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耀 張葉
(南京林業(yè)大學設計藝術專業(yè)環(huán)境藝術設計方向,江蘇 南京 210037)
城市濱水景觀區(qū)域是最能引起一個城市居民興趣的城市空間。濱水景觀之所以具有如此魅力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人的天性;二是文化屬性。因此,在進行親水設施的設計時,應該注重人的親水行為、地區(qū)固有的特色及場所自身的特點。
1.1 親水設施的相關定義。目前,對親水設施并沒有很明確定義,(日)河川治理中心編著的《濱水地區(qū)親水設施規(guī)劃設計》中有如下相關定義:所謂“親水活動”是指人們通過在濱水空間中進行散步、運動、戲水、垂釣等娛樂休閑活動以及在風景的欣賞過程中獲得心理上和精神上的滿足感的活動。因此,“親水設施”是指用于開展親水活動的所有設施。是以親水活動為主體的親水設施的導入。
1.2 地域性的相關概念。地域性是指與一個地區(qū)相聯(lián)系或有關的本性或特性?;蛘哒f就是指一個地區(qū)自然景觀與歷史文脈的綜合特性,包括它的氣候條件、地形地貌、水文地質、動物資源以及歷史、文化資源和人們的各種活動、行為方式等。
地域性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它在空間和時間范圍上具有相對性。它具有明確的空間維度也具有相應的時間維度,在不同的空間和時間范圍內對地域性的理解和認識會有所不同。
目前對地域性要素的歸類并無唯一標準,建筑大師張錦秋在中國建筑學會2001年學術年會上對地域性有這樣的描述:“建筑文化的地域性是多元的、多方位的?!赜颉且粋€廣義的名詞,并沒有大小范圍的具體界定。一個地域可能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多個國家一個民族,或是一個國家多個民族,甚至一個國家、民族包含著多個地區(qū)。地域性到底包含哪些因素?從建筑設計的角度來看,一般可包括自然環(huán)境,社會文化、經濟與技術條件三方面。各個流派的建筑創(chuàng)作一般無不考慮這三個因素的作用,只不過側重點不同罷了。……地域性建筑體現了地域文化的連續(xù)性,尊重地域的文化傳統(tǒng)而又立足當代、面向未來?!被趯ㄖ赜蛐砸氐姆诸?,我們可以用“應答式”的設計觀去探析親水設施的地域性設計要素。
因為從景觀地域性角度出發(fā)研究城市濱水地區(qū)親水設施的設計,所以選擇最有代表意義的,在設計中需要很好表現其地域性的、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河濱區(qū)”作為研究范圍。
3.1.1 氣候要素。氣候往往會通過作用于城市肌理形態(tài)、市民生活習慣等其他地域性要素間接影響親水設施的設計。氣候的變化極大影響著人們的生理和心理,對人們戶外活動的時間、頻率等有著很大的作用。一般情況下,水設施的設計需要考慮的氣候要素是與人們的親水活動密切相關的溫度、日照、風向、降水等,這些氣候要素對親水設施的選址布局、建筑形體設計、材料選擇、綠化配置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影響。由于各個地區(qū)的氣候條件有所差異,親水設施的規(guī)劃設計也會隨之有所變化。
3.1.2 水文地理要素。地球上各類形態(tài)的水體,如海洋、河流、湖泊、地下水、大氣水分、冰等共同構成了地球的水圈。而本文中親水設施的設計主要是河流形態(tài)。具體就河流而言,有水位、流速、流量、徑流等相關要素。這些要素直接影響著親水設施設計中對安全性方面的思考,例如,水邊部位結構方面的構思、存在潛在危險場所的安全對策、為防止水邊。
3.1.3 地形地貌要素。地形地貌對濱水景觀的建設影響往往是比較直觀的,它是一種可見的自然環(huán)境要素,通過基地地形條件對濱水景觀空間形態(tài)的影響,地域的地質條件對親水設施用材的影響地形地貌對親水設施設計來講既帶來了沖突與限制,同時也帶來了創(chuàng)新與挑戰(zhàn)。
3.1.4 植被要素。濱水景觀帶植物樹種的選擇,應該充分考慮自然生態(tài)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合理配置適應當地的地帶性植物。地帶性植物是經過長期進化和自然選擇保留下來的適宜本區(qū)域環(huán)境條件,并具有最大自然生態(tài)功能的樹種,這種樹種最能反映該區(qū)域的特色和植被景觀類型。
社會文化要素對濱水景觀建設的影響有些是顯性的,有些是隱性的,直接作用于親水設施設計的社會文化要素主要有三個方面:城市與建筑風貌特征、利用者行為活動特點及歷史、文化特色。
3.2.1 城市與建筑風貌特征。a.基地內的風貌建筑成為濱水景觀空間的參照;b.基地外的風貌建筑成為濱水景觀的借景或對景;c.新建的濱水建筑對地域傳統(tǒng)建筑特色的繼承與再詮釋;d.濱水景觀中其他景觀元素對地域建筑的隱喻。.
