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在古代還是在現代的園林造景中,竹類植物都發(fā)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古代,竹類植物以其特殊的寓意受到了園林設計者以及所有者的青睞;而在人們將追求自然美作為一種時尚的現代,竹類植物又以其自然美和空氣的凈化作用等特性,仍然收到人們的喜愛。所以本文就從竹類植物在園林造景中的具體應用情況和作用等方面進行一定的探討。
一、具體應用情況
(一)在園林造景中的藝術性的應用
首先是作為主景。依竹之特性及具體環(huán)境的需求,以竹林或以竹為主要材料的構筑物來作為環(huán)境的景觀焦點而形成的表現方式;其包括兩種類型,一種類型是群植、片植大片風景林地,單獨成片成景,營造較為獨立的竹林景觀。竹林主景在景觀營造的表達方式上包括靜態(tài)和動態(tài)兩方面,靜態(tài)景觀主要是指竹林的群體美感,遠觀修竹林濤,色調一致,林相整齊。近觀翠竹片片,清新淡雅。動態(tài)處理主要體現在竹林中曲徑通幽的動態(tài)空間序列,利用竹林小徑的斗折蛇行,點綴竹林小屋、池潭碧水等,力求含蓄深邃,曲徑通幽,忌直求曲,忌寬求窄。另一種類型是以竹作為建造材料。來營造竹建筑景觀,是竹類植物人文景觀的具體體現,使之成為局部環(huán)境中的景觀焦點,起點題作用。其類型主要包括:竹樓、竹亭、竹軒、竹塢、竹廊等,使得竹的天然野趣得以充分發(fā)揮,且能與周圍環(huán)境協(xié)調和諧。其中竹樓是最具有代表性、最富特色的竹民居建筑。
其次就是作為輔景,具有很廣泛的調合性。例如有觀竹盆景,利用竹之矮小者,如鳳尾竹、菲白竹、佛肚竹等,經過整形加工,載于陶質淺盆中,高低參差,再配以山石、人物及動物雕塑小件,鋪以青苔,盡顯竹葉的扶疏之美,把大自然的竹類美景濃縮于盆中的園林藝術,即成精致雅觀的盆景;置于園林中建筑門前或室內擺放;點綴空間,豐富景觀要素與層次。還可以渲染空間,利用部分竹子在色、姿態(tài)、稈形等方面的特征,如紫竹、金竹、菲白竹、金絲竹等。在環(huán)境中選擇相配,渲染空間,活躍氣氛,特別是用在以常綠為背景的環(huán)境中,常常能成為景觀園林中的焦點,取得良好的觀賞效果。
(二)在配置模式上的應用情況
竹類的配置模式與其功能及造景的藝術手法密切相關,不論是自然式還是規(guī)則式栽培,主要有下述幾種模式:首先是群植,即株數較多的一種栽植方法,常在路徑的轉彎處,大面積草地旁,建筑物后方等,大面積栽植成林,創(chuàng)造出綠竹成蔭,萬竹參天的景觀效果。其次是叢植。較大面積的庭院內的竹林及構成林相者皆為叢植,即用一種或若干種叢生形態(tài)竹類混栽而成,以不等邊三角形栽植方法為主。第三是列植,是指沿著規(guī)則的線條等距離栽植的方法,可協(xié)調空間,顯出整齊美,以強調局部的風景,使之更為莊嚴宏偉,一般用于園林區(qū)界四周,以清界限,但應注意視線通透,可以稍有曲度,勿流于呆板。最后是孤植,即單植。有些竹種,具有神秘的色彩和高雅、奇特的形態(tài),如佛肚竹、黑竹、湘妃竹、花竹、金竹、玉竹以及從頭到腳出現出黃、藍、白、綠、灰五種顏色的五色竹,單獨種植以顯示其特性,點綴和渲染空間。
二、竹類植物在園林造景中的作用
(一)環(huán)境作用
首先可以綠化環(huán)境。因為竹子生長快、繁殖容易,一次造林,經營合理,可供
持久利用。竹林綠化能給污濁的空氣以清新,消減喧嘩的噪音,清除城市“三廢”,給人口稠密、建筑密集的城市帶來新鮮、清靜和富有生命力的環(huán)境。優(yōu)美的環(huán)境可以陶冶人們的情操,促進社會精神文明建設。
