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遠 黃美英
民國『兵學泰斗』蔣百里意外『撞』進西安事變幸會張學良
姚 遠 黃美英
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與楊虎城聯(lián)手發(fā)動“兵諫”,將蔣介石扣留于陜西臨潼華清池,并通電全國,提出停止內(nèi)戰(zhàn)、聯(lián)共抗日的八項主張。這便是對中國革命前途命運發(fā)生重大影響的西安事變。此時,在民國軍界素負盛譽的“兵學泰斗”蔣百里正在華清池向蔣介石匯報出國考察情況,碰巧成為這一事件的親歷者,與陳誠、蔣鼎文等10余名軍政大員一起被軟禁在西京招待所里。期間,張學良與他數(shù)次商討事變的解決辦法,并在其他因素和人員(尤其是以周恩來為代表的中國共產(chǎn)黨)的共同作用下,最終促成了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
蔣百里,名方震,浙江海寧人,早年尊奉梁啟超為師,曾與蔡鍔一起起兵反對袁世凱稱帝。大革命時期,他與門生唐生智屯兵洛陽,積極準備反對蔣介石,起兵失敗后被捕入獄,直至九一八事變后才被釋放。隨后應蔣介石電召至南京出任軍事委員會高等顧問,主要職責是奉派出國考察等事務。1935年夏末,蔣百里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高等顧問的身份,奉命前往歐美考察“戰(zhàn)時總動員法”。其時,驕橫的日本軍國主義者已將侵略戰(zhàn)火兇殘地燃向了大上海,抗日救亡的呼聲如風掣雷行般響徹華夏大地。蔣百里早已預見到中日戰(zhàn)事在所難免,于是在考察中特別注意研究各國提升國力、強化國防的問題。
1936年12月初,蔣百里搭乘美國郵輪剛剛從溫哥華返回上海,即被蔣介石于11日下午急電召至西安華清池,面稟出行觀感。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來到西安的第二天,他竟被裹進了突如其來的西安事變之中。
12月11日傍晚,東北軍少帥張學良與國民黨陜西綏靖公署主任楊虎城在市區(qū)綏靖公署大樓宴請各方來客,蔣百里和蔣鼎文、朱紹良、邵元沖等一批隨蔣介石來西安的南京軍政顯要亦在被邀之列。待他們一一抵達張宅時,適逢張學良赴蔣委員長宴會未歸,僅有楊虎城出面款待。不一會兒,張學良自駕汽車匆匆而歸。與張學良并排坐于司機位次者為陳調元,后排為蔣作賓、陳誠、陳繼承、衛(wèi)立煌。宴席在彬彬有禮、觥籌交錯的融洽氣氛中結束,大家談笑風生地乘興回到西京招待所。由于久旅勞乏,蔣百里上床不久便酣然入夢。
翌日,當?shù)谝豢|晨曦溫馨地照上窗欞時,蔣百里已擰亮臺燈,準備起草考察報告。突然,遠處隱隱傳來稀疏的槍聲,似乎是駐軍在晨練打靶。少許,槍聲自遠而近,漸趨密集,完全不像打靶的動靜。這位前保定軍官學校校長不禁倏然站起,軍人的敏捷天性促使他閃及窗前,警惕地審視周圍。但見隔窗有一道人影蠕蠕移動,跟著便是一聲槍響,影子溘然倒地。蔣百里暗吃一驚。他斷定發(fā)生了兵變,有人越窗圖逃,被打死了。
天色大明時分,蔣百里聽得門外有人高聲呼詢:“由上海來的蔣百里先生住在哪一間?”一個營長模樣的年輕軍官推門而入,命兩名持槍士兵把蔣百里引入招待所客廳內(nèi)。那里已擠滿了男男女女,有睡眼惺松的中央要員,有才被繳械的警衛(wèi)隨從,還有纏著丈夫來西安游驪山泡溫泉、此刻剛從熱被窩里被喚醒、穿著睡衣拖鞋寒噤不已的大員太太。清冷尖厲的晨風透過門簾鉆進來,滋擾得原本驚慌不已的一屋子人愈發(fā)戰(zhàn)戰(zhàn)兢兢。最狼狽的恐怕要數(shù)參謀總長陳誠:渾身上下白蓬蓬地,活脫脫一個“面粉人”。據(jù)說他聽到槍聲響起,就躲進了飯?zhí)玫拿婀窭?,卻不留神將衣角露在外頭,被人從面粉堆生生拽了出來。眾人都竊笑此公“唱了一出‘打面缸’”。其實,發(fā)動“兵諫”前,張學良下過一道“只許捉活的”手諭,因此除考試院副院長邵元沖因跳窗出逃被擊斃外,招待所內(nèi)再也沒有響過第二槍。
