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典之所以為經(jīng)典,在于它能經(jīng)受住時間的考驗,在于它擁有挖掘不盡的“寶藏”,在于它持續(xù)顯現(xiàn)的示范作用。于永正老師那些經(jīng)典的口語交際教學實踐,雖然我們早已耳熟能詳,但對時下的“口語交際教學”仍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下面我以此為例,談談“口語交際教學”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訓練要注重整體性
當交際雙方面對面交流的時候,所需要的不僅是聽說的能力,還應當具備文明的舉止、得體的談吐、及時的應變能力等。因此口語交際能力絕不僅僅是單純的言語能力,還是一種融文明素養(yǎng)、聽說水平、交往意識等為一體的綜合性素質(zhì),因此,在教學中,我們必須把各種相關的能力因素看做一個整體,協(xié)同訓練,共同發(fā)展。
請欣賞《軋面條》教學中的一個精彩片段:
生:(對著于老師)孫師傅,您好!
師:您好!看。這小同學真有禮貌!
生:我是民主路小學六年級一班的學生。于老師說。您買了一臺軋面機,可是看不懂說明書。于老師叫我來教您怎樣使用軋面機。
師:你的意思表達得很明白??墒俏覀冋f話還要得體、有教養(yǎng)。這兩個詞語請你考慮。(板書:叫、教。)“于老師叫我來教您使用軋面機”的“叫”字應換成什么詞語更得體?
生:換成“讓”字。
師:“讓”和“叫”有區(qū)別嗎?
生:換成“請”字!
師:“請”字就好多了,還可以換成什么詞語?
生1:換成“委托”。
生2:還可以換成“囑托”。
師:這個“教”字,別人說可以,但在這個情境中,自己說顯然不太合適。別忘了,站在你面前的是一位老師傅。
生:換成“幫助”。
師:換成“幫助”能說得通嗎?說說試試。(學生搖頭。)
生:換成“告訴”。
師:好!這樣顯得很謙虛。請你連起來說一說。
在這個教學片段中,于永正老師不僅細心地提醒學生要講禮貌(通過表揚的方式)。而且還花大氣力引導學生推敲“叫”和“教”這兩個字,讓學生明白,詞語該怎么用才準確,話要怎么說才得體。這些內(nèi)容不是本年級也不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但從提升學生整體素質(zhì)的角度看,它們和本課的重點同樣重要。
小學語文教材安排了超過60次的“口語交際”訓練,訓練內(nèi)容雖說各有側重。但教師千萬不能忽視培養(yǎng)學生聽說、交往等方面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學生形成真正的口語交際能力。
二、情境要凸顯互動性
交際者,互動也。如果沒有必要的“你來我往”,學生就難以掌握口語交際的基本方法;如果沒有彼此的“對話碰撞”,學生就無法形成口語交際的基本技能。因此在口語交際教學中起催化、促進作用的情境創(chuàng)設一定要凸顯互動性,促使學生由單向的個體轉化為雙向的組合,并在雙向互動中進行動態(tài)的口語交際實踐。于永正老師深諳此道,在他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學生絕不會一個人“孤獨”地“自說自聽”,也絕不會簡單地重復書本或他人的語言,學生總能主動地參與到交際實踐中去,總是在不斷思考和調(diào)整說話的內(nèi)容、表達的方式。大體說來,于永正老師的做法可以概括為“在實戰(zhàn)中練兵”和“像實戰(zhàn)一樣練兵”,“逼著”學生“主動”地參與口語交際活動。
“在實戰(zhàn)中練兵”,就是讓學生走向社會,到現(xiàn)實生活中進行真正的口語交際鍛煉。于永正老師擁有一雙善于觀察、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總能敏銳地捕捉到生活中的情境,智慧地創(chuàng)造出各種機會,為學生提供口語交際的平臺。如采訪、問路、買文具、寫調(diào)查報告等內(nèi)容在社會這個大課堂里進行,外向的學生興致盎然,談興更濃;內(nèi)向的學生也會被現(xiàn)實所逼,不得不張開嘴,走進口語交際中去。社會大課堂開闊了學生的眼界,豐富了學生的知識。更重要的是,真實的環(huán)境、實際的需求、現(xiàn)實的效果讓學生體驗到了口語交際的重要性,從而進一步激發(fā)學生進行口語交際的熱情。
