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組織利用這樣的時機顯示存在,不僅再次暴露了行政當局管理上的重大安全漏洞,也再次表明圍繞上月結束的火選給伊拉克社會未來留下的深刻矛盾
對于身在伊拉克之外的人們,類似自殺性爆炸這樣的新聞已經不算是特別大的新鮮事了。然而,4月初連續(xù)發(fā)生的爆炸事件,特別是4日針對巴格達外國使館區(qū)的爆炸事件,還是震動了世界。
敏感的政治時刻、難產的政府、普通伊拉克人一次次撕心裂肺的哭喊和對未來的迷茫,與爆炸形成的強烈氣浪和飛向天空的血肉殘肢擰攪在一起,再次讓世人看到這個曾經孕育過偉大的文明的土地上現(xiàn)今發(fā)生的苦難和沒有盡頭的亂局。
爆炸巨響造成的耳鳴讓他短時喪失了聽力
4日一大早,已經對巴格達爆炸聲習以為常的新華社駐巴格達記者徐儼儼覺得有些不對勁,追擊炮就在美軍重兵駐守的“綠區(qū)”不斷炸響,而且密度非常高。出于職業(yè)習慣,他走出駐地曼蘇爾飯店的房間,想到陽臺上看個究竟。
當他舉起相機拍攝“綠區(qū)”上空騰起的煙霧時,鏡頭內突然火光一閃,一次劇烈的爆炸就在距他100米左右的地方發(fā)生。隨之而來的強烈氣浪把他掀翻,身體重重撞到墻上。爆炸巨響造成的耳鳴讓他短時喪失了聽力。他身后,新華社巴格達分社辦公室整塊天花板被震塌,直砸在床上黃白棕格子相間的被單上。
徐儼儼見到的爆炸是當日5分鐘內發(fā)生在巴格達市中心的連環(huán)自殺式爆炸的第三起。一時間,相對平靜的巴格達使館區(qū)濃煙沖天、玻璃碎片混雜著破碎的建筑四處橫飛。
媒體對具體爆炸區(qū)域的報道略有不同,有的稱第一和第二次爆炸針對的是埃及領館和伊朗使館,第三次爆炸發(fā)生在德國、西班牙、敘利亞使館附近的十字路口。但無疑,駐外使館是這次恐怖襲擊的重要目標。
爆炸造成重大傷亡。新華社報道說爆炸造成30人死亡,200多人受傷。其他外國媒體有的認為死亡數(shù)字達到50多人,多數(shù)是伊拉克安全部隊成員,還有當?shù)匾患毅y行的職員。
同一天,巴格達安全部隊還攔截了兩輛企圖沖向使館警衛(wèi)部隊的自殺式汽車,逮捕了司機,拆除了炸彈?!叭藦棥辈粌H在汽車上裝載了爆炸物,而且身穿裝滿爆炸物的背心。
“這看起來像(基地組織所為),”伊拉克外長茲巴里表示,“這些襲擊和此前有同樣標簽——針對不同目標在不同地點同時起爆,以造成最大程度的影響?!?/p>
哈?!たɡ锩自诎透襁_開了間服裝鋪。“我聽到孩子們在尖叫,”他說,“車在大街上四處亂撞,想找條生路?!?/p>
就在4日連環(huán)爆炸案發(fā)生前不久,在巴格達南部的一個小村莊,據(jù)稱是基地組織的武裝分子槍殺了25名村民。而且手段非常殘忍,都是從腦后開槍斃命。
與2006年和2007年的高峰期相比,雖然自殺式襲擊的頻度總體有所降低,但僅在今年3月,暴力行動仍然奪去了367名伊拉克人的生命——這是今年以來最多的一個月。
策劃者瞄準了當前伊拉克政局的敏感時刻
4日爆炸案發(fā)生后,雖然當局聲稱伊拉克軍隊已經處在高度戒備狀態(tài),使館區(qū)附近增設了檢查站,但仍然沒能控制住新一輪暴力事件的發(fā)生。6日,巴格達再度被連續(xù)的爆炸聲震撼,伊拉克內政部稱造成28人死亡,98人受傷。
爆炸案的策劃者,無論是誰,無疑都瞄準了當前伊拉克政局的敏感時刻。不少觀察家認為,伊拉克新政府組閣“難產’是引發(fā)這次系列爆炸的重要原因??植澜M織利用這樣的時機顯示存在,不僅再次暴露了行政當局管理上的重大安全漏洞,也再次表明圍繞上月結束的大選給伊拉克社會未來留下的深刻矛盾。
“這是一場政治襲擊,目的是破壞當前的進程,”茲巴里說,“由于組閣造成的真空,他們想釋放信息?!?/p>
當政者的無力使襲擊策劃者更加有恃無恐。爆炸案發(fā)生后,馬利基總理召開了國家安全會議,但總理辦公室事后散發(fā)的聲明沒有提出任何具體的、可操作的措施。
伊拉克議會選舉結果上月26日揭曉,前總理阿拉維領導的“伊拉克名單”贏得91個議席,以兩席微弱優(yōu)勢領先現(xiàn)任總理馬利基領導的“法治國家聯(lián)盟”,但雙方均未獲得絕對多數(shù)席位,眼下各政治派別仍為聯(lián)合組閣問題在臺前幕后激烈角逐。
