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歐陽軍
古代名人養(yǎng)生經(jīng)
文/歐陽軍
老子是我國春秋戰(zhàn)國時代道家學(xué)派的著名代表人物。他在《道德經(jīng)》一書中寫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狈?,指的就是自然規(guī)律。自然法則是最無情的,如江河行地,日月經(jīng)天,不以人的意志為轉(zhuǎn)移。無論辦什么事情,都要遵循自然法則。養(yǎng)生之道亦是如此。
要想體魄康健,必須法則天地,隨從陰陽,分別四時,這樣才能健身全神。如果不按客觀規(guī)律養(yǎng)身,就會傷神損體,得病成疾。
一年四季,什么季節(jié)易得哪種病要牢記之,什么節(jié)氣進什么食、服哪些藥要慎行之。一日生活也要養(yǎng)成規(guī)律,力求做到起居有常,食欲有節(jié),辦事有度,活動有序。這樣做就可以防患于未然,即使身體欠安,亦可通過修身養(yǎng)性之鍛煉,實現(xiàn)健康、長壽之宿愿。
韓非,戰(zhàn)國末期哲學(xué)家,韓國人。韓非善于取道、儒、墨諸家之長,其養(yǎng)生之道亦高人一籌。
韓非認(rèn)為,人要健康長壽,須適動靜,省思慮,惜智慧,愛精神。他特別強調(diào)了“少費即謂嗇”的主張。人有七情六欲才能生息繁衍,但要做到欲有情,情有節(jié)。如不節(jié)情欲則虧精損神,必招禍患。耳之欲五聲,目之欲五色,口之欲五味,人皆有之。但韓非認(rèn)為欲不可過,故視強則目不明,目不明則不能決黑白之分,不能決黑白謂之盲。聽甚則耳不聰,耳不聰則不能別清濁之聲,不能別清濁謂之聾。思慮過度則智識亂,智識亂不能審得失之地,心不能審得失謂之狂。要預(yù)防盲、聾、狂之災(zāi),則須適動靜之節(jié),省思慮之費。如果不顧五色令人目盲、五聲令人耳傷、五味害人胃腸之理,“極盡則費神多,費神多則盲聾悖狂之禍至”。要防患于未然,心“是以嗇之”。嗇之者,愛其精神,嗇其智識也。故曰“治人事,大莫如嗇”。
人有三寶,乃精氣神?,F(xiàn)代醫(yī)學(xué)證明動靜無節(jié)、思慮過度則虧精、損氣、傷神,對身心大為不利。有些上歲數(shù)的老年人想事甚多,真是“老者長慮”,一件不順心的事就會使之終日憂愁思慮,甚至?xí)褞资昵暗氖欠恰⒌檬е聭浧?,思慮萬千,愁腸百轉(zhuǎn),須知這是有損于健康的。
列子,戰(zhàn)國時人,他在修身治病方面提倡“化其心,變其慮”,可謂見解獨到?!读凶印ぶ苣峦酢芬晃闹杏羞@樣一個故事:有一個名叫華子的中年人得了健忘癥,朝取而夕忘,夕與而朝忘,在途忘行,在室忘坐,今不識先,后不識今……有一個儒生說他能治此病。華妻愿出家產(chǎn)一半求其方。儒生說:“此固非卦兆所占,非祈請所褥,非藥石之所攻,吾試化其心,變其慮,庶幾瘳乎。”(即恢復(fù)元氣之意。)于是他讓華子受凍而求衣,挨餓而求食,置于暗處而求明。爾后,儒生讓別人都離開,獨與華子居住,七日后華子如夢方醒,大病痊愈。
儒生與華子七日居室,干了些什么呢?儒生說:“吾之方秘,傳世不以告人。”其實并非秘密,而是儒生同華子促膝長談,誘導(dǎo)以欲望,消除其積郁,振作其精神,通過入情入理的論道,驅(qū)散了華子心頭迷霧,打開了患者心靈之鎖,故而積乎之病一朝而除。有詩為證:“食補能健身,藥攻可祛疾,若是得心病,還需心來醫(yī)?!?/p>
劉安,漢高祖劉邦之孫,襲父封為淮南王,西漢思想家、文學(xué)家,對養(yǎng)生頗有研究。他在《淮南子》一書中寫道:“君子行正氣,小人行邪氣。內(nèi)變于性,外合于義,循理而動,不系于物者,正氣也。重于滋味,淫于聲色,發(fā)于喜怒,不顧后患者,邪氣也?!彼J(rèn)為“邪與正相傷,欲與性相害”,二者不可兩立,必有一顯一廢。以正壓邪之人,必然是損欲而從事于性,于聲色滋味有利于性則取,不利于性則舍。以邪壓正之徒,必然是目好色、耳好聲、口好味,以其伐性之斧,傷其自身。
那么,怎樣才能自控“食之不寧于體,聽之不合于道,視之不便于性”的行為呢?劉安認(rèn)為,必須以中治外“心為之制”。也就是說,行動受思想的支配。有了較高的思想境界、高尚的道德修養(yǎng),就有了度數(shù)、是非標(biāo)淮,自然也就明白了耳、目、鼻、口各應(yīng)取舍什么。行正氣者,無私無畏,心地坦然,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生活規(guī)律,動靜適度,邪氣不能襲。行邪氣者,目貪五色,耳極五聲,口嗜五味,久而久之就會影響身心健康,擾亂體內(nèi)免疫防衛(wèi)系統(tǒng),減低抗病能力,難免病魔纏身。
范成大是南宋著名詩人。他生性樂觀,不為愁纏,因而年過花甲還體健身康。他才華出眾,能言善辯,宋王曾命他為赴金使。雖然他堅貞不屈,幾度險遭殺害,但他自磨其劍,割斷愁腸,從不悲觀。雖然他晚年閑居故里,生活清貧,但他以苦為樂,終日喜形于色。他在詩中寫道:“跋雪挑來踏地菘,味如蜜藕更肥濃。朱門酒肉無風(fēng)味,只作尋常把菜供?!彼麘n國憂民,看到山河破碎,思慮萬端,從此遠離歌舞。他反對那種“及時行樂”的頹廢思想,提倡以奮發(fā)向上的態(tài)度對待人生。有些人因國破家亡愁眉不展,終日借酒澆愁,而他卻不然,不但遠離歌舞,而且戒了酒。他說一個人只要有愛國之心、報國之志,就能消愁樂懷,健康長壽。有一次范成大照鏡子,發(fā)現(xiàn)自己容顏衰老,他竟笑著說“愁一愁,白了頭”。一個人只要自己在心里打磨一把割愁劍,斬去愁絲,割斷愁腸,掃去愁云,定能健康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