“像實戰(zhàn)一樣練兵”,就是要創(chuàng)設口語交際的情境,把大社會搬進小課堂。于永正老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可以分為四大類:轉述性情境,如轉述“通知”、寫“留言條”等;描述性情境,如描述陌生人外貌等;說明性情境,如“介紹我的小制作”“小小展銷會”等;思辨性情境,如“小小辯論會~學會調(diào)解”等。于永正老師為了想到一個好的點子,“常常達到‘食不甘味’‘臥不安寧’的程度”。因此,他創(chuàng)設的情境既有實用性、可操作性,又極富刺激性和生活感,總是蘊含了充足的互動因素,總能激發(fā)學生內(nèi)在的交際需求。
還以《軋面條》為例。于永正老師首先請學生看軋面機說明書,說說軋面的過程。如果到此為止,即便學生讀得認真。說得清楚,但真正能進入互動交際的學生卻很少,也體現(xiàn)不出口語交際的價值。于是,于老師又請出食堂的孫師傅,讓學生教他使用軋面機。這樣,一個誘發(fā)學生進行口語交際的興趣點就出現(xiàn)了。但一個說一個聽仍然不是真正的“交際”,所以于老師故意安排孫師傅不停詢問詰難,這樣就形成了一個生動逼真的“交際場”。與此同時,于永正老師還安排其他學生做“助教”,隨時參與交際,自己則擔任“顧問”,相機進行評點。如此,所有學生都參與到了交際互動中,幾個方面互相融合,彼此互補,形成了一個和諧、高效的言語訓練機制。
三、評價要強調(diào)即時性
口語交際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學生的表現(xiàn)稍縱即逝,評價的機會也稍縱即逝。所以評價的即時性就顯得尤為重要。但有些老師即時評價的意識不強,常常錯過絕佳的評價機會,有的甚至習慣于用終結性的評價來代替與口語交際教學過程相結合的形成性評價。這就使評價的導向、激勵、診斷、反饋、總結、發(fā)展等重要功能大打折扣。于永正老師的評價及時、智慧,對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提升給予了極大的幫助。
讓我們來欣賞《一塊面包》教學中的一個片段:
師:現(xiàn)在,請一個同學到前面來勸說“我”,其他同學在下面聽,允許插話,都要參與。看誰有口有心,能說會道。于某,請你到前邊來。(生搖頭。)我不喜歡搖頭,我喜歡聽“讓我來試試”。(于某勇敢地走上講臺,老師鼓勵她大膽一點。)
生:于曉理同學,這是你扔的面包嗎?
師:你怎么知道我的名字?(眾笑。)(一生站起來插話川、同學,請問你是哪個班的,叫什么名字?)我是四(1)班的,叫于曉理。
生:曉理同學,你扔面包是不對的。
師:我扔面包關你什么事!狗拿耗子多管閑事!(眾笑。于某一時語塞。師指出:對別人做的事發(fā)表意見,應從自己的角度說,而且態(tài)度要誠懇,要這樣說,曉理同學,你把面包扔了我感到太可惜了。如果直接指責對方,就會激發(fā)矛盾。)
生:于曉理同學,我覺得把好好的面包扔了太可惜了。(師插話:這樣說,對方就不至于抬杠了。)你想想,你媽媽在工廠里辛辛苦苦地工作,一分一分地掙錢,你媽媽知道了會怎么想?
師:媽媽知道了會生氣,會狠狠地批評我。(眾笑。)(這時于老師立即提醒于某:看看黑板上的提綱,應該先講什么。)
生:于曉理同學,你知道嗎?糧食來之不易呀!農(nóng)民辛辛苦苦地耕地,播種,施肥,澆水,收割,(師插話:脫粒。曬干。)付出了多少汗水呀!咱們上一年級時學過一首古詩——《鋤禾》,你還記得嗎?
師:記得?!颁z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薄〗憬?,我錯了,我不該浪費糧食。(眾笑。一生插話:把糧食加工成面包,不知要經(jīng)過多少道工序,經(jīng)過多少人的勞動!)
生:糧食的作用可大了。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銅,一頓不吃餓得慌。糧食除了可以吃,還可以釀酒,做點心,制造藥品呢。(一生站起來補充:還能提煉味精,糧食是寶中寶。)我們生活雖然好了,但也不能忘記過去。還記得咱們學過的《馬背上的小紅軍》嗎?(一生插話:如果我們一人扔一塊面包,全國會浪費多少面包呀!)
師:(拿起桌子上的面包)小姐姐,同學們,謝謝你們的幫助,從今以后,我再也不浪費糧食了!我錯了!(說完給于某和全班同學行了一個隊禮。生笑。)
這節(jié)課很精彩,精彩在教學設計上,精彩在學生的表現(xiàn)上,更精彩在于永正老師的即時評價上。于永正老師總是在最恰當?shù)臅r候用恰當?shù)脑u價“不斷為課堂的進展導向、指謬、激勵、維持和強化”。而且,這節(jié)課的評價不僅是于老師一個人在唱獨角戲,生生之間也有良好的互動,這樣,評價也成為了一個重要的學習環(huán)節(jié)。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于永正老師評價的語言、方式總是充滿著童真童趣,洋溢著幽默詼諧。他的課堂也總是笑聲陣陣,趣味盎然。因此,學生的參與熱情不斷高漲,學習能力也在這高漲的熱情中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