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鳳臥溪小流域位于平陽縣西北部,為鰲江流域左岸主要支流之一,集雨面積52.23km2。現狀由于該流域內水利基礎薄弱,水利設施少,無控制性骨干水利工程,每遇臺風暴雨就會形成洪澇災害。
鳳臥溪小流域地處浙南沿海,夏秋期間臺風暴雨頻繁。由于沒有防洪規(guī)劃指導,無秩序采砂及人為侵占溪灘,設置阻水建筑物,對行洪排水產生一定影響。其平原部分屬易旱易澇地區(qū),其中流域下游金山蟬至水頭出口一帶地勢較低,洪澇災害尤為嚴重,每遇臺風暴雨,山洪暴發(fā),水流匯集迅速,出口處水流又受鰲江潮水頂托,該區(qū)內一片汪洋,損失慘重。
隨著小流域內經濟日益發(fā)展,因洪澇災害造成的損失也日趨嚴重,為了進一步提高流域內抗災減災的能力,對鳳臥溪小流域的綜合治理已是迫在眉捷。
二、氣象、水文
平陽縣鳳臥溪小流域屬亞熱帶季風性氣候,主要特點是溫暖濕潤、降水充沛、四季分明、光照充足,該流域多年平均氣溫17.9℃,極高氣溫37.7℃,極低氣溫5℃。多年平均降水量2100mm,但降水量年內分布不均,一年有兩個雨季和兩個旱季。第一個雨季是3月至6月,其中3、4月為春雨,5、6月為梅雨,分別占年降雨量的16%和26%。第二個雨季是8月中旬至9月底,主要是極峰南移和臺風活動使降水量明顯增加,占全年29%。7月至8月上旬和10月至翌年2月是兩個相對旱季,降水量占壘年29%左右。流域內多年平均徑流深1516mm,多年平均蒸發(fā)量900mm。
流域洪水主要由梅雨和臺風雨造成,臺風暴雨總量大,強度高,形成的山洪威脅較大,經常對鳳臥溪兩側堤岸造成沖刷,直接影響了當地經濟的發(fā)展和人民的生活安全,當遇梅雨、臺風雨較少年份時,則造成流域性的旱災。
三、存在問題及分析
1、無控制性攔蓄水工程,防洪抗災能力差
由于本流域內只有1座山塘,基本上無防洪庫容,每遇山洪暴發(fā)。洪水不經任何攔截,急速向平原地區(qū)匯集,從而造成下游平原地帶積澇成災。
2、干流行洪不暢,溪堤防洪標準低
由于本流域內主干流從上游到下游逐漸變窄,且蜿蜒曲折,行洪極為不暢,流域內溪堤斷斷續(xù)續(xù),已建的堤防也備自成段,未能銜接。另外,許多堤段還是土堤或未設防,岸坡沖刷或溪流改道現象時有發(fā)生。
3、溪床逐年下降
由于溪床受非法采砂的影響,每遇洪水的沖刷,溪床就下降,導致已建防洪堤堤腳外露、掏空。
4、水土流失嚴重
四、流域現狀及其分析
鳳臥溪小流域集雨面積52.23km2,山區(qū)占69.6%,而平原僅占30.4%,山區(qū)多,平原少,山區(qū)山高坡陡,一旦山洪暴發(fā),山水不經任何攔截、削弱即急速向平原匯集,而中下游段平原地勢較低,極易進水受淹。
平原地區(qū)主要靠鳳臥溪干流向下游泄洪,鳳臥溪干流上游段河道寬淺,中下游段則蜿蜒曲折,河道狹窄,而且彎曲嚴重,使干流泄洪在此成束頸之勢。而且受非法采砂的影響,溪床高程逐年下降。
鳳臥溪千流由于沒有規(guī)劃,干流上跨河橋梁過窄,而且溪內兩側樹木竹林密布,對原本排水不暢的河道,平添了許多人為的阻水建筑物。
五、流域洪澇災害及其成因
鳳臥溪流域洪澇災害較為頻繁,造成損失嚴重,特別是近十年來幾次強臺風暴雨所產生的洪澇災害損失非常嚴重。發(fā)生洪澇災害的主要原因有三個:
(1)水文氣象因素
本流域屬亞熱帶季風氣候,降雨量集中,而且是浙南地區(qū)的暴雨中心,尤其是臺風暴雨歷時較短,強度大。
(2)地理環(huán)境因素
鳳臥溪流域面積52.23km2,干流上游山高坡陡,屬山區(qū)性河流,遭遇大暴雨時,洪水迅速匯集,所形成的洪峰高,洶涌而下,而中下游為山區(qū)洪水匯集之處,地勢較為平緩,宣泄洪水能力差,洪水位迅速抬高而漫溢田野,使部分農田受淹。
(3)防洪措施不足
流域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滯后,水利設施少,無控制性攔蓄水工程,是造成本流域防洪、抗旱能力差的主要因素。
