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 言
英國當代語言學(xué)家約翰·萊茵斯在他的著作《喬姆斯基》的序言中客觀的評價道:“不論喬姆斯基的語法理論正確與否,它無疑是當前最有生命力、最有影響的語法理論。任何不想落后于語言學(xué)發(fā)展形勢的語言學(xué)家都不敢忽視喬姆斯基的理論建樹。目前,每個語言學(xué)‘流派’都要對照喬姆斯基對某些問題的看法來闡述自己的立場”。
喬姆斯基的支配和制約理論代表轉(zhuǎn)換生成語法的第四個發(fā)展階段。他首次在1979年意大利比薩召開的討論會上提出這個理論,然后在他的《關(guān)于支配和制約理論的講稿》中做了系統(tǒng)闡述。支配和制約理論把我們的注意力轉(zhuǎn)向一個新的定位,即空范疇理論。喬姆斯基認為,通過對空范疇的研究,我們能夠?qū)φZ言結(jié)構(gòu)有一個更深的了解。
喬姆斯基相信語言是某種天生的產(chǎn)物,他對語言學(xué)變革的貢獻在于他向世界展示了一種審視語言和人的本質(zhì)的全新方法,特別是人類的智能。在喬姆斯基看來,對空范疇的描寫在支配和制約理論中非常重要,他認為之所以這樣說有幾個原因:第一,研究這些成分連同研究回指詞和代詞,證明是確定合乎語法和語義表現(xiàn)形式的本質(zhì)和規(guī)則的最好方法。第二,對這些空范疇本質(zhì)的研究具有吸引力,因為它們的本質(zhì)是不能根據(jù)一些膚淺的現(xiàn)象而歸納的方法來確定的。這些范疇也許能夠折射出存在于人腦中固有的現(xiàn)象。如果我們的目標旨在發(fā)現(xiàn)人類語言結(jié)構(gòu)的本質(zhì),這些空范疇可以為我們提供一些有價值的領(lǐng)悟。
2、空范疇分類闡述
關(guān)于句法結(jié)構(gòu),空范疇通常指不發(fā)音但有句法意義的標示符,即沒有語音形式而有語義的結(jié)構(gòu)成分,也叫做缺口。這類空范疇主要指準代詞和蹤跡。準代詞是在基礎(chǔ)部分產(chǎn)生的,而蹤跡由移動規(guī)則產(chǎn)生的。
2.1 準代詞理論
代詞可以是有形的,也可能是無形的?!盁o聲無形的準代詞(PRO)往往有復(fù)雜的分布和闡述的限定。它看起來似乎有相似的特征。實際上和那些有形代詞不完全相同。它們的分布很受局限”。
2.1.1 PRO
這類準代詞出現(xiàn)在不受支配但有語義角色標記的沒有聲音內(nèi)容的結(jié)構(gòu)成分。在這種定義下,典型的PRO見諸于英語不定式謂語的主語位置:
(1)Johni tried PROi t0 come eariy.
(2)Johni promised Mary PROi tocome early
(3)Johni persuaded Maryj PROj tocome early
(4)Johni likes PROi reading books
這種PR必須有一個表示所指意義的下標。而這個下標又必須和句子內(nèi)某一先行成分同標共指。這種同標共指的關(guān)系叫“控制”。在(1)中,PRO表現(xiàn)出以下幾個特征:(a)帶有下標I。(b)這個結(jié)構(gòu)成分沒有聲音形式,當有聲音形式時便成為一個不合語法的句子:
(5)*John tried Mary to go
(c)PRO所在的位置是一個有語義角色的位置,因為動詞“to come”是一個“實義動詞”,使用這個動詞時必須有一個可充當起動作執(zhí)行者這一角色的名詞性成分。如果動詞不是“實義動詞”,也就是說動詞不需要動作執(zhí)行者這一語義角色,則PRO不能出現(xiàn)在這個位置上,如下所示:
(6)*John tried PRO t0 seem to behappy
(d)與PRO相關(guān)的動詞必須是不具“支配”能力的動詞不定式或動名詞形式,PRO在動詞的主語位置上。在受時態(tài)成分“支配”的主語位置或受及物動詞“支配”的賓語位置上則不能出現(xiàn)PRO,如:
(7)*John persuaded Mary PROwould come
(8)*John bought a book for Maryto read PRO
2.1.2 PROarb
PROa rb所標示的成分與PRO基本相同,但PROarb不需有先行成分“控制”它,而獨自帶有一個下標arb.表示任指的“人們”之意:
(9)It is impossible PROarb.to havehim back
㈣PROarb Smoking is harmful
2.1.3 pro
pro所表示的是受支配的、沒有聲音形式的,但有不是因移動而產(chǎn)生的結(jié)構(gòu)成分,常見與動詞曲折變化豐富的語言和“話題突出”的語言中,如下面這旬意大利語和漢語:
(11) pro Parle.
