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前 言
我項目部2007年負責施工 “雞西至訥河公路林口至拜泉段C17合同段”。設計單位為保證路基質量,在全線水田段落設計特殊路基處理,方案就是清除淤泥至黃土層(持力層)、換填砂礫。我項目部負責施工的段落地處慶安縣與綏棱縣中間,穿越水田段落長達12公里。
因為水田段落春季至秋季水害嚴重,汽車無法通行,導致棄土運出和下處理材料的運進很難實現(xiàn);另外料場的砂礫天然級配不好,接近中粗砂,分層碾壓達到壓實標準很難實現(xiàn)(回填砂礫厚度有的達到140cm)。
通過多次論證,查找相關資料,我們決定于2006年冬季將本標段全線下處理段落清淤工作完成,將砂礫直接運至清淤后的路基里,并高出砂礫的設計頂面10-20公分,至2007年5月份開始進行水撼砂施工。
1、具體施工工藝
所謂“水撼砂”法就是利用水的流動性和砂礫的透水性,在松散砂礫的表面灌上水,依靠水的下滲使砂礫孔隙被細砂填滿,從而達到最大密實度。而且越是底層越密實。這種方法在房屋建筑施工中是經(jīng)常采用的,而在公路施工中卻很少采用。
1.1 準備工作
水撼砂之前,先設置回填砂層厚度標尺,選用含泥量較小的砂礫,采用機械平整。
為保證施工質量,積累經(jīng)驗,我標段決定每lOOm作為一個施工段,經(jīng)業(yè)主和監(jiān)理認可后,我們再進行下一個水撼砂施工段落。具體操作如下:
將特殊路基處理的砂礫用推土機攤平,平均厚度達到虛方系數(shù)要求。經(jīng)實際測量,我們采用1.1的松鋪系數(shù)。
在砂礫表面用粘土修成10m*20m的網(wǎng)格,網(wǎng)格外圍挖集水坑,以備排水。
1.2 水撼砂施工
開始向網(wǎng)格內泵水,每塊網(wǎng)格泵水大約100多立方米,泵水時水要澆透并確保每個角落都要有水。水位控制略高于回填砂礫面層。
待水注好后,采用插入式振搗器按對角線不超過30cm的間距依次進行插入振搗,振搗時間不少于40s。待回填砂礫全部水撼后,及時開泵抽排水,排水時用平板式振搗器縱橫交錯振搗密實,直到水干為止。
這時砂礫表面沉落了近10cm,撼到明顯的密實。
1.3 檢驗檢測
每個段落完成后,都要經(jīng)過灌砂法檢測密實度,檢測方法采用每20m檢測4個點,并分上、中、下三層檢測,結果是砂礫的密度實達到95%-98%之間,越是底層越密實。
2、結 語
路基質量是道路整體質量的根本。在換填砂礫的特殊路基處理施工方法中,水撼砂施工成本低,密實度有保障,施工工藝不復雜,一般都能達到設計要求,對改善不良路基性能有較好的應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