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引言
皓月驕陽,山川河流,飛禽走獸,花草樹木,構成了美麗的大自然。走進大自然的懷抱,我們會被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所感動。大自然擦亮了我們的眼睛,豐富了我們的情感,陶冶了我們的性情。即使我們胸中有郁積的煩惱和憂愁,一旦走進大自然,就會被消解掉。大自然是我們心靈的吸塵器、凈化器,消除了我們心中的怨憤,消融了我們思想上的冰塊,提升了我們人生的境界。讓我們走進大自然的懷抱,親近大自然,將大自然的語言化為我們生命的語言;讓我們走進大自然的懷抱,將大自然這本大書中的每一頁解讀。品讀大自然,在被大自然感動的同時,你的靈魂也會被大自然凈化。讓我們一起隨著作家的精彩筆墨走進大自然的懷抱,品味大自然,感受人生。
閱讀前沿一
感悟自然
□劉曉春
人是自然之子,大自然無時無刻不在以它雄偉的景象、奇異的風光、充滿思想的生靈豐富我們的人生,開闊我們的視野,啟迪我們的智慧。
自然,不僅僅給我們以視覺上的享受,更給予我們心靈上的慰藉、精神上的豁達與坦然。感悟自然,就是感悟生活,于一花一葉中窺探世界;感悟自然,就是感悟生靈,于一山一水中感受博大情懷;感悟自然,就是感悟生命,于一風一雨中聆聽真諦。
自然的四季更迭正如人生的百態(tài)變化,感悟自然四季就是在感悟人生。
我靜觀春之蓬勃。和煦的春風融化了冰凍的河流,喚醒了沉睡中的大地,復蘇了世間的萬物。鵝黃的花蕊、含苞待放的蓓蕾、淙淙的流水……無一不洋溢著生命的氣息。在和風與陽光孕育的大自然中,時時刻刻涌現(xiàn)著希望與無窮的生命力,人生的春天不正是這樣嗎?滿載著希望與信心,懷揣著理想與信念,用青春的熱情書寫人生的扉頁,點燃激情的火種,勇敢地邁出人生的第一步。
我欣賞夏之絢爛。郁郁蔥蔥的林木、競相開放的百花、窸窸窣窣的蟲鳴……一切都在盡顯生命的活力。你可曾思考過如今的欣欣向榮經(jīng)過了怎樣的洗禮?炎炎夏日,酷暑難耐,忽而暴雨驟臨,忽而烈日當空。人生的夏天就是一個鍛造的過程,在風雨中行走,不斷地奮斗,不斷地跌倒又不斷地爬起。或許因為失利而一蹶不振,或許因為情緒低落而消極避世,或許因為前途茫然而彷徨不安,但是永不言棄,堅強地去承受,用隱忍去對抗,用努力去搏擊,一定會創(chuàng)造出人生的輝煌,“生如夏花般絢爛”。
我喜歡秋之靜美。枝頭沉甸甸的果實,飄搖的落葉,恬淡的白云,澄澈的天空,一切是如此安詳,如此和諧,如此平淡。它用坦然的心接受了生命從開始萌生到穩(wěn)健成熟的種種苦惱、掙扎、失望、焦慮,也容納了它們的快樂、得意、勝利、禮贊,我們同樣需要這份泠然的清醒和超然的豁達,去接受生命中的快樂與痛苦,坦然面對真實的人生,回歸自然的本真。
我感悟于冬之深沉。萬物歸于平靜,一切靜待沉淀。在自然常規(guī)中,這是一個荒涼的季節(jié),在精神上卻是一個充實、豐富的季節(jié)。在四季之末回顧過往,認真地思考、總結,深刻地反省,積累人生寶貴的精神財富。忘卻白色的嚴寒,為下一個翠綠春天的到來,孕育綠色的希望。穿越季節(jié)的荒涼,走過時間的軌跡,我們看到了皚皚白雪下的縷縷生機。是的,這不是夢。冬天是一個童話的完美謝幕?;夜媚锎┲栊?,在冬天的雪屋中,在溫暖的壁爐旁,正翩然起舞。
