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說,“飯局”一詞是宋代人發(fā)明的,距今已有千年歷史。宋人把“飯”與“局”連成一體,玄妙盡顯。不過,追溯飯局的發(fā)端,何止千年。藺相如與秦王斗智斗勇的“澠池會”,項羽為劉邦擺下的“鴻門宴”,曹操“青梅煮酒論英雄”,趙匡胤“杯酒釋兵權(quán)”,無一不是決定歷史走向和個人事業(yè)成敗興衰的飯局。這些飯局背后,赫然是萬馬千軍的對峙,命懸一發(fā)的驚險。后來,貫穿清代數(shù)百年歷史的“滿漢全席”,以及始于康熙、盛于乾隆時期的“千叟宴”,更是花天錦地、賓客如云,演繹了飯局的極致。中國古代還有一種與文人有關(guān)的飯局,即“文人雅集”。其形式主要是游山玩水、飲酒賦詩、書畫遣興、品鑒文藝等,賞心悅目、怡然自得。如歐陽修在《醉翁亭記》中所敘,他在任滁州太守時,常與眾賓客郊游野宴,“朝而往,暮而歸”,一邊享受山肴野蔌,一邊在投壺、下棋等游戲中交杯換盞,正所謂“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實在是人生難得之樂事。
飯局發(fā)展到今天,依然推杯換盞、興致盎然?;蚺笥丫蹠⑸舷聭?yīng)酬、商務(wù)來往,或為一場接待、一樁交易,名目繁多,皆從飯局拉開序幕。雖為飯局,但幾乎與“飯”無關(guān),關(guān)鍵在“局”,以及這“局”里的人。“局”里有哪些人?有錢有權(quán)的,有前途的,有后臺的,不一而足,反正是關(guān)系利害、能解決近憂遠慮諸多問題、非通過飯局拉近距離不可的人物。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和恨,自然也不會有無緣無故的飯局。尤其在今天,天上不會掉餡餅,但一場飯局下來,天上完全有可能掉資金、掉項目,甚至掉官位什么的。這就是許多人對飯局樂此不疲的原因。
要讓客人覺得不虛此“餐”,飯局必須設(shè)在賓館、酒樓那種招牌龐大、燈光璀璨之處。商人請業(yè)主,下級請上級,飯局一般設(shè)在豪華酒店的豪華包間,而且是那種少則三五千、多則上萬元消費底線的包間。什么檔次的客,進什么樣的包間,花多少銀子,主人心中有數(shù)。唯有這種大把大把揮金的地方,方能顯出主人的“大氣”與“客氣”。主人也知道,客人來了就是準備大吃的,吃好了就會辦事,天下沒有白吃的飯局。選擇好場地,這才邁出飯局“萬里長征”第一步。接下來是點菜肴,喊酒水。主人往往會先讓客人先點,客人象征性地選擇一二后,主人則大包大攬,菜撿最貴的點,多是生猛海鮮之類;酒撿最好的上,不是一瓶兩瓶,而是一箱兩箱。
飯局以酒為主,無酒不成席。飯局的參與者,猶如一場戲的演員,酒則是把戲推向高潮的關(guān)鍵。戲的主題能否升華,客人酒足飯飽后能否實現(xiàn)主人的意愿,往往還要靠酒在飯局上發(fā)揮作用。酒猶如發(fā)動機的機油,發(fā)揮得好,機器就運轉(zhuǎn)得靈巧,愿望便實現(xiàn)得快。演員們的表演從酒開始,先是圍攻式,主人這邊一齊端杯敬客人,心照不宣;接著是單挑式,陪酒者單獨舉杯,輪番上陣,調(diào)動一切恭維話向客人敬酒;再是自罰式,酒過二三巡,客人酒量已明顯不支,面對被敬酒者不斷擺手推辭,敬酒者往往以自罰的方式表達敬酒之誠意,喝一杯敬一杯不行,就喝兩杯敬一杯,甚至喝五杯、十杯敬一杯,直喝得客人生發(fā)憐憫之心,把杯中酒干了為止。
當然,主人明白,久經(jīng)“酒”場的客人,拒酒說明他沒喝好,到了來者不拒時,才是微醺的開始。為了討客人歡心,主人還會與花枝招展的服務(wù)員私下講好,讓她們排著隊,端起酒,扭動水蛇腰魚貫而入,或講一串葷段子,或唱自編的祝酒歌前去敬酒,頗有古宴“遺風”??腿讼硎苤畠r的贊美,與美女們拉拉扯扯、推來讓去,最終在美女的歌聲中一飲而盡。這時,飯局真正進入高潮,杯中酒成了“感情酒”、“兄弟酒”,主人才真正成為飯局的主人,隨意端起酒杯敬客人,一碰即干,主賓之間仿佛一下子跨越了萬水千山,大有相見恨晚之感。
酒精的最大妙處,就是能讓陌生人之間的關(guān)系快速遞進,讓陌生人之間的感情快速升溫,從陌生到熟悉,到朋友,到兄弟,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境界。賓客對主人的要求,再難也可酌商,即使是出賣良心、違反法律的勾當,那也是朋友的事、兄弟的事、自己人的事,“為朋友兩肋插刀”,何況兄弟乎?飯局在稱兄道弟、把酒言歡中進入尾聲。
這就是今人常常不勝其累又趨之若鶩的飯局。今人宴飲,更像一場化裝舞會,酒是舞會的音樂,情是跳舞者的面具,而“利”則是其目的,人情循著利益走,利益披著人情外衣,如此而已。
(摘自《喜劇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