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陳金章之前,廣東僅有關山月、黎雄才少數幾位大家進入過中國美術館1號廳——這個被認為是“中國畫家藝術價值最高認可”的藝術展廳舉辦個人畫展。2009年,陳金章——這位已到耄耋之年的畫壇大家,帶著傾注了自己從藝60年心血和情感的60幅經典作品親臨現(xiàn)場。展廳內,一幅幅精美力作令人嘆為觀止,那行云流水的筆墨,在展示著一個個美輪美奐的藝術世界的同時,也凝聚著或深邃或雋永的人生哲理和樸素情懷。于是,當場有專家忍不住贊道:陳金章的山水畫代表了嶺南山水的新高度。
作為我國最具影響力的著名畫家、美術教育家之一,陳金章先生在山水畫領域遨游了60余年,他兢兢業(yè)業(yè)地繼承著嶺南畫派的精神,大力探究中國傳統(tǒng)繪畫精髓。有人說,他是繼黃賓虹、李可染之后又一位邁出闊步的開拓型畫家;是繼關山月、黎雄才之后又一位代表嶺南畫派在中國畫壇有著卓越建樹的畫家。無論是從歷史成就還是個人的藝術的魅力上來看,陳金章都毫無爭議地成為嶺南山水畫的領軍人物。
“致廣大,盡精微”
用徐悲鴻先生所說的“致廣大,盡精微”來描述陳金章老師靜穆、恬雅、博大的山水畫境界,想來也是合適的。60年與山水的心領神會,讓陳金章形成了獨具風格的山水藝術。
遼闊的天空、云霧繚繞的大山、云山深處的巖石、參天的古木、悠長的河流,再配以若干點景人物、機靈的飛禽等鄉(xiāng)間小景,立即呈現(xiàn)出一種難以名狀的意境與神來之景,畫面是寧靜而深邃,溫文爾雅而又意蘊綿長的,似乎很難看到他濃墨重彩,很難看到他玩弄筆墨技巧,他總是那么平實、那么低調,那么素樸地與自然溝通,與山川對話,于渺渺天地間,于一草一木、一山一石中自如地營造一種博大的空間,這個空間,充滿“禪意”,在畫家精細筆墨的細心營造下,開拓出一個淋漓生動的山水世界,幻化出一種樸實無華的自然光輝,讓人不難觸摸到畫家的那一片純明的赤子之心。
心正則筆正,筆正則畫正,浸染了大靈魂的畫是需要大氣魄的,從他的畫里,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山、水、云、樹,而是一種人文的升華與頓悟、滌蕩和回歸,他所表現(xiàn)的是沉雄而靈性的山水家園,在云淡風輕中,探尋生命本源。
作為嶺南畫派的代表人物,陳金章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他在高劍父、關山月、黎雄才等名家的耳傳身教中,結合時代的發(fā)展,形成了自己的畫風,而前輩們對藝術人生的執(zhí)著,更讓他終身受益。
陳老說如是說:“黎雄才老師,他畫了一輩子畫了,一次不小心摔斷了腿,在醫(yī)院住了三個月。腿好了后,回到家里,一拿起筆來就要畫畫,可是這筆不聽話,怎么樣都不聽話,后來呢,他哭了,這個老先生哭了,就好像我不能再畫畫了,后來他覺得,不能畫就寫字,他連寫了一個多月字,慢慢這手就回來了,能畫了?!?/p>
關山月老師則在教學中邊教邊學,邊學邊教。向學生們提出“不動就沒有畫”、“從生活到創(chuàng)作”、“行成于思”等,并將個人多年積累下來的繪畫經驗、教學體會整理成資料,毫無保留地與學生們分享。1993年,當64歲的陳金章在嶺南畫派紀念館舉辦寫生作品展時,81歲高齡的關山月特意在《羊城晚報》發(fā)表《源與流》文章肯定該展覽成績。
從老師的手中,陳老承接了嶺南畫派的風華??梢哉f,在中國近現(xiàn)代美術史上,中國的畫派之所以能傳承下來,以陳金章為代表的一批老中青嶺南畫派畫家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要說陳老開創(chuàng)了嶺南山水畫之新風,而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山山水水,才是陳老“創(chuàng)造山河之美”的原動力。
萬里河山一片情
他立下了要畢生“創(chuàng)造山河之美”的宏愿,奔走于祖國的名山大川,熱情地與自然山水對話。山石草木、小溪激流、云霧繚繞、白云深處有人家的景象讓他悸動不已,他喜歡在山水里尋尋覓覓,獨享那份寂靜和美感,那種常人無法理解的孤獨,體味那來自生命的切實感受。
只有純凈的心靈才能攝取山川之精魄,只有純凈的畫作才能凈化觀眾的心靈。萬里河山一片情,陳老用自己純真的心靈和精湛的技巧,深深感染著每一個看畫的觀眾,在這個喧囂的時代,在這個藝術社會功能、市場價值被夸大到令人顛狂的特定環(huán)境中,陳金章有著他那一份難能可貴的堅持,有著他那一份難能可貴的純真,他說自己的畫自己不賣,只送給了一些親戚和朋友,最好的作品在自己的手中,還有許多的好作品,是要留給國家的?!八囆g是為國家貢獻的,這是我最大的滿足。”
美術教育界的一個傳奇
說陳金章老師是美術教育界的一個傳奇一點也不為過,在廣州美術學院從教50年來,他以嚴謹的治學作風、嚴肅的學術思考、科學的教學體系、豐碩的教學成績見重于美術教育界。許欽松、陳永鏘、李勁堃、方楚雄、林墉、周彥生、張治安、陳新華等等許多廣東美術界的代表畫家均出自其門下。但這位自關、黎以來又一位繼承與發(fā)展了嶺南畫派傳統(tǒng)的著名畫家卻很排斥對自己“大師”的稱謂,他更愿意將自己定位為“美術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