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國園林景觀建設的不足
我國園林景觀建設的不足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可供使用的園林植物品種匱乏。目前園林建設中應用的植物品種非常少,只有幾百種,而北方地區(qū)常用的僅有幾十種,使得現(xiàn)有的園林景觀單調雷同,無新意。
2、園林設計重視小品、雕塑、噴泉等,而輕視植物景觀的設計。
3、設計中植物種植層次少,最多3層,而自然界一般多在6至7層,有的甚至更多。
4、在園林綠化中傾向于大量應用一年生草花。草花的大量使用既費工又費時,還花費大量資金。例如,去年北京二環(huán)路大量使用一年生草花,據(jù)估計一次使用500萬盆,按每盆2至3元的價格計算,再加上運費、栽植費每盆價格將達5至6元,如果按每年更換3次計算就要花費近億元。而這僅僅是一個二環(huán)路,如果三環(huán)、四環(huán)也照此標準的話,北京一年用于環(huán)線綠化就需花費6至10億元。
二、我國園林景觀建設的方案
1、建設生態(tài)園林
所謂生態(tài)園林應是在園林建設當中,模仿自然生態(tài)景觀,通過藝術加工,創(chuàng)造出既美觀又具有降塵、降噪、放出氧氣等多種生態(tài)功能的園林景觀。目前園林界還沒有認真重視這個問題,特別是行政主管人員和設計人員。所以,建設生態(tài)園林首先是提高認識。一些具體的做法,如在園林中減少大廣場、大草坪等硬質景觀和單一植物景觀,減少小品、道路、廣場等,增加植物造景,增加群落景觀在園林中的應用。另一方面也應多宣傳生態(tài)園林的相關知識,如自然生態(tài)群落構成、不同生態(tài)群落類型特點、園林植物新品種的特點與應用等,使得園林的使用者更樂于接受自然,親近自然。
2、突出植物設計
園林設計包括多個方面,如:植物景觀設計、地形設計、水體設計、小品設計等,但最能表現(xiàn)園林特征的就是植物造景了。
建筑、雕塑、小品設計很重視外立面,但它的變化主要是光影、色彩變化,沒有鮮活的生命表現(xiàn)。園林植物造景設計則不同,通過多種植物自然的、多層次搭配,可以做到四季景觀不同,開花結果,從小到大,從新生到衰老的生命力表現(xiàn),這些是建筑小品所不具備的。
在園林設計中植物景觀所占比例應是最大的,不應少于70%,而小品等只能作為點綴。
但目前園林設計中小品、鋪裝等比重很大,卻忽視植物景觀的設計。其中重要的原因大概是可以增加工程造價,造價上去了設計費必然也隨之提高,這樣雖增加了部門收益但卻使園林景觀大打折扣。
那么是不是植物造景設計與設計單位的利益是對立的呢?其實不然,因為如果能向生態(tài)園林群落景觀方向發(fā)展,那么設計中就會采用多層次多品種的設計,特別是大量使用植物新品種,植物景觀設計造價也將有所增加。
3、創(chuàng)造群落景觀
群落景觀就是在一個特定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中,植物材料依高低層次分地衣、地被、宿根花卉、小灌木、大灌木、小喬木、大喬木等多層植被。在園林設計當中,對自然群落景觀進行篩選、藝術加工,從而創(chuàng)造出豐富多彩的園林景觀,就是創(chuàng)造群落景觀。
創(chuàng)造群落景觀,首先是要提高認識,即重視植物景現(xiàn)在園林中的作用。其次是增加群落景觀的知識,第三是大量使用園林新品種,開拓新思路,創(chuàng)造新景觀,打破過去的種植模式;最后是加強園林新品種的研發(fā),從而使設計師有充足的植物材料進行選擇。
三、園林建設中樹木的選擇
