事在苦楝,春天花事,苦楝收尾。如詩人所說“門前桃李都飛盡,又見春光到楝花”。淡淡的紫,細(xì)細(xì)的花瓣,藏在繁密的葉子里,看不真切,卻分明在,影影綽綽,反到婉轉(zhuǎn),更增清麗,苦楝是從不過分張揚(yáng)的樹,它細(xì)致、謹(jǐn)慎、疏朗、清逸。它連送春都不傷感,淡紫的花落了一地,鋪了薄薄一層,反倒華貴,微有寂寞,稍稍惆悵,畢竟春天即將遠(yuǎn)去。暮春時節(jié),我坐車時常向窗外捕捉苦楝的消息,看苦楝從平原往山上去,樹上花從將敗到盛到只在醞釀,有“常恨春歸無覓處,原來轉(zhuǎn)到此山來”的歡喜,是繁盛后拼命想要抓住的不舍??嚅谴禾斓墓?jié)令使,為此,要心懷歡喜與崇敬。
夏天看苦楝亦好!看苦楝樹上結(jié)青果,一點(diǎn)一點(diǎn)由小到大,由四月到八九月,慢慢緩緩地長,覺得光陰如此的長,人世如此的長,容得下苦楝從容不迫地長,容得下你從容不迫地走。光陰在苦楝果上流過,青碧碧的流光,慢悠悠的流光,瑩亮亮的流光,明媚的春的流光,燦爛的夏的流光,清淡的秋的流光,緩緩地從苦楝上流過,亦從我們身上流過。留下了痕跡,留下了烙印,我們看得見。
看得見秋光迎面撲來??嚅_始落葉,秋天本來不蕭瑟,苦楝一落葉,蕭瑟就來了,清朗和冷峻也來了,在空中飛舞,地上鋪陳的細(xì)細(xì)的苦楝葉子上。秋天該是有遠(yuǎn)意的,天空高遠(yuǎn)了,浮云飄到了遠(yuǎn)方的遠(yuǎn)方,鳥兒要走了,苦楝葉也要走了,一撥一撥地奔赴于秋風(fēng)里,不知將歸何處?好像友人要西出陽關(guān),卻連一杯酒也來不及喝上;好像杜甫詩里的“明日隔山岳,世事兩茫?!?,真是蕭瑟。蕭瑟也好,蕭瑟后便清朗了,如現(xiàn)在楝樹的模樣。
現(xiàn)在的模樣。我每天都要仰頭望它一兩遍,我常透過它細(xì)密的枝椏看到被斑駁了的天空,清寂冷藍(lán),間或有白云靜靜地飄浮,一切安定,一切安穩(wěn),陽光亦好,歲月亦好。楝樹真是清朗啊,我每要想到飄逸瀟灑的名士,羽扇綸巾,風(fēng)流倜儻,清潔自好,所有的感受只落實(shí)于一個君子形象,根深蒂固。它是魏晉風(fēng)格的樹,清約,簡淡,豐神俊逸。它每天都仿佛要說話,但有些話,哪怕不說,你也了解。我了解它,如了解我最了解的人。
這棵楝樹,就長于我們后窗外,每天,我就在這有楝樹的屋里讀書、寫字、生活、娛樂,我忽然想感謝它,感謝每一日給予我享受的事物,我特意下樓去看它,抬頭見一朵云,靜靜地停于樹梢上,像友人,在和他說話,忽然簡靜。想起曹雪芹的祖父也有一棵楝樹,長在他每日讀書的書房前,他一定也覺得每日如有君子做伴,所以把自己的書齋取名做楝堂,為這緣故,我覺得這淹沒于古老時光里的老頭親切。我沒有堂,亦沒有齋,唯有一間陋室,窗前倚靠一棵楝樹,為這棵楝樹,忽然也想把自己的陋室叫楝窗了。
四、野鳳仙
前不久,我在川蜀一個古風(fēng)猶存的小鎮(zhèn),守著川蜀常見的陰雨,過了一段平靜歡愉的時光。所住的小院緊鄰另一戶人家的庭園,園內(nèi)種著繁茂的花草,間種有秀挺的鳳仙。不,根本不是種,而是自由生長,是“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的旅。這些鳳仙不似庭園里的其他花,被拘束了腳步,固定在一處,而是無拘地長,墻角、花圃、溝畔,甚至階旁,到處是它們的足跡,皆開著爛漫姹紫的花兒,好像一縷笑被風(fēng)扯遠(yuǎn)了足跡,飄飄蕩蕩四面而去。這樣的隨意不拘,讓我看出其固有的野趣,而這樣的依家伴院,又分明有家常的意味。我每駐足停望,見這些香紅嫩綠的鳳仙,茁壯又悠閑,配著幽靜古樸的小院落,盛放在陰雨日的古靜時光里,覺得歡喜又安寧。讓我想起家鄉(xiāng)一樣的村落,鳳仙一旁嫣然開,時光兀自緩緩淌。川蜀風(fēng)物與閩地迥然異,然而有了共同的鳳仙,連接起一樣的情懷,使我恍然在故鄉(xiāng)。
