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萬錫,蒙 猛
(1.黑龍江寧安業(yè)余體校,黑龍江 寧安 157400;2.哈爾濱體育學院冰雪運動系,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8)
“髖、踝”部運動在速滑新技術中對提高滑跑速度的作用
柳萬錫1,蒙 猛2
(1.黑龍江寧安業(yè)余體校,黑龍江 寧安 157400;2.哈爾濱體育學院冰雪運動系,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8)
為探求髖、踝部運動對速滑技術與滑行速度的影響,運用運動解剖學、運動生物力學理論,結合新冰刀技術性能、特點,對髖、踝部運動在速滑新技術中對提高滑跑速度作用進行理論分析。指出在速滑新技術中良好的送髖、展踝動作對滑行的滑步長、步頻、蹬冰幅度及爆發(fā)力蹬冰效果有著重要作用,并結合新技術特點提出發(fā)展髖、踝關節(jié)柔韌性、靈活性及提高髖、踝部專門肌肉群力量的訓練方法。
髖、踝部運動;速滑技術;滑行速度;作用
在速滑滑跑技術的理論與實踐研究中,人們較多地重視膝關節(jié)對蹬冰技術的作用,而忽略髖、踝關節(jié)在蹬冰技術中的作用,隨著速滑冰刀革新及冰刀性能的改進,所帶來的速滑技術發(fā)展與進步,人們越來越發(fā)現(xiàn)髖、踝部運動在蹬冰技術的重要作用,在某種程度上甚至超過膝關節(jié)的作用。從運動解剖學和生物力學角度看,人體在冰上位移運動中,髖關節(jié)處于人體中間部位,向下連接下肢,向上連接軀干和上肢,軀干和上肢擺動所產生的作用力以及冰面作用于人體的反作用力都要通過髖關節(jié)進行傳遞[1];同時髖關節(jié)連同骨盆組成的人體最粗壯的關節(jié),上面黏附許多大肌肉群,既起到穩(wěn)定性作用又起到髖部運動的靈活性作用。它可繞三個軸做屈曲、外展和回旋運動,當人體需要克服大阻力或做快速運動時,通常是髖關節(jié)附近的肌肉首先發(fā)力,進而帶動相鄰的關節(jié)產生運動[2]。在速滑各項滑跑技術中,由于人體各部位的重心在運動中是經常變化的,因而髖部在滑跑過程位置正確與否成為影響速滑技術正確和滑跑速度的關鍵因素。因此,在速滑教學、訓練和科學研究中必須重視髖部運動及其肌肉群在滑跑中的作用[3]。速滑冰刀的性能的改進,又為加大踝部在蹬冰過程的運動幅度和提高蹬冰效果提供了極大的技術支撐,可以使踝關節(jié)在蹬冰過程做跖屈運動而增加運動幅度,提高爆發(fā)力蹬冰效果從而起到加快滑跑速度作用[4]。這一技術特點是傳統(tǒng)蹬冰技術無法做到的。它啟迪人們更加重視和發(fā)揮踝關節(jié)的作用和潛能[5]。研究在滑跑過程合理的髖、踝部運動及其相應的訓練方法,使髖、踝部運動在速滑技術中的發(fā)揮更大作用和潛能。
滑跑速度=滑步長×步頻。在等號右邊的兩個因素中,滑跑速度在一個因素不變,另一個因素增加或兩個因素同時增加的情況下,都能提高滑跑速度。目前世界男子速滑優(yōu)秀運動員使用新冰刀500m成績達到34.03s,速度達到14.69m/s;女子500m成績達到37.00s,速度達到13.51m/s。目前中國優(yōu)秀速滑運動員男女500m分別為34.37s和37.02s,其滑跑速度分別14.54m/s和13.51m/s。中國與世界短距離優(yōu)秀運動員相比其差距比較??;而使用傳統(tǒng)冰刀世界速滑優(yōu)秀運動員男女500m成績分別為35.76s和38.99s,滑跑速度分別為13.98m/s和12.83m/s。表明使用新、舊冰刀速滑短距離成績存在很大差距[6]。出現(xiàn)上述差距原因有技術層面、冰刀用具、滑跑服裝、場地器材等諸多因素,其中主要原因是由于冰刀性能變化所引起的技術變革,即充分發(fā)揮了髖、踝部運動功能,做到正確充分的送髖和展踝動作。使其相關部位肌肉、韌帶的力量、幅度和靈活性增強,并主動參與滑跑動作進而有效的提高髖部和踝部運動功能,達到良好的蹬冰效果。這是提高步頻和步長的重要因素。也是提高短距離滑跑速度的重要原因[7]。因此,如何提高髖部運動,研究滑跑技術合理的送髖動作,采取有效的訓練方法發(fā)展髖部肌肉力量和靈活性,對于提高速滑技術和滑跑速度是非常重要的。
1.2.1 送髖動作可提高滑步步長 速度滑冰滑跑中的送髖動作主要是指蹬冰階段和浮腿擺動階段的重心移動過程。滑跑中的送髖動作可使髖關節(jié)旋內、旋前幅度增加,使浮腿冰刀盡可能地向前著冰,從而增加蹬冰距離和動作幅度,加大箭步距離,在強而有力的快速蹬冰過程達到增加步長的效果。這是因為送髖為浮腿上抬前送創(chuàng)造了條件,而浮腿向前擺的加速運動所產生的慣性力則直接作用于支撐滑行腿而有助于增加蹬冰力量和縮小蹬冰角,加大蹬冰有效分力和人體重心在水平方向的位移距離[3],進而達到提高步長的效果。
