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實施有效的教學評價模式對教學效果的提高有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形式多樣的形成性評估策略主要是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評價,可以向教師和學生提供經(jīng)常性的快速的反饋信息,既是保證教師教學質(zhì)量的依據(jù),也是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有效手段。為了更深入領(lǐng)會新課程改革的精神,筆者對小學四年級學生進行了形成性評價的教學實踐,結(jié)合如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實施形成性評價,培養(yǎng)學生自主性、主動性和自信心的實踐,證明形成性評價模式確實能夠促進學生的個體發(fā)展及教學效果的提高。
【關(guān)鍵詞】小學英語教學;形成性評價;教學效果
評價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推動因素。形成性評價目的是激勵學生學習,幫助學生有效調(diào)控自己的學習過程,使學生獲得成就感,增強自信心,培養(yǎng)合作精神。為了使評價有機地融入教學過程,應建立開放、寬松的評價氛圍,以測試和非測試的方式以及個人與小組結(jié)合的方式進行評價,鼓勵學生、同伴、教師和家長共同參與評價,實現(xiàn)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形成性評價的形式可有多種,如課堂學習活動評比、學習效果自評、學習檔案、問卷調(diào)查、訪談、家長對學生學習情況的反饋與評價、平時測驗。
美國教育學家布盧姆(Bloom B.S.)認為“形成性評價是在教學過程中為了獲得有關(guān)教學的反饋信息,改進教學,使學生知識達到掌握程度所進行的系統(tǒng)性評價,即為了促進學生尚未掌握的內(nèi)容進行評價?!盵1]20世紀90年代以后.國外許多學者開始重視形成性評價對教學的影響。Weir[2]建議教師應采用形成性評價,這樣可以有效地調(diào)整教學各個環(huán)節(jié)和學生的學習行為。在國內(nèi),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探討如何實施形成性評價模式及其發(fā)展引起很大的重視。但是由于傳統(tǒng)評價體制的誤導性,致使一部分老師還停留在單一地使用終結(jié)性評價的階段,一部分教師將新課程標準中的評價建議流于形式。為了能更深入體會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和檢驗形成性評價在教學中所起的效果,對于一線教師來說,嘗試制定出一套合適的形成性評價模式并付諸實踐顯得尤為重要。正確的形成性評價模式的實施能向教師和學生提供經(jīng)常性的快速的反饋信息,既是保證教師教學質(zhì)量的依據(jù),也是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有效手段。
一、問題的提出
評價體制作為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一直以來,在教學實踐中,有很多現(xiàn)實的問題困擾著師生:老師為了追求高分,高升學率,對學生進行知識灌輸,成績成為評價學生的標尺;學生為了迎合高分需求,被動接受知識,缺乏創(chuàng)新意識。這與當今正在進行的新課程改革理念背道而馳。傳統(tǒng)的評價體制誤導教師的教學動機,致使新課程標準中對評價的實施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同時教師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zhàn)。分析我國課堂教學評價存在的問題,包括局限于理論構(gòu)建,缺少課堂實證研究,缺乏對課堂教學客觀、準確、精細的描述;局限于評價標準與指標法,缺乏有效方法的綜合運用。
據(jù)《小學英語新課程標準》有關(guān)評價建議中指出,3一6年級英語教學評價的主要目的是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評價形式應具有多樣性和可選擇性。評價應以形成性評價為主,以學生平時參與各種教學活動的表現(xiàn)和合作能力為主要依據(jù),4年級的期末或?qū)W年評價應采用與平時教學活動相近的方式進行,通過對學生學習行為的觀察、與學生交流等方式,考查學生用英語做事情的能力。今后研究的設想,應包括進行課堂教學的實證研究,提供對課堂教學的多角度、多類型的描述,同時建立教學評價標準指標體系和行為分類系統(tǒng),綜合使用定量方法和質(zhì)的方法。新課程改革已進入到第七個年頭,課堂教學評價成為新課程改革的重要問題。筆者根據(jù)新課程標準中的評價建議,在小學四年級的英語教學中運用形成性評價模式并檢驗此評價模式對英語教學所起效果的實證研究。
二、教學實踐研究設計
1.研究問題
本實驗主要研究以下兩個問題:1)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運用形成性評價模式是否能有效提高教學效率?2)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運用形成性評價模式是否有助于提高學生自主性的提高?
