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語文教學中,理想的課堂是怎樣的?我常常喜歡用一個詞來說出自己的感受,那就是:精彩!僅僅是一個詞,卻很傳神,勾勒出一種理想的境界:學生思維積極,情感投入,在師生對話與交流中,迸發(fā)出創(chuàng)造的火花,在彼此交流中激情飛揚……
關鍵詞:語文教學;師生對話與交流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0)9-078-001
一、我想勸你別放字條——精彩,需要爭論
教學《誠實與信任》這一課,重點是引導學生理解“誠實”和“信任”這兩種品質(zhì)體現(xiàn)在何處。而從文章中“寫字條”“打電話”這兩個段落可充分得到體現(xiàn)。通過學習“寫字條”這一段落,學生對“我”的誠實能有充分的認識,但如何理解“我”對小紅車主人的信任呢?為了突破這一難點,經(jīng)過一番認真思考,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環(huán)節(jié):
1 假如你是文中的“我”,你會如何寫這張字條?
2 你決定把字條壓在小紅車的雨刷下,但我卻想建議你不要留下字條,因為“防人之心不可無”,你能信任一個素不相識的人嗎?
在教學這一環(huán)節(jié)時,課堂上出現(xiàn)了我意想不到卻又求之不得的情況。在一學生介紹完自己所寫字條內(nèi)容后,我按預想步驟向學生提出了建議:“我想勸你別放這張字條?!痹捯魟偮?,那學生便詫異地問:“為什么?”他問得是那么驚異,那么自然,仿佛她就是文中的“我”一般。而其他學生也如他一般急于知道我為何提這個建議。就在這一種急欲知其究竟的氛圍中,學生的好奇心被大大激發(fā),思維被充分調(diào)動。于是難點也不攻自破。
在這一堂課上,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效果,跟課前的精心設計是密不可分的。為突破難點所設計的兩個環(huán)節(jié)首先將學生引入文本,使學生不再成為旁觀者,而是以“我”的視角來考慮問題。而緊接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則有意識地強化了學生的文本意識。使學生忽略了作為學習者的“我”存在,在這樣一種情境中,有學生好奇地發(fā)問“為什么”便不足為奇了。
二、“媽媽,你可曾記得……”——精彩,需要情感
有一位老師執(zhí)教的《月光啟蒙》課堂上,老師重點引導學生體會夏夜母親教兒唱童謠、歌謠的情景,方法則是多種方式的讀,老師也客串了一回母親,為“兒子”唱了一首童謠。一番有情有趣的朗讀,為學生展現(xiàn)的是一幅溫馨的畫面,學生感受到的是一個和藹可親的母親形象。
當課堂接近尾聲時,老師向學生揭示了母親已經(jīng)蒼老并患上老年癡呆癥這一無情事實?!白髡叨嗝聪雴酒鹉赣H的記憶啊!假如你是作者,你會如何喚起母親的記憶呢?”老師一邊說,一邊在黑板上寫下了“媽媽,你可曾記得……”這幾個大字。喚起母親記憶的最好辦法顯然是讀、唱夏夜母親曾唱過的歌謠、童謠。學生們再次深情地展示夏夜的情景,可此刻卻已是泣不成聲。
課堂上老師重點讓學生朗讀歌謠、童謠。然而老師的目標僅僅是讓學生收獲童謠、歌謠嗎?顯然不是,童謠的背后是慈祥的母親,童謠的背后是孝順的兒子。當學生努力讀出童謠、歌謠的感情時,他們已走進了母親的內(nèi)心;當學生泣不成聲地說著“媽媽,你可曾記得……”時,他們已體會了兒子當時的痛苦。課堂上的收獲應該是廣泛的,不僅包括認知的,也包括態(tài)度、價值觀的改變、豐富與提升,所經(jīng)受到的理智的挑戰(zhàn)和內(nèi)心的震撼,所獲得的感動和鼓舞,以及精神的陶冶和心靈的凈化,等等。
恰當?shù)刈兓首x方式,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并逐步讀懂文本,最終與之共鳴。作者想要表達的感情,此時便通過學生表達出來了。
三、“你運用了讓自己成為朗讀第一的權利”——精彩,需要夸獎
在一堂公開課上,由于課前交流的失敗,導致課堂從一開始便顯得沉悶。我只能硬著頭皮上著,等待著轉機的出現(xiàn)。希望靠富有激勵性的語言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昂⒆?,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不管有沒有別人看見,我們都應該遵守規(guī)定?!闭l能通過朗讀表現(xiàn)出爸爸不容置疑、斬釘截鐵的態(tài)度?終于有人舉手了,雖然讀得不是十分精彩,卻也響亮流利,他正試圖讀出爸爸的心情。這正是我等待的一個時機,我將通過我的評價讓課堂活躍起來。
“讀得很精彩!”我毫不吝嗇我的贊美之詞,“爸爸運用了成為一名好公民的權利,而你則運用了讓自己成為班級里朗讀第一的權利!”這種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的評價讓學生聽了新鮮,但顯然也讓他們不服氣。有幾個同學顯然坐不住了,他們要證明自己能讀得更好!
“有誰不服氣,我們可以擺開擂臺來比一比呀!”這一次終于不再有等待,好幾只手高高舉起,迫不及待地要加入這場競爭……課堂終于進入我的掌控之中。
要上好一堂語文課,一個精彩的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但它取決于學生主體意識的發(fā)揮。否則,它永遠只能是一個設計。四、“三顧茅廬”之2006版——精彩。需要創(chuàng)新
在距“三顧茅廬”一千七百多年后的2006年,劉備后人劉貝成立了劉氏集團。他計劃三年內(nèi)讓公司問鼎世界500強,因而廣招人才。而哈佛高才生諸葛量正賦閑在家,居住在大名鼎鼎的臥龍岡。一個要招聘人才,一個欲大展宏圖,他們之間會發(fā)生什么事呢?學完《三顧茅廬》,我布置了這樣一個小練筆。
小練筆的設計充分考慮了孩子的心理特點,無論是人名的設計還是故事情節(jié)的布置,都與“三顧茅廬”相仿。要他們寫一個現(xiàn)代版的“三顧茅廬”,“篡改”古典名著,他們自然樂此不疲。另外,小練筆給了孩子充分發(fā)揮想象的空間,在他們筆下,劉貝可能會恭恭敬敬地屈尊納賢,也可能會趾高氣揚地以金錢引誘……一個個稀奇古怪的想法一定會令孩子們充滿期待。
一學生從與文本的對話中學習寫法,從師生課堂討論中形成觀點。從而生成一個個精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