自然是人類靈魂的導師。感悟自然,用詩情與智慧去裝點人生,定會創(chuàng)造出深沉、別樣的美麗。
(選自2009年第5期《青春男女生·少年作家》,有刪改)
鑒賞評價
文章以“感悟自然”為題,層次分明地寫出了感悟的收獲和體會。語言流暢,句式在整齊中有變化,頗具音韻之美。全文以情馭文,自然界的四季之景在作者的筆下細膩地表現(xiàn)出來,蘊涵著哲理。精雕細琢的描繪,使文章的主旨有新意,有厚度,是一篇文情俱佳的散文。
題型示例
1.閱讀全文,抓住關鍵語句,找出作者感受自然四季獲得的“人生感悟”。
解題思路:這道題考查學生篩選、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完成此題,應該在通讀原文的基礎上,在感悟春、夏、秋、冬的四個段落中仔細查找,然后提取、整合相關的信息。
參考答案:由春之蓬勃感悟人生的春天要時刻涌現(xiàn)著希望和生命力;由夏之絢爛感悟人生的夏天要經(jīng)受鍛造,永不放棄,堅強努力;由秋之靜美感悟人生的秋天要坦然面對真實的人生,回歸自然的本真;由冬之深沉感悟人生的冬天要認真思考、總結,深刻地反省,積累人生寶貴的精神財富。
2.文中畫橫線句子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結合上下文,說出各句表達的意思有怎樣的關系?運用排比修辭手法的作用是什么?
解題思路:本題考查學生對文中重要語句的理解能力以及對作品的表現(xiàn)手法的初步鑒賞能力。完成此題,應該緊扣上下文,體會排比在文章中的深刻內涵,并結合排比的一般特點說出該句在文中的作用。
參考答案:由“窺探”“感受”到“聆聽”,層層深入地道出了作者對大自然的感受和理解,體現(xiàn)了作者思考、感悟的過程,三者緊密結合,渾然一體。這樣寫作者的感悟和理解,很有氣勢,很有情致,很有感染力,能引發(fā)讀者思考。
閱讀前沿二
把敬畏還給自然
□穆桂榮
一直都想爬山,上山,我向往的山。
一路上,甭提有多高興,走走停停,我思悠然。
時值火熱的八月,雖然出了一身的汗,但更覺樹陰和一股股山風的清涼。眼前的樹木、野花、野草在和風中輕輕搖曳,表現(xiàn)出生命中一種凜然的傲氣。爬山虎使著頑皮的小性子,一個勁地爬向山崖。面對它們的蔥郁、挺拔,我忽生崇敬之情。人在荒山野嶺難以生存,而樹木花草則不然。它們沒有悲歡跌宕的故事,在它們的世界里,按照自然的方式,活成自己的模樣。于是,我感悟到萬物皆有靈,真實的生命應該像山、像樹、像花草那樣不事雕琢地完成過程,不加挑剔地皈依結果,真正地做到不奢求,不拒絕,這些都是人類所難以達到的生存高度。一簇簇山花開得如火如荼,可以說怎么如意就怎么開。我仿佛聽到了它們的笑聲,甜美熱烈并滿身詩香。我想,如果每天都能看到這樣的鮮花該有多好,它們如一盞盞小燈,照亮眼睛;如明月,照亮心情。面前蒼松疊影,松香沁脾,一棵棵翠柏,擦肩而過。
水聲潺潺。循聲走去,陽光耀眼,一道金色的山泉細細流淌。我欣喜地蹲下,掬一捧喝兩口,好甜好甜。突然想起什么,在兜囊中摸出礦泉水瓶,急忙灌了滿滿一瓶山泉水。又洗了洗汗涔涔的臉,爽!一直爽到了心里。聆聽山泉的絮語,如兒時的笑聲,清純、甜美。又如琵琶、古箏,一聲聲將誰的心弦撥動?這里每一只蝶都翩躚出清疏倩影;這里每一聲鳥鳴都有瑤池仙境的韻味。
