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題展示
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中新社報道:廣東湛江留守老人“三不要”盼兒女回家過年。孩子不回家過年,一般都是擔心被家人要求去相親,或者害怕父母索要錢財,也可能是擔心要走訪親戚花銷大?!爸慌魏⒆踊丶疫^年,我們‘三不要’,還可以為孩子‘報銷’路費?!?/p>
這則報道反映了留守老人的現(xiàn)實與心態(tài),能給我們以深刻的啟示。
讀罷這則報道,你有何感受,請你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寫一篇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詩歌外,文體自選;③標題自擬;④不少于800字。
原文在線
當感恩遇質疑
□王萍萍
古人有言:“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父母把我們帶到這個世界,哺育我們長大,我們應該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報答父母。許多孩子只知道一味地向父母索取,卻從沒想過是否要報答父母。
“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這些都是很好的例子,連動物都知道感恩,那我們更應如此,西方國家更是為此而設立了感恩節(jié)。感恩,一直被認為是中華民族引以為傲的傳統(tǒng)美德,那我們就更應將這種美德傳承下去,而不是將它遺失在時間的某個角落里。
在這個金錢至上的社會中,我們還能看見多少人性的光輝,有些人被金錢蒙蔽了雙眼,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可以昧著良心做那些所謂的慈善活動,可那樣他良心上過得去嗎?在汶川地震的時候,發(fā)生過這樣一件事情。有一家生產(chǎn)面包的公司,沒有什么知名度,為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公司作出了一個打算,派一些員工到災區(qū)去。地震后的小鎮(zhèn)到處都是倒塌的房屋,破碎的瓦片讓人看得觸目驚心,不知道還有多少人被埋在廢墟之中,還有多少人能夠生還……這家公司的員工走在這些廢墟上,沿途碰到了一些難民,這些人正是他們在尋找的。難民們看到這些員工和他們所拿的東西,問道:“這是什么?”“面包?!鳖D時,難民們仿佛看到了希望。
孩子學會感恩并不能只有簡單的說教,而應從小培養(yǎng)孩子感恩的心,循循善誘逐步引導孩子。學校也可以布置一些作業(yè),如幫助父母做家務,這比簡單的說教更加生動,能使孩子親身體會,從中有所感悟。在我們身邊,也有許多這樣的例子,父母將孩子辛辛苦苦拉扯大,在孩子成年之后,本該贍養(yǎng)父母的他們卻將父母拒之門外??蓱z天下父母心,這樣的行為會讓我們覺得那些做子女的一點也不孝敬老人,不懂得報答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
問題診斷
語言平直無力,事實說明不清,是中學生寫作的通病,比如敘述某個面包生產(chǎn)廠家的事例時,既沒有交代清楚廠家的名字,也沒有說明這個事件與本文主題之間的關系,這樣的文章讀來讓人感覺是在說教。敘述時沒有把握準角度的變化,而是直敘到底,因此語言缺乏生動性。
另外,或許是時間所限,文章敘述的事件并不完整,結尾缺乏點題性的結束語,對文章結構的嚴謹性而言都是極不適宜的。
化蝶之作
當感恩遇質疑
古語有言:“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p>
父母把我們帶到這個世界,撫養(yǎng)我們長大,我們應該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報答父母。許多孩子只知道一味地向父母索取,卻從沒想過如何報答父母。兒女不孝,甚至虐待父母的事件屢見報端,這是社會的不和諧音符。
“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边B動物都知道感恩,那我們更應懂得感恩,西方國家更是為此設立了感恩節(jié)。感恩,一直是中華民族引以為傲的傳統(tǒng)美德,我們應將這種美德傳承下去,而不是將它遺失在世界的某個角落。李密為了奉養(yǎng)年邁的祖母,放棄了在朝為官的機會,并寫下了傳世佳作《陳情表》。這一事件被后人傳為美談。
當今社會雖然很多人尊崇金錢至上,但只要你擁有一顆愛心,擁有一顆感恩的心,你也必將得到豐厚的回報。在汶川地震的時候,發(fā)生過這樣一件事情。有一家生產(chǎn)面包的公司,為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公司作出了一個決定,派一些員工到災區(qū)去推銷產(chǎn)品。地震后的小鎮(zhèn)到處是倒塌的房屋,破碎的瓦片,讓人看了觸目驚心,不知道還有多少人被埋在廢墟之中,有多少人能夠生還……這家公司的員工走在這些廢墟上,沿途碰到了一些難民,這些人正是他們要尋找的推銷對象。難民們看到這些員工和他們所拿的東西,問道:“這是什么?”“面包?!鳖D時,難民們看到了希望。這些員工放棄了推銷產(chǎn)品的機會,無償?shù)匕衙姘徒o那些在饑餓中奔波的人們。公司老總知道后并沒有責怪他們,反而極力褒揚。他們的做法體現(xiàn)的是無私的人道主義精神,比單純地推銷產(chǎn)品更值得提倡。通過這件事,員工們看到了公司老總的愛心,于是公司上下齊心協(xié)力,最終使公司效益翻了幾番。這家面包公司也因為在災難中幫助了災區(qū)人民,知名度得到了提高。
教育孩子學會感恩并不能簡單地說教,而應從小培養(yǎng)孩子感恩的品德,循循善誘地逐步引導孩子。學校可以布置一些作業(yè),如幫助父母做家務,這比說教更加生動,更能使孩子親身體會,從中有所感悟。
