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義
(通化師范學院 外語系,吉林 通化 134002)
森鷗外早期小說中國式“才子佳人”的要素及形成原因
李學義
(通化師范學院 外語系,吉林 通化 134002)
森鷗外在日本近代文學史上,具有與夏目漱石比肩的重要地位。尤其是其早期浪漫主義作品更是起到了對近代日本文學的引領作用。但以往人們在論及鷗外早期作品的特點時,往往將著眼點放在受西方文學的影響上。究其實質,對鷗外早期浪漫主義文學作品有著更重要影響的是中國古典文學,尤其是中國式“才子佳人小說”。該稿就鷗外早期作品所蘊含的“才子佳人”要素以及受中國式“才子佳人小說”影響的表現(xiàn)和原因嘗試作一總結和分析。
森鷗外;才子佳人小說;早期作品;影響
毋庸置疑,日本近代文學具有文化層面上的多重性及復合型的的特征。但客觀地說,日本近代文學在接受西洋文學影響的同時仍然保持著繼承東方文學的特征。歷來諸研究者都把注意力投向了受西方的影響上,而日本近代文學與中國文學的關系則被放在了一個比較次要的方面,對其研究也相對滯后。尤其是對日本近代文學史上起到舉足輕重地位的兩大文豪之一的森鷗外文學與中國文學關系的研究更是一個極其薄弱的環(huán)節(jié)。還沒有形成一個成體系的考證、論述領域。因此,從互相對比的角度進行研究就顯得很有意義。
《泡沫記》(明治 23 年 5 月)、《信使》(明治 24 年1月)及《舞姬》(明治23年1月)統(tǒng)稱為鷗外留德處女三部曲,以此奠定了鷗外初期作品浪漫主義的基調。佐藤春夫甚至曾這樣評價道:“如果否認日本新文學的誕生是源于鷗外的歐洲留學,就無法理解日本近代文學的消長。”因此被公認為是近代西方思想在日本文學中的嘗試。但仔細研究,就不難發(fā)現(xiàn),在鷗外早期作品中的中國文學要素,尤其是很具中國文學特色的“才子佳人”模式影響的痕跡卻是最明顯的。
鷗外早期作品中,才華橫溢的俊男美女之間純真、忠貞愛情的情愛表現(xiàn)極其明顯。這也體現(xiàn)出了鷗外本人對此的憧憬和關注。但是至于鷗外早期的作品蘊含了哪些才子佳人要素?其作品是否屬于“才子佳人”式的作品,諸研究者也眾說紛紜。
在為數(shù)不多的將鷗外作品所表現(xiàn)出的中國文學要素作為自己研究課題的學者中,臺灣學者林淑丹發(fā)表過一系列的論述。她依照中國才子佳人小說中出場主人公的標準,對鷗外早期作品中人物的中國式“才子佳人”要素作出了否定的結論。她認為,“作為才子佳人小說必須具備三個不可缺的條件。其一,才子佳人不僅容貌出眾,其出色的文才亦需必要。尤其是佳人的形象光是絕世美貌是不夠的,亦應該是聰慧而富有才華。其二,男女主人公互通詩詞交流確立愛的基礎,以文才達到精神的共鳴。其三,初次見面的設定上,應符合一見鐘情的模式,其后感情的發(fā)展經歷應該曲折反復,以顯示男女主人公堅貞、穩(wěn)定的愛情。最后以大團圓的方式落下帷幕?!绷质绲ひ扎t外的出名作《舞姬》為例進一步分析說:“太田豐太郎自幼才思出眾,‘無論是在舊藩的學館,抑或是上東京大學的預科,即便進了法律系之后,我太田豐太郎的大名始終是名列前茅的’,因此,符合才子的標準”。相對而言,愛麗絲雖然具美貌,但正如小說中所描述的那樣,“因為家境貧寒,十五歲時便被招去跟隨舞師學藝,從事這個低賤的行業(yè)”;初次將豐太郎帶回家的時候,“少女的口音帶有土音”;與豐太郎交往后,“我借書給她,她漸漸體會到讀書的趣味,糾正錯誤的發(fā)音,沒有多久,給我的信里,錯字也減少了。從事“低賤行業(yè)”,沒有受過充分的教育,連發(fā)音和語言都要豐太郎這個外國人來糾正,所以根本談不上才學。缺乏佳人所必備的條件,愛麗絲難以被認為是“佳人”,由此,她得出《舞姬》不屬于才子佳人小說范疇的結論。
林淑丹堅持認為,“由于鷗外正確把握了中國古典文學中具有的才子佳人小說的性質,《舞姬》中才具有了才子佳人要素,也就是說是與才子佳人小說有部分重合而已。鷗外是證明《舞姬》屬于非才子佳人小說而特意加上了‘特殊類型’字樣的”。
