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語文教學要讓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梢?,學生良好語感的形成和培養(yǎng),在語文教學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那么,該如何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語感呢?
一、多形式積累,激發(fā)學生培養(yǎng)語感的欲望
南宋思想家朱熹對語言積累的認識比較深刻:“大抵現(xiàn)書,先須熟讀,使其言背于吾口?!币馑际侵匾暠痴b積累能使人的知識越來越充實,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有著積極的作用。因此,教師應從兩方面加強學生的語言積累。第一,課內(nèi)積累。教材中的每個單元后面都安排有一些成語、名言警句和名詩等讓學生背誦,教師在教學時要善于利用這些資源。對于低年級學生,要求能讀、能背、能寫;對于中高年級學生,除要求會背誦,還要理解其含義,能較熟練地運用到語言表達中。第二,課外積累?,F(xiàn)在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較為寬廣,教師要有意識地安排一些課外語言積累的任務給學生,幫助他們積累更多的語言。如舉辦“課外詩文朗誦會”、“編寫歇后語大全”、“諺語黑板報”等。
二、加強閱讀指導,豐富學生的語感
1.從讀、想、說三方面加強課內(nèi)閱讀指導。①讀。讀書的享受是一種精神的享受。在課堂上鼓勵學生多讀,既可高聲朗讀,也可低聲吟詠。如果學生能自由輕松地進入角色與文本進行對話,也就能把文本的語言變成自己的語言,能很好地培養(yǎng)語感。②想。語感訓練的著力點在于“思”。只有邊讀邊想,才能領悟語言的內(nèi)涵,促使語感的提升。老師可以在學生讀書前提出明確的要求,讓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并通過比較、分析、領悟的方式積累語感。例如,教學《她是我的朋友》一課時,先讓學生找出描寫阮恒動作的詞語,再讓學生思考:從這些詞中你能感受到什么。通過這樣的“想”,使學生掌握從平實的語氣中體會人物內(nèi)心世界的方法,培養(yǎng)語感。③說?!罢f”是學生交流、溝通的基本方式,也是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語感最直接的途徑??蓮囊韵聝煞矫嬷郑阂皇乔稍O說的情境??梢圆捎卯斝≈鞒秩恕⑿∮浾?、小導游的形式或開展演講、辯論等活動鍛煉學生的語言能力。例如。在教學《記金華的雙龍洞》一課后,安排拓展練習“給來雙龍洞參觀的游客當小導游”,讓學生通過說的形式培養(yǎng)語感,提高思維能力。二是開展豐富多彩的說話活動。這個方法對小學低年級學生尤為重要。教師要把小學低年級學生說話訓練的重點放在說一句或說一段完整的話上,可通過開展“每日一句話”“你問我答”等形式多樣的說話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
2.采用靈活多樣的方式,加強課外閱讀指導。課外閱讀是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語感的補充。廣義的課外閱讀不應局限在書籍的閱讀,讀報紙、看電視、參觀等均屬于課外閱讀的范疇,老師要多加引導,充分利用。還可以通過寫的方式。例如,摘抄:要求學生有意識地對文章或書籍中的精彩片段進行摘抄;寫讀后感:要求學生每周寫一段或一篇短文說說本周閱讀課外書的收獲。此外,還可以通過古詩文比賽、班級故事會等形式加強對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幫助學生積累和運用語言,培養(yǎng)良好語感。
三、憑借多種教學手段,為學生創(chuàng)設訓練情境
1.運用多媒體技術。多媒體技術運用于教學,以豐富多彩的內(nèi)容和饒有趣味的形式,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精神,使學生參與語感訓練的積極性得到提高。同時,多媒體教學又能解決學生語感準備階段中缺乏生活經(jīng)驗、表象積累和形象思維能力差等問題。例如,在教學《月光曲》一課時,小學生對樂曲的感受能力很弱,在導入新課前,播放一段《月光曲》,讓學生隨著輕柔舒緩的音樂想象,聽完后在班上交流,學生沉浸在充滿詩情畫意的情境中,既為學習課文做了鋪墊,又積累了良好的語感。
2.讓學生動手實踐。語文教學最重要的目標之一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注重的是“用做促說”,動手操作是學生感知知識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比如,教學《撈鐵?!芬徽n中的“撈鐵牛的過程”,教師在課前布置學生準備實驗“撈鐵?!钡墓ぞ撸核啊⑺?、細繩、石塊、鐵塊、沙子等。課中,把學生分組進行實驗操作,再現(xiàn)懷丙和尚撈鐵牛的步驟及過程,每組的記錄員記錄實驗過程,并在班上展示。老師提示學生用上“首先、然后、再、最后”等連接詞,使語言通順流暢。學生在深入理解和進行解說的同時,能逐漸增強語感。
3.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指的是老師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讓學生分別擔任不同的角色進行會話動作、神情表演等。用這種方式訓練學生的語感的優(yōu)點在于使學生親臨其境,容易將自己的思想、情感滲入到角色中,使角色交際逐步向自然交際發(fā)展,增強語感。例如,教學課文《小抄寫員》結(jié)尾時,可以讓學生分別扮演敘利奧、父親、母親,把課文內(nèi)容演一演。表演時可加入適當?shù)恼Z言、動作、神情等。通過角色扮演,學生與文中人物產(chǎn)生共鳴,并通過表演的形式把共鳴表現(xiàn)出來。語感自然生成。
(責編 歐孔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