阿拉維和馬利基目前都不具有單獨組閣的條件。雖然阿拉維憑借微弱優(yōu)勢獲得了優(yōu)先組閣權,但要在伊拉克法律規(guī)定的30天內得到組閣需要的163票絕非易事。為此,阿拉維委派“伊拉克名單”成員、現(xiàn)任副總理拉菲·伊薩維負責具體談判。首個談判對象將是現(xiàn)任總理馬利基領導的“法治國家聯(lián)盟”。目前占據(jù)行政資源的馬利基也決不會輕易“臣服”,如果阿拉維沒能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組閣,而馬利基又糾集到足夠的支持,技術上不排除“翻盤”的可能。倒是庫爾德聯(lián)盟可以坐山觀望,待價而沽。
周邊鄰國也都試圖對伊拉克組閣施加影響,以謀求在未來中東地緣政治中“卡位”,這同樣為未來新政府形成增加了變數(shù)。
巴格達大學政治系薩巴赫·謝赫教授認為,雖然各黨派目前都在加緊探尋結盟可能,但由于各派在許多問題上分歧嚴重,在提名總理的問題上,或許跟2005年伊戰(zhàn)后首次議會選舉后的情況一樣,會出現(xiàn)另外折中的總理人選。他認為,新政府組建之路可能艱難而漫長,甚至會耗時數(shù)月。
當年,馬利基組閣整整花了5個月,其間也是暴力事件高發(fā)?,F(xiàn)在,錯綜復雜的教派矛盾、遷延不決的組閣過程、確定了撤軍時間表的美國等因素都給了恐怖組織進一步攪局的空間。而最大的受害者無疑是生活在這個空間中的平民百姓。
“這實在太糟了,如果這些政黨不能很快達成協(xié)議組成政府,我們又籽回到教派之間的戰(zhàn)爭中?!?7歲的扎伊德說。這位前軍人目前靠開車為生,他的車4日距離伊朗使館的爆炸現(xiàn)場不過30米距離。
鐵了心要走的美國人留下沒有盡頭的亂局
仍然在伊拉克駐有重兵的美國對這些連續(xù)爆炸案并沒有做出特別反應。美方的官方反應甚至遠沒有前后腳發(fā)生的巴基斯坦爆炸案來得強烈。
從一方面看,美方對發(fā)生在巴基斯坦白沙瓦的自殺式爆炸做出強烈反應似乎可以理解,畢竟爆炸直接針對的是美國在當?shù)氐目傤I館。從另一方面看,現(xiàn)在只要美國人沒有直接受損,不影響實施撤兵戰(zhàn)略,還哪管伊拉克爆焰沖天?
明年年底前從伊拉克全部撤軍,包括戰(zhàn)斗部隊和其他全部人員,是美國反恐戰(zhàn)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奧巴馬政府著急要兌現(xiàn)的競選承諾。為確保從伊撤軍計劃順利,美國既需要伊拉克保持平穩(wěn)過渡,又不想讓其脫離美國掌控。這次伊拉克大選在美軍開始撤離后舉行,雖然磕磕絆絆、起起伏伏、爭吵不斷,好歹算結束了,因此美國毫不吝嗇地將其評價為“里程碑”式的事件。
近期的連環(huán)爆炸后,白宮發(fā)言人明確表示8月前從伊拉克撤出全部戰(zhàn)斗部隊的目標沒有改變。白宮發(fā)言人吉布斯說,駐伊美軍最高指揮官雷·奧迪爾諾認為,系列爆炸“不會威脅我們今年晚些時候將部隊撤出伊拉克”。
談到爆炸事件,美國駐伊軍方發(fā)言人杰·奧斯特里奇多少有些輕描淡寫地表示,美軍,包括拆彈部隊,會根據(jù)伊拉克當局的要求提供幫助。也許,更多美軍是像《拆彈部隊》中多數(shù)人那樣,按日子計算著輪換調出的時間,而不會像主人公那樣自愿重返這個血腥之地。
可是,他們中間相當一部分人,可能被派遣到另一個同樣血腥的殺戮之地——阿富汗。
4日爆炸案發(fā)生前兩天,美國軍方已經透露,美軍正在將大批軍事物資從伊拉克轉運至阿富汗。這次轉運被美軍稱為“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以來最大規(guī)模的物資轉運行動”。
自從伊拉克撤軍行動于去年6月開始以來,美軍已在那里清點出280萬件裝備和8.8萬個集裝箱。至3月29日,需要從伊拉克重新部署至阿富汗的裝備和物資已有差不多35%部署到位,2.1萬名士兵已從伊拉克重新部署至阿富汗。在從伊拉克運出之前,美軍裝備大多會送到陸軍第三軍在科威特的戰(zhàn)區(qū)總部,在那里經過改裝,以適應阿富汗的環(huán)境和地形。超過2600輛防地雷反伏擊戰(zhàn)車經過改裝后已運抵阿富汗。
鐵了心要走的美國人留下的就是這樣沒有盡頭的亂局?,F(xiàn)在,已經少有人質疑當初美國發(fā)動伊拉克戰(zhàn)爭是出于怎樣站不住腳的理由,更少的人會關注伊拉克政府組閣還要花費多少時間,當然也就幾乎沒有人會去傾聽生活在爆炸聲中的普通伊拉克人的心聲,關心他們對未來無所適從的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