1.2.2 送髖動作有助于提高步頻 在滑跑過程積極主動送髖動作可使蹬冰腿髖部加大發(fā)力,并使浮腿一側骨盆前送,加快浮腿擺動速度和支撐腿的蹬冰動作,從而縮短支撐腿自由滑行階段的肌肉退讓性工作時間;由于送髖所產生的速度和途中滑跑的速度慣性,使人體重心迅速前移,可縮短自由滑行階段肌肉等長收縮的靜力工作時間;正確的送髖動作又可減小蹬冰角度,使身體重心在水平方向移動速度加快[8]。綜上分析可以得出:蹬冰過程的送髖動作可使蹬冰動作節(jié)奏加快,縮短非動力滑行時間,從而達到加大蹬冰力量和加快蹬冰速度的滑行效果。這就充分表明送髖動作在滑跑各個階段都能主動地調節(jié)和有效利用肌肉工作時所產生的內力和外力,使滑跑過程各個階段動作的時間縮短,從而有助于步頻的提高,達到理想的蹬冰效果和滑行速度。
1.2.3 送髖動作可使滑跑動作放松、協(xié)調、自然和省力 送髖動作主要是強調作為人體中心部位的骨盆積極主動地參與運動,使滑跑技術更符合人體大關節(jié)帶動小關節(jié),大肌肉群帶動小肌肉群的全身運動原則,以及速滑蹬冰動作由髖部先發(fā)力的蹬冰原理[9]。這樣就使滑跑技術更趨于正確合理:滑跑動作是以全身的骨骼、肌肉和關節(jié)按著先后順序進行有效的工作和休息;加強了中樞神經系統(tǒng)對整個滑跑技術的積極支配和調節(jié),使中樞神經系統(tǒng)通過送髖動作將滑步各個動作聯(lián)系、協(xié)同起來,增加滑跑動作的實效性,使滑跑動作更加協(xié)調、自然。放松和省力。
2.1.1 “鎖踝”與“展踝” 傳統(tǒng)冰刀蹬冰動作是控制踝關節(jié)跖屈,要求將踝關節(jié)“鎖住”,在保持小腿前傾的狀態(tài)下完成蹬冰動作。在理論上是保持冰刀在蹬冰過程用全刃向側推蹬,使冰刀尖不至于切入冰面而增加滑行阻力、降低蹬冰效果和滑行速度。新冰刀的結構特點和性能解決了踝關節(jié)不能在跖屈的狀態(tài)下完成蹬冰動作的重大技術難題[4]。即在蹬冰過程中踝關節(jié)可充分跖屈,增大蹬冰幅度,提高了滑步蹬冰的輸出功率和滑步速度。
2.1.2 蹬冰過程不同的重心移動 傳統(tǒng)冰刀在蹬冰過程要求身體重心始終控制在冰刀的中部,在有效蹬冰時間(0.1~0.2s)和膝關節(jié)有效的蹬伸角度(160°左右的前提下)完成蹬冰動作,且要求重心不能移至冰刀前部,以減少冰刀與冰面的摩擦力。新冰刀在蹬冰開始移重心展膝階段,與舊冰刀一樣要求將重心控制在冰刀中部,但在蹬冰結束階段,重心可以移至冰刀前部(足關節(jié)下方),此時刀托與冰鞋分離踝關節(jié)呈跖屈狀態(tài),用前腳掌完成蹬冰動作[9]。這一技術是舊冰刀無法做到的。
以上兩點差異是速滑刀改革后其性能發(fā)生變化,速滑蹬冰技術有了質的飛躍,即踝關節(jié)能夠跖屈并在蹬冰結束階段做到充分展踝。這就可以增加蹬冰腿肌肉工作距離和踝關節(jié)的伸展幅度,并在結束蹬冰時做到快速伸展。正是這一技術使滑步蹬冰力量加大提高了滑跑速度。
2.2.1 展踝可以提高蹬冰效果和運動能力 在滑跑過程的展踝動作是新冰刀性能促進技術進步的一個突出特點,由于冰刀可以圍繞冰鞋前部的裝置做上下轉動,這樣當身體重心移至冰刀前半部做加速蹬冰時,踝關節(jié)在跖屈狀態(tài)充分展踝完成快速蹬冰動作。這就如同田徑短跑選手做“趴地”一樣完成后蹬動作。這一動作有利于做爆發(fā)式蹬冰。國外學者研究表明,新技術的關鍵是在結束蹬冰的瞬間(約0.05s),以踝、趾關節(jié)快速伸展完成蹬冰動作,可使速滑運動員提高10%的能力。
2.2.2 展踝可以加快浮腿擺動與放松 快速爆發(fā)式結束蹬冰,可以加快浮腿收擺動作,使浮腿充分運用蹬冰后的反彈性順勢放松肌肉并快速回收靠攏,這又有利于重心移動,加強滑跑的穩(wěn)定性。蹬冰與擺腿的同步、協(xié)調配合,有助于加快滑跑節(jié)奏、放松浮腿。2.2.3 展踝可以充分發(fā)掘人體潛能 舊冰刀在蹬冰過程是不允許身體重心在冰刀縱向做前后移動,要求重心始終控制在冰刀中部。新冰刀則可以使身體重心在冰刀縱向由中部向前移動,并要求運動員盡可能在踝關節(jié)跖屈狀態(tài)下向前移重心,以便充分發(fā)揮小腿、踝和腳趾肌肉力量,運動員在蹬冰結束時充分利用腿部肌肉的功量,最大限度發(fā)揮人體潛能,達到最佳蹬冰效果。
結合髖、踝部在速滑運動中的技術特征及運動員技術具體情況,在技術訓練中要創(chuàng)新和選擇相應的訓練方法和手段,進行髖、踝部相應技術的針對性訓練,使運動員在加深理解的基礎上,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掌握髖、踝部運動技術動作。
