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行素質(zhì)教育和新課程改革以來,閱讀題在小學語文檢測中始終占有重要位置。閱讀測試分課內(nèi)閱讀和課外閱讀。課內(nèi)閱讀選自該冊精讀課文的某些段落;課外閱讀則選自課本以外某篇與學生生活、學習息息相關的文章,通過設置的題目可以真實反映和檢查出學生對語文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和對語句、文章的理解能力。令人遺憾的是,農(nóng)村小學生在測試中閱讀題失分較多,其原因不外乎漏題、不按要求作答、答非所問,或是干脆不答。漏題、不按要求作答屬于粗心。其他的則往往是不會答。還有一種情況是學生做課內(nèi)閱讀部分還可以。但做課外閱讀部分卻一塌糊涂。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大的反差呢?原來課內(nèi)閱讀的選段老師講過,而學生又碰巧記得牢,所以得了高分;但課外閱讀老師沒講過,自然一竅不通??梢?,農(nóng)村小學生解答閱讀題的能力有待提高,但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我認為可以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平時注重閱讀,加深文本理解
要想閱讀題不失分,臨時抱佛腳是不可能的。有些教師會在測試前講一些“答題技巧”,或找一些材料突擊訓練。雖然這樣做偶爾會產(chǎn)生一定的效果,但并不利于真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對每一學段的閱讀都有明確的目標,教師可以以此為依據(jù),緊扣教材訓練重點,讓學生自由閱讀。還要注意的是,教師不能只推薦一些經(jīng)典名著,只要是思想健康的書籍,都應該鼓勵學生去閱讀,課外作業(yè)也應以閱讀為主。
低年級的學生可以讓他們讀一些連環(huán)畫、童話、寓言等簡單淺顯的讀物,并每周開一次故事交流會或朗誦會來激勵學生閱讀,讓學生感到:要想得到其他同學的認可就得認真閱讀,否則或交流時無話可說,或朗誦時結(jié)結(jié)巴巴的。
中年級的學生可以讓他們買一個記錄本,每天看一篇自己喜歡的文章,摘抄其中自己喜歡的詞句。從三四個詞語、一兩句話開始,不必要求摘抄太多。然后寫下自己的想法,如“看了文章后,我知道了什么”等,學生知道什么就寫什么。哪怕學生僅僅記下“我知道這篇文章是某某寫的”,教師也應給予肯定,這證明學生看了文章。有些學生可能剛開始時會投機取巧,只摘抄最簡單的詞句,教師要加以引導,并逐步引導他們學會質(zhì)疑,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
高年級的學生同樣以自讀為主,摘抄的詞句可相應多些。教師還應引導學生把詞句分門別類地摘抄下來,同時寫寫自己的體會。寫體會時可以讓學生站在作者的角度進行思考,或想想文章中有什么值得學習的,一一記下來,并逐漸滲透個人的思想感情:你為什么喜歡這篇文章。
當然要求學生閱讀的同時,教師也應身先士卒,這樣和學生交流起來才有說服力。教師可不限定學生每天的閱讀量,可多可少,但久而久之,學生的課外知識就會不斷豐富,閱讀時自然也會比較順暢。
二、課堂適當訓練,熟悉各種題型
或許有的老師認為這樣會扼殺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將閱讀教學變成單純的分析文本。但我在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這樣做反而能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閱讀題的題型非常豐富,側(cè)重于檢測學生個性化閱讀的能力和水平,既能考查學生語文“知識與能力”的目標達成度,同時又體現(xiàn)了“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這一維度目標的滲透,讓學生懂得做題的同時也學會了做人。
人教版的語文教材以專題組織單元,從文章的選擇到語文訓練的設置都圍繞同一個主題,而每一個專題基本都可以以綜合題的形式滲透思想教育。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注意把學生的學放在主要地位,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安排不同的題型讓學生進行自主、合作學習。