其次則可以美化生活。竹林是以竹子為主,創(chuàng)造各竹林景觀,可取得雅靜清涼之效。竹種園收集、引種各類竹種于一地,集科研教學、生產、觀賞、基因保存為一體。竹徑是一種別具風格的園林道路。不僅可以分隔空間,而且可以造成“竹徑通幽處,人在畫中行”之感。竹籬以竹子為籬,簡單、方便易于形成,易與周圍環(huán)境相協(xié)調;竹壇是用竹子形成,可采用高、矮竹稈顏色搭配,層次分明,也可以采用叢生散生分隔,景色宜人。以竹為配景,可與假山、巖石和其他樹種相配。在公園的主要襯景樹林中,配以翠竹可以取得良好的風景效果,使景觀自然、生動、高雅不凡。一些形態(tài)奇特、個體矮小的竹類常被用于制作盆景。
第三,可以凈化空氣。竹子葉面積指數大,光合作用能力強,吸收空氣中C02多,放出02亦多。竹子還能吸收空氣中一定量的二氧化硫、氟化氫、氯、氧化氮等有毒氣體,吸附粉塵,凈化空氣,有利于人們身體健康。
最后則可以蓄水保土,調節(jié)氣候。竹類生長密集,枝葉繁茂,根系發(fā)達,有防風固土、涵養(yǎng)水源、保持水土、調節(jié)氣候之作用。
(二)在園林總體設計中的作用
竹類植物四季常青、姿態(tài)優(yōu)美,在園林植物中具有其它植物無可替代的獨特的美學價值。主要表現在其形態(tài)美、色澤美和動態(tài)美。竹類植物姿態(tài)挺拔秀麗,枝葉瀟灑多姿,獨具風韻,形態(tài)各異;竹類植物桿形顏色豐富多彩,有綠色、紫色、黃色、粉色等,有的竹桿多種顏色相互鑲嵌形成巧奪天工的藝術美,令人不得不贊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春季竹筍出土和拔節(jié)生長時節(jié)。成為竹類植物獨具的一大特色。竹類植物從竹桿形態(tài)、大小、顏色、竹枝形態(tài)、竹葉類型等不同種組合和不同角度都可以展現出竹子的灑脫、素雅、挺拔、剛強、古樸、奇特之美。
另外,由于園林設計中各種入景的元素都不可能是單獨存在的,必然要與周圍的景色相配合、協(xié)調,才能體現出園林設計的高超。所以竹類植物在園林總體設計中的作用還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竹子作為植物群體的一員,其稈、葉、色、形、態(tài)均較其它植物有明顯特點,它與高大喬木相比更為纖柔,與低矮灌木相比則顯修長,與開花植物相比又見青翠。與其它植物精心配植在一起,在視覺上更顯豐富多彩,屬性上更貼近自然,內涵上可以相得益彰。例如,以梅花為主景,蒼松為背景,竹子為客景組成的景觀,自古就有歲寒三友的美稱,梅、蘭、竹、菊相配合則有“四君子”之譽。
另外,竹與山石、建筑也可以構成不錯的景色。竹子與園林山石配合,可形成寫意山水式的組合景觀,是中國古典園林的重要造景手法,即充滿詩情畫意的竹石小品。竹子與建筑配合,除一般植物那樣對建筑物起軟化、平衡、遮隱等作用外,常形成畫境式景觀,如古典范式中的“移竹當窗”和“粉墻竹影”等。移竹當窗的本義是指竹子景觀的框景處理。通過各式取景框欣賞竹景,恰似一幅圖畫嵌于框中,粉墻竹影指將竹子配置于白粉墻前組合成景的藝術手法,恰似以白壁粉墻為紙,婆娑竹影為繪的墨竹圖。
總之,我國竹類植物品種繁多,傳統(tǒng)竹文化更是博大精深。竹子一直是中國園林中最具特色、最不可缺少的造景材料之一,在園林中廣泛應用,可以營造出各種類型的竹子景觀,竹因園而茂,園因竹而彰,把我國竹文化巧妙用于現代園林,則可以竹類植物特有的藝術風格和審美情趣為現代園林帶來詩情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