蔣百里也感到事情來得如此突然與蹊蹺,十分愕然。他一邊暗地思忖自己此番西安之行仿佛真有一些鬼使神差,一邊盡量平靜地詢問那個青年營長究竟是怎么一回事。青年營長只是含混地長嘆一聲道:“你們這些上了年紀的人哪知道我們青年的苦悶。沒事,沒事!放心,放心!事情不會擴大,再過一小時真相就可以大白了?!笨蛷d里開始安靜下來。果然,未及半小時之久,墻外飄進一陣報童們“號外!號外!”的叫賣聲。營長差人出去買了幾份分給大家。蔣百里一眼就瞥見頭版刊登的大字標題:“張楊兵諫”。下面是張楊通電全國,呼吁停止內(nèi)戰(zhàn)、一致抗日的“八項要求”。這時,他才明白自己做了“西安事變”的“政治俘虜”。旋即,又送來第二次號外、第三次號外……報紙如紛飛的蛺蝶、亂舞的鵝掌一樣,在蔣百里等手中迅疾傳閱開來。一一閱過后,這些中央要員們無不為蔣委員長的安全深深憂慮。蔣百里等枯坐達數(shù)小時之久。直至這天下午5時,監(jiān)守者才將蔣百里等移居樓上,而且對每室都派有一位守兵把持。
下午6時左右,行色匆匆但一臉鎮(zhèn)定的張學良出現(xiàn)在招待所客廳。他和顏悅色忙不迭地朝左右作揖拱手:“對不起,諸位受驚了?!睆垖W良又囑咐負責看守的士兵抓緊辦菜、開飯;隨后還為這群“政治俘虜”重新分配住室,每個房間都派士兵值崗,不準彼此交談。一切安頓妥善,張學良巡視一遍后揮手離去。
12月13日,天色大亮時分,蔣百里聽見門外有人找他,聲音十分生疏。他還未作答,一個青年軍官就已進來了,拱拱手對他說:“您是蔣百里先生嗎?您的人格學問,您的用兵思想,敝人很欽佩。”這位青年軍官便是張學良,他是專程前來拜訪蔣百里,商討解決問題良策的。隨即,張學良差喚副官遞上好酒好煙,然后掩上房門和蔣百里圍桌而坐。張學良端起酒杯畢恭畢敬地向蔣百里敬酒。蔣百里在南京政府里屬于無黨無派的“客卿”,正是這種超然地位,他常常呼吁國共合作、全民抗戰(zhàn),因而張學良十分敬重他。
三杯酒下肚,張學良鄭重地說:“百里先生,先父生前常常說起您,他很敬重您……我有疑問想向您求教?!?/p>
蔣百里微笑著點點頭,只是低頭不語。其實,蔣百里心里非常清楚,張父作霖生前實際上并不欣賞他,曾欲加害之,二人可是一對冤家對頭。也許那年月張學良年紀尚幼,并不知道其中諸多細節(jié),更不知道兩位老前輩的恩怨情仇。原來,1906年,蔣百里從日本士官學校學成歸國,被東北“盛京將軍”趙爾巽任命為新軍督練公所參謀長。此時,張作霖也在趙爾巽的旗下?lián)吻奥方y(tǒng)領。張作霖視新軍為障礙,極力排斥蔣百里,兩人常有摩擦,蔣百里到任僅3個月便離開了奉天。5年后,從德國學習軍事歸來的蔣百里,被清廷破格封以“二品頂戴”派回奉天,任新督軍參謀長,他在暗地里則著手建設抗俄抗日的國防基地。1911年10月,武昌起義勝利后,蔣百里與新軍首領藍天蔚策動東三省獨立,響應革命??偠节w爾巽調派張作霖率部進駐奉天,監(jiān)視新軍。蔣百里起兵事露,潛逃浙江。在京奉列車上,張作霖親自帶兵搜索,蔣百里躲在廁所里才幸免被捕。1925年,第二次直奉戰(zhàn)爭時期,蔣百里任吳佩孚軍參謀長,策劃與孫傳芳、馮玉祥結成討奉聯(lián)盟,并派門生劉文島南下廣州與國民革命軍聯(lián)絡,共同反對奉系張作霖。后來,孫傳芳軍投靠奉軍,蔣百里在張作霖的追捕下,幾次險落虎口。
此刻,蔣百里被張作霖的兒子拘禁于此,不竟感慨萬分。然而,兩人救國救民的愛國抗日主張相同,也就竟然忘了前塵恩怨,酒逢知己,并沒多少拘束地暢談起往昔今事來。
張學良謙恭地說:“先父跟我談起過,您這個人很了不起,在日本得了士官生第一名,日本天皇親賜一把指揮刀;后來到德國實習,又受到興登堡元帥賞識,稱是東方將才。先父雖與您為敵,但也敬您為忠純之友……”
蔣百里喝下一口酒,接過話頭推心置腹地說:“你父親張大元帥被日本人炸死,他是愛國的,他不愿意簽下賣國協(xié)議,盡管他過去親日,是個土匪出身的大軍閥,但他不做賣國賊,還算是一條好漢!”