3.2.2 歷史、文化特色。1)城市歷史文脈及社會文化。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特色,記載著城市的興衰,延續(xù)著城市的歷史,從而形成了城市的自然形態(tài)和文化脈絡。這種結果同樣影響著城市濱水地區(qū)親水設施的的規(guī)劃設計。如徽州文化是中國傳統(tǒng)民族文化的典型代表,徽州是積集儒家、釋家、道家文化的一個厚實的沉淀區(qū),它影響著徽派建筑,徽派建筑集徽州山川風景之靈氣,融徽州文化之精華,風格獨特,結構嚴謹,雕鏤精湛,不論是村鎮(zhèn)規(guī)劃構思,還是平面及空間處理、建筑雕刻藝術的綜合運用都充分體現了鮮明的地方特色和徽州文化。2)水文化。我國幅員遼闊,有著豐富的地域水文化體系,如集中在陜西、山西、河南地區(qū)的黃河水文化,湖北、江西、安徽地區(qū)的荊楚湘水文化,江蘇中南部和江蘇省西部和東部地區(qū)的吳越水文化,揚州至鎮(zhèn)江一段的揚子江-運河文化,成都平原的川江岷江文化,還有桂林的漓江文化,嶺南的珠江文化,濟南的泉文化等等。從文化的因素來看,不同的地域文化影響著不同的濱水景觀風貌。例如,歷史上的北京和杭州,都擁有豐富的水域,但是從布局、結構、空間和建筑上又是截然不同的兩種風格,蘇州的水散發(fā)著“水自然的美”,理水景觀具有文人山水園的精致典雅;而北京的水更發(fā)揮其“禮樂相輔”的絕大功能,具有皇家風范的宏大氣魄。
3.2.3 利用者行為活動特點。由于地域的氣候、地形、物產、資源、歷史沿革等的差異,在不同的城市中,市民的日常生活所展現的面貌也是地域化、多樣化的。諺語“五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闭菍ι盍曀咨系牡赜蛐圆町惖姆从?。這種差異性是在飲食、信仰、語言習慣、出行方式、休閑喜好、年節(jié)習俗等很多方面體現出來的。對于親水設施而言,使用者行為活動的地域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日常休閑活動的地域性;二是節(jié)慶活動的地域性。
同社會文化要素相比,經濟和技術要素在建設中所起的作用有著顯著的不同。某城市地域特征的形成往往與該地域獨特的建造技術或特殊的產業(yè)模式有很大的關系,特別就傳統(tǒng)城市而言,該城市的傳統(tǒng)技術和產業(yè)對濱水景觀形成的特色有著巨大的影響。對親水設施的影響可以從兩個方面探討:一方面,當地的經濟與技術條件的制約;另一方面,新技術和新材料的產生和運用。
[1]張錦秋.建筑與地域文化國際研討會暨中國建筑學會,200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 [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1.
[2]劉云俊譯.[日]河川治理中心編;濱水地區(qū)親水設施規(guī)劃設計.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4.
[3]王今琪.利用地域特色創(chuàng)造景觀個性[D].北京:北京林業(yè)大學,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