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現(xiàn)任總統(tǒng)奧巴馬是當(dāng)今杰出的演說家之一。他的演說個性鮮明,激情四射,有著一種直指人心的魅力。他不僅擅長演說,而且極能寫作,許多演講稿都是精心寫作的上品。他大選獲勝后在他的家鄉(xiāng)芝加哥發(fā)表的演講《芝加哥,你好》堪稱演講稿寫作的典范。以下我們以此為例,更深入地研究奧巴馬演講稿寫作的技巧,看看這些技巧如何造就了當(dāng)今杰出的演說家。
一、大開大合
演講的開頭是演講者向聽眾傳播的第一個信息,是演講者給聽眾留下的第一印象,是演講者與聽眾之間溝通的第一座橋梁?!傲己玫拈_端是成功的一半?!笨梢哉f,成功的演講都會有精彩的開頭。在《芝加哥,你好》的演講中,他首先應(yīng)用一鳴驚人的開場白,緊緊抓住聽眾的心:
如果有人懷疑美國是個一切皆有可能的地方,懷疑美國奠基者的夢想在我們這個時代依然燃燒,懷疑我們民主的力量,那么今晚這些疑問都有了答案。
大選獲勝是一個激動人心的時刻,他的開場卻沒有客套和空話,而是開門見山,直奔主題。用贊美祖國、贊美美國的民主制度這些無限自豪的語言開場,把自己的高票當(dāng)選歸結(jié)為美國的“一切皆有可能”、“美國奠基者的夢想”依然充滿活力和“民主制度的力量”,為整個演說奠定了一個理性又不張揚自我的基調(diào)。這也正是美國的國民引以為自豪的價值觀,而三個排比句的應(yīng)用,更為他的獲勝感言增添了感人的氣勢,所以話音未落,歡呼聲響起,不少人揮舞國旗,顯然他的開場點燃了整個現(xiàn)場和全美國的熱情。
演講的結(jié)尾是走向成功的最后一步,寫好結(jié)尾,能鼓動激情,促人深思,令人覺醒,讓聽眾在反復(fù)回味中受到啟發(fā)和震撼。因此這篇演講不僅有一鳴驚人的開頭,也有一個觸動人心的結(jié)語:
這是我們的時刻,我們的時代。讓我們的人民重新就業(yè),為我們的孩子打開機會的大門;恢復(fù)繁榮,促進和平;讓美國夢重放光芒,再證這一根本性真理,那就是:團結(jié)一致,眾志成城;一息尚存,希望就在;倘若有人嘲諷和懷疑,說我們不能,我們就以這一永恒信條回應(yīng),因為它凝聚了整個民族的精神——是的,我們能!
他鼓勵美國人民凝聚力量,重塑美國,迎接時代的挑戰(zhàn)。這個充滿力量的結(jié)尾使聽眾的情緒進一步高漲,并在聽眾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令人久久難忘。
二、獨具真情
縱觀古今成功的演講,演講者的人格魅力始終是打動聽眾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要寫好演講稿,就要付出真情真意。奧巴馬的演講可信、坦白、透明,散發(fā)著人格的魅力,他善于用真摯的情感和語言去感染每一個聽眾。
在這篇演講中,對于支持他的選民,他充滿了感激,寫得情真意切:
我從來不是最有希望的候選人。起初,我們的資金不多,贊助人也不多。我們的競選并非始于華盛頓的華麗大廳,而是起于德莫奈地區(qū)某家的后院、康科德地區(qū)的某家客廳、查爾斯頓地區(qū)的某家前廊。勞動大眾從自己的微薄積蓄中掏出5美元、10美元、20美元,拿來捐助我們的事業(yè)。
對于沒有支持他的選民,他能夠以誠相待,化敵為友,談笑間充滿了自信與大度:
當(dāng)年,林肯面對的是一個遠比目前更為分裂的國家。他說:“我們不是敵人,而是朋友……雖然激情可能不再,但是我們的感情紐帶不會割斷?!睂τ谀切┈F(xiàn)在并不支持我的美國人,我想說,雖然我沒有贏得你們的選票,但我聽到了你們的聲音,我需要你們的幫助,我也將是你們的總統(tǒng)。
針對當(dāng)前美國人面臨的困境,他也絕不回避,用信心和坦誠喚起民眾的最大支持:
我們會遇到挫折,會出師不利,會有許多人不認(rèn)同我的某一項決定或政策。政府并不能解決所有問題,但我會向你們坦陳我們所面臨的挑戰(zhàn)。我會聆聽你們的意見,尤其是在我們意見相左之時。最重要的是,我會和你們一起重建這個國家。用自己的雙手,從一磚一瓦做起。這是美國立國221年以來的前進方式,也是惟一的方式。