由往事自然地又說到眼前之事,張學良誠懇地說:“今天我有幾個難題,想聽聽先生的意見。”他一邊說著,一邊遞上那篇“兵諫”通電的全文讓蔣百里過目。
蔣百里歉然一笑,摸摸自己的眼角,把手一攤無奈地說:“老矣,沒有眼鏡,我是看不清楚的?!?/p>
張學良連忙叫衛(wèi)士將蔣百里的那副老花鏡找來。
蔣百里認真看過全文后,首先對張楊的義舉表示稱許。沉吟片刻后,他字字千斤地提醒張學良道:“今日之事,就看誰的力量大了?!?/p>
張學良急切地湊身追詢:“請先生說得具體一點?!?/p>
蔣百里簡明扼要地道出其中究里:“在西安,你們的力量當然很充分了,特別是在這招待所里,只要兩條槍就夠對付我們了。不過,西安以外又是怎樣呢?”
張學良很老實地回答道:“我能掌握的,僅東北軍和十七路軍,西安以外,我們就鞭長莫及了?!?/p>
蔣百里哈哈一笑,就此打住話題:“那么,你自己有了打算,我不必多說了?!闭f罷,只顧喝酒,不再開口。
張學良對這番話多少有點捉摸不透,思忖一陣,想到有事要辦,就拱手而出。
此時,蔣百里的三女兒蔣英正在德國讀書,心細的張學良便喚衛(wèi)士給蔣百里送上筆墨信紙,準許他逐日寄信給女兒,說明境況,免卻彼此的牽掛。
14日上午10點多鐘,張學良得悉南京的親日派頭目何應欽力主出兵 “討伐”西安,擔心何應欽會派飛機轟炸西安,于是又匆匆趕去招待所,再次看望并問計于蔣百里。
剛一坐定,張學良就遞上一摞電報說: “先生昨日說的力量問題,果然應準,南京已發(fā)兵,準備攻打西安,那些黃埔生也要同我們拼命,聲言要救他們的校長。先生乃運籌帷幄之人,您看,南京的飛機來炸西安,我們該怎么辦?”
蔣百里擺了擺手,胸有成竹地說: “你放心,蔣委員長在西安,他們一定不會派來飛機亂炸的?!?/p>
聽了前輩的這句自信十足的話,張學良心中踏實了許多。這時,張學良舒了口氣,看了看手表,又匆匆告辭。
果如蔣百里所料,這一天,南京的飛機整天在西安上空呼嘯掠過,但并沒有“下蛋”傷人,顯然只是示威嚇唬的。張學良內(nèi)心深處對蔣百里愈發(fā)欽佩和尊敬幾分。
15日早晨,張學良又去看望蔣百里,一進門就說:“先生說的對,果然是力量問題。此刻,蔣委員長在我們的包圍之中,而我們又在中央軍的包圍之中?!彼嬖V蔣百里,昨日端納從南京飛來西安,帶來宋美齡的信。
蔣百里接信讀過之后,問張學良: “你打算怎么辦?”