為了進一步證明《舞姬》的非才子佳人結論的正確性,林氏進一步闡述道:中國明、清時代的才子佳人小說在男女主人公初次見面時都有一見鐘情的設定,這是一個最大也是最重要的特征。如《燕山外史》中寶生與愛姑的初次見面就是極其典型的才子佳人開端模式。而《舞姬》中太田豐太郎遇到愛麗絲,盡管作品中有過“然而,我同愛麗絲相見之初,對她的愛情就很深的”,但是愛麗絲本人并沒有相應的感覺,因此,與傳統(tǒng)的才子佳人模式相異。
從以上林氏的觀點可以看出,這種觀點是值得商榷的。且不說林氏的標準過于拘泥和狹隘,即使假定其觀點成立,其論述也是自相矛盾的。按照其觀點,太田豐太郎是完全符合才子標準,但是才子必須是才貌俱佳。豐太郎固然在文才上符合才子的標準,但是作品中除了大力贊美其才華之外,并沒有一處涉及到豐太郎的容貌。林氏如何斷定男主人公具備才子的兩項標準?眾所周知,《舞姬》是鷗外根據(jù)本人在德國留學的經歷寫成的,作品中的人物與原型極為對應,可以說,豐太郎就是鷗外本人。原型為鷗外本人的豐太郎的容貌如何?從鷗外自傳式的《我的性欲史》中可以清楚這一點,“自己沒有生為俊男,深感這種美妙的愛情遙不可及,故心中痛苦不堪?!焙茱@然,林氏并沒有考慮到這一點。
關于才子佳人的定義,我們先看看,各國語言詞典中是如何界定的,就一目了然了。
(1)《現(xiàn)代漢語詞典》:才能出眾的男子和姿容秀美的女子。
(2)《和英詞典》:gifted scholar and beautiful ladies.
(3)《大辭泉》:才知にすぐれた男子と美しい女性。
從才子佳人的構成要素上看,才子最基本的是“才能”即“文才”,佳人的前提是“美貌”,各自具備這一點即成立。如果才子再具有美貌,佳人再具備文才,那只是錦上添花。
實際上,對才子佳人小說的定義也經歷了一個由狹義到廣義的歷史發(fā)展過程。狹義的“才子佳人”小說是指明末清初以描寫青年讀書人和官宦小姐戀愛婚嫁故事的小說流派和白話章回體小說。如,《玉嬌梨》、《平山冷燕》、《好逑傳》等。但實際上中國才子佳人小說的范圍遠不止這些。正如孫建新所言,才子佳人小說的發(fā)展經歷了五個階段,“孕育于先秦至唐前,成熟于唐、發(fā)展于宋元,初盛于明,全盛于清”。《詩經》中“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一最早的才子佳人雛形,首唱了才子佳人的戀曲。漢代司馬相如與卓文君從詩境走向了現(xiàn)實;至唐代發(fā)展為唐傳奇的形式,如 《游仙窟》、《霍小玉傳》、《鶯鶯傳》;到了宋代則變身為講談話本,如《風月瑞仙》;元明時代更變?yōu)橹衅獋髌婊蛘禄匦≌f,如,《姣紅記》、《賈云華還魂記》、《山水情傳》;至清代正式定名為風靡天下的“才子佳人小說”。筆者認為從廣義上給才子佳人進行定義更為合理。從這一點上看,林淑丹很顯然只是看到了狹義的才子佳人定義,理解未免過于偏頗。
在日本諸多文學評論家中,平岡敏夫是最堅決的鷗外早期作品“才子佳人論”的主張者,在其論文《以才子佳人為中心》中反復使用“才子佳人”一詞。他認為,《舞姬》是鷗外參照中國才子佳人小說《燕山外史》創(chuàng)作的,因此發(fā)表了一系列關于“《舞姬》與《燕山外史》關聯(lián)”的論文。《燕山外史》是清代陳秋所著,由項震新等校正,于光緒27年(1901年)上海申昌書局以石印版形式出版。鷗外藏書目錄《鷗外文庫·D森藏書》中可以查閱到此書。平岡氏主要的根據(jù)有:一是他認為太田豐太郎在古教堂前與愛麗絲相遇的設定與《燕山外史》中避雨的寶生初見愛姑的設定雖有不同之處,但都屬于才子佳人的一種奇遇。二是,從人物設定上,“生幼失恃”與豐太郎的“早年喪父”相一致,都是“無兄弟姐妹、父母一人子一人”的模式。其三,《燕山外史》中“凡詩壇酒社生不至合座不歡”與“我既不與他們一起喝啤酒,也不跟他們打臺球,他們便說我頑固不化、道貌岸然。并且還嘲笑我,嫉妒我”也有共同之處。其四,寶生初次看到愛姑家的貧窮境況也與太田豐太郎初次愛麗絲家里看到的情景有異曲同工之處。
姑且不論平岡氏作為依據(jù)的各項是否能夠站得住腳,但就平岡氏對兩部作品所下的定義均為才子佳人類型是可信的。遺憾的是,平岡氏對才子佳人的聯(lián)想過于寬泛,他甚至將芥川龍之介的《羅生門》也劃入“特殊”才子佳人小說的范疇,認為是避雨的丑陋下人與恐怖老太婆黃昏羅生門中的相遇也屬于才子佳人小說“黃昏時分才子佳人相遇”的一種滑稽模仿,這未免過于牽強。