他獨具真情的演講,讓在場的很多聽眾熱淚盈眶,他們揮動著國旗,表達著對這位新總統(tǒng)的狂熱支持。
三、巧用典型
這篇演講采用類似電影藝術(shù)中的蒙太奇手法,剪輯了美國及世界歷史的重要片段——越戰(zhàn)、伊拉克戰(zhàn)、柏林墻被推倒、電子投票、人類登月等,使整篇演講具有厚重的歷史感。而本篇最大一個特點,就是引用106歲老人的一生,來見證美國百年榮辱滄桑,無論是奴隸制時代、經(jīng)濟大蕭條時期、二戰(zhàn)期間,美國人民都能在心痛中充滿希望,在掙扎中取得進步,戰(zhàn)勝一切困難,最終勝利:
她出生的那個時代奴隸制度剛剛結(jié)束;那時路上沒有汽車,天上也沒有飛機;當(dāng)時像她這樣的人由于兩個原因不能投票——一是她是女性,另一個原因是她的膚色。
……
當(dāng)30年代的沙塵暴和大蕭條引發(fā)人們的絕望之情時,她看到一個國家用羅斯福新政、新就業(yè)機會以及對新目標(biāo)的共同追求戰(zhàn)勝恐慌。是的,我們能做到。
當(dāng)炸彈襲擊了我們的海港、獨裁專制威脅到全世界,她見證了美國一代人的偉大崛起,見證了一個民主國家被拯救。是的,我們能做到。
她看到蒙哥馬利通了公共汽車、伯明翰接上了水管、塞爾馬建了橋,一位來自亞特蘭大的傳教士告訴人們:我們能成功。是的,我們能做到。
這就使這篇演說既有微觀的層次感,又有宏觀立場,使得這篇演講足以成為美國總統(tǒng)勝選演說中的奇文,流芳百世。
四、善用修辭
奧巴馬的演講非常追求語言表達的藝術(shù)效果,通過修辭手法的巧妙應(yīng)用造成氣勢宏大,感人至深的聲勢。這篇演講成功地應(yīng)用了反復(fù)、排比和祈使句等修辭技巧。
在這篇演講中,他多次使用“yes,we can”(是的,我們能夠做到),表達了一種堅毅和自信的精神力量,鼓勵美國民眾重拾信心,渡過難關(guān)。這句口號,一如當(dāng)年馬丁·路德金的演講“I have a dream\"(我有一個夢想),可以說在演講稿中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極具震撼力,所以他在臺上說到“yes,we can\",臺下幾萬名觀眾也同時高呼“Yes,we can”,甚至使“yes,we can”風(fēng)靡一時。
排比句是演講稿寫作中最常使用的一種重要修辭手段,它以語法結(jié)構(gòu)對稱來突出語言的意義。因此排比句的使用可以使演講具有感召力和鼓動性,增強語勢,提高表達效果。應(yīng)用排比句式來增添演講排山倒海的氣勢,在奧巴馬的這篇演講中可謂隨處可見:
那些徹夜關(guān)注美國大選的海外人士,從國會到皇宮,以及在這個世界被遺忘的角落里擠在收音機旁的人們,我們的經(jīng)歷雖然各有不同,但是我們的命運是相通的,新的美國領(lǐng)袖誕生了。那些想要顛覆這個世界的人們,我們必將擊敗你們。那些追求和平和安全的人們,我們支持你們。那些所有懷疑美國能否繼續(xù)照亮世界發(fā)展前景的人們,今天晚上我們再次證明,我們國家真正的力量并非來自我們武器的威力或財富的規(guī)模,而是來自我們理想的持久力量:民主、自由、機會和不屈的希望。
祈使句的作用就是向聽眾進行直接的呼吁,激起他們的熱情,讓他們按照演講人的意圖辦事。祈使句的應(yīng)用也是這篇文章的修辭亮點:
讓我們發(fā)揚新的愛國精神,樹立新的服務(wù)意識和責(zé)任感,讓我們每個人下定決心全情投入、更加努力地工作,并彼此關(guān)愛。讓我們銘記這場金融危機帶來的教訓(xùn):我們不可能在金融以外的領(lǐng)域備受煎熬的同時擁有繁榮興旺的華爾街——在這個國家,我們患難與共。
這些祈使句具有極大的煽動性,引起共鳴,激起熱情,鼓舞人心。
演講具有一種神奇的力量,“一人之辯,重于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奧巴馬的這篇精彩演講,不僅為他贏得了政治榮譽,也為我們提高演講稿的寫作水平提供了一份好的學(xué)習(xí)范本。
(摘自《應(yīng)用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