根據速滑專項特點和髖、踝部運動功能與特點,創(chuàng)新和選用符合發(fā)揮髖、踝部運動功能和實戰(zhàn)需要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專門性訓練手段,并在訓練時要有相應的負荷要求和技術要求,以符合速滑運動的實戰(zhàn)需要。
髖、踝部專門性訓練手段應力求做到相對集中、簡捷,具有可操作性和實效性,注意將髖、踝部專門性訓練手段與蹬冰技術進行合理組合,以通過專門性訓練提高蹬冰技術和專項能力。
速滑運動屬于體能類競速運動項目,髖、踝部專門性力量訓練要符合蹬冰技術用力特點和技術要求,創(chuàng)新發(fā)展髖、踝部專門肌肉群力量(發(fā)展大小腿肌肉群,踝、趾肌肉群快速爆發(fā)力)。這是發(fā)展髖、踝部肌肉力量和提高蹬冰技術和效果的重要途徑。
髖、踝部運動在新技術要發(fā)揮其重要作用,就必須有新的訓練方法和手段來適應新技術訓練,以達到提高蹬冰效果、滑跑速度和技術進步的訓練目的。這就需要教練員在更新訓練理念基礎上,在訓練方法和手段上要大膽創(chuàng)新和突破[4],為此,對提高髖、踝部運動機能方面提出以下訓練構思。
4.1.1 發(fā)展髖部靈活性、柔韌性一般性訓練
(1)原地各種扭髖動作;
(2)原地、行進間競走送髖動作;
(3)直腿牽拉橡皮筋做內收動作;
(4)正、側、后踢腿動作;
(5)正、側、背壓腿動作;
(6)行進間走步做交叉扭、送髖動作;
(7)仰臥伸髖擺腿(仰臥、屈膝雙腿稍高于頭部,兩腳掌同時對地面施加壓力,提踵髖部向上快挺,上體用肩、頭支撐,也可采用髖部負重練習);
(8)仰臥肩屈伸(兩手抱住山羊并仰臥在山羊上,腿在山羊外,兩腿由下曲腿向上做直腿擺動);
(9)直腿伸髖抬腿(肋木前1m左右處放1欄架,人背對肋木用手抓住肋木,以髖部領先抬大腿過欄架,然后還原,做若干次后交換腿練習);
(10)仰臥做上下打腿(兩手抱山羊并仰臥在山羊上,腿置于在山羊外,兩腿做上下打腿練習)。
4.1.2 髖部運動專門性練習
(1)速滑陸上起跑和疾跑的送髖動作練習;
(2)冰上起跑和疾跑的送髖動作練習;
(3)冰上突然起速的送髖動作練習;
(4)負重送髖屈走(肩負杠鈴,左右腿弓步向前屈走送髖練習);
(5)體前傾弓步走或弓步跳(身體前傾兩手撐地,弓步躍出或跳出,兩腿交替做弓步走或弓步跳的送髖練習);
(6)連續(xù)跬跳的送髖練習;
(7)在屈走、滑行板、滑行模擬、專項跳的專門性練習中做重心沿縱向快速移動的送髖練習;
(8)在快速屈走中,重心在支撐腳縱向快速移動與支撐腿快速蹬伸的送髖練習。
主要是結合蹬冰技術做充分展踝動作,訓練小腿、踝趾關節(jié)肌肉群力量的方法與手段。
(1)在陸上支撐腳原地做縱向前移重心快速展踝練習,發(fā)展踝部肌肉專門力量;
(2)快速屈走中的充分展踝練習;
(3)充分展踝的專門性跳躍練習;
(4)負重牽引做蹬冰動作的展膝、踝的專門性練習;
(5)依次展膝、展踝的快速爆發(fā)力跳躍練習;
(6)負重做各種展膝、展踝的專門性力量練習;
(7)充分展踝的縱跳練習;
(8)深蹲姿勢做各種展踝的跳躍練習;
(9)設計專門使踝部跖屈的滑行模擬器做快速展踝練習,發(fā)展踝部專門力量;
(10)設計結合蹬冰技術做展踝動作的專門性組合練習。
(1)送髖、展踝動作是速滑新技術中重要技術環(huán)節(jié)。正確充分送髖、展踝動作,可以加大滑步長、步頻,提高蹬冰效果和滑跑速度,并使滑跑動作更加協(xié)調、自然、放松、省力。
(2)為適應新冰刀性能和技術要求,速滑技術訓練可以選擇和創(chuàng)設使踝關節(jié)跖屈的專門性力量訓練,以提高踝部和小腿肌肉的專門力量,發(fā)揮踝部在蹬冰中的特殊功能和作用。提高爆發(fā)力蹬冰效果。
(3)在速滑技術訓練中,應加強盆帶肌的力量練習,發(fā)展髖部的靈活性、柔韌性,增加髖關節(jié)的運動幅度、功能和作用,訓練要注意送髖、擺腿與蹬冰動作的協(xié)調配合,以提高蹬冰質量和效果。
[1]體育學院教材編寫組.運動人體解剖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 1990: 258-260.
[2] 運動生物力學編寫組.運動生物力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301-308.
[3]王向東.運動生物力學方法研究現(xiàn)狀及發(fā)展趨勢[J].中國體育科技, 2003, (2) : 15-16.