重松氏主張將《舞姬》視為“才子佳人故事”。他認為“如果簡要概括的話,可以說森氏的《舞姬》等作品是依據(jù)心理觀察描寫而成的具個性的才子佳人小說”?!疤厥饷婺俊钡牟抛蛹讶私^不單指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而是貫穿于作品的全部”。
另外,諸如笹淵友一、長谷川泉、竹盛天雄等著名日本文學評論家也在自己的論著中表達了對鷗外早期浪漫主義作品中“才子佳人要素”的肯定,在此不一一列出。
日本文學與中國文學的淵源由來已久,其影響力不會隨著近代的到來而被阻斷,從平安時代的宮廷文學到近代日本文學,已經形成了一個比較固定的紐帶體系。正如伊藤發(fā)子所說的那樣,“尾崎紅葉《金色夜叉》的主題情感上的自我犧牲,從這一點看類似于《李娃傳》”。這樣的例子如果一一列舉出來,恐怕其數(shù)量會很可觀。
鷗外本人在自己早期的小說論《現(xiàn)代諸家小說論展閱》一節(jié)中寫道:“‘從心里觀察角度看,《舞姬》真正是一部具有特殊類型的才子佳人式的故事’”。
明治20年初,日本知識分子階層還沉溺于對中國古代文學的熱情之中。雖說已經進入了受“西方文學思潮”影響的文學時代,但實際上,當時能夠直接接觸西方文學的人畢竟還極有限,很多文學創(chuàng)作者也沒有受過足夠的教育。他們雖不乏才能,但也只能寫一些無聊的文章聊以迎合大眾的低級趣味。至于民眾,更是距離西方思想甚遠,他們的文學愛好遠遠達不到欣賞歌德和莎士比亞的程度。所能接受的還是他們心目中的最高權威西鶴和馬琴。這些人都通曉中國各朝代的文學。尤其是馬琴,以改編中國小說而聞名。不僅僅是小說,還有對中國漢詩特別是唐詩的重視。唐朝時期對道德束縛的大松綁使得文學進一步開放,帶來了中國文學的黃金時期,直到清代這種影響還呈現(xiàn)出經久不衰的跡象。由于日本與中國盛唐的淵源,日本知識分子階層在文學創(chuàng)作上以唐代小說和唐詩為摹本也就不足為奇了。
鷗外自然也會受到這種文學風氣的熏陶和影響。在鷗外父母的正確教育下,除了修習荷蘭語、德語、英語之外,鷗外從幼年進入津和野私塾起就修學漢學,充分吸收了其養(yǎng)分和精華,并極受其影響。而且,鷗外的漢學教師是當時一流的漢學家高瀨文淵。留學是靠他的德語,醫(yī)學上的業(yè)績以歐文類的知識做基礎。但是他真正可以稱為處女作的《后光明天皇論》(12歲時)卻是用漢語寫成的。浜野知三郎在《關于鷗外博士的漢文學》(《文學》巖波書店 昭和11年6月號)一文中這樣寫道:
“博士修習蘭學、德意志學、法蘭西學,學識淵博。但起步卻是確實從漢學開始的。這也是成就博士八面玲瓏的根本所在”。
“某青年意欲成為作家,曾求教于博士。博士答曰:‘其首要條件為具備漢學修養(yǎng)’”。至于晚年回歸感覺世界而埋頭于《史傳·考證》,也不能不說與幼年期的漢語熏陶有關。
在鷗外具有濃郁自傳色彩的《我的性欲史》中,言及中國才子佳人小說之處甚多。如 《虞初新志》、《唐本金瓶梅》、《剪燈余話》、《燕山外史》、《情史》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我的性欲史》中有一段對才子佳人熱烈、忠貞愛情的渴望描述,很能說明鷗外自少年時期“才子佳人”戀愛意識的濃郁。
“戀愛的美妙夢想無時不潛伏于意識深處。初次借閱梅歷后復遇漢學者友人,得以讀 《剪燈余話》、《燕山外史》、《情史》。這些書中所敘述的青年男女的“純真”愛戀尤令人羨慕甚至嫉妒。自己沒有生為俊男,深感這種美妙的愛情遙不可及,故心中痛苦不堪?!?/p>
前田愛氏在“「鷗外的中國小說趣味(《語言和文藝》昭和40年1月」)”一文中列舉了《鷗外文庫》中收藏的諸多中國式“才子佳人小說”。
鷗外早期浪漫風格的作品將這種意識融于自己的創(chuàng)作中也是很自然的事情。不僅如此,鷗外在接觸西洋文學時,也常常聯(lián)想起中國文學并與之作對比。據(jù)記載,鷗外在閱讀歌德的 《意大利紀行》(1816~1829年)時,就曾有一句“何其似唐宋名品乎”的感慨。的確,被收藏在東京大學附屬圖書館《鷗外文庫》中的《情史》里,隨處可見鷗外的圈點、添注。而《情史》中收錄了眾多“才子佳人小說”。這些證據(jù)說明,“才子佳人”思想已經扎根于鷗外早期作品中。
