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經(jīng)濟日益發(fā)達的今天,廣告作為一種傳播信息的方式,已經(jīng)滲透到我們生活的各個領(lǐng)域,也涉足到全球的各個角落。中國《現(xiàn)代漢語辭?!分赋鰪V告的意圖是傳遞信息,誘發(fā)人們購買斷商品;英美廣告認為廣告的作用在于提供信息、爭取客戶、保持需求、擴大市場、保證質(zhì)量。由于語言文化的差異,不同的國家其廣告的表達方式是備不相同的。一則優(yōu)秀的廣告在原文的語占和文化背景中是成功的,但翻譯后就不一定能達到原來的效果。
一、中英文存在的差異易導致廣告翻譯中的失誤
從詞匯意義層面來說,中文某個詞語所表示的意思跟英文中的一個單詞對應(yīng),但是英文中有許多詞一詞多義,同時具有褒義和貶義。例如中文里的山羊,英文是goat,但是住英文里,goat 除了山羊外還有色鬼的意思。而有部分譯者對英文詞匯一知半解,又不愿認真參考各類工具書,因而出現(xiàn)了詞匯翻譯上的失誤。
從句法層面來說,中文廣告和英文廣告在造句方面存在著一定差別:中文廣告詞短語結(jié)構(gòu)和并列結(jié)構(gòu)較多;而英文廣告通常使用省略句、祈使句及破折句,行文構(gòu)句多使用單音節(jié)詞和合成詞。很多譯者在翻譯時沒有注意中英文造句的習慣,因而出現(xiàn)翻譯失誤。
從文化傳播層面來說,翻譯是一種跨語言和跨文化的交際活動,譯者必須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文化人,精通跨文化交際的知識。首先由于社會價值觀的不同,漢語廣告重政府權(quán)威,常用政府權(quán)威來提高產(chǎn)品的可信度和身價?;谶@種心理,廣告中“獲獎、優(yōu)、推薦品牌、老字號”等字樣俯首即是。而英語廣告重視用事實說話。其次由于受環(huán)境文化因素的影響,中國自古以來便有南尊北卑的傳統(tǒng),人們常說從南到北、南來北往,南的方位在說法上常置前;而英語文化恰恰相反,英美人常把從南到北翻譯成“from northLo south”如西北,西南,東南之類的方位詞語,英語的說法與漢語不同,分別說成“northwest,southwest,southeast”。由于社會價值觀、地域文化的不同,對廣告的跨文化差異理解不深,所導致的翻譯失敗也屢見不鮮。
二、廣告翻譯要求和策略
首先,譯者必須擁有扎實的漢語基本功和良好英語修養(yǎng),掌握豐富的同匯最,較詳細的了解中文的音義、英文的一詞多義等情況,并且做到在翻譯過程中勤查工具書,對翻譯內(nèi)容進行查核,避免詞匯翻譯上的失誤。例如中國的山羊牌鬧鐘翻譯成Goat Clock就是個例子,山羊goat在英語里有“色鬼”的意思,在西方國家大部分家庭主婦擔任購物的任務(wù),沒有哪個家庭主婦會將一個“色鬼”領(lǐng)進家門的,但山羊在中國人的潛意識里是忠誠的象征,因此根據(jù)產(chǎn)品設(shè)計者的意圖翻譯為Loyal Clock,才能讓該產(chǎn)品順利打入市場。盡管大錯通常是很幽默的,但產(chǎn)品因廣告失誤卻要付出巨大的代價。
其次,掌握中英文句法方面的差異對廣告翻譯具有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如某品牌鉛筆的廣告語“品質(zhì)優(yōu)良,書寫潤滑,美觀大方”的譯文為“Superior in quality,Smooth in writing,Excellent in Appearance”,這種譯文忠實有余,但味道不足,很難起到宣傳的作用。相反廣東利萊時裝有限公司的廣告詞的翻譯就處理得很好:利萊時裝,真我個性,淑女形象——“Lilai gives yOU a sense of ourtime,a trae yourself and a pretty girl”。
再次,在英漢廣告的翻譯中,譯者既要注意兩種語言各自的規(guī)律,又要注意文化差異,使譯文具有與原文同等的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符合目的語消費者的文化傳統(tǒng)、消費心理而被他們所接受。1985年Christian Dior公司推出Poison香水。存西方國家用“毒藥”命名香水,會使人產(chǎn)生逆反的購買心理,從而增加銷量。但是在中國,使用香水的大多數(shù)還是女性,中國女了應(yīng)該還沒有達到西方女性那種心理程度以至于以身試毒。但我們?nèi)鐚⑵浞g為百愛神香水,這種譯法則很有創(chuàng)意,也飽含寓意,并且體現(xiàn)出這款香水的魅力。