可憐天下父母心,誰能體會到老年人的悲傷。趙本山曾經(jīng)演過一個小品,小品中兩個兒女刻意撮合他們父母的夕陽之戀,讓老年人有個伴,讓他們老有所依,這是父母的心意,也是兒女為年邁的父母所能做的,畢竟兒女有自己的工作,不可能時時刻刻都陪在父母的身邊,老伴卻能做那些兒女不能做的事。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父母不一定都要你留在身邊,只要你能像陳紅唱的那樣“?;丶铱纯础?,父母就心滿意足了。
愿天下所有的兒女都能?;丶铱纯?,看看年邁的或者還不年老的父母,以寬慰他們的思念之情。
升格小結
所謂文無定法,不是不要方法,只是不拘于方法。原文在寫作時存在的弊病就是語言平淡,因此,修改時,筆者著重指導她在引用名人名言或古詩詞名句上工夫,舉例證明觀點時則從中學語文教材上的事例入手,引導她去分析所學課文與本文主題的契合點,把課文內容用最簡明的話概括出來,這樣修改時不至于動大手術。另外,引用趙本山的那個小品,雖然是藝術,但藝術亦源于生活,運用恰當也能為寫作主題服務,這是中學生寫作時可以借鑒的,但關鍵是如何恰當運用。
結尾引用歌曲《?;丶铱纯础防锏母柙~,是對作文主題的巧妙升華。
總之,學生作文的素材可以來源于教材,也可以來源于電視劇、小品等,更可以來源于自己的閱讀體驗,只要言之成理,運用得當都能為文章增色。
延伸訓練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楚天都市報報道:近日,武漢漢南區(qū)各學校都按區(qū)教育局的統(tǒng)一要求布置了“德育作業(yè)”。要求學生為父母倒一杯水、洗一次腳,要通過網(wǎng)絡、電話、登門等形式給長輩拜年。
某大學,廣告學選修課上,老師讓寫出自己最感動和最厭惡的廣告。結果最感人廣告,竟是那則公益廣告:“媽媽洗腳?!?/p>
請全面理解這兩則材料,提煉出適合自己寫作的立意,并以此為話題,寫一篇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詩歌外,文體自選;③標題自擬;④不少于800字。
思路引擎:這兩則材料反映的是同一個話題,即品德教育。武漢漢南區(qū)教育局是對學生進行的一次品德教育;某大學評選廣告則是另一種形式的品德教育,可謂殊途同歸。這是立意的根基,行文的關鍵,只有抓住這個基點,寫文章時才能順利展開。
再來看中學的品德教育,把德育教育當成作業(yè),要求學生具體去行動,可以想象現(xiàn)今德育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學生只有在老師或學校的要求下才去被動地做,沒有人能夠主動去行動。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值得每一個人深思。公益廣告著重進行的德育引導,同樣反映出整個社會的德育現(xiàn)狀。這些都可以成為文章立意的參照點。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2009年3月23日是武漢市政府設立的首個“讓座日”。有記者搭乘7條線路公交車暗訪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乘客只要看到有老人或抱孩子的乘客都會主動讓座,但也有相當部分乘客會睡覺或觀看窗外風景,假裝沒看見站在身旁的老人。讓座市民中,學生占較大比例。記者在漢口、漢陽、武昌街頭以及車輛上隨機調查發(fā)現(xiàn),八成市民不知道“讓座日”,但多數(shù)市民贊同設立讓座日。社會學家表示,提倡讓座行為應成為常態(tài),不應只集中在一天。
請以“讓”為話題,寫一篇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詩歌外,文體自選;③標題自擬;④不少于800字。
思路引擎:“讓”是中華美德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古人崇尚謙虛謹慎,以謙虛為美德,所謂“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具體到日常生活中,為人處世、立身行事,謙讓都有其重要意義。謙讓不僅可以體現(xiàn)自身修養(yǎng),更可以使人際關系和諧,乃至促進社會和諧。要寫好本話題作文,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觀點鮮明,價值取向正確?!白尅痹趥鹘y(tǒng)文化中的積極意義是明顯的。為此,闡述觀點時,一定要正面,積極。觀點要鮮明,價值取向要正確,符合社會主流要求。
二是舉例恰當,論證鏗鏘有力。觀點擺出來后,需要足夠的例子來支撐。一般來說,屬于傳統(tǒng)文化的觀點,舉例要注意古今結合,這樣能體現(xiàn)出作者平時廣泛的閱讀面;最好能做到正反結合論證,使論證更加有力。
三是首尾呼應,行文結構完整。任何一篇文章,都要注意首尾呼應,這是作者嚴密邏輯思維的最好體現(xiàn),也是寫文章的一般要求。
三、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有多少是互相矛盾的地方,比如說:一方面教育人處處謙讓,另一方面又主張遇事當仁不讓。
面對傳統(tǒng)文化對人們的教益,我們應該何去何從,確實是值得深思的話題。作為青年一代的你一定會對此有自己的見解,請你結合自己的人生經(jīng)歷作出一個合理的選擇,并以此寫一篇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詩歌外,文體自選;③標題自擬;④不少于800字。
思路引擎:本文題寫作議論文最容易,可以從論述二者之間的關系入手去寫,比如“謙讓與當仁不讓新解”,這個題目就是論述二者之間的關系,該謙讓時要謙讓,必要時也得當仁不讓。也可以選擇其中的任何一個方面來寫,比如“謙讓,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當仁不讓,現(xiàn)代人的美德”這類題目就是選擇其中一個方面命題的題目??傊?,只要言之成理,符合題目要求的都是好作文。
當然也可以寫成記敘類文章,比如小小說、記敘文、小品、小劇本等,這時要通過一個系列的故事來表現(xiàn),我們什么時候該謙讓,什么時候該當仁不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