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職業(yè)學校德育課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可以使學生獲得親身參與與研究探索的體驗;提高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幫助學生養(yǎng)成科學態(tài)度,增強對社會的責任感。
關鍵詞:研究性學習;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0)9-124-001
一、什么是研究性學習
研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基于自身興趣,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學生自身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領域。其最顯著的特點就在于這種學習方式改變了原來的學習模式,教師不再是把現(xiàn)成的結論告訴學生,而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主地發(fā)現(xiàn)問題、探究問題,從而最終獲得結論,提高自身的能力。
二、在德育課教學中運用研究性學習的意義
1 可以使學生獲得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
研究性學習強調(diào)學生通過自主參與一些類似于科學家從事科研的學習活動,獲得親身體驗和產(chǎn)生積極情感,從而逐步形成一種在學習與生活中喜愛質(zhì)疑、樂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傾向,產(chǎn)生運用自己所學到的知識去發(fā)現(xiàn)、分析、解決問題的積極欲望,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充分的發(fā)揮。
2 可以提高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職業(yè)學校的德育課面臨著很多實際的問題,例如:學生對政治學習不感興趣;很多學校的輔助教學工具缺乏等等。這就要求我們的政治教學也應由原來的注重知識傳授轉變?yōu)樽⒅貙W生能力的培養(yǎng)。研究性學習其整個過程就是圍繞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而展開,經(jīng)過學生直接參與研究,并最終實現(xiàn)問題解決而結束,學生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會激活自己各科學習中的知識儲存,通過解決實際問題的探索性活動,從而提高綜合能力。
3 可以幫助學生養(yǎng)成科學態(tài)度,增強對社會的責任感
德育課一個重要的目標就是要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一個具有較高思想覺悟的人,一個具有正確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人。研究性學習在德育課中的運用,更有助于這一目標的實現(xiàn)。同時也懂得了科學知識對于自然、社會與人的意義和價值,學會關心國家、社會和他人,從而使自己的精神世界得到升華。
三、在德育課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的要求
1 教師的觀念要轉變
首先,在研究性學習中,教師要從原來的“傳道、授業(yè)、解惑”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來,應由知識的傳授者轉變?yōu)檠芯啃詫W習的組織者和參與者,更多的活動是進行學法指導,也就是在教學教程中,應授學生以“漁”而非“魚”。在此過程中教師要以平等的觀念,鼓勵學生求新求活,大膽實踐,既要學會尊重每一位學生,更要學會贊賞每一位學生,包括他們在研究過程中所取得的哪怕是極其微小的成績,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現(xiàn)出來的善意以及在此過程中對教科書的質(zhì)疑和對自己的超越,從而在探究過程中挖掘并發(fā)展學生的潛能。
其次,教師的觀念要轉變,也要求教師樹立正確的學生觀。新課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研究性學習更是強調(diào)以學生為中心,最終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因此,在政治課教學中,教師必須樹立正確的學生觀,不能再把學生簡單地看成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而應把學生看成是信息加工的主體,認知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要認識到學生首先是發(fā)展的人,他們有巨大的發(fā)展?jié)撃?,是處于發(fā)展過程中的人;同時學生也是獨特的人,每個學生都具有自身的獨特性,他們與成人之間有著巨大的差異,“應當把成人看作是成人,把孩子看作是孩子”;另外學生又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人,每個學生都是獨立于教師頭腦之外,不依賴教師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絕不是教師想讓學生怎么樣,學生就會怎么樣,教師應成為學生研究性學習的指導者,應讓學生自己讀書,自己去感受事物,自己觀察、分析、思考,從而使他們自己明白事理,自己掌握事物發(fā)展變化的規(guī)律,養(yǎng)成勤于思考、敢于質(zhì)疑、大膽探索、努力求知的心理品質(zhì)。
2 教師要不斷加強學習,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質(zhì)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各種傳媒的迅速發(fā)展,學生所獲得的信息越來越多,擁有的知識也是越來越廣,甚至在某些方面要超過教師,因而學生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所提出的問題可能會令教師也感到難以解答,記得在講到“中國在科技上取得的成就”這一部分知識時,我讓學生以此為課題進行研究性學習,讓學生自己通過各種途徑去了解我國自古以來在科技方面的成果,進而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之情,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同學們都表現(xiàn)出了極大的興趣,通過自己課后的搜集,羅列了從古至今中國在科技上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其中一位同學講到了中國參與人類基因組草圖的繪制、上海磁懸浮列車的全線貫通等等。在這位同學剛說完之后,就有同學問:“老師,磁懸浮列車是怎么回事?”聽到這個問題,我為之一愣,確實,什么是“磁懸浮列車”?我自己也不清楚,沒有辦法,我只能說:“對不起,這個問題老師也不太清楚,但我下課后就去網(wǎng)上查一下,在下節(jié)課上課時給大家一個滿意的答案?!庇纱丝梢?,研究性學習要求教師也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更新知識,充實自己,轉變原來那種在學生面前“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觀念,這樣才能與時代合拍,否則在研究性學習的指導中就會顯得力不從心。
3 要將課內(nèi)與課外結合起來,注重實踐
政治課程一方面培養(yǎng)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經(jīng)濟、政治理論,使其初步樹立馬克思列寧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這是政治學科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德育。但是另一方面,政治課堂更應是開放的,更應該把書本中的理論知識與社會實踐相結合,這樣政治學科的研究性學習才會有血有肉,才會更有生命力。如在講到“港澳臺問題”“資源與環(huán)境問題”“人口與計劃生育問題”“和平與發(fā)展問題”“三個代表”“西部大開發(fā)”等等問題時,都可以指導學生將它們與實踐結合起來,也只有在實踐當中,才能真正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
總之,隨著職業(yè)學校德育教育課程改革的深入發(fā)展,研究性學習在政治課教學中的運用已是大勢所趨。我想,只要我們所有的政治教育工作者都能及時轉變自己的觀念,積極投身到新課程改革的大潮中去,必將譜寫出政治課教學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