六、流域治理工程措施
本段流域治理措施主要采取沿溪筑堤(溪堤整治),在適當位景設置堰壩,并加固現狀堰壩。
(1)防洪工程措施
鳳臥溪河道基礎屬砂卵石基礎,基礎沖刷嚴重,在進行溪堤結構設計時要重點加強基腳的防護,防止淘空,考慮采取在基腳外設置鋼筋砼齒墻,以保證堤身安全。
堤身結構斷面推薦兩個型式:直立式和護坡式。直立式擋土墻頂寬60cm,溪堤迎水面按干砌塊石護坡考慮,坡度采用1:0.3,背水坡采用干砌毛石砌筑,坡度采用1:0.1;在有些地段采用復式結構,為兩級擋土墻型式,擋土墻尺寸和結構同直立式擋土墻,在兩級擋土墻中間砌筑30cm厚的干砌塊石路面,寬度2m。護坡式頂寬60cm。坡度采用1:1.5,采用干砌塊石砌筑。
兩種方案在技術上均可行,直立式堤型占地面積比護坡式堤型小,政策處理難度相對小,但造價相對高。
堰壩工程:為保護兩岸防洪堤和已建橋梁基礎不被淘空,防止溪床下降,并引溪水灌溉提高農田抗旱能力,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根據實際情況,本流域治理需設置10座堰壩。
加固現狀堰壩:鳳臥溪流域上現狀有6座堰壩,大部分建成時間較早,且沒有經過設計,無法滿足設計洪水的沖刷,因此必須對其進行加固。
(2)流域治理非工程措施
1、種植水土保持林和經濟林:在鳳臥溪小流域的北部和東南部營造以杉木、木荷、青岡、楓香為主的水土保持林和以臍橙、棗和文旦為主的特色經濟林。
2、在鳳臥溪小流域北部種植高羊茅和紫穗槐,混合比例3:1的草,進行混播
3、對低效林進行改造:鳳臥溪小流域低效林改造采用補植的方式,針對目前坡面植被全部為馬尾松的情況,補植以闊葉樹種為主,樹種采用楓香。
七、流域治理后效益分析
鳳臥溪小流域治理工程效益包括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tài)效益三個方面。
(1)社會效益
經治理后。各治理區(qū)域將產生顯著的社會效益。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通過綜合整治,減輕了水土流失對土地的破壞,保護土地完整;
2)減少下游河道淤積,提高其泄流能力,有效減輕洪澇災害;
3)區(qū)域內林草植被覆蓋率增加,通過植被的蓄水保土作用,可以有效減輕區(qū)域滑坡、泥石流等危害,有利于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4)有利于提高土地產出率,合理調整山區(qū)的農業(yè)產業(yè)結構;
(2)經濟效益
本工程經濟效益主要為防洪工程的經濟效益和水土保持措施的經濟效益。
水土保持措施的直接經濟效益包括各項水土保持措施實施后所增長的糧食、果品、木材和枝條等直接作為商品出售,或轉化成商品出售產出的經濟效益。
經濟林產生的直接經濟效益主要為果品產生的經濟效益。
(3)生態(tài)效益
本工程實施后,其生態(tài)效益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區(qū)域內的荒山荒坡基本得到治理,森林覆蓋度和綠化質量大大提高,減少水土流失的同時有利于野生動植物的生長繁衍和生態(tài)平衡,促進當地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良性、健康發(fā)展。
2)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增加土壤的涵蓄量,改善小氣候和土壤的物理化學性質,促進作物生長,提高產量。
3)優(yōu)化區(qū)域景觀環(huán)境,減少自然災害,促進城鄉(xiāng)環(huán)境狀況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