[4]楊樹人.速度滑冰技術與訓練[M].哈爾濱:黑龍江科技出版社, 2002: 240-241.
[5]王今越.國內生物力學發(fā)展現(xiàn)狀思考[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 2003, (4) : 33-34.
[6]聞 揚.優(yōu)秀速滑運動員起跑技術生物力學分析[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 2003, (3) : 53-54.
[7]蒙 猛.速滑技術革新后對速滑成績的影響[J].冰雪運動, 1999, (2) : 56-58.
[8]楊樹人.新式冰刀性能及其新技術特點[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 1999, (3) : 23-24.
[9]楊樹人,蒙 猛.中國體育教練員崗位培訓教材[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 2005: 340-342.
Study on the Function of Hip and the Malleolus’movement to Enhance Speed in New Technology of Speed Skating
LIU Wan-xi1, MENG Meng2
(1. Heilongjiang Ningan Sparetime sports school, Ning'an 157400, Heilongjiang China; 2. Harbin Institute of P.E., Harbin 150008, Heilongjiang China )
In order to seek the influence of th hip and the malleolus movement on the speed skating technology and the glide speed,the author uses the theory of sports anatomy and sports biology , and unifies the new ice skates technical performance, the characteristic, and to carry on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about the hip and the malleolus movement to enhances the speed function in the new technology of speed skating.At the same time,the author pointed out good delivers the hip in the new speed skating technology, unfolds the malleolus movement to the glide slippery length of stride, the pace, the pedal ice scope and the explosive force pedal ice effect has the vital role. And unifies the new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 to propose develops the hip and the malleolus joint flexibility, the flexibility and enhances the hip and the malleolus department special muscle group strength’s training methods.
Hip and the malleolus' movement; Speed skating technology; Glide speed;Function
G862.1
A Article ID: 1008-2808(2010)03-0018-04
book=2010,ebook=81
G862.1
A
1008-2808(2010)03-0018-04
2010-03-29;
2010-04-28
柳萬錫(1959-),男,高級教練,學士,研究方向為運動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