(12)A:張三來了嗎?
B:pro來了。
有大量的句法依據(jù)來支持無主語形式的不定式短語帶有一個無形的準代詞做主語這一理論。首先,一部分相關(guān)證明來自于反身回指詞的句法結(jié)構(gòu),正如下面例子中標示的,反身代詞通常需要一個就近先行詞:
(13)a.They want[John to helphimselfl.
b.*They want [John to helpthemselves].
在像例句㈣這種情況下,就近的先行詞指包含在括號內(nèi)的從句中與反身代詞指代相同的那個詞。例句(13)a合乎語法是因為它滿足這樣一種方位要求:反身代詞himself的先行詞是名詞John。相反,b句不符合語法是因為反身代詞themselves沒有一個就近的先行詞。They是want從句的直接組成成分,不是help的。在這種要求的條件下,考慮下面例句的語法:
(14)John wants[PRO to provehimself]
這句話符合反身代詞himseif在自己的從句中有一個先行成分的要求。而且這種要求是在我們猜想括號內(nèi)補語從旬有一個準代詞做主語的條件下滿足的。這個準代詞就是himself的先行詞。既然準代詞反過來受John控制,這就意味著himselfNJohn同標共指。
其次,設(shè)想在無主語形式的不定式結(jié)構(gòu)中存在一個準代詞主語和名詞性謂語動詞的句法有關(guān)。這些名詞性謂語動詞是作為系動詞補語的名詞表現(xiàn)形式,譬如be,become,remain等等。名詞謂語動詞在系詞結(jié)構(gòu)中必須同它所在從句的主語保持一致,像如下例句中所展示的:
(15)a.They want[their son to becomea millionaire]
b.He wants[his sons to becomemillionaires]
例句(15)表明,名詞性謂語動詞必須和括號內(nèi)become從句的主語一致。鑒于從句內(nèi)部一致原則的要求,考慮下面一例:
(16)同a.They become [PRO to becomemillionaires]
b.He wants[PRO to become amillionaire]
如果我們假定become從句有一個受want從句主語控制的準代詞主語,就可以直接陳述相關(guān)一致的事實:我們簡單地假定a句名詞性謂語milSonaires與準代詞一致,那么,由于控制它的詞是復(fù)數(shù)形式的They,這個準代詞也該是復(fù)數(shù)形式。如果不給句中不定式補語成分設(shè)想這樣一個準代詞主語的話,我們很顯然不知道如何處理這些相關(guān)的一致規(guī)則的事實。
2.2 蹤跡理論
“蹤跡理論的思想是一種假設(shè)一種成分在轉(zhuǎn)換中移動了位置之后在原來位置留下一個空位或蹤跡,占據(jù)原由范疇位置”。至少有兩類蹤跡,一種是帶有回指詞的名詞移動(如在被動或升高結(jié)構(gòu)中);一種是具所指意義的wh詞移動。
首先,如同回指詞,一個名詞蹤跡在包含它的最低限度限制性從句內(nèi)必須有一個制約成分,如例所示:
(1)Johnl believes[himself to beinteligent]
(2)Johnl is believe[t1 to beintelligent]
蹤跡不僅要有一個句法范疇和標示符,還要有句法一致的特征。一致原則是一個非常就近的過程,當出現(xiàn)移動時,蹤跡表現(xiàn)為一個長距離的跨越:
(3)a.Which manl do you think f[Marysaid[tl is clever]]?
b.Which menl do you think[Marysaid[t1 are clever]]?
這樣動詞應(yīng)該是和有Wh短語移動后留下來的蹤跡一致,而不是和Wh短語本身。
其次,蹤跡還可以作為一個回指詞所要求的最近先行詞,例如:
(4)Which boyl do you think ltlinjured himselfl]?
