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一個特殊的日子——父親節(jié)。父親,一個溫馨而偉大的名字。從呱呱落地的嬰兒開始,父親就用他的雙手托起了養(yǎng)育我們成人的重任,但父親的形象在孩子們的心中卻始終處在母親的身后。很多人都會記得母親的生日,會在母親節(jié)里為媽媽獻上一束鮮花,而社會在教育孩子感恩的時候,也總是把母親放在第一位,而此時的父親總是在一旁默默地含笑,那么寬容和豁達。
母親對兒女的愛是激情的,而父親對兒女的愛卻是含蓄的。曾經(jīng)有一位大學(xué)生對同學(xué)說,他從來沒有感覺到自己的父親愛他,父親也沒有跟他好好地交流過,即使遠道而來給自己送生活費也是送來就走。同學(xué)告訴他,你的父親下樓時一定會在樓梯的拐彎處停頓一下,回頭看看你,而他對你所有的愛就是這回首的一眸。這位大學(xué)生不信,當父親再次給自己送生活費的時候,他特意留心了一下,當父親走到樓梯的拐彎處時,很自然地停下腳步,回頭看了看兒子,此時的兒子已經(jīng)淚流滿面。
父親是一座山,沒有母親那樣的兒女情長,但對兒女們的愛卻比母親有過之而無不及。在汶川大地震中,什邡紅白鎮(zhèn)一對父子被壓在廢墟中,27歲的湯明側(cè)躺著被困在兩塊水泥板的夾縫里,他的父親被困在隔壁廢墟中。地震后的第二個夜晚來臨,饑渴交加的湯明內(nèi)心恐懼萬分,他甚至想以割腕結(jié)束生命和痛苦。黑暗中的父親對他說:“小明,很快就會有人來了。我這把老骨頭都還行,你要挺住。”被壓在廢墟下的時間里,父親堅持和他聊天,鼓勵他堅強地活下去。40多個小時后,兒子獲救了,而父親卻永遠倒在了廢墟下。
曾經(jīng)有一位名人對朋友談起,當自己和母親聊天的時候,父親總是坐在一旁默默地聽著,微笑著看著娘倆。自己每次回鄉(xiāng)下也是總想到給母親買點禮物,卻很少想到過父親,即使有時想過自己應(yīng)該和父親多聊聊天,給父親買點禮物,盡點孝心,但往往又轉(zhuǎn)念,以后時間還長,總會有機會。直到父親去世,他也沒有做到這些,這成為他一生最內(nèi)疚的事情。
今天是父親節(jié),讓我們認認真真地補上這一課,陪父親過個節(jié)。父親不需要鮮花,不需要禮物,也許我們一聲親熱的呼喊,甚至一個微笑,都會讓父親得到極大的滿足。就像歌里唱的那樣,常回家看看,把工作的煩惱和父親談?wù)劇?/p>
(選自“新華網(wǎng)”)
美文點讀
文章第一自然段表明父親是寬容和豁達的、父愛是深沉的觀點。第二、三、四自然段運用了三個事例來加以論證,最后一自然段照應(yīng)標題“陪父親過個節(jié)”。文章層次清晰,論據(jù)充分,富有感染力。
閱讀思考
1.文章題目是“今天,陪父親過個節(jié)吧”,而文章中反復(fù)寫到母親,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2.第二自然段中寫到“當父親走到樓梯的拐彎處時,很自然地停下腳步,回頭看了看兒子”,此時的兒子為什么會“淚流滿面”呢?
3.父愛是深沉的,你有這樣的體會嗎?請用你的親身經(jīng)歷加以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