作為開創(chuàng)日本明治文學時代先河的一代文豪,鷗外的文學影響力遠遠要高于其醫(yī)學聲譽。鷗外文學是一個繁雜的體系,涉及文體、文學形式諸多方面。尤其是鷗外文學與中國文學的親緣關系早已被日本眾多研究者訴諸筆端。而我國的研究者大多僅是探究其作品所蘊含的思想性,這是不全面的。只有了解了中國文學對鷗外文學的影響關系,尤其是理解中國 “才子佳人小說”和鷗外早期文學創(chuàng)作的關聯(lián),才能從本質上抓住鷗外文學從作品藝術性以至思想性的特征,進而與西方文學思想的影響相結合,其研究才具有可信性。
[1]前田愛.鴎外の中國小説趣味[J].『國文學 言語と文蕓』第38號,1965年1月.
[2]伊藤発子.森鴎外「舞姫」と唐代伝奇[J].中村學園研究紀要第11號,1978年11月29日.
[3]林淑丹.森鴎外『魚玄機』論―「才子佳人小説」を視點として[J].(お茶の水女子大學大學院人間文化研究科『人間文化研究年報』第25號,2002年3月.
[4]佐藤春夫.佐藤春夫文蕓論集― 「鴎外のロマンチシズム[M].創(chuàng)思社,1963.
[5]長谷川 泉.鴎外文學の位相[M].明治書院,1974.
[6] 竹盛天雄.森鴎外必攜[M].學燈社,1990.
[7] 森鴎外.日本文學全集·4―「鴎外全集」[M].築摩書房,1970.
[8]蘇建新.中國才子佳人小說演變史[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年版.
[9]森鷗外.現(xiàn)代諸家小說論展閱[M].月草 春陽堂,1896.
[10]平岡敏夫.森鴎外 不遇の共感[M].株式外社おうふう,2000.
Elements and Causes of"Novels of the School of Gifted Scholars and Beautiful Ladies"in Moriougai's Early Works
LI Xue-yi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Tonghua Normal University,Tonghua,Jilin 134002,China)
In the history of modern Japan,Moriougai,whose early romanticism works played the pioneer role in modern literature,is of the same importance with Natumesouseki.The comments of the features of Moriougai's early works used to focus on the impact of the West.But as a matter of fact,the real important influence came from Chinese classical literature,especially the"novels of the school of gifted scholars and beautiful ladies".This essay seeks to summarize and analyze the elements and impacts of"novels of the school of gifted scholars and beautiful ladies"in his early works.
Moriougai;the novels of the school of gifted scholars and beautiful ladies;early works;impact
I074
A
1008—7974(2010)01—0076—04
2009—10—22
李學義(1965-),吉林農安人,通化師范學院外語系副教授,文學碩士。
呂增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