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教師語言藝術(shù),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以簡潔準確、富于技巧、充滿情感的語言傳授知識,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使語文教學由知識傳授向情感體驗并軌,并有利于師生間進行知識傳授、情感交流,促進學生的審美體驗等。作為語文教師,應該如何增強教學語言的藝術(shù)性呢?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去把握。
一、教學語言應嚴謹規(guī)范、把握準確
教學語言是教師開啟學生心靈,引導學生開啟知識大門的鑰匙。要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首先,教師的課堂教學語言要規(guī)范,具體包含以下兩個方面:一是語文教學中教師的語言必須采用全國通行的規(guī)范的普通話。有些教師為了顯示自己的才學,講起課來不是滿Vl\"之乎者也”,就是文白相雜,不倫不類,學生聽了晦澀而難以理解,大大影響了學生聽課的效率。二是教師必須用科學規(guī)范的語言來授課,不能隨意地用方言講課或胡亂解釋詞語的意思。如不能把“粗枝大葉”講成“枝很粗,葉很大”,更不能把“狼吞虎咽”講成“狼吃東西是吞,老虎吃東西是咽”。教師的授課語言首先要規(guī)范、要準確,思路井然有序,才能輕松自如地講解課文,發(fā)揮語言的作用。
二、課堂語言應形象生動、環(huán)環(huán)相扣
語文教師的課堂教學語言,應該聲聲入耳、句句感人、出言有章,具有強大的語言加工能力。小學生習慣于從感性的角度認識事物,因此,課堂中教師的教學語言要少用概念化的詞語,多用比喻、擬人、夸張等修辭手法講解,說話時要繪聲繪色,使語言形象具體、直觀、富有現(xiàn)場感和立體感。例如,在拼音教學中,我是這樣教學的,“圓圓臉蛋羊角辮,張大嘴巴CICIO;太陽出來紅彤彤,公雞一叫000;清清池塘一只鵝,水中倒影eee\"。在教學復韻母“ei”時,我編了一首兒歌:小兔飛飛,愛喝咖啡。e前i后,喝了一杯。采用通俗易懂、形象生動的教學語言學習拼音,學生不僅能很好地記住拼音字母的音、形,還能創(chuàng)設一種充滿韻律的課堂節(jié)奏。
三、教學語言應抑揚頓挫、激情飽滿
夸美紐斯說:!‘教師的嘴,就是一個源泉,從那里可以發(fā)出知識的溪流。”優(yōu)美的課堂教學語言如春風化雨,使學生如沐春風,獲益匪淺。在教學中,我們要努力追求課堂教學語言的藝術(shù),或是明月清風的恬美,或是氣吞山河的豪邁,或是妙言曼語的點撥……這樣,才能讓學生心動神隨,人情入境,讓課堂升溫。例如,一位教師在教學《我站在祖國地圖前》一課時,第1小節(jié)讀好6個排比句,讀出了氣勢,讀出了抑揚頓挫,讀出了作者對祖國的尊敬之情;第2小節(jié)讀出磅礴的氣勢,讀出自豪的感情;第3小節(jié)深情地朗讀,讀出親切感;第4小節(jié)讀出對祖國的深深依戀之情。整節(jié)課,教師的教學語言抑揚頓挫、聲情并茂、快慢適宜,學生享受了一次課堂語言藝術(shù)的盛宴。
四、教學語言應幽默風趣、妙趣橫生
“趣為學之始”,風趣幽默的教學語言就像課堂的催化劑,可以激發(fā)和保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幽默的語言又像一串鞭炮,一點就響,一講就笑,在笑聲中綻放智慧的花朵。如果把課堂40分鐘當做一道菜,那趣味和幽默就好比一盤很好的“佐料”,如果投放適量,會使課堂“這鍋菜”其味無窮,充滿活力。教師在授課時,可以根據(jù)教學進程和學生的學習情緒、反應,穿插一些生動幽默的話語。例如,一次語文課,教師請一個學生在黑板上默寫一首詩。學生很快就把黑板寫得滿滿的,字寫得又高又大,引得其他同學都笑了起來。該生看著自己的“書法作品”亦頗有得意之色。等到學生安靜下來后。教師說:“這位同學的默寫全對了,但是‘字高字大’(自高自大)就不太好了!”教師針對學生在默寫中所暴露出來的思想缺點,沒有發(fā)火,也沒有一本正經(jīng)地進行批評教育,而是運用“諧音雙關”的手法,含蓄委婉地提出批評,使學生在笑聲中受到教育。
五、評價語言應多元化,富有情感
莎士比亞說:“贊賞是照在人心靈上的陽光。”不管哪個學生提出問題或回答問題后,總是希望得到老師的肯定。因此,我在評價學生時盡可能采用賞識與鼓勵的方式,這樣能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有被認可的滿足感、成就感,但肯定性評價語言的內(nèi)容也應是多層次、多角度的。為了讓全體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和成功的喜悅,我在評價時會盡力尋找學生的優(yōu)點,給予鼓勵,如“這個詞你用得真準確!…‘你的聲音真甜!--你敢于發(fā)表自己的意見,進步真大!’,采用多元化評價可以讓每個學生意識到教師在時刻關注著自己,從而提高聽課效率。
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根據(jù)教學目標和教學內(nèi)容的需要,使用帶有藝術(shù)性的教學語言,喚起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熱情,達到以情動人、以趣育人的教學效果,使課堂教學更具魅力。
(責編 歐孔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