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合作互助的品格的有效途徑之一。如何進一步優(yōu)化識字教學,提高識字教學的效率,讓學生在輕松、快樂的環(huán)境中學好漢字呢?
首先。生動形象。加強趣味性。在開始教學漢字時,我用一個實物,編一句兒歌,講一個故事,畫一幅簡筆畫,教一個手勢,盡可能用上體態(tài)語言,便于學生記住它們的音和形。如:教學“尖”字,我會用上學生們最熟悉的兩支鉛筆。一支被削尖的,一支是剛買來沒用過的。我問學生:“這兩支筆有什么不一樣?”學生肯定會說一支鉛筆尖,一支鉛筆不尖。順水推舟地,我馬上引導他們說出這支鉛筆為什么尖。學生們一口說出了我想說出的答案,并且能記住了這個字。我聽后大加表揚他們,他們個個臉上都迸射出興奮與微笑。二年級后的漢字學習,基本上是學生自己編兒歌,做動作記漢字,用形聲記憶、合新字等辦法識記漢字。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一旦形成,教師教學工作就會事半功倍了。比如“游”字,學生經(jīng)常先寫三點水,右邊再寫個“放”字,無論講了多少次,還是會有學生寫錯。于是我編了這樣一個順口溜:小孩子,戴帽子,去方池,玩水滴。有了這句順口溜,學生明白了,“游”字的最右邊不是反文旁,而是一個“子”字跟一個撇橫頭(即戴帽子的孩子),學生們明白了這點,就再也不會寫錯字了。這種識字法不僅讓學生對學習漢字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同時也使學生的閱讀、語言表達得到了發(fā)展。
其次。創(chuàng)設語境。放飛想象。教學中,我注意到充分利用教材,聯(lián)系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語言環(huán)境,讓漢字在語言環(huán)境中反復出現(xiàn),能使學生熟練掌握、鞏固、運用漢字的技巧,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漢字多功能的作用。如通過看圖說話,用一些好詞和口語中的詞語聯(lián)系起來說句子、編故事、表演等途徑讓學生生動有趣地學漢字。我在教學“茶”字的時候就是用故事穿插的,我說,很多學徒想拜一位名師為師傅,名師擇優(yōu)選徒,出了一道考題:他一聲不出,頭戴草帽,腳穿木鞋,站在學徒們面前。如果哪個學徒猜得出來他想要什么,他就收那個為徒弟。學徒們個個面面相覷,不知所措。一個平時愛學習,善觀察,勤思考的學徒,跑開去端了一杯茶送給師傅,結(jié)果他被錄用了。誰能說說他為什么被錄用了嗎?學生們都爭著說因為他給師傅端茶?!八趺粗缼煾狄炔?”“因為他師傅頭戴草就是草字頭,他師傅是個人,腳下的木鞋是個木字,三個字合在一起就是個茶字。”故事講完了,“茶”字學生也牢記了。課后,我要求學生把這個故事講給自己的家長們聽,這樣既激發(fā)了學生的識字興趣,鞏固了生字,又使學生產(chǎn)生了成就感和自信心。
再次。巧妙復現(xiàn),感官參與。低年級的學生,有意注意雖然在發(fā)展,但占優(yōu)勢的還是無意注意,主要表現(xiàn)為注意不穩(wěn)定,不持久,容易被新鮮的刺激所吸引,受到興趣和情緒所支配,所以學生識記、鞏固生字最好的方法就是復現(xiàn)。巧妙的復現(xiàn),使學生的無意注意被得到充分利用,有意注意也被調(diào)動起來。比如學習新課文,我先帶拼音出示生字詞,小組學習,會讀的讀給小伙伴中不會讀的聽。接著,去掉拼音,學生自由練習讀,然后“開火車”讀,之后是男女生比賽讀,打亂順序指名讀,隨機抽學生讀,做手勢讀生字等,這些活動都是學生們喜聞樂見的活動,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裝的眼、耳、口、腦多種感官,使學生始終處于興奮之中,學習熱情高漲,在愉快的玩中不知不覺認識了這些生字。
最后,回歸生活,搭建橋梁。孩子們都能讀下課文指認漢字了,但一離開課本再指認,學生卻不會認了。所以我特別注意把識字教學和學生的生活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如教學《我在家里貼字卡》,我就將物品名、找家庭成員名字、拼兒歌……引入到家庭作業(yè)中,課堂上將剛學過的漢字以“幫漢字回家”的游戲要求孩子找一找學過的生字,以“闖三關(guān)”的形式將認字、組詞、讀常用字組成的新句子融為一體。拼音、漢字都得到了強化。教學《我在街上識漢字》時,要求學生在大街上再次尋找當天學過的生字,還讓他們看看今天學的生字寶寶都躲到哪里了?引導學生除了學習課本中的生字外,用上自己的學習方法,認識更多街上的漢字,把生字帶到課堂,與小伙伴們一起學習,一起比賽看看誰帶回來的生字寶寶最多。交上的新朋友最多。從生活中來,再回到生活中去,這樣教識字。不但學生學得輕松愉快,而且也使語文課堂變成一座與生活接軌的橋梁。從而使識字成為一種樂趣,一種享受。
回首初為人師伊始,由嘗試到失敗,再到總結(jié)、嘗試、實踐,我越來越喜歡上識字教學,因為它使我不斷得到磨礪,看著學生們不斷成長,不斷學到新知識,我也覺得自己也在不斷成長,我的人生也因此變得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