不可小看了小小的一株草木,它是美,是心跡,是情懷,亦是情思。楊萬里說它“雪色白邊袍色紫,更饒深淺四般紅”是美;僧北澗的“虛名冗利閑花草,寂寞朝陽采羽喑”是心跡;吳仁璧的“此際最宜何處看,朝陽初上碧梧枝”是情懷,而我的心愛鳳仙花則是一番情思。我一貫喜歡鳳仙,不僅因其“頭翅尾足俱翹然如鳳”的花形,也不僅因其頎長秀挺的身姿、疏落清爽的美韻,更因其鄉(xiāng)野之趣,與繁茂茁壯時的錦重之美。紅樓夢里一句無來由的“錦錦重重的鳳仙”一直銘于腦內(nèi),直成了描說鳳仙盛時姿態(tài)的最佳用語。錦錦重重是繁盛,亦是華美,我每要想起小鎮(zhèn)往龍須巖路上的一隅,一路遍開鳳仙花,粉、紫、白、紅,各色疊錦,枝枝繁麗,韶華盛極。它用極充沛的生命之力,展呈一幅華麗之景。我喜歡花木的繁盛,如喜愛江水之沛沛,大風(fēng)之浩蕩,都是豐盈的生命之態(tài)。我因此常念及那條小路,回味從其間走過時的心情錦繡。亦要想起鳳仙長在道旁屋畔迎風(fēng)挺立的昂然自在。
我還想起小鎮(zhèn)龍須巖石階旁的墻邊,稀稀落落地生長著的鳳仙,想起青苔漫綠的地面上鳳仙閑閑地長著的疏朗與從容。它如同平淡之中忽起的驚艷,自能使人眼前一亮。亦想起小鎮(zhèn)時陽光明媚的清晨午后,搬著椅子獨(dú)對庭前樹枝鳳仙及眾花木讀書時的閑散時光。都是閑閑如云跡的時光。不是因?yàn)殚e而看花,是因?yàn)榭椿ㄗ屓碎e,休閑,安閑,閑散,閑適。一朵花閑閑地開于時光,時光便從花枝上緩緩地過,而我,恰逢了這樣的閑閑緩緩,便也閑閑緩緩起來。宋劉圻父詠鳳仙的詩里說它“淡泊乃幾道”,然而,又豈是鳳仙“乃幾道”,是這樣閑看庭前花開花落的心情乃幾道;是珍視一朵花的美乃幾道;是讓一朵花自由地長于庭前院落而視之為親為友的情懷乃幾道;是徐致中詩說的“鮮鮮鳳仙花,得時亦自媚。物生無貴賤,罕見乃為貴”的識見乃幾道。道如此宏大與遼遠(yuǎn),道又如此具體而親近,若嫌道在屎溺何其下,又何妨說道在草木,近在身旁。我不明白道,不敢奢談道,只知一朵鳳仙之奮然生長的蓬勃之態(tài),鮮花怒放的秀麗之姿,長于野外卻仍有的家常之感,生于屋畔卻猶存的野物之趣,是多么令人欣喜的清麗之美。
五、三角梅
許久了,每回路過那條路,定要抬眼望一望那株長于高處,探墻而深覆于鐵門上的三角梅。叫它九重葛吧,更有詩詞的意境,然而畢竟不甘,這從巴西遠(yuǎn)赴而來的花,濃烈妖嬈得如熱情的桑巴,有巴西高原奔放不羈的氣質(zhì),卻沒有葛重重層層葳蕤里闊大的深靜,因此仍不喜叫它九重葛。它應(yīng)叫三角梅的,簡單,直接,形象,亦如巴西桑巴里撲面而來、難以抵擋的萬千風(fēng)情。
三角梅亦是風(fēng)情萬種。先不說三枚桃形的花瓣里潛藏著另一朵小花如溫柔嬌羞的小嫁娘,亭亭玉立,似飛燕盈盈舞于掌間,單說那濃烈絢麗的顏色便讓人驚詫:橙紅、棗紅、朱紅、紫紅、粉紅、丹砂紅、玫瑰紅;亦有白,紅白、橙白,如美人著裝,萬千變化,赤橙紅綠,只一個應(yīng)接不暇。我每日所路過的三角梅花開玫瑰色,枝如碧玉翠,清新而醒目。我常常靜立于花下,仰頭見它柔韌卻不甘垂墜的枝條奮力向上擎著,襯著一碧如洗的蔚藍(lán)天。一簇簇的花開于枝條的末端,在風(fēng)里微微搖擺。如小姐于花園內(nèi)坐蕩秋千,秋千輕輕地打上天去?!