張學良說: “主要是看委員長的態(tài)度了?!?/p>
蔣百里贊同地點點頭。他順勢追問: “委員長現(xiàn)在什么地方?你們向他提條件,他怎樣表示?國內(nèi)外對這次非常事變反應如何?”張學良遞上一支煙并給他點上,然后說出自己的煩惱: “委員長總是疑我不懷好意,不肯聽從我的意見,我想請您去見委員長,勸一勸他。這幾天,委員長肝火大,見了我就發(fā)脾氣,還是您去勸勸他比較好。”
蔣百里沒有多作猶豫,痛快地應承說:“如果你覺得有這個必要,我可以照辦?!?/p>
16日,南京空軍轟炸了隴海鐵路沿線的渭南、華縣,地面部隊開過潼關,進逼赤水等地。對于南京政府咄咄逼人的攻勢,西北軍和東北軍的將領非常氣憤,內(nèi)戰(zhàn)大有一觸即發(fā)之勢。張學良非常焦急,如果“兵諫”引發(fā)大規(guī)模的內(nèi)戰(zhàn),這與他的本意是相違背的,他寄希望于蔣百里的“勸說”成功。
16日晚上,蔣百里在張學良的陪同下前往高桂滋公館 (西安金家巷一處陜籍將領私宅)見到了蔣介石。蔣介石請蔣百里坐到床前的沙發(fā)上,對他說:“張漢卿(張學良的表字)想派一人先往南京商談,其心目中以你為最適宜,但我未置可否?!笔Y百里贊成派人去寧商談,但同時認為“南京與西安之間相持不決,眼下已成僵局”,而他本人“與黨國關系不深,去了于事無補,必須派南京所信任的人前去,才能解決問題”。
這一面見過程,蔣介石后來在《西安半月記》中有詳細記載:“是晚,張挽蔣百里先生來見余……百里先生對余言:‘此間事已有轉機,但中央軍如急攻,則又將促之中變。委員長固不辭為國犧牲,然西北民困乍蘇,至可憫念,宜稍留回旋余地,為國家保持元氣?!偎耐裾堄嘀潞醒胲娛庐斁?,告在不久即可出陜,囑勿遞進攻,且先停轟炸。余謂:‘此事殊不易做到,如確有一最少期限可送余回京,則余可自動去函,囑暫停轟炸三天,然不能由張要求停戰(zhàn),則中央或能見信?!倮锵壬^:‘當再商之,總須派一人去傳述消息’。”從這段話可以看出,由于蔣百里出面請求,使蔣介石找到了臺階可下,事情由此出現(xiàn)了轉機。
究竟派誰去南京合適呢?從高桂滋公館辭出,蔣百里問張學良:“留在西安的軍事大員之中,你最恨的是誰?”
張學良思索良久,誠實地回答說:“我不恨什么人,只有蔣銘三(蔣鼎文)這個人好出壞主意,我就是看他不順眼?!?/p>
蔣百里果斷地建議說:“那么,最好派銘三去嘍?!?/p>
張學良一時不明其意,疑惑地詢問為什么這樣?
蔣百里解釋說:“派一個你最不喜歡的人前去,就可以表示你絕無傷害其他中央大員之意,也表示你對和平解決時局抱有極大的誠意,這樣,就可以產(chǎn)生積極的效果,南京方面才會相信你?!?/p>
張學良恍然大悟,立刻接受了蔣百里的意見。這兒需要交代一筆的是,張學良為著蔣鼎文的“好出壞主意”而厭之惡之,實質是源于張學良自己的一個誤會。張學良與蔣鼎文向未共事,亦無恩怨。此前,國民黨中央曾擬將東北軍南調閩省。張學良疑心這事與時任福州綏靖公署主任的蔣鼎文有關,猜度其意圖包圍、消滅東北軍,遂對蔣鼎文心萌嫌憎。但據(jù)了解東北軍調閩內(nèi)情的民國軍界耆宿樊崧甫在回憶錄中指證,此僅是張氏個人的一種偏揣而已。
那天,把蔣百里送回西京招待所以后,張學良又二謁高桂滋公館。他請蔣介石寫一道停止轟炸西安的親筆手令,讓蔣鼎文帶到南京去。
然而,新的困難又發(fā)生了:疑心很重、謹小慎微的蔣介石怕自己的親筆手令落在張學良的手里,萬一漏傳出去,便會成為一樁永遠的笑柄,因之堅持不肯寫;張學良則擔心如果蔣介石寫了手令,直接交給蔣鼎文的時候,一旦兩人關起門來嘀咕私房話,于己十分不利。雙方就此尷尬著。
在這種情形下,蔣百里從旁給張學良出主意。他叫張學良親自陪同蔣鼎文一起去見蔣介石,當蔣介石把手令交給蔣鼎文后,兩人同時告退。尷尬消融了,蔣鼎文順利成行。這樣,蔣鼎文17日當天從西安飛往南京。