如我在教學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課文《匆匆》的第1和第2自然段時采用了以下題型:
1.請找出第1自然段中的三對反義詞。2.“涔”字用音序查字法應查( ),用部首查字法應查( )部;“潸”字用音序查字法應查( ),用部首查字法應查( )部?!邦^涔涔”是_________意思;“淚潸潸”是_________意思。“我”為什么感到頭涔涔而淚潸潸?(從基礎知識角度進行檢測。)3.找出這兩個自然段中的一句排比句,并仿照這個句子寫一段話。(從修辭角度進行檢測。)4.作者在第1自然段中提出的問題是_________。5.找出解釋“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的句子。(從基本閱讀角度進行檢測。)6.“我不知道他們給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確乎是漸漸空虛了”這句話的意思是_________。7.“八千多日子已經(jīng)從我手中溜去;像針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1)作者在這句話里把_________比作_________。(2)這樣寫是想說明:_________。(從理解角度進行檢測。)8.你認為這兩段話主要寫了什么?表達了作者怎么樣的思想感情?(從概括角度進行檢測。)9.結(jié)合你對這兩個自然段的理解和自己六年的小學生活,談談你對時間的見解。10.請寫兩句有關時間的格言。(從拓展角度進行檢測,依賴平時的閱讀積累。)
這樣教師教的輕松,學生也學的輕松。通過適當訓練,學生熟悉了閱讀題型,積累一定的實戰(zhàn)經(jīng)驗,能夠以不變應萬變,自然就會用課內(nèi)的知識去舉一反三,解決課外的問題。
三、講求答題方法,綜合提高能力
平時注重閱讀,日積月累,學生就會積累一定的閱讀量,有了一定的閱讀理解能力,就不會對閱讀題產(chǎn)生畏懼心理,這時再運用答題方法,便可綜合提高學生解答閱讀題的能力。
1.瀏覽。先單純?yōu)g覽一遍文本,看自己明白了什么,如文章一共幾個自然段、什么時間、什么地點、什么人物、中心句……這是做閱讀題的基本要求。
2.審題。審題要心平氣和。看清有幾個小題,每個小題有幾個要求,每個要求是什么。做到心中有數(shù),以免答非所問。
3.研讀。帶著問題再細看材料,有時有的問題可以直接在原文中找到答案。一時不會回答也不要慌,再多讀幾次,多角度思考,如根據(jù)語境、聯(lián)系生活、結(jié)合中心等。
4.答題。(1)先易后難。先回答自己有把握的題目,再攻克難題。碰到難題時,千萬不要鉆牛角尖,要果斷舍棄,以免影響解答別的較有把握的閱讀理解題。待全部閱讀理解題解完后,如有剩余時間再回來做放棄的閱讀理解題。(2)不可不答。即考試時保證做到解答題無空缺,在時間不允許的情況下,哪怕自己對問題的把握很不透徹,也要將所思所得大膽地填寫上去。(3)不能亂答。學生不根據(jù)問題的要求隨意回答。我們稱之為亂答題,亂答本質(zhì)上與不答題是一樣的。我們在語文閱讀題中強調(diào)學生要答滿,但并不是讓學生胡說和亂說。(4)言之有據(jù)。即學生在原文中找原話,找依據(jù),不能憑空瞎說。讓學生根據(jù)問題能夠說出一個所以然來,或謂之“自圓其說”。(5)言簡意賅,字跡清楚。很多學生認為閱讀題答案寫得越多就越容易得分,其實并非如此。解答問題要求言簡意賅,字跡清楚,就是盡量用最精煉的話回答問題,寫規(guī)范漢字。這樣做有三個好處:一是便于閱卷老師批改;二是萬一寫錯還有很大的回旋余地和答題空間;三是格式美觀,卷面整潔。語言簡潔明了,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檢查。不要以為做完了就萬事大吉,還要反復檢查。檢查答題有無疏漏,研究其內(nèi)在聯(lián)系和邏輯關系,對照各題目推測判斷,確保無誤。
綜上所述,如在教學中將這三方面有機結(jié)合起來,農(nóng)村小學生解答閱讀題的能力就會有所提高。
(責編 郝 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