皦?nèi)秋千墻外道,墻內(nèi)佳人笑?!毕肫鸺讶巳缬?,滿園春色,情難遏。卻多情總被無情惱,如我靜對數(shù)枝紅艷,它自自在,我獨(dú)不自在。三角梅那紅色襯著綠葉越發(fā)嬌艷,常使我望著要出神去,直覺得周圍空無一物,只余一團(tuán)熾火。原來真是有“萬千寵愛在一身,六宮粉黛無顏色”的專注與愛寵,我眼里亦只有那紅,奮力欲燃的,雖終究有天際清冷的晴藍(lán)映著,微微有了冷靜,但仍是欲燃,欲燃,欲燃起一股焚燒的火焰。如心中聚積著的某種豪氣,抑或戾氣,抑或只是不知名的關(guān)乎安身立命的氣。這氣,是能量。
終究一枝鮮欲燃無法敵過遼闊天際那片清藍(lán)的冷靜,微風(fēng)里我又見一枝數(shù)枝的枝條在風(fēng)里輕輕擺動,高高擎于空中,微微垂墜,如蛟龍?zhí)剿瑓s欲探不探,只做著勢,那樣安靜,歲月無驚,現(xiàn)世安穩(wěn)。我的心逐漸遠(yuǎn)了,遠(yuǎn)遠(yuǎn)的,去了天際,收不回。偏偏我所見的三角梅都長于高處,需要我放逐了心去仰望。它們要么從高墻上往外探,要么被植于高高的樓房上面,枝條重重地垂下來,覆了一面墻。它如此易長,鋪天蓋地,不顧一切地就去了,亦如巴西桑巴里狂野的奔放。我每于路上偶遇長于高處的三角梅,定要駐足一會,抬眼望一望,仍是碧空下不羈的嫣紅姹紫,重重疊疊的奔赴里,有一枝數(shù)枝不甘的,離了集體,奮力向天空的虛無里去,義無返顧,只是奔赴、奔赴。也有長得疏落的,被置于三樓的陽臺上,冬日午后時光冷霧漸起的蒼茫里,那三角梅疏淡如國畫,遠(yuǎn)遠(yuǎn)的,在不可觸及的高處,如回不去的舊時光?;夭蝗サ呐f時光啊,溫暖,明凈,相親而又相隔。
想起年少時唱熟了的一支叫做《三角梅》的歌:“今天我忽然被陶醉/看見一叢三角梅/你這枚可愛的故鄉(xiāng)花/竟和我忽然來相會”。自此三角梅便有了溫情,認(rèn)定它是故鄉(xiāng)花,又原以為三角梅是故鄉(xiāng)才有的。去年外出旅游,日暮時行于江畔,晚風(fēng)吹起情思,微微有了思?xì)w的倦意,見到路畔有三角梅鮮艷欲燃,便有如見親人的放松與親切。那三角梅長于路畔,終日送迎風(fēng)塵,蓬頭垢面,但見著仍覺美艷,原來尋常物事,沾染了習(xí)慣與記憶,便珍重而貴氣。我佇立在那株三角梅前,輕輕唱:看見你這叢三角梅/心里像有暖風(fēng)吹/三角梅好像在問我/這一見何日能再會。
這一見何日能再會?想著身邊久別重聚的友伴,想著一切過往的好時光,惆悵淡如青山遠(yuǎn)。那些縈縈于心的人與物;那春日逐桃花李花,夏日納涼風(fēng)于庭院,看山頭暮云歸,聽遠(yuǎn)處禪鐘響的清妙時光;那指點(diǎn)江山、浪遏飛舟的年少心情,何日能再會……
六、桃金娘
桃金娘開了花,在沿路起伏的丘陵間白白粉粉,簡靜得如一幅畫?!毒V目拾遺》載“粵志:草花之以娘名者有桃金娘,叢生野間,似梅而末微銳,似桃而色倍頳,中莖(花蕊)純紫,絲綴深黃,如金粟,名桃金娘?!边@段描述真美,一朵草花便有了詩意的氣質(zhì)。桃金娘的名字也美,是另一樣端莊素淡的風(fēng)情。似桃而色倍頳,因此花名帶了桃字,卻又不是桃花那樣的嫵媚嬌羞,吹彈欲破的浮麗如夢,而是鄉(xiāng)野間的樸素與靜,小家碧玉的清秀?;ò曷院瘢砹诵┰S樸拙,如居家的簡素,卻有花蕊如金絲,清秀而雅,因此名字里有個娘字?!澳铩弊肿屓诵陌玻嘧屓送褶D(zhuǎn),有低回的柔情與居家的和樂之感。如杜甫詩里的黃四娘,家有花滿蹊,繁茂壓枝低;又如蔣捷詞里的“秋娘渡與秦娘橋”,婉轉(zhuǎn)柔情,相思情重;亦如閩南梨園戲里的五娘,淑嫻亦美慧。桃金娘正是這樣素簡與溫柔,形象家常,卻并不家常,而是鄉(xiāng)野之物。