最后,翻譯時避免將原文中的語音、詞法、語法的表達習慣遷移到譯入語中。比如說對于一則公益廣告的翻譯“Thieves lovecrowds,Watch your wallet,bag,camera”,如果我們直接套用其表達方式譯為“小偷喜歡擁擠的人群,注意你的錢包,手提包,照相機”,就會使?jié)h浯讀者感覺有些古怪,不對胃口。因為英語中是以提醒顧客從自身保護人手,而漢語習慣于從注意可疑人員方面人手,所以可以簡單譯為“謹防小偷”。
而根據(jù)翻譯理論的一些基本概念,譯者可以采用以下幾種廣告翻譯策略。
直譯,又稱語義翻譯即把原來語言的語法結(jié)構(gòu)轉(zhuǎn)換為譯文語言中最近似的對應(yīng)結(jié)構(gòu),詞匯對譯。如“Hand in hand,F(xiàn)uture inyour hand.——伴你同行,把握未來(太平人壽)”;“Life is a Journey,Travel itwe.——人生如旅程,應(yīng)盡情游歷(聯(lián)合航空)”。而直譯中最典型的就是音譯,根據(jù)原語發(fā)音譯寫。如Sony——索尼電視機;華凌冰箱——Hualing。譯者在音譯之前,必須斟酌比較并講究一定技巧,力求簡潔。
意譯,又叫功能對等翻譯即改變原文的修辭特點或基本句式的譯法,容許譯者有一定的創(chuàng)造性,但原文的基本信息保持。由于兩種語言存在著詞義、結(jié)構(gòu)、文化等多方面的差異,在很多情況下不宜或無法直譯,尤其是一些修辭手法如雙關(guān),我們常采取意譯。廣告翮譯中雙關(guān)的翻譯是什比較棘手的事。英語重形合,漢語重意合,加上兩個民族的文化傳統(tǒng)相差很大,我們唯有用其他的方法使原文中的雙關(guān)意義最大程度地傳遞到譯入語中。試看以下譯例。如上海牌電視機的一句廣告詞“ShanghaiTV—Seeing is believing”,引用了英語成語“Seeing_is believing”(百聞不如一見),英漢都具雙關(guān)之意。一是本身看電視的動作;二是眼見為實,上海牌電視機質(zhì)量信得過。
套譯即在不破壞原廣告語效果基礎(chǔ)上,借用譯入語中某些固定結(jié)構(gòu)框架來表達原文的意思,如廣告體例、英漢詩句、諺語等。日本豐田公司就深得其中的奧秘。在進入中國市場時,大膽套用了中國家喻戶曉的古諺“車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豐田車”;而在美國則換成了“Not all cars are created equal”(并非所有的車都生而平等),了解美國歷史的人都知道,美國《獨立宣言》中的首句就是“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人人生而平等),豐田公司就是以此來表示豐田車的質(zhì)量比其他車要好。
創(chuàng)譯是基本脫離了翻澤范疇而重新創(chuàng)造的過程,但譯者的活動往往限制在對原文的再創(chuàng)作范圍之內(nèi),這需要建立在對譯入語國家文化、人們消費心理、語言習慣等方面深入了解的基礎(chǔ)上。這成功的翻澤如“先科VCD”的廣告語“世界看中國,中國有先科”的譯文是:“As she boasts Advanced Science,China attracts global eyes!”。此廣告原文工整的對偶,節(jié)奏感強,并含有頂針修辭手段,突出了產(chǎn)品的先進性和巨大魅力。而譯文是個表因果關(guān)系的復雜句,雖然失去了原句的辭格,但因用作主語的“中國”在原因狀語從句中給擬人化了,謂語動詞生動形象,加上Science與eyes有點押韻,可以說整個譯句在創(chuàng)譯平臺上充分傳達了原句的邏輯意義,與原句功能對等,可與原句媲美”。
跨文化廣告的翻譯絕非一件易事,在全球經(jīng)濟一體化的趨勢中,其地位日益突出。譯者從事廣告翻譯時,必須意識到翻譯困難。了解原文和譯人語之間的差異,采用有效的翻譯技巧和策略,達到廣告語交際的國際化,提高商品的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