這里Which boy由于距離himself太遠而不能作為它的制約成分,但是蹤跡恰好處在正確的位置可以滿足回指詞的制約要求。
另外,除了上述提及的蹤跡理論,Vbl也可成為蹤跡。Vbl的全稱是variable(變體),標示W(wǎng)h詞或量詞移動后在原來位置上留下來的蹤跡,話題化產(chǎn)生的空范疇也屬此類,這類空范疇也記作t:
(5)What i'did John buy ti?
(6)[[Every man]i[ti[a woman]j lovestj]]
(7)Thati I don't know ti.(桂、寧1997:77)
人們往往批駁說詞的縮寫形式不夠規(guī)范,所以基于此的論據(jù)沒有說服力,這是一種誤導(dǎo)。這種反對的理由表明人的方言不能夠為論點提供論據(jù),同時也不能提供反對的論據(jù)。“門把手上留有的指紋可能成為闖入者犯罪的證據(jù),但門把手上即使沒有留下指紋,也不能證明闖入者的無辜。一個人的假說證據(jù)可以從任何語言中獲得”。
例如,有一個關(guān)于want to組合可供選擇的讀法的爭論,在英語方言中,可以讀成Iwant to go,也可以這樣拼寫,或者采用縮合形式I wanna go.不過必須注意這個過程發(fā)生的場合,尤其值得關(guān)注下面兩例的對比:
(8)Teddy is the man I want tosucceed
(9)Teddy i8 the man I wailnasucceed
例(8)有歧義:它即可以翻譯成“我希望泰德獲得成功”。這里succeed是不及物動詞,意為。獲得成功”。也可以譯成“我希望接任泰德”。這Msucceed是及物動詞,意為“接任”。相反,例句(9)沒有歧義,它只能譯成:“我希望接任泰德”。如果假定空范疇在句子結(jié)構(gòu)中可以作為一個實體獨立存在,那么例句(8)有兩種分析結(jié)果:
(10)a.Teddy is the man 1 want t0succeed[ec].
b.Teddy is the man 1 want[ec] tosucceed
這樣就很清晰為什么例句(9)只有一種解釋。Wanna縮約形式只應(yīng)用在want和to相鄰的情況下,所以例(8)和(10)a是同一的。雖然空范疇沒有聲音形式,但它既有句法特征,又影響周圍成分的讀法。
然而.例句(10)中的空范疇是the maE從原來位置移動后產(chǎn)生的,但是上面討論過的準代詞表明a句不該只存在一個,而應(yīng)該是兩個空范疇,所以應(yīng)該如例(11)中所示:
(11)Teddy is the man I want.
關(guān)于wailna縮約形式的確切描述應(yīng)該是:中斷它的空范疇應(yīng)該是一個“蹤跡”,而不是準代詞。
事實上,除了準代詞和蹤跡,還有一些其他形式可歸為空范疇,其中:
寄生性空范疇(GP),標示那種依存于其他類型空范疇的無聲有義的結(jié)構(gòu)
(12)This is the book whichi I returnedti without reading GP)
另一種是空話題和空運算符,標示符是[TOPe]常見于(13)這類漢語句子中,標示空運算符的標示符是0,常見于(14)這類句子中:
(13)[TOPe]i我不認識ti
(14)Johnl is too stubborn 0i PROj totalk to ti
(13)中ti為一變體性的t,[TOPe]不是移動什么成分后產(chǎn)生的,因為在這句中不見有什么成分移動過,[TOPe]的存在有兩個意義:一是我們講“我不認識.”這句話的語感包含有“有某一位特定東西或人我認識”的意思;二是為ti提供一個先行成分去“支配”它(14)中的O近似于㈣中[TOPe]的情況,它的存在只是為ti提供一個“支配”它的先行成分。
以上幾種空范疇是絕大多數(shù)語言學(xué)家公認的在語法系統(tǒng)中應(yīng)該存在的空范疇。
3、小 結(jié)
我們看到,空范疇在語法理論中起重要作用.我個人看來,這是想象力的一種體現(xiàn),最重要的是空范疇理論把我們引向一個新的角度,去解釋一些語法現(xiàn)象,使清晰地展示句意成為可能.因為空范疇無聲有義,人類的思維意識活動也是在不聲不響地進行著,研究空范疇具有研究其他成分不能得到的理論結(jié)果,所以空范疇可能就是通向普遍語法的直接通路,然而,要達致這一目標仍有很長的一段路,這是喬姆斯基的關(guān)于語言的一種理想想法,現(xiàn)仍不能確定這些關(guān)于空范疇規(guī)則是否適用于所有語言,是否是普遍的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