山野間長大的南方人大概都知道秀麗的金娘。在年少無拘的年歲,山林與野澤曾饋贈過多少美麗的東西,啟蒙了多少美的認(rèn)知——草木青蔥之美,溪流奔放之美,山體巍峨之美,當(dāng)然還有野物之美。覆盆子、蓬虆、桃金娘、金橘子、忍霜子甚至菝葜的果子,都曾入了少年人的口腹。桃金娘有野果少有的甜美,因此成為眾人之最愛。海南詩人盧洪基有詩:“童年隨牧戲山坡,作孽也曾探鳥窩。吃果??涞鼓碜樱p花不顧曼陀羅”。此中倒捻子即為桃金娘。桃金娘以一野果的身份而得入詩,雖不過類似打油之作,倒也有點(diǎn)“與有榮焉”。它也不單純是野果,根葉果皆有藥用價(jià)值,果實(shí)可養(yǎng)血止血;澀腸固精,亦可補(bǔ)血養(yǎng)胎。小時吃桃金娘,大人便不讓多吃,因?yàn)槎喑粤藙t便秘。把葉子采來做涼茶,則可治拉稀。這是民間之人的經(jīng)驗(yàn),是與草木親密接觸的所得。
閩間俗諺“七月半,中尼(桃金娘)烏一半”,說的是桃金娘的成熟之日。因此每到中秋前后,便上山尋果子,去赴與桃金娘的約定。如同中秋要吃月餅,儀式一樣,要認(rèn)真地踐行。民間之人有多少鄭重的儀式啊,立春做春卷,端午包粽子,七夕乞手巧,中秋望月娘,還有年末的冬至吃湯圓,過年貼春聯(lián),這些儀式,使日子過得珍重而有趣,人心要生出一種端正,然而除了孩童,誰還記得每年桃金娘成熟山上去采摘也是種儀式,是時光里自由與歡樂的象征?人容易學(xué)會遺忘,當(dāng)山林野澤陪伴我們走過最美的童年,奠定了樸質(zhì)與穩(wěn)重的性格底基,而后離開入城市,便把它們遺忘,如同生命里無數(shù)匆忙來去的過客,亦如同我們經(jīng)歷了苦痛便遺忘了苦痛,殊不知是苦痛塑造了我們,決定了人生的底色。
前不久,一位在上海經(jīng)商的友人發(fā)短信問我,小時山中常吃的那種黑色如小番石榴的野果叫什么名字,與友人席間說起卻不知道它。我知道他說的是桃金娘,訝異又欣喜。這山間小小的果子,終于也讓遠(yuǎn)在他鄉(xiāng)奮斗半生的游子,在回憶時帶著些微的甜蜜。然而它也只能淪落為回憶,成為沒有機(jī)會親近山林,或者覺得需要自重而不屑一顧山間野果的成年人的回憶,成為童年回憶的亮麗一色。
去年秋日,我離開小鎮(zhèn),便不再有時常親近山林的機(jī)會,也遠(yuǎn)離了包括桃金娘在內(nèi)的果子。卻一心記掛,中秋前后,總是問仍在小鎮(zhèn)的朋友,桃金娘成熟否。當(dāng)大片桃金娘紛紛結(jié)出黑色肥圓的果子之時,我與友人上山,穿行于高過人腰的茂密草木,俯身尋找一粒粒桃金娘的果子,是儀式,是約定,是野趣,更是自由的快樂,是愿意留一片赤心,與草木山川獨(dú)對。簡媜的文章提過:“人得赤心亦得老成,赤心為了與宇宙胝足同眠,老成為了與炎涼人情周轉(zhuǎn)”。然而人學(xué)老成易,有赤心難。
仍記得大約七八歲的某個秋日,斜陽半落,與母親弟弟在親戚家做客的歸家路上,母親帶著我們在路上微緩的、長滿枯黃芒草的丘陵上,搜尋一株株桃金娘,如春日間的采茶,低頭與昂首盡是春和景明的歡愉。而后弟弟不小心碰了一個馬蜂窩,至我們驚叫歡笑著從丘陵上飛奔而下。那時山間寂靜,芒草悠閑而蒼茫如畫。我遺忘了這段往事許久,此時想起依然有歡愉在。將來,等我有孩子,我會帶他上山,告訴他桃金娘、覆盆子等等山間草木,如同花果蔬菜,都是自然的愛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