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擴大其閱讀面,增加其閱讀量,提倡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是一個好辦法。課外閱讀是課堂學習的延伸,是增長知識和提高語文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筆者談談如何利用課外閱讀來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
一、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
在教學活動中,一旦激起學生的課內外閱讀興趣,就能讓他們從內心深處對課外閱讀產生主動需要。低年級的小孩子大都喜歡聽故事。老師可以利用這一點來誘導學生閱讀。我上低年級課的時候,每隔一周的中隊活動課,我都會給學生講一些故事,如《小紅帽》《白雪公主》《狼和小羊》《狐貍和烏鴉》等,孩子們聽著我講的故事。意猶未盡,于是我就趁熱打鐵,讓孩子們與他們的父母一起找一些圖文并茂的注音故事來進一步地看、進一步地讀。這樣,他們在興趣的帶領下,慢慢地,閱讀的書就多了。而隨著他們的年紀增長,我又逐漸介紹他們看《魯濱遜漂流記》《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格林童話》《成語故事》或背誦《唐詩宋詞》等書籍。通過引導,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如我曾教過學生廖茜、黃堅蘭就在六年級時寫出了上萬字的聯想小說,這正是建立在其廣泛閱讀基礎上的。
二、注意教給讀書方法
一個知識淵博的人,必定也是一個愛讀書、會讀書、從書中獲益良多的人。為此,教給學生有效的讀書方法是十分必要的。讓學生掌握一些讀書方法,他們學習起來會更有效率。讀之有方,才能讀之有效。于是我從通過進行文章分類的角度著手,教給學生一些讀書方法。告訴他們哪些書可以精讀,哪些書可以粗略讀,哪些書瀏覽一下就可以了,而書中的優(yōu)美章節(jié)還可以背誦并且堅持把背誦內容摘抄在自己的閱讀筆記本上。有一天,一個讀到高三的學生在街上見到我,高興地告訴我,因為掌握了讀書的方法,語文一直是他成績最好的一科。
三、明確要求
學生們的閱讀興趣提高了,讀書方法掌握了,那么,再針對不同體裁的讀物明確提出不同的閱讀要求,這樣,他們閱讀量增大的同時就不會浪費時間在不必要的閱讀面上。如到了高年級的時候,我告訴學生,童話寓言重在明理;歷史故事重在懂得和記住故事梗概;詩歌重在通過朗讀體會詩意;科普讀物重在明白書中的科學道理。根據這些要求去讀,學生的閱讀就會事半功倍,得到更多的收獲。
四、注重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良好讀書習慣的養(yǎng)成,比讀書本身更有意義,也更有用。所以每一次接一個新班時,我總是注意要求學生從小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勤做筆記。葉圣陶先生說過,閱讀時“想到了什么,不妨隨時提筆把它記下來,這就是讀書筆記,想的時候往往比較雜亂,比較膚泛;寫下來就非有條理不可了,非切切實實不可了”。讀書筆記是督促學生自己認真閱讀的好辦法。等學生進人中高年級后,每學期開學初,我都要求學生每人都準備一本“摘錄本”,摘錄自己看到的好詞佳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或記錄自我讀后感等,期末,我再組織學生評一次,如誰的書寫漂亮、摘抄筆記多而精等,并予以獎勵。通過這樣的獎勵,鼓勵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一些學生在剛開始讀書時成績都不甚如意,在我堅持6年的訓練下,他們的成績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五、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各種讀書活動
為了能更好地開啟學生的智慧之門,我們沒有理由不鼓勵學生多讀點書、多參加讀書活動。如開展“講故事比賽”、“書報信息交流會”、“摘抄筆記交流會”等活動,讓學生交流自己看到或讀到的國內外新聞等等,這樣既能加強他們的課外閱讀,又能豐富他們的精神生活。
小學階段,擴大學生的課外閱讀,將對他們今后人生的學習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利用課外閱讀來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還需要我們不斷的實踐與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