許多人可以列舉出樹的優(yōu)點:遮蔭,美化。擋風、掩蓋,凈化空氣,減弱噪音,降低輻射及地產增值等等。但真正能利用這些優(yōu)點的關鍵是選擇合適的樹種,在合適的地點種植,這樣不但可以保證成活,而且能大大降低維護費用。
在選擇一棵樹的時候,你首先要考慮的是樹的需求。換句話說,什么樣的環(huán)境因素會限制某一特定樹種的正常生長。一種方法是看看你所在地的原產樹種,這些樹經過了上千年的物競天擇發(fā)展到今天。當然,這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如果土壤和環(huán)境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這些土生的樹木可能就不再適應周圍的環(huán)境了。一些外來品種和培育出來的變種也可能會在這種環(huán)境下長勢良好,同時還會增添美景,防病蟲害或者變幻風景,而這些可能都是本土樹種所不能做到的。
每一個樹種都有不同程度的抗?jié)?,抗旱性。如果所選樹木種植區(qū)經常發(fā)生水災。旱災或者有長期風干效應,你就必須格外注意保護樹種。當然,澆水可以緩解一個地方的旱情,但是在灌溉的時候必須清楚該樹種所需的土壤最佳濕度。建議:因為常綠樹種在冬季也通過針型樹葉蒸發(fā)水分,所以要在秋季地面霜凍之前澆足水。另外,避免過度澆水。如果土壤太濕,樹也會被“淹死”。如果是重型粘土,在于旱的夏季每隔7-10天澆一次水。較輕的沙土澆水頻率就應該高一些。但是每天或者隔一天澆一次也有點過高。
當選擇樹種的時候,土壤因素可能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土壤深度、結構、pH值以及濕度,都是影響樹種成活與否的因素,另外,每一個樹種也有一個鹽堿度的適應范圍。所以在種植樹種的時候也必須考慮土壤的酸堿性。不幸的是,城市里的土壤都被污染了,混合后的土壤壤結構很差,結果在本上長勢很好的樹種在城市土壤中長勢不佳。由于行走或者車輛行駛向而造成土壤變硬通常會限制樹的生長進而影響其大小。
在選擇樹種時最容易忽略或誤解的另一個因素是可供生長的空間。即使是專業(yè)人土,也瞿難預見5、10、甚至20年后的植物。但是這一點卻足卻分必要的。在種植之前,要清楚樹木成熟時大概的樣子,并考慮到其高度,冠幅和根系的伸展程度。
四、園林建設中綠地的選擇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城市綠化正步入一個新的階段。在古代,城市的綠化主要靠園林,包括皇家宮苑、私家園林及寺廟園林等。由于古代社會的解體和西方文化的東漸,其園林形式便走向近代,即公園。這種公園形式一直延續(xù)到上世紀末,可見其生命力。但從上世紀末開始,隨著社會的變革和城市的發(fā)展,這種劃定范圍、收門票入園游玩的形式便漸漸地不適合人們的需求了。
城市綠地,關鍵在“綠”。林木花草最重要,其中更以林木為主角。綠地的建設應注意一下問題。
一是疏與密。在我國的書畫理論中,有“疏可跑馬,密不通風”之說。也就是說,疏密要得體,最忌不疏不密。疏與密,關鍵在于空間,因為疏則透,密則擋,這就要看設計的要求了。
二是整齊與自然。在城市綠地中,樹可以隨意地種,顯得很自然,所謂“天然去雕飾”;也可以整齊地排列,
三是色調。樹的綠色,其實色調差別很大。紅楓一類當然色調比較特殊。一般的綠色樹葉,綠的差異也很大,選擇時應當重視。
四是樹形。樹有落葉樹和常綠樹兩類,大型綠地在選擇樹種時,最好常綠樹和落葉樹間植,讓冬天也有綠。但落葉樹在冬天葉子落盡時也是很好看的。樹枝以天空為背景,也很美,稱“冬態(tài)”。在中國畫里叫“繁枝”。這種樹形姿態(tài)優(yōu)美,很有可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