山頂上,環(huán)顧一周,滿眼的風光無限,空曠、遼遠,讓我懂得了什么叫心曠神怡。坐在一塊很大、很平的石頭上,歲月磨去了它原本的棱角。細碎的裂紋猶如斑駁的甲骨文,在我的眼里它更是自然古老的眠床。我久久地撫摩著青石榻,仔細感受它堅實的硬里透著的溫存。仰望天空,天好似近了許多,伸伸手能抓一把云彩。多想裁一匹柔軟的藍做我的羅衾。
幽靜是一種多么誘人的境界,能聽到每一聲細微的蟲鳴。瞬間,好似自己也成為這里的一石、一樹、一草,心是那么的明亮、寬敞,只剩下生命中最純凈的部分。休息過后,漫步山頂,浮想聯(lián)翩。自己走過的山,千百年前古人也曾走過,或許某位詩人就站在我站過的地方吟誦。我仿佛聽到了駱駝峰那悠揚的駝鈴聲,把我的夢帶向遙遠的歷史,帶向遙遠的天涯。山風吹過橋頭驛站、吹過秦磚漢瓦。在波瀾壯闊的心境中,揚起了塵煙,就像一朵漂泊的流云,正漸漸地靠近一段古老的神話。
傍晚,一抹斜陽正燦爛。生活在城里很難見到落日,古城墻高大滄桑的身軀遮擋著旭日也遮擋著落日。我內心總有一種感觸,旭日和落日是同樣富有愛心與蒼勁的。懷一顆虔誠仰慕之心等待一場遼闊的落日。夕陽漸漸下沉,染紅半邊天。起伏在田野上的落日紅得溫和,豐富,夢幻,神秘。站立山頂,東邊大海茫茫,西邊落日輝煌。有人說:見到黃河你得跪下,面對、解讀;我說:在大山面前有什么理由能不讓自己跪下,敬慕、感恩?此時,自己雖然登上了高山,但感覺是那么渺小,小得如同平地的一粒沙塵。落日的美,融化了我的心,讓心靈更敬畏,更柔軟,更寧靜。大山給我無限的感慨與深情。
(選自2009年第3期《北極光》,有刪改)
鑒賞評價
清新的語言,清晰的思路,編織出美妙的文章,寫出了對大自然的感悟——敬畏自然。文章描繪生動形象,真切感人,聯(lián)想豐富,富于詩情畫意,情景交融,是作者與自然的一次真誠對話,也是造化的音與形在作者心底的淺唱低吟,啟人智慧,發(fā)人深思。文章沒有過多的華麗語言,卻在娓娓傾訴中給人們以美的享受。
題型示例
1.第二自然段中“悠然我思”有提挈下文的作用。試以第三自然段為例說明一下作者是如何“悠然我思”的?
解題思路:這道題考查學生對文章結構和內容的分析理解的能力。由題干中的“提挈下文的作用”入手,精讀第三自然段,由實到虛,找出有關的語句,整合回答即可。
參考答案:爬山虎之蔥郁、挺拔,使“我”忽生崇敬之情;樹木花草活出靈性,不事雕琢,使“我”想到人生應該活得自然,真實,過得快樂,幸福。
2.解釋結尾最后一句話“大山給我無限的感慨與深情”的深刻含意,并說出其表達效果。
解題思路: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中心的歸納和寫作手法的初步鑒賞的能力?;卮饡r要先緊緊扣住“感慨”和“深情”兩個要點作答。鑒賞表達效果時,要圍繞文題,并結合一般散文卒章顯志的特點來思考作答。
參考答案:“感慨”指與天地相比時,感到自己非常渺?。弧吧钋椤敝嘎淙諘r的美景使自己深受感染,陶冶了“我”的性情,我感悟到了自然的可畏之美。這一句,既有總括全段的作用,也歸納了全篇的主旨,點亮了文章的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