2.研究對象
在本次教學試驗中,筆者以延安大學附屬小學四年級的一個班級36人為研究對象,對每位學生認真細致觀察,并做真實詳實的記錄。以保證評價結(jié)果的準確性,客觀性,真實性。
3.研究方法
筆者運用觀察,訪談和分析法等研究方法,評價者通過觀察課堂活動情景,并采用問卷、量表間接獲得課堂教學的信息,對課堂教學的信息進行收集。在本研究中,以收集課堂信息,進行課堂信息分析評價兩個階段為主線,對每位學生回答問題,隨堂抽考,做作業(yè),小測驗情況進行詳細的記錄,以每項最高分五分對其計分。為了突出形成性評價的重要性向?qū)W生表明:期末成績=平時成績+期末考試成績(平時成績:期末考試成績=1:1)。為了檢驗形成性評價對小學英語教學的效果,筆者還對家長進行了訪談。
三、研究結(jié)果的分析與討論
筆者從形成性評價數(shù)據(jù)中抽取實施形成性評價四個月內(nèi)的每個月第二個周的記錄。首先算出每個人每項平均分,最后再算出36個人每一項的平均分(如圖所示),由此可以得出下圖:
分析比較的結(jié)果:學生在實施形成性評價模式的每個月的第二個周的課堂表現(xiàn)平均分呈。
現(xiàn)出來。比較結(jié)果顯示:學生的五項表現(xiàn)評價(作業(yè)完成,課堂發(fā)言,背誦,聽寫,小測驗)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作業(yè)完成情況的評價平均分由最初的2.34—4.67,課堂發(fā)言平均分由最初的2.17—4.57,背誦由最初的2.56—4.47,聽寫由最初的2.49—4.44,小測驗由最初的2.57—4.53。作業(yè)完成和課堂發(fā)言平均分的提高表明:學生在實施形成性評價后積極性,主動性的提高。背誦,聽寫和小測驗的平均分的明顯提高表明:形成性評價的實施能夠調(diào)動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同時促進教師教學效果的提高。整個形成性評價模式實施的過程,能夠增強學生上課認真聽講及課下認真完成作業(yè)的意識,從而更能有利于教師進行高質(zhì)量的教學活動。
“與其他評價類型相比較,它測試的次數(shù)頻繁,概括的水平較低,重在實施過程中依據(jù)評價所獲得的信息及時調(diào)整和改善教育,教學過程及學習過程,給學生提供有效的幫助,即對未達到要求的學生及時地發(fā)現(xiàn)問題并予以有步驟的矯正,對已經(jīng)掌握的學生進行強化和鼓勵,從而實現(xiàn)全體學生的掌握學習。形成性評價主要通過形成性測試來判斷,同時也應輔以日常作業(yè)和評價者的觀察來共同完成?!盵4]
為了能全面總結(jié)形成性評價的效果,筆者對學生的家長進行訪談并且做了詳細的筆錄。從與家長的交談中了解到:家長很重視學生在學校除了學習以外的其他的表現(xiàn)情況,并表示不能把期末考試分數(shù)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尺。老師對學生平時上課情況做的詳細記錄和評價,更有利于家長及時掌握學生的變化以對其進行及時的輔導;老師對學生進行分組管理有利于學生積極性,主動性的提高。特別對學期末總評價=平時成績+期末考試成績(平時成績:期末考試成績=1:1)的評價方式很滿意,這樣能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更能提高老師的教學效果。
由此實踐研究,我們可以看出形成性評價促進了學生自主性的發(fā)展和自信心的建立;反映了學生學習的成就;教師要時刻關(guān)注評價對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的反饋作用以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學效果。
四、結(jié)語
此次實踐活動顯示的結(jié)果充分說明,在教學實踐活動中實施形成性評價的確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更重要的是能提高教師的教學效果。現(xiàn)代的學生評價標準是以促進學生的發(fā)展為主題,不僅要關(guān)注學生的學業(yè)成績,而且要發(fā)現(xiàn)和發(fā)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fā)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總之,形成性評價應貫穿于整個教育科學過程,教師應該不斷地查漏補缺,不斷地激勵促進,這樣才能使教與學在一個嚴謹、輕松、自主的氛圍中愉快地進行。
參考文獻:
[1]Bloom B.S.Education to improve Learning[M].New York:Mc Grew—Hill,1981.
[2]Weir C J.Understanding and Developing Language Tests[M].London: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l993.
作者簡介:郇芳(1979-),女,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英語教學與理論,英語學習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