這天,南京政府就將蔣介石的手令制成珂羅版,送京滬各報發(fā)表。不久,宋子文、宋美齡等先后飛赴西安。一場舉國矚目的古城談判,就在中共代表周恩來等的直接參與下開始了。
在西安的兩周里,蔣百里每天寫信給德國的女兒,他輕松地寫道:“今天,張將軍又來了,備了一桌好酒菜,還有好煙,爸爸的胃口真好!”“在那一段短期的俘虜生活中,好似一幕喜劇,那么多的軍政大員都在扮演丑角,因為他們離開了權力,回到本來生活中,便顯得軟弱如嬰孩,只得由環(huán)境來擺布了。只有爸爸是可以冷眼看事件的人,唯有爸爸同意張的主張,給予斡旋?!彼慕o女兒的明信片還幽默地寫道:“今天飛機軋軋聲,南京有人飛到西安來了……”“今天又一聲軋軋,委員長又回南京去了……”“明天還有一聲軋軋,你們的爸爸將離開這座古城飛回上?!?/p>
西安事變的歷史性結局,早已眾所周知。由于有全國所有愛國人士的大力推動,特別是以周恩來為代表的中國共產(chǎn)黨從中及時妥善調解協(xié)商,這一震驚中外的突發(fā)事件不僅得以和平解決,還促成了國共兩黨的再次合作,中華民族的抗日統(tǒng)一戰(zhàn)線從此掀開了嶄新篇章。
12月25日,張學良留下一紙手令,把軍隊交給楊虎城指揮,然后登上蔣介石的飛機,親自送蔣介石離開西安。這天傍晚,楊虎城設宴為蔣百里等餞行。蔣百里戲謔地詼諧道:“昨為階下囚,今為坐上客,真余等之謂矣?!甭犃耸Y百里的這句感慨戲言,滿座賓朋無不開懷大笑。
12月26日上午9點多鐘,在軍樂悠揚聲中,蔣百里與那批“有幸”做了一回“政治俘虜”的南京要員們一道,登上了離別西安的飛機。
蔣百里一踏進上海國富門路(今安亭路)家中,便電邀好友、著名報人陶菊隱相聚暢談,向陶菊隱繪聲繪色地講述了自己意外“撞”進“西安事變”的種種經(jīng)歷。礙于當時言論限制,盡管蔣敘內(nèi)容十分精彩,陶菊隱也只能將之濃縮成短短數(shù)百字的《西安歸客談》,披露在上?!缎侣剤蟆返谋静喊嫔?。據(jù)說,國民政府軍政界上層人士有的獲知這些“離迷惝恍的內(nèi)幕新聞”后,“一致認為蔣百里(在事變中)做了一篇好文章,促使問題迎刃而解”。對此,陶菊隱在自己嗣后的另一部有關蔣百里的傳記專著里,寫了如下一段話:“其實,(‘西安事變’的)內(nèi)幕之外還另有內(nèi)幕,百里做的只是一篇表面文章,連百里本人也不知道。但是,蔣百里的表面文章,在當時也是不可少的?!边@番評判,應該說是頗為客觀公正的了。
隨后,當蔣百里在南京見到受“軍法會審”的張學良時,他情不自禁地由衷贊嘆:“張將軍敢作敢為,英雄本色,不愧為張作霖的兒子……”
一年以后,國共合作,抗戰(zhàn)軍興,蔣百里的抗戰(zhàn)名篇《國防論》《日本人》聲震朝野,鼓舞了全國軍民的抗戰(zhàn)斗志。值得一提的是,蔣百里在廬山為高級將領組成的暑期訓練班講課期間,特地設法探望了被蔣介石軟禁的張學良,并將自己的軍事著作鄭重贈送給了這位令人十分敬仰的愛國名將。
1938年11月,蔣百里在陸軍大學代理校長任上病逝。此前幾天,他還與馮玉祥將軍在桂林暢談,請他在蔣介石面前說情,釋放張學良,呼吁“給他一個雪恥家仇國恨的機會”。然而,遺憾的是,兩位愛國將領自廬山一別以后,再沒有晤面。
蔣百里的三女兒蔣英后來成為著名科學家錢學森的妻子。20世紀50年代,在周恩來的幫助下,這對科學家伉儷從美國回到祖國,蔣英成為中央音樂學院的著名教授。當張學良在美國夏威夷歡度他的百歲壽辰時,遠在祖國北京的蔣英專門寫了一封賀信向張學良表示衷心的祝福。她在信中表示:“父輩友誼,愛國之情,永在心中。”
如今,年事已高的蔣英依然珍貴地收藏著當年父親從西安寄給她的信箋。這些信件,是那場改變中國歷史發(fā)展進程的一份真實記錄,也見證了蔣百里和張學良的一片愛國情懷和深摯友誼。
題圖 